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大漢帝國雄風錄

龍騰世紀 第二十一節 兩手都要抓,兩手都要硬 文 / 燕小七

    秋天,金黃色一般的季節。

    李雲栽種下的南瓜與冬瓜相繼結出了大量的果實,圓圓的南瓜,長長的冬瓜,令四周鄉鄰好奇不已。而紅薯籐則爬滿了幾畝地,綠油油的。李雲帶來的種子,終於將有收穫的時候了!

    李雲卻又有了新的煩惱,不知是因為受到了楊謀榜樣的影響還是司馬相如真的想學的什麼實用的東西,總之這位名聞歷史的大詩人,死乞活賴般的留在了李雲身邊,每日與楊謀一樣口必稱老師,言行恭謹,這讓李雲哭笑不得,不明白自己有什麼東西可以讓他學的?直到很久以後,才從這傢伙嘴中套出,原來他是在聽說了李雲和太子有交情,才私下定的主意,但時間一長,這傢伙也真心的叫起了老師來了。

    這日,剛剛開始學習醫術的司馬相如正與早已名滿河東的「神醫」楊謀給一個病人診治。而李雲則在屋子裡用木炭在地上畫著一張張看樣子是什麼東西的結構。李雲忙活這東西已經有大半個月了,卻似乎並無所得,每日抽聲歎氣,說什麼後悔當初,什麼物理,化學的東西。

    楊謀心中暗道「怕是老師在埋怨當初在山中與師公學習時沒有盡全力吧!」卻不知李雲最初是有著雄心壯志的,想著怎麼著也要搞個蒸汽機出來,孰料完全沒門,接著退而求其次,那些什麼機床之類的東西應該可以吧?結果依然不行。

    李雲現在老實了,只好著眼於現實,乖乖的琢磨起水車之類東西的構造,相對於複雜的現代機器而言,水車無疑是非常現實的機器,它原料只是普通的木頭,對工人的要求也不高,而且水車特別是人力水車造價低廉,實用性強,李雲現在正在研究的是一種他曾經在小時候見過的,據說是唐代時候發明的鏈斗水車,雖然記憶有些模糊,但是勉強還是畫出了個大概,剩下的就只是實際製作的問題了。

    李雲估算了一下,一輛水車成本應在六百到七百錢之間,製作者賺一點,價格就應在七百五十到八百錢,目前大漢水車需求量至少在一百萬輛左右,每輛水車賺五十錢,那就是五千萬錢的贏利,相當於河東郡今年全部賦稅收入的九成,假如折合成黃金的話,那麼起碼可堆積成山。

    李雲想著想著,口水嘩啦啦的直流,隨即他又懊惱了起來,若沒有流水生產線,怕是自己怎麼也造不了這麼多,而且這玩意科技含量實在太低,大漢現在學習墨家的人才也是不少,只怕隨便一人拆開一輛水車就可仿製出來。

    正胡思亂想之時,門口傳來了爽朗的笑聲,抬起頭卻是滿面春風的河東郡守楊泛,說起來李雲挺可憐這些現在大漢的郡守的,他們飽學諸家文化,見識遠比後世的官員寬廣,而且他們還難道的清廉,因為這時代的學者大多還未從戰國時期那種學術氛圍中走出來,他們真正的視名聲道德為生命!

    李雲見到父母官來了,忙站起身來洗乾淨手,走到前院笑著道「楊大人今日怎麼有空來我這蝸居啊!想必是想念愛子了吧!」

    楊泛笑著對李雲擺擺手道「本官今日是來恭喜李大人的!」

    「哦?」李雲疑惑的問道「鄙人有什麼好恭喜的?」

    楊泛笑著從懷中取出一份竹簡交給李雲道「這是太尉袁大人,大司農竇大人簽發的任命書,恭喜李大人任臨邛縣縣令!」

    一邊的司馬相如顯然在長安時聽說過臨邛縣的大名,聞言臉色大變,顫抖著插嘴道「臨邛縣?蜀郡的臨邛?」

    楊泛已知司馬相如拜在李雲門下,聞言奇怪的道「是蜀郡的臨邛啊!怎麼有問題嗎?」

    司馬相如苦笑道「問題大了,這個臨邛縣在蜀郡可是大名鼎鼎啊!」轉身對李雲勸道「老師還是請太子換個地方吧!」

    李雲接過竹簡,雖早有心理準備,卻不知太子的承諾來的如此之快,雖不是詔入長安,但也是任為一方官員,這意味著自己清閒的日子一去不復還了,心中略有些傷感,等到聽得司馬相如的話,心中不免疑惑,便問道:「相如,這臨邛縣難道還會吃人不成?」

    一邊的楊泛也贊同道「是啊!臨邛縣可是在富庶的巴蜀,再怎麼窮也不會比豫章,玉林等地窮吧!」

    司馬相如解釋道「老師有所不知,這臨邛商賈雲集,其地富戶最是擅長買低賣高,自孝文皇帝時就未有官員在那地方任職到滿,無一不是辭官引退收局,而且據學生所知,臨邛縣的不少大戶皆與廟堂之上的尊貴人物有關係,是動也動不得,勸也勸不了!」

    楊泛聞言臉色大變,大漢為官最忌到一個富戶猖獗的地方,因那裡你不但做不出絲毫的政績,而且一不小心就可能被人暗中陷害,正要勸李雲回復太子拒絕此事之時。

    李雲卻是哈哈大笑「我正愁到那裡去找一個商人最多的地方,這下我就可以大展身手了!」

    楊泛以為李雲是想對那些富戶用強,忙勸解道「李先生無須為這些商賈毀了自己的前途,此事還可從長計議!」

    李雲楞了一楞,看看周圍,俱是要勸解自己的目光。隨即明白了,道「你們是擔心我與那些商人衝突嗎?」

    三人齊齊點頭。李雲颯爽的一笑道「非也,非也,那些商人在下可寶貝的緊,鄙人是想借用商賈之力,為我大漢的強盛再添加上那麼幾塊微不足道的磚頭!」

    楊泛聞言臉色大變,道「先生可是想學那齊公重商?」

    李雲一看心知齊國因為重商導致數度亡國的歷史教訓已被這時代的學者牢牢的緊記了,而商鞅耕戰強秦的成功使得社會和統治階級對農業極為重視,所以鄙視商人是學者的本能,但李雲並不希望日後的歷史依舊如故,在他看來任何事情走到了極端,都有可能導致悲劇。

    便解釋道「非也,那齊侯重商之法非我所想!在下在深山時常聽老師言『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知得失』又言『民為水,君為舟,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在下這些日子讀史得知,齊侯重商,未嘗沒有恆景之霸,商鞅耕戰豈不聞苛政苦民,以至秦國崩潰,任何事情走到了極端都會產生嚴重後果,重商不重農,其民懶惰,不習刀兵,則國亡。重農不重商,則其國之貨物無以流通,其民之所需無以可得,正如重文不重武,其國亡,重武不重文亦亡一般道理!」

    「老師曾言世分陰陽,故人有男女,故有天地,故有文武,無男有女,世滅,無女有男亦滅,有天無地,有文無武皆此道理!」

    李雲這番繞口令直把三人繞的胡七胡八,不知所云,只覺得李雲說的有道理,非常的有道理,看著這三人呆滯的目光,李雲在心中一拍手,搞定,洗腦完畢!

    良久司馬相如與楊謀齊齊恭敬的鞠躬道「老師大才,學生謹受教了!」司馬相如更是在心中暗暗的讚歎自己,果然沒選錯人,看來前途是光明的!

    楊泛想問題顯然想的遠些,問道「那麼敢問李先生,以先生之見到底該偏重那方多些?」

    李雲早有準備,聞言立刻回答道「兩手都要抓,兩手都要硬,廟堂之上不可偏重其中任何一方!」

    眾皆拜服,數月後李雲這番話輾轉傳入長安,一時間李雲聲名鵲起,隱隱間蓋過了許多當世學者的名聲。

    天子令人親自到河東取得了河東守楊泛記錄下竹簡。閱後天子對太子稱讚道「彘兒找了個好臣子!」。

    p:19191919兄弟.額,我想你是對漢武有些誤解,說他薄情,可他對衛青,霍去病的感情可是真摯的,說他無道弟,匈奴不打不行好不好,假如漢武沒有擊敗匈奴,那現在可能就沒有漢人了,單單是日後的王漭時期我們漢民族就得完蛋.還有漢武帝晚年也知道自己做錯了不少事,所以還下了罪己詔,額,貌似是歷史第一人,首先敢於承認自己錯誤,這對於一個高高在上的皇帝來說多麼的不容易?看看滿清就知道,死不認錯,寧可越錯越遠,直到國家被敗的一乾二淨.

    額,貌似漢武帝發動的反擊戰已經入選了英國劍橋大學lt;影響人類歷史的一百件大事gt;

    另國家經濟被破壞的問題,貌似不應該全怪他.要怪就怪某些儒家嘴皮子實在是說的天花亂墜.漢武難免心動,事實證明說的好遠不如做的好,儒家所謂的三代之治其實和**一回事,永遠掛在天空

    回beakmam,額,是東漢發明的龍骨水排,汗,貌似有人替小七解釋了.這是今天第一更,晚上至少還有一更,大家投票熱情高點撒~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