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大漢帝國雄風錄

龍騰世紀 風雲第十五節 思考 文 / 燕小七

    經過大半個月的準備,臨邛官學終於趕在九月秋收之前開學了。

    這是一個採取了前所未有的教育形式開辦的官學,同時也是歷史第一個官辦學院,雖然在此之前孔子,孟子都曾以私人身份廣收門徒,但是那畢竟是私人辦學,以一己之力來教育弟子,經濟上難免出現問題。

    而官學則扭轉了這種局面,新的臨邛官學採取了百家並教的方式,按照李雲的規劃和設計,臨邛官學將開設儒,兵,法,道,墨,商等功課,入學的學子不僅僅要求專心攻讀一門功課,更要求全面發展,當然也要因人施教,因材施教,畢竟人總有偏好,譬如有人對兵家很有天分,可卻偏偏讀不進其他學派的書。

    強扭的瓜不甜,李雲對此有深刻體會,他在以前上學時也遇到過這樣的問題,他考大學,本想報考歷史系,可是最終卻因為英語功課實在太差,而不得不放棄。

    到現在李雲還怨念深重,他一直不明白,歷史和英語有什麼必要的關係。

    作為範本的教科書《孫子兵法》和《孫臏兵法》,李雲在楊謀的提醒下,最終還是先請示了天子,天子的回復很簡單,只有兩個字:「許之!」

    有了天子撐腰,李雲膽氣也足了,下令那個雕版印刷作坊連夜趕工,在開學前印出了三百套《孫子兵法》和《孫臏兵法》,大部分作為教科書發給了聘請到的老師以及那些即將上學的學子,其餘的李雲連夜將之打,送往長安,給天子御覽。

    楊謀提醒他之後,李雲就已經意識到了,此事將來難免授人以柄,成為他人攻擊的口實,為防範於未然,李雲當然知道。現在就得到天子的讚許是最好不過的事情。而他送的這些書籍,為的就是給天子找到一個讚揚他的口實。

    在開學之前,天子的讚許沒來,太后的使者就先到了,使者先是讚揚了李雲發明印刷書,製作出書籍的功德。接著話鋒一轉,嚴厲斥責了他沒有先印黃老之學反是印那些兵家書籍的過失。

    李雲聽了誠惶誠恐,忙不住的向使者解釋,並一再保證一定立刻迅速的印上幾套黃老的典籍送往長安給太后,並且還將把黃老之學作為官學最最重要的課程,下大力氣培養學子學習黃老之學的熱誠。

    經過這次事件,李雲知道要想平安無事絲將這個官學辦下去,那麼毫無疑問必須將黃老之學放在首位,做為主要課程,至少表面上必須這樣,否則不用別人動手,太后就可先廢了他。

    畢竟現在的大漢還是黃老的天下。無為而治依然是社會的主流。

    作為一個根基不穩的小縣令,到現在為止李雲憑借的依然是運氣,以及天子的維護,這才一直順風順水,若換了別人這樣做,恐怕早被那些保守的大臣的彈劾給罷免了。

    李雲現在回過頭來想想,他做的那些事情,無論是與商賈合流。還是鼓勵工商乃至現在的開辦官學,雖然都是走在時代的前頭,可自古以來槍打出頭鳥,他做的這些事情,也許在某些保守派的眼中是很刺眼的,他們或許已經視他李雲為眼中盯,恨不得除之而後快。可是現在李雲依然受天子照顧,他們無論是明還是暗,都動不得李雲半分,可是一旦天子去世,太子即位,那時候主少臣強……一想到這些李雲就渾身的打了個冷戰,所以太后那邊他必須穩住,這樣至少可在劉徹正式掌握大權之前,他可僻護在太后的羽翼之下,他所推行的新政也可得到太后的保護。

    現在李雲特別感謝天子的安排,天子雖然強行將南月公主賜婚與他,但天子確實是為他著想,有了南月公主為妻,看在梁王的面子上,太后怎麼說也要護他李雲,有了太后的保護,他李雲就可高枕無憂,縱使有些風浪,那也不礙事。

    李雲現在迫切的希望阿度拉可以成功的奪取大月氏的王位,並派出使者來到大漢。這樣他才可趁此機會主導大漢與大月氏的談判,為他將來進一步推廣新政打下基礎。

    可笑的是,當初李雲不過是希望草原上越亂越好,最好打成一團,可現在原本只是抱著試試看心理鼓動起來的阿度拉卻成了李雲正式進入政治決策層的希望與契機。

    因為李雲知道阿度拉一旦掌握大權,為了報仇他必然會派出使者,穿越匈奴人的封鎖,到大漢來尋求盟友。而毫無疑問,作為唯一對月氏,烏孫等形勢有發言權的李雲,必然會被詔到長安,負責起談判事項。

    而李雲則可借此機會用利益的誘惑將整個大漢可以拉攏的貴族,全部拉到他的戰壕。

    所用的辦法自然無非是贈送股份,共同經商,有錢大家一起賺,李雲不相信,這世界上還有什麼人會放著巨大的財富不要,而專門與他作對。

    而塞外的草原,在李雲看來並不是漢民族的夢噩,相反是上天賜予漢民族的巨大寶藏,那裡礦產豐富,資源多多,是上天賜予漢民族騰飛的基礎,那離更加有現在大漢急需的牛,羊,戰馬等關係到民生的資源,而這些都可以通過各種手段一一得到。其中巨大的利潤李雲想也足夠讓那些參與到其中的人,獲得他們滿意的東西。

    至於採用什麼手段來得到?正常的交易也好,倒賣軍火也好,甚至戰爭也好,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通過對西域的經營,在大漢培養起侵略和進攻意識。

    人需要有利益,才會重視,歷史上兩漢對西域的經營曾一度達到顛峰,可是過不了幾十年就又迅速的衰落,究其原因是大漢並未從西域獲得利蓋,反而勞民傷財,拖累國家民生。

    當然儒家那些腐儒成天的叫嚷也是一個重要的原因,班超的遭遇在李雲看來是那麼的不可思議,儒家短淺的目光,最終葬送了漢民族對西域的領導權,也最終導致了五胡亂華的悲劇。

    李雲想既然他已經來到了這個世界,那麼他就決不會允許悲劇的再次發生。

    記得偉大的革命導師曾說過,「資本自從它來到這個世界開始,它全身上下的毛孔都充滿著血鮮!」李雲對這話深以為然,不過與其讓別人的身上充滿自己的鮮血,那還不如自己變成一個屠夫,既然資本主義代表了最先進的社會方式,那麼就乾脆讓西域首先成為大漢的殖民地,養分供養處吧!

    畢竟現在不是後世儒家獨大的時候,人們並不需要顧及到幾個儒生的夢囈,而李雲也可營造出一種適合的政治與學術氛圍。事在人為,李雲相信只要努力,就一定可以實現自己的目標。

    ……

    最後一個敢於反抗的月氏部落,終於打出了白旗,向新的王者阿度拉投降。部落的首領割下了躲避在他這舊王之子的頭顱,連同一萬頭牛羊,獻到了阿度拉的王庭,這標誌著自五月開始的這場月氏王權戰爭的徹底結束,阿度拉最終獲得了最後的勝利。

    為此阿度拉很寬容地饒恕了幾個在戰爭期間搖擺不定的部落。並宣佈赦免了他們的罪行,同時也宣佈了月氏對西方的塞族進攻的結束,駐紮在塞族地區的數萬月氏鐵騎紛紛東撤,他們一路沿著聖山的方向撤到了康居附近。

    阿度拉手執長劍望著那曾經屬於月氏的聖山,眼中儘是無邊的**。

    回想起這幾月的經歷,阿度拉只覺得長生天是站在他這一邊的,若非長生天保佑,他又怎麼會僅僅以數千精騎就橫掃月氏先是在王都襲殺了拒絕對匈奴作戰的舊王。他的叔叔,接著又在幾個決心對抗匈奴的部落的支持下,先後擊敗了挑戰他權威的兄弟,最後登上了這月氏王的寶座。

    可是戰爭的消耗也給月氏帶來了沉重的打擊,由於是部族內戰,死的都是月氏自己的戰士,無敵的勇士。

    這場持續了四個月之久的王權之爭,帶給月氏的打擊是巨大的,整個月氏經此一戰,損失了數萬的戰士和十幾萬的人口,到現在月氏可以作戰的騎兵已經不足十五萬,根本就不足已支持他向匈奴與烏孫發動復仇戰爭,甚至連單挑烏孫的實力也不足。

    阿度拉知道,他要想奪回聖山,為自己的祖先洗刷恥辱,憑借月氏自己的實力是沒有辦法做到的,他唯一可以寄托希望的,就是那個東方的帝國如那個漢使說的一樣強大並且對匈奴充滿了怨恨。

    他走下王座,來回跺著,終於他下定了決心對左右道:「本王已經決定了,我將派遣使團穿越草原去中原帝國,與他們的皇室和親,至於使團的人選,你們說說該派誰去的好?」

    木合力是阿度拉的心腹將領,同時也是極端主張報復匈奴的年輕將軍,他想了想道:「大王,我推薦萬戶離樂,離樂本來是匈奴人,但他的父親和母親全是死在匈奴渾邪王的手下,與匈奴王族有不共戴天之仇,所以他絕對信的過,而且離樂是匈奴人,由他去,大王就可以放心,不需要擔心被人發現!」

    阿度拉想了想,月氏人在外貌上雖然與匈奴人沒有多大差別,可是在生活習慣和語言上有極大的不同,所以可派遣一名匈奴人去自然最好,因此他點點頭道:「好!就按你說的去辦,馬上叫人把離樂叫來,本王還有些話要和他說!」

    網手機問:httpp電腦訪問: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