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大漢帝國雄風錄

龍騰世紀 風雲第二十節 演講 文 / 燕小七

    臨邛官學的院子的草坪裡,密密麻麻的跪坐著二百多名學子,幾乎是人人臨襟正座,不敢有絲毫的懈怠,等待著李雲上台演講。

    東方朔卻並不管這些,他好奇的注視著這個採用了最新材料建造成的學院,打量著那些掛在四周房子的牆壁上的那些百家格言。

    這其中有不乏有孔子的「溫故而知新」「三人行,必有我師!」等儒家格言,也有孫子兵法上的「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查也」更有韓非子等法家賢哲的格言。

    這一切在東方朔的眼中都顯得如此的不同尋常,東方朔自然知道現在各家派系間的明爭暗鬥,彼此間幾乎已是勢成水火,可現在居然有人將這些百家諸子的格言彙集到一處,這就不能不讓東方朔年輕的心靈,大受刺激,只覺得肯定會很有趣。他現在已可想像到今後上課時的精彩鏡頭,特別是當法,儒,道等學派間那最不可協調的思想開始衝撞時,那些為了自己信仰而戰的老師,該是何等的憤怒。

    李雲緊緊了身上的衣服,由於今天的特殊日子,他特地請來裁縫為他量身製作一套了學者常穿的衣服,以此來顯示他對於教育的重視。

    「走吧!相如。」李雲笑著拍了拍同樣身著盛裝的司馬相如,作為最具資格教授學子纂寫詩賦以及學習音樂的他,自然毫無懸念的成為了臨邛官學的音樂老師,司馬相如彎下身子,十分得體的鞠了個躬,很嚴肅的道:「老師先請,學生跟在您後面就可!」

    李雲笑了笑,帶著官學上下的十幾名老師,一同走進了官學內,早在那等候的眾學子的家長見了,忙向李雲打起了親熱的招呼。過了今天。李雲就是他們地孩子名義上地老師了。

    李雲忙一邊予以回應,一邊也掃掃了跪坐的這塊草坪上的學子,滿意的點點頭,走上正中央地位子。同樣跪坐下來,而他的身後則依次跪坐下了公孫弘,司馬相如等老師,楊謀則留在縣衙,處理日常公務。

    李雲端坐好身子。嚴肅的掃了掃場中的學子,一邊的司儀清著嗓子念起了開學賀詞,大體是一些感恩地話,以及對學子的期望,待他念完,便清了清嗓子又道:「下面請臨邛官學第一任院長,縣今李雲李大人為諸位學子致詞!」

    場上二百多名學子皆低下頭對李雲與眾師長行了一禮道:「老師好!」

    李雲等人點頭。回了一禮。算是正式的打過招呼了。

    李雲抬了抬手,示意眾學子不必拘禮,才清了清嗓子道:「諸位,可能有些疑惑,為何在這文學之地。我還要貼上兵家的格言!」李雲指著不遠處牆壁上孫子的那句名言道:「事實上,本人開辦這所學院的最終目的就是要為軍事服務,不管諸位將來是文官還商人,又或者是工匠,在本人看來,假如諸位最終沒有為大漢地軍事貢獻自己的力量,那麼諸位便等於沒有真正的念過書,不是一個合格的學者!」

    此言一出眾皆嘩然。學生們倒還沒什麼,公孫弘等人的臉上就開始掛不住了,特別是公孫弘,他一直信奉地孔孟之學,雖然也有重視軍事的地方,可是在儒家看來,文治才是最終的王道啊!

    李雲掃了掃場中的反應,事實上他已決定從現在開始就為在場的人的洗腦,因為這些學子大都是十六歲以下的年少者,更有十歲以下的小孩子,思想正是最為活躍地時候,任何人只要在此時為他們開啟一個新的窗戶,那麼憑藉著少年的強大可塑性,將來成年之後,他們的作為將遠遠的超越自己以及現在的諸多大家。

    因此他也不理會他人可能的反感繼續道:「在本人看來,天下興亡,匹夫有責!更何況諸位正是年少風華者,將來前途不可限量,至於為何本人要說這所有的一切最終都是為軍事服務,且待我一一說來。」李雲別過頭,看了一眼有些坐不住的公孫弘和遠處紫青著臉的董仲舒,意味深長的笑了笑,接著道:「在本人看來,文武皆為我大漢的劍盾,就如我大漢天兵可為我等抵禦匈奴,維護天子威嚴般,也如我大漢天兵可懲戒宵小,剷滅奸妄般,我等讀書之人也是如此,學好了知識,我等進可用我所學,為大漢百姓謀取利益,訛詐土地,退可治一方土地,造福一方百姓,至於何時為盾,何時為劍,在於當時情況,在我看來,凡是有利於大漢人民,有利於大漢利益,有利於天子威嚴的事情,我等都需要全力去做,哪怕為此背上千古罵名,也在所不辭,畢竟在個人榮耀與利益面前,大漢的利益高於一切!」

    李雲這番話一說完,不僅位公孫弘,就連董仲舒也感覺到了一種強烈的聽覺衝擊,李雲所說的這些,他們從未有聽說過,即使是先秦諸子也從未在這個角度--國家與民族的角度來訴說過政治訴求與道德操守。

    而眾學子,年幼的還不明白李雲說的話,而聽的懂的少年則無不露出沉思的群子,東方朔更睜大了眼睛,仔細的聽了起來,在他看來,李雲所說的話正合了他心中的思想,所有的少年都是熱血而衝動的,他們可以為了一句簡單的誓言而發誓用終生來完戰。東方朔就是屬於這樣的一類人。

    李雲滿意的看了看少年學子的表現,他看到了他們眼中的火光,曾何他少年時期的憤青心態是一樣,他滿意的點點頭,接著道:「在我看來,大漢國的結構就如那水車的構造,有負責提水的,有負責轉動的,更有負責支撐那水車架子的,文與武,商人與農民,農業與工業,缺一不可,文乃武之根,武乃建立在文冶的基礎上。而農已為商之本。無農則無商,此間種種,我等可待日後探討,今日我所要說的便是。我大漢當今的狀況!」李雲嚴肅的接著道:「本人在年初曾至西域,在那浩瀚的戈壁上遊蕩了數月時光,諸位可能還不知曉,當今我大漢正面臨著自立國以來地最大危機!」

    李雲指著匈奴地方向道:「那西域合計有三十六國之多,綿延數萬里。其中以匈奴最為強大,其擁有騎兵數十萬,曾滅國無數,號稱百蠻之國,實為我大漢最強勁的故人,現在雖然巳被我大漢憑借長城天險阻擋於邊關之外,可是匈奴人虎視眈眈,狼子野心,若我大漢不能擊敗他,那麼一旦我大漢陷入虛弱中,那麼他們將再無顧及,長驅直入。到時候天下黎民將難逃一場災難,而我炎黃民族則將可能就此斷絕了自上古以來的純正傳承!」

    李雲這番話說的危言聳聽,雖然有不少是他自家揣測,可歷史上不是沒發生過這樣的事情,在東方有五胡亂華,在西方強大而輝煌的羅馬文明也因外族入侵而斷絕。

    而眾學子有不少正是年少方剛者,聽了自然氣血沸騰,更有熱血者一下子就站起來對李雲道:「老師,學生不欲學文了。學生要去參軍,前往雁門邊關,追尋英雄的足跡!」

    他們的家長見了,急的不得了,這些少年可都是家長地寶貝,可不能到那邊關苦寒之地去受苦的。

    「投筆從戎!」李雲心裡對這些學生讚了一句,忙叫住他們道:「你們先坐下,聽我說完,再做決定也不遲!」

    「想要從軍作戰,你們以為就憑一股熱血就可以嗎?」李雲待他們坐下才緩緩的問道,接著又搖頭道:「熱血之人我大漢從不缺少,我大漢最缺的乃是熟悉軍事兵法,又或者擅長管理後勤運作之人,需知『千軍易得,一將難求』,爾等現在無須想急,只可先坐下來好好學習兵法,以及知識,為我大漢之崛起而讀書!」

    他們想了想,忙點頭道:「學生謹受教,誓為我大漢之崛起而讀書!」

    李雲點頭讚道:「這才是我大漢的好兒郎,臨邛人的驕傲!」他又對其餘人道:「你們也不可懈怠,為師者只希望你們將來無論從事那一個行業都需要謹記,你們是為我大漢之崛起而讀書的,所以大漢的利益高於個人的利益,當然在大漢利益未與個人衝突時,自然需要多多考慮個人利益了,畢竟大家都是人!」

    眾人發出一陣哄笑,那些開始還有些緊張的家長,也眉頭鬆了開來,只要不讓他們的寶貝去當兵,那什麼都好說,當然假如是將軍那就另當別論了,而李雲現在則是擺出一個要培養將軍的架勢,他們那裡會不高興?

    有一個學生問道:「老師,若是大漢利益與大漢利益衝突時,我該如何抉擇?」

    李雲笑了笑道:「自然是選擇那個最有利於大漢地利益,需知凡事有大小,輕重,緩急也!」

    那學生點點頭,坐下去思考了。

    網手機問:httpp電腦訪問: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