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大漢帝國雄風錄

龍騰世紀 牧守遼東第四節 倭本是棒 文 / 燕小七

    從朝陽故道穿越到遼西地區,依托著長城的防禦向東北走上七天,便到了合併後的遼東郡政府所在地,遼東城。

    目前大漢在遼東這廣闊的領土上,僅僅只有不到一萬名駐軍,其中騎兵不過二千餘。由於遼東所需要的面對的來自遊牧民族的攻擊極少,所以遼東城的防禦並不如大漢國其餘邊境要塞般嚴密,整個遼東城總記只有不到四千駐軍,加上周圍的平民,偌大的城市僅僅只有不到三萬人口。

    矮小的用土木搭建起來的城牆,看在從長安來的禁衛軍士兵眼中,簡直是一個不設防的城市。

    「給我一千騎兵,我就可以突破遼東城的防禦!」已經被劉徹親自任命為護遼東都尉的衛青指著遼東簡陋的防禦,不無擔心的道:「大人,末將簡直不敢相信,僅僅四千駐軍在如此簡陋的城防下就為大漢牢牢的守住了如此重要的渠道!」

    李雲對衛青的擔心深以為然,遼東城位於大漢內地連接遼東數百里國土的最關鍵位置,它西靠長城,北瞰樂浪,是大漢軍隊進出遼東大地的最關鍵地區,因為出了遼東城,就是寬敞的東北平原。

    可是在這之前,狹窄的遼西通道就像一根利刺,死死的抑制住了大漢國內地軍隊對遼東地區的大規模支援,假如遼東城被敵人佔領,那麼大漢將不得不面對喪失數百里遼東國土的厄運。

    現在已經官升護東中郎將,遼東郡守食祿三千石的李雲,眉頭深深的皺了進去。

    他現在才真正明白大漢歷代的天子的苦衷。在遼東這樣一個大漢軍隊鞭長莫及的地方,進行一場指在刺激匈奴,扶余。純粹挑起戰爭的軍事行動,毫無疑問的大漢幾乎沒有勝算,因為遼西地區漫長危險的沼澤,極大的鉗制了大漢軍隊的行動規模,而草原上的騎兵則沒有這種限制,匈奴人若想,那麼十萬甚至十數萬騎兵將紛湧而至,遼東國土就將岌岌可危,一次性喪失數百里長的國土。這是大漢國任何一個天子都絕對不願意承擔起的損失。

    想到這裡李雲搖搖頭。對左右道:「進城再說!」便揚起手中的鞭子,策馬進城。

    李雲知道,孝景皇帝留給了他一個大大的難題,當初和月氏使節商議的時候。孝景皇帝明知道遼西沼澤將成為大漢運輸和軍力調動的死結,卻沒有透露半點,李雲真不知道孝景皇帝是相信他的能力,還是忘記了遼西沼澤的存在。

    但是現在遼東城單薄的防禦問題必須得到解決,一進郡守衙門和遼東上任郡守完成交接後,李雲特意挽留了這位上任郡守,同時召集起括衛青在內的十數名隨行官員,商人一起討論遼東面臨的險惡處境。

    上任遼東郡守譚銘現在已經被調任為李雲副手,由於李雲實際的三千石品秩以及護東中郎將的頭銜。再加上譚鳴本是竇家的人,所以對於這個任命,譚銘這位出身兵家的中年將領秉承了大漢將領一直以來的傳統,默默的接受了,而且由於竇嬰答應他,此間事了,便調他去和匈奴接壤的邊關任一地將軍,對於這名從骨頭到血液,都充滿著戰鬥細胞的兵家將領來說,再沒有比和匈奴人較量更令他滿意的事情了,而待在終年沒有戰爭的遼東,他都快悶出鳥來了。但是很快他就將發現,其實不需要去其他的方,遼東的戰火已經足夠令他興奮!

    因此會議一開始,這名性格有些張揚的將軍便在得到李雲同意後,開始向眾人介紹起遼東面臨的軍事威脅:「在遼東西北,這塊寬廣的大草原上,高句麗與扶餘人的戰爭已經打了幾百年,現在相對來說,扶余單于莫西由於得到了匈奴軍臣單于的支持,所以實力遠超高句麗,扶餘人喜歡將頭髮剪掉一部分,只露出中間一下撮,這個部族的人十分殘忍,好殺,他們無論男女都喜歡在身體上紋下一些奇怪的圖案,據說這樣可以為他們帶來好運,而且更加奇怪的是,這個部族的人以牙黑為榮,大人請恕末將直言,這樣一個部族的存在絕對是對大漢國的嚴重威脅!雖然現在他們可戰之兵不過七萬,可是常此以往他們必然窺視我大漢富饒的土地,極有可能成為第二個匈奴!」

    李雲聽了很奇怪,扶余在他的記憶中從未威脅到中原政權,但是看譚銘的樣子不像誇大,而竇嬰更曾說過譚銘「穩重堅韌,辦事小心。」便問道:「譚將軍此話怎麼說?」

    譚銘長歎一口氣道:「扶餘人可不僅僅是在草原上,他們更滲透進了馬韓,辰韓等地,積極的擴張勢力,據說更有一部分人坐著木板漂到了海的另一邊去,由此可見這個部族的野心絕不僅僅在草原!」

    譚銘深吸一口氣,望著不知道他要說什麼的眾人,指著地圖道:「他們真正的目的我想最終就是從馬韓,草原以及海上三面夾擊我大漢,迫使大漢三線作戰,寬廣的草原將成為他們的天然掩護,廣闊的大海將使得他們可以從任意一個登陸點偷襲我大漢腹地,而馬韓複雜的地形則可成為他們撤退的倚仗!」

    在其餘人看來,譚銘說的雖然有點道理,可是從大海上攻擊大漢,這根本就是說笑話,誰可製造出可承載數萬甚至十數萬大軍的龐大遠航艦隊?要知道即使徐福的龐大遠洋艦隊也不過是搭載幾千人而已。

    李雲卻有完全不同的感覺,斷髮,紋身,黑齒,遠航,飄洋過海這些從譚銘口中透露出來的事實毫無疑問地告訴了李雲扶余族的後代是誰!

    除了殺千刀的倭族還有何人?

    而且鐵一般的事實也準確的告訴李雲。棒子和倭寇的共同祖先極有可能就是扶余。

    此時國仇家恨累計到一起,李雲眼中瞬間就冒出了吃人的火光。譚銘說的扶余三條進攻點,草原和馬韓攻略相繼失敗,但是飄到了海上一個島上的扶餘人的後代倭人卻實現了他們祖先的夢。龐大的倭人艦隊趁著中原虛弱時滿載著戰機,軍隊,侵略中原,在那個血與火鑄就的八年間,中原流了太多的鮮血。

    燃燒的長沙,哭泣的南京,悲傷的上海,無奈的武漢,這一個個中原戰略要地相繼被摧毀。死亡人數不可累計。

    現在造成這一切的罪魁禍首既然已經被找到。那麼李雲絕對不會介意背上一個屠夫的名號,不過現在他得做好屠殺的準備,把刀劍擦亮了,把弓弩上鉉。將戰馬養肥了。

    當然在這之前,他得將遼東城打造成天下第一要塞,高而厚的城牆,飽和繁多的守城器械,這樣一個遼東要塞才可以最終成為不破的第一要塞。成為徹底消除隱患的最佳進攻點,以及復仇戰爭攻擊發起的。

    李雲努力壓制住心中的怒火,平靜的對隨行商人徐巖道:「徐老闆,看樣子得麻煩您帶一份採購清單回臨邛了!」

    徐巖是蜀郡成都人,自小喜歡經商。對於冒險猶為喜歡,他認為這世界上的每一個錢,都最好是冒險得來,他有時候甚至幻想著指揮一支不亞於徐福遠航艦隊的船隊遠航到大海上,去賺取那些其餘八洲的金錢。

    聽了李雲的話,徐巖點點頭,在商會中這麼久了,徐巖清楚的知道,李雲絕不會虧待商會的商人們。

    果然,當李雲將寫好的龐大物資和人員清單交給徐巖時,這位細心的商人赫然發現,李雲用來支付報酬的東西就是一個年產煤礦二十萬萬斤的大規模煤礦。而且上面標明了是露天的,徐巖當然知道一座如此大的煤礦意味著什麼,雖然他不知道李雲要到那裡去找一座這樣的煤礦,但是他卻毫不懷疑李雲的支付能力。

    因此當他看到清單上羅列的技術人員,資金以及海量的物資時,只是輕輕的驚訝了一聲,清單的規模和範圍雖然大,但是對於商會數百家大財團來說,這不過是九牛一毛。

    這些物資和技術人員都可以想辦法弄到,但是煤礦卻不是輕易就可弄到的,徐巖自然清楚一座年產二十萬萬斤的煤礦,足夠令所有經營鐵器的家族,打破腦袋。

    李雲自然是有十足的把握找到一座這樣大的露天煤礦,根據他的瞭解,相對於在遼東大地下埋藏著大型露天煤礦,一座年產不足5萬噸的小煤礦,簡直不值一提。(漢代一斤約合現在228.28克,也就是兩漢斤不足500克,20萬萬斤僅僅相當於5萬噸)

    徐巖接過清單,沒說什麼,只是點了點頭。

    接著李雲便令商人們回去準備明天在遼東的販賣,而他和譚銘,衛青,李敢等武將則開始針對目前的情況商議整編軍隊。

    作為天子委派的護東中郎將,李雲自然擁有著對整個遼東全部軍隊的直接指揮權,因此在整編方面,眾人並沒有多少意見。

    於是在商議過後,李雲正式決定了初步的整編計劃:

    任命譚銘為樂浪地區最高軍事和行政長官,李敢為副將,兩人帶從長安來的一半禁衛軍前往樂浪城,密切監視樂浪附近的朝鮮人的行動,同時收攏分散在各地的軍隊,進行初期訓練,一切暫時按照禁衛軍的訓練方法進行,同時組織人手,砍伐木材,積極建造防禦器械,加固城牆。

    而衛青這位千古名將自然是留在李雲身邊,以保障他的個人安全,李雲可不想在沒有實現自己的理想之前,就被人給喀嚓了!

    不過這情況看在衛青眼中,卻變成了李雲在刻意培養他,栽培他,因此越發的積極整編訓練遼東軍隊。

    而李雲則樂得其成,自己躲到遼東郡守府開始研究起如何配置軍隊器械以及冷兵器時代的最佳小組作戰方式。

    ……

    嘿嘿……倭人的祖先確實絕大部分是扶餘人,至於棒子嘛,估計有大半血統是……

    網手機問:httpp電腦訪問: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