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大漢帝國雄風錄

龍騰世紀 第九節 梁王(中) 文 / 燕小七

    大漢是禮儀之邦,即使是升斗小民也十分講究坐有坐禮,站有站禮,見有見禮。

    賈子曰:坐以經立之容,胻不差而足不跌,視平衡曰經坐,微俯視尊者之膝曰共坐,仰首視不出尋常之內曰肅坐,廢首低肘曰卑坐。

    又曰:固頤正視,平肩正背,臂如抱鼓。足閒二寸,端面攝纓。端股整足,體不搖肘,曰經立;因以微磬曰共立;因以磬折曰肅立;因以垂佩曰卑立。

    這兩句話說的意思就是坐和站需要注意的地方和方式。

    漢時坐又稱為「雅坐」,站稱「立容」

    坐是是膝蓋並緊,臀部坐在腳跟上,腳背貼地,雙手放在膝蓋上,目視前方。對於胡坐,道理一樣,端正,兩腿不得叉開,雙手放在膝蓋上。雙手可以握拳,衝前方;也可收攏抱在腹部。

    站立時正身、平視,兩手相合,掩在袖子裡。手從胸口到下腹,放在任何位置都行,甚至持著、拄著東西也行(古人是很通融的^_^)。注意:大漢人注重自然,而不是筆挺,所以手臂要柔軟,切忌僵直——這樣漢服才會順勢鋪成柔和的曲線,展示出華夏之美。

    其他尚有祭禮,拜禮等,無不講究切合自然,得體,顯現大漢的寬讓與謙虛,富足和強盛。

    李雲這一個多月來除了照料田地裡的種下去的種子,主要就是訓練禮節,一次又一次的重複單一的動作,雖然苦了點,但是李雲知道假如自己連禮節都不會,那麼毫無疑問的他將永遠無法融入這個時代。所以咬咬牙,也就堅持過去了。

    最讓李雲無法接受的是,大漢的文字居然是要用竹刀,一刀一刀的在竹簡上刻字,李雲現在基本上是認識了漢代常用的文字,但是讓他去刻的話……因此李雲經常想,怎麼蔡倫先生不早出生幾個世紀?這樣他就可以用毛筆在紙上寫字了,雖然他的毛筆字同樣的不堪入目。

    至於便宜弟子楊謀則是擔負起了給人看病的重任,李雲在教了他幾天《傷寒雜病論:辯太陽病症》之後,他就成了「神醫」了。附近村民偶然得點傷寒什麼的,他就桂枝湯,葛根湯,來來回回的用,本來楊謀就是醫道世家出生,此時進了李雲的門,聽他每日盜版幾句《傷寒雜病論》中的語句,就覺得自己這個老師真是太厲害了,本來很難治療的傷寒在他說上幾句後就變的很容易治療,卻不知在現代最容易治的就是傷寒,連個不懂醫的也知道要發汗解表,更不說李雲好歹是個醫學專科畢業的,西醫懂點,中醫更是背下了全篇的《傷寒雜病論》雖然水平不怎麼樣,但對付點什麼咳嗽,感冒的還是不在話下。

    不知道這些的楊謀此時就心甘情願的給李雲打工,只覺得自己賺大了,暗歎自己的父親眼光好準,不過來李雲這看病,李雲有個奇怪的規矩,沒有錢也可以,去挑幾擔牛糞,馬糞什麼的倒到分給他的二頃沒種的地裡,再用土厚厚的蓋是就行了。

    不知道李雲這樣做是為了明年土地的豐收,楊謀自然是把李雲看成了品德高尚的大德。這時代的學者對於個人的品德有著十分高的追求,所以看到老師即有學問,又有品德,楊謀當然是笑的合不攏嘴了,連帶著他的舊病也大有好轉。

    這日,李雲與往常一樣,趁著中午午休的時候帶著楊謀做起了眼保體操,李雲一向認為眼睛是他重要的部分,因此為了預防近視,老花眼,經常做做眼保體操是十分必要的事情。

    由於李雲的這個習慣,楊謀自然也跟著做起來,更何況做這個眼保體操實在很舒服!

    「一二三四,二二三四……」兩人做著做著忽然聽到村口雞飛狗跳,好像有什麼東西在迅速接近。

    是戰馬,是大隊的騎兵!聽聲音足有幾百匹!以前看電影時還不覺得戰馬群體的奔騰有什麼好怕的。

    但是現在真正面對這冷兵器時代的霸王時,李雲心臟不由自主的狂跳起來,他可以想像村中百姓在面對這樣規模的騎兵時是何等的惶恐。

    只是這樣大規模的騎兵到謝李這樣一個小村莊幹嘛?

    假如是匈奴人,那麼他們就應該直接攻擊河東城,再說了漁陽的邊軍可不是吃乾飯長大的,那麼剩下唯一的可能就是官軍,大漢的軍隊來這裡幹什麼?

    李雲忙和楊謀站起身來走到房門。卻見一隊驃騎飛快的直奔他這裡來,為首的一名年輕的將軍,手中持著一根奇怪的棍子。

    全村的百姓見到那根棍子,無一例外的臉上露出喜悅的顏色,全部都跪拜在這位將軍路過的地方,三呼萬歲。

    到底還是楊謀反應快,一見到那個棍子就拉著李雲道「老師,快跪迎天使!」

    李雲這時候才反應過來,原來那就是節啊!蘇武曾經拿在手中幾十年,即使在大漠苦寒之地也不曾捨棄的節,大漢天子的象徵!

    忙規規距距的跪了下去,匍匐在地。

    那將軍策馬到李雲房子前,高呼道「誰是李雲!?」

    李雲忙出聲道「小民就是李雲!」雖然李雲不知道為什麼這名看起很英俊的將軍要找自己,而且這名將軍手中還拿著天子的象徵,那可是有節制各地官員,先斬後奏權利的節啊!

    那將軍勒住戰馬,看了一眼李雲,心歎「這人好生年輕,也不知信陽公主如何說他醫術高明,唉,不管了,還是宣旨吧!」

    他一個漂亮的縱身跳下戰馬,自懷中取出一份錦帛,周圍幾名騎士則帶領著士兵迅速的各自抄出傢伙,動作熟練而敏捷,顯然經常幹這一行。

    未幾一個香案就答好了,點上香,那將軍整理一下儀容,神情肅穆的走到案前,恭敬的打開錦帛,高聲道「天子詔!」

    眾將士這時候也都跪拜下來,李雲跟著楊謀用還不太熟練的拜禮拜了三拜,口中高呼萬歲。

    「天子詔曰:蓋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故馬或奔踶而致千里,士或有負俗之累而立功名。夫泛駕之馬,跅弛之士,亦在御之而已。朕聞河東李卿素有才德,可醫古今之難症,奪天地之造化,故詔之,拜為中郎。又曰:梁王,朕之手足也,國之弘股也,今梁王病重,國之大悲,特令中郎李雲速與梁國救之,如能之,朕必不薄於汝。欽此,大漢天子於戊戌年」

    很顯然這份詔書是皇帝擅長的用的一招,先給你糖吃再要你辦事,假如辦的不好,那麼這顆糖的代價就要吃的人負責了。

    不過李雲古文水平不高,聽了半天也才聽到天子是要他去給一個叫梁王的人治病,梁王?好熟悉的名字啊!誰呢?

    在一邊的楊謀忙拉著李雲拜謝,惟恐遲了一點就會有殺頭之禍。

    那將軍見李雲接過詔令拜謝了,就對周圍兩名彪悍的騎兵努努嘴,那兩人會意,一個箭步衝到李雲面前,輕道:「李中郎可還有什麼東西要帶的?」

    李雲這時候總算反應了過來,無奈的對楊謀說「楊兄,你我緣分一場,我去之後這裡的一切就拜託你了!」

    便入屋取了從現代帶來的針灸盒,全部的藥物,還有一直捨不得吃的幾方便面調料,那把匕首,李雲已經打定主意,若是那個梁王的病自己實在沒辦法,那麼就用這把匕首和幾方便面調料買通看著自己的人,溜回河東,然後再躲到一個沒有人認識自己的地方去。

    畢竟天知道大漢是不是和後世一樣喜歡把給那些垂死的人看病的醫生,在沒有挽救病人生命之後殺掉殉葬?

    額今天第二節凌晨大概還有一節,假如沒有就只有等明天了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