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大漢帝國雄風錄

龍騰世紀 牧守遼東第十九節 形勢 文 / 燕小七

    得勝歸來的大軍徑直策馬進入遼東城,在這傳統的春節來臨前夕,遠征軍的勝利就如一把猛烈的大火徹底的點燃了全城。

    高句麗大王,大漢國遼東侯,護東將軍韓鮑臉上更是掛滿了笑容,以一萬多人出擊,全殲死對頭扶餘人的王庭主力,並趁勢消滅了其餘幾個大部族,自此長白山以東,高句麗人再無敵手。

    韓鮑心中的小九九迅速撥打起來,歷來大草原上便是弱肉強食的格局,現在扶余已滅,在整個大漠以南的地方,除卻匈奴人,以及盤踞在一邊的東胡人,勢力最強大的便是高句麗了。

    他已下定決心,來年開春,便親自領軍去開疆拓土,擴展高句麗人的勢力,單單是扶餘人衰落後留下的勢力真空,就足夠高句麗人的實力增強一倍以上。

    那豐盛的水草之地,那天然的優良牧場,韓胞相信,高句麗只要好好經營幾十年,努力的發展,日後未嘗不是一個不亞於匈奴的大部族。

    可是另一方面他又不願意捨棄了在遼東的舒適生活,跑到草原上去顛沛流離,過著逐水草而居的簡單生活。

    李雲自然也注意到了這位目前高句麗全族的實際領袖的態度,對於高句麗人,李雲心情很矛盾,一方面他希望這個親漢的遊牧民族成為大漢國的打手,大漢的劍指向那裡,他們便作為開路先鋒衝向那裡,為大漢國的利益戰鬥,如此一來不僅僅可得到一個相當好的幫手,更可為其他遊牧民族村立一個榜樣:親大漢的,可以舒服的生活。稱霸草原,從而造成草原上的多米諾骨牌效應。

    而另一方面,他又必須警惕著高句麗人,不能讓他地實力超出大漢國的控制能力之外,一個好的打手,大漢自然喜歡,可是一實力強大到可單條匈奴的民族,卻並非是大漢之福。

    槍桿子裡出政權!這個道理李雲自然明白,所以要想有效的控制高句麗的實力。防止他日後強大到可與大漢國對抗,李雲命令衛青加強對高句麗人的洗腦。當然這是治標的策略,要想真正的將高句麗人融入大漢,還是老辦法有效。

    按照五服體系,高句麗屬於要服和荒服之間地諸侯,他僅僅需要向大漢天子每年進貢一些禮品,就可獲得天子的承認,並且擁有自己的軍隊,官僚體系。天子根本不可能越權干涉。

    但是這樣一來。高句麗人也沒有進入天子領地生活的權利,在無特殊情況的前提下,他們不能進入長城內居住。根據李雲的觀察,高句麗括韓胞在內的絕大多數貴族,希望進入長安,得到天子賞賜的豪華住宅並定居長安,享受中原舒適生活的想法,遠遠超過了希望將高句麗打造成為類似匈奴般強大部族的想法。

    畢竟在遼東的這段生活中,他們充分的領略到了農耕文明遠遠超出遊牧文明的地方,舒適的房子,溫暖的炕塌還有漢人精美的食物,華麗的衣服,這一切都令他們著迷。

    但是問題隨之而來,按照傳統,有資格居住在長安或者大漢國內地的外族人,必須是屬於侯服體系以內的民族,從荒服到侯服,這其中需要走過的手續。遠不是李雲自己的力量可以推動的,而且還必須由韓鮑自己親自向大漢天子請求,希望可得到天子的承認和封賞,否則一切努力都是白費的!

    春節過後,冰雪稍一消融,道路可行走之後,李雲立刻將這次戰爭的前後過程以及戰果,寫成奏折,上奏天子,另外還附上密折一個,將自己的擔心和理由充分的寫上,令人以八百里加急速報天子,將這個大難題踢給內閣的大臣們去煩惱。

    而他則放開手來,清點這次戰爭俘虜回來的奴隸和戰利品,為了不讓高句麗人寒心,李雲只留下了三千匹戰馬以及二萬多頭牛,其餘的牲畜統統送給了剛經歷了雪災,還沒回過氣來的高句麗人。

    如此眾多的戰利品,令韓鮑笑的合不攏嘴,在這大災過後,高句麗元氣大傷,正愁沒有足夠的牛羊來繁衍,李雲的這一大方表現,自然令大漢在高句麗人心中的好感倍增。

    更令韓鮑心喜的是,李雲主動找他達成了收購協議,按照協議,今後高句麗人多餘的全部牲畜,他將以合理的價格全部收購,這對於每年都被迫浪費掉大量牲畜的高句麗人來說,實在是再好不過的事情了,他們從自可以用那些在他們嘴裡吃膩了的牛羊,換來漢人精美的食物,衣服,飾物,鐵器等東西。

    至於那些只會浪費高句麗人食物的戰俘,高句麗人自然是說什麼也不要,老人,女人和少年根本就不能給他們做什麼事情,再說,草原上什麼都缺,惟獨不缺奴隸,高句麗人一回到草原,就可立刻獲得大量前來投誠的部族人口,更可劫掠大量其他民族的人口,所以韓鮑將之全部無償送給了李雲。

    缺少勞動力的李雲,自然也不會客氣,老人和婦女雖然不適合高強度的勞動。但是遼東的荒蕪土地實在是太多了,他們可以去開墾土地,挖掘整修渠道,更可為大漢國放牧。

    而那些少年和青壯則被統一集中到一起,開春之後,遼東城的修築還得仰仗他們的力量哩!

    幾日後,迫於傳統,高句麗人不得不離開遼東,回到草原上去。貴族們依依不捨的樣子,令李雲覺得好笑,其實他也捨不得他們離開啊!

    不過教導隊在補充了軍官後,也奉命跟著高句麗人一起離開,將軍隊掌握在自己手裡,才是最實在的!

    韓鮑見了,雖然有些不快,但也只能接受,事實上現在高句麗的軍隊和長老們其實已經被大漢牢牢的控制住,縱使他韓鮑有野心反對,長老和軍隊也勢必不會答應。

    許多早把自己當成漢人的高句麗長老,紛紛將自己的子女留在了遼東,美其名曰:接受天朝教育,其實他們心裡全是打著,有朝一日自己老了以後,退回遼東養老的算盤。

    至於軍隊,高句麗其實一向是實行比較鬆散的軍事管理,而這次遠征扶余,卻給衛青鑽了空子,在這一個多月的遠征過程中,幾乎所有的高句麗人都被他們的漢人軍官給洗腦了,人人取著他們長官的名字,以跟長官姓為榮,凝聚力空前強大,可以說他們假如若要他們在長官和大王的命令之間選一個,絕大多數會跟著長官走,畢竟只有血火之時鍛煉的友誼最為堅固!

    ……

    網手機問:httpp電腦訪問: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