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穿越重生 > 北洋1917

第三卷 遠東故事 第六百五十一章 (下) 達成了默契 文 / 大鵬金翅明王

    德國陸軍航空隊第1戰鬥機聯隊的第1、第2任聯隊長碧血長空,他們青春的歲月永遠停留在25和27歲(紅男爵出生於1892年5月2日,陣亡時距離他26歲生日還差11天,而威廉.萊因哈特出生於1891年3月12日),而此時同樣只有25歲聯隊的第3任聯隊長要走的路顯然還很長。

    赫爾曼.威廉.戈林生於德國巴伐利亞州的羅森海姆,其父海因裡希·歐內斯特·戈林是律師和地方官僚,曾擔任德意志帝國西南非洲殖民地(今納米比亞)總督(今日當地還有以其父命名的「戈林街」),母親名法藍琪絲卡(franziska)。

    戈林有一弟弟阿爾伯特·戈林,在王庚前世,這位阿爾伯特.戈林在納粹黨掌權後極力反對納粹與盡力挽救猶太人。

    幼年的戈林經常與父母分居兩地,在家中接受家庭教師的教育,此後先後就讀於卡爾斯魯厄的空軍士官學校和著名的柏林lichterfelde軍營。

    1914年歐戰開始後,戈林先在陸軍服役,後成為一名飛行員。他先後執行過偵察機和轟炸機等任務,最後成為一名戰鬥機飛行員。在空中騎士的生涯中,戈林成長為一名著名的王牌飛行員,並擔任著名的裡希特霍芬飛行中隊的指揮官。

    1915年中,戈林開始在弗萊堡參加飛行訓練,之後被分配到第5飛行中隊。不久他的座機被擊落,於是1916年的大部分時間,戈林都不得不在後方養傷。1916年11月,戈林回到空軍部隊,並來到第26飛行中隊。1917年,戈林被授予普魯士功績勳章。

    1917年6月,在一場持久激烈的空戰中,戈林擊落了一名經驗不足的澳大利亞飛行員弗蘭克·斯裡。這場戰鬥在後來被誇張地稱為「赫爾曼·戈林的崛起」。戈林在戰鬥結束後,與對手會面,並把自己的鐵十字勳章送給了對方。

    在王庚前世,若干年後,斯裡將這枚勳章送給了一個朋友,而這位朋友就在諾曼底登陸戰役中死在海灘上。

    而就在1918年7月3日,戈林試飛荷蘭人福克研製的試驗機d1成功,而自負的聯隊長萊因哈特緊接著試飛卻機毀人亡,第1戰鬥機聯隊的聯隊長一職,就這樣交到了赫爾曼.威廉.戈林手裡,這位主同樣是德國空軍王牌,就任聯隊長之前,已經擊落了21架協約國飛機,並獲得了同樣是德國最高榮譽的「藍色馬克斯」勳章。

    此時戈林的第1戰鬥機聯隊,下轄第4、第6、第10、第11這四個最初加入聯隊的戰鬥機中隊之外,還加強了第26、第27、第28這三個戰鬥機中隊。或許,曼弗雷德當初選擇了第6中隊的中隊長萊因哈特繼任聯隊長,而不是第26中隊的中隊長戈林,潛意識裡也有個先來後到親疏遠近的關係。

    截至1918年7月28日,最新的德國第1戰鬥機聯隊各中隊基地駐紮分佈如下:

    1、聯隊長赫爾曼.威廉.戈林及第26中隊(jastas11)帶領下駐在哈爾科夫,轄1個戰鬥機中隊16架福克dviii單翼戰鬥機,聯隊部另轄4架福克dri三翼戰鬥機。

    2、第4中隊(jastas4)在中隊長恩斯特.烏德特中尉(oberlentnantensterwoodt)帶領下駐在第聶伯羅彼得洛夫斯克,第4中隊轄16架福克dvii戰鬥機。

    3、第6中隊(jastas6)在中隊長愛德華.李特.馮.道斯特拉中尉(oberlentnanteduardrittervondostler)帶領下駐在頓涅茨克,轄16架福克dvii雙翼戰鬥機。

    4、第10中隊(jastas10)在中隊長恩斯特.弗雷赫馮.奧爾索斯(oberlentnanternstfreiherrvonalthaus)帶領下駐在基輔,中隊轄16架福克dviii單翼戰鬥機。

    5、第11中隊(jastas10)在中隊長羅特.阿爾佈雷希特·馮·裡希特霍芬(oberlentnantlotheralbrechtfreiherrvonrichthofen)帶領下駐在基輔,中隊轄16架福克dri三翼戰鬥機。

    6、第27中隊(jastas27)在中隊長恩斯特.弗雷赫馮.奧爾索斯(oberlentnanternstfreiherrvonalthaus)帶領下駐在敖德薩,轄16架福克dvii雙翼戰鬥機。

    7、第28中隊(jastas28)在中隊長恩斯特.弗雷赫馮.奧爾索斯(oberlentnanternstfreiherrvonalthaus)帶領下駐在羅夫諾,轄16架福克dviii單翼戰鬥機。

    駐紮在烏克蘭全境的德國第1戰鬥機聯隊轄以上7個飛行中隊,一共116架戰鬥機,聯隊長赫爾曼.威廉.戈林的任務是指揮自己的聯隊獲得烏克蘭上空的制空權,驅逐任何敵人的偵察機和戰鬥機對領空的侵犯。

    比起西線協約國和同盟國飛機在空中的絞殺和對決,被安排到東線休整的第1戰鬥機聯隊渡過了相當平靜的7月,蘇俄根本就沒有可以作戰的飛機升空,而頓河白衛軍的幾家老式偵察機連維修的零件都湊不齊,當然,由於蘇俄和德國簽訂了《布列斯特和約》,烏克蘭的德國部隊包括飛行中隊,都被嚴令不可以越界飛行。

    等到了7月下旬,這樣的平靜隨著伏爾加聯邦的成立和協約國航空隊進駐察裡津、沃羅涅日、庫爾斯克等地的機場而不復存在,雙方的巡邏飛機沿著邊界在各自一端飛行成為一種默契。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