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大漢帝國雄風錄

龍騰世紀 第五節 仿製 文 / 燕小七

    已亥年春,天子詔天下「農,天下之本也。……間歲或不登,意為末者眾,農民寡也。其令郡國務勸農桑,益種樹,可得衣食物。吏發民若取庸采黃金珠玉者,坐臧為盜。二千石聽者,與同罪。」

    又詔「方春和時,草木群生之物皆有以自樂,而吾百姓鰥寡孤獨窮困之人或阽於死亡,而莫之省憂。為民父母將何如?其議所以振貸之。」又曰:「老者非帛不煖,非肉不飽。今歲首,不時使人存問長老,又無布帛酒肉之賜,將何以佐天下子孫孝養其親?今聞吏稟當受鬻者,或以陳粟,豈稱養老之意哉!具為令。」有司請令縣道,年八十已上,賜米人月一石,肉二十斤,酒五斗。其九十已上,又賜帛人二匹,絮三斤。賜物及當稟鬻米者,長吏閱視,丞若尉致。不滿九十,嗇夫、令史致。二千石遣都吏循行,不稱者督之。刑者及有罪耐以上,不用此令。

    這兩道詔令的發出,宣佈了臨邛自去年年底刮起探礦潮,得已暫時停下腳步。

    已經進入狂化狀態的眾商賈,在這道詔令發出後,紛紛開始停下來,添養自己的傷口,並開始為今年秋冬季節的又一輪瘋狂探礦,做著準備。

    雖然去年年底發現了那有座煤礦之後,再無任何的進展,眾人甚至連屁股大的煤礦也再無發現,但是煤礦所帶來的巨大利益徹底的刺激了商人存在在基因中的那種對巨大財富的佔有**。

    僅僅以拿下那座煤礦所產礦石二成的卓家來說,由於使用了煤礦冶煉,再加上縣令自己掏錢辦的那個燒製耐火磚的作坊,所提供的新式耐火磚所砌成的高爐。

    其生鐵產量至少提高了一倍,生鐵質量也大有提高,打造出來的鐵器即美觀又耐用,成本更是下降不少,因此在市場上極受歡迎,雖然價格有所下降,但即使按最保守的估計計算,卓家今年在鐵器這一項上至少比之去歲多出一半的收益,更惶論使用煤礦鑄幣帶來的巨大的收益。

    而另一家巨富,張家在拍下二成的所有權後,僅僅一個轉手,將之分散成數十份賣與想要的商人,也至少賺了一倍。

    有遠見的商人已經敏銳的留意到了擁有探礦和尋礦經驗的工人對自己幫助的重要性,因此市井中擁有這方面特長的墨家學子被一掃而空。

    卓家甚至在李雲的指點下,開始培訓起這方面的子弟,以為將來著想。

    李雲也是很得意,在用那座煤礦換來的大量金錢的支撐下,他一口氣就在鄉村找到了數十名失去雙親無人照顧的孤兒,與司馬相如等人當起了老師,每日向他們講授《傷寒雜病論》以及一些基本常識,這是華夏歷史第一次集體性的醫學教育,李雲相信從他手中走出的這批孤兒將成為火種,將他所知道的超越這時代上千年的醫學知識普及,傳遞下去。

    除了醫學方面,他還重金聘請了一些有著幾十年經驗的冶鐵師傅,由他們帶頭,組建起了一個簡單的冶煉技術研究所。

    按照李雲的觀點來看,這個研究所啟動時,異常的寒酸,全所僅僅有不到十名老師傅,以及找來的二十多名對冶煉有興趣,流落在民間的墨家子弟。

    這個小小的研究所甚至沒有一件可拿的出手的東西,兩座新搭建的融爐就是他們的舞台,數十堆煤礦就是他們的原料,幾十車廢鐵是他們的實驗品。

    唯一可以拿出來見人的東西便是從李雁那討來的一把她家珍藏的秦青銅弩。

    但這已是目前來說最先進的東西,他們誰也靠不了,唯一可以依靠的就是李雲承諾他們,絕對不會中斷資金的扶持。

    這就是大漢日後最顯赫的臨邛兵器研究製造與冶煉監的原始模樣。

    而李雲交給他們的任務無疑是艱巨的!

    那便是不惜一切代價,仿製出秦青銅弩的鐵器版本,再現戰國時期那橫掃**的優質秦弩的原貌。

    秦弩製造的艱難,不是這時代的人根本無法想像,這種勘稱戰國時期最先進的兵器,代表了秦青銅冶煉技術的顛峰,而它那在冷兵器時代獨一無二的標準化零件製造,更是世界獨一份,當年的秦國精銳弩兵便是憑藉著這種可迅速更換零件,具備強大穿透力和精確性的優質弩機,硬生生的在匈奴騎兵手中搶回了河套地區。

    秦帝國崩潰後,懂得製造這種史上最強大殺人機器的工匠不是死於戰亂,便是流落四地,到得現在,已幾乎無人知道,當初秦人是怎麼製造它的。

    而李雲現在要做的不僅僅是仿製,而是超越。從青銅到鐵,這本身就意味著超越,青銅冶煉技術在秦已達到顛峰,秦國的青銅武器甚至比之六國大量使用的鐵兵器還要好。

    而現在的大漢,生鐵冶煉技術尚是起步階段,這其中的差別只有行家才可知道一二。

    從現代來到這個時代的李雲自然知道,一旦擁有了這種殺人機器的大漢軍隊,在草原上將處於何種強勢地位。

    而且這種弩機的製造技術即使是對於現在全世界製造技術最先進的大漢而言也是一個高科技的難題,也就是說即使敵人得到了這種弩機也是無用。

    這也是為什麼項羽雖然殲滅了巨鹿的秦軍主力,繳獲了大量的青銅弩,卻逐漸的不敵高皇帝的原因。

    因為這些弩機,項羽麾下的楚軍中壓根就沒人會製造,會製造的秦人早被項羽坑殺了!

    一殆這些弩機的零件磨損耗光,楚軍失去了這種殺人利器後,戰爭的天平就逐漸向高皇帝傾斜。

    望著忙碌的工匠,李雲想,若是可以在數年內仿製出來並大規模的批量製造,那麼匈奴人面隊的就將不再是一支由馬鐙組成的騎兵,而是一著比曾經在河套地區帶給他們噩夢的由馬鐙,秦弩武裝起來的大漢軍隊。

    再加上衛青,霍去兵,李廣等匈奴人命中的剋星,可以想見這場戰爭的對大漢國內的影響將降到最低點,歷史上漢武將文景兩代積蓄打光的局面,或許就將不再出現。

    p:上節的煤礦問題說明下,其實這個礦很小也就相當於現代一個小煤礦,蘊藏數十萬噸的樣子,四川雖然不是主要的產煤區,但是小七想,這樣一個煤礦應該存在吧,四川好像最多的金屬是銅,黃金,鐵和白銀不知道對不對

    另外npc弱化的問題,我承認我有意為之,但是也只弱了一點,因為漢代的商人與現在的不同,他們只會想追求利益,而不會去想其他,他們一般目光較為局限,以後慢慢的有利益衝突時,自然會有矛盾的.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