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穿越重生 > 北洋1917

第三卷 遠東故事 第二百八十五章 機槍大戰山炮 文 / 大鵬金翅明王

    ~日期:~10月12日~

    「原來如此……原來如此……≤司令閣下……您真是再世的周瑜啊!太郎受教了!」宇都宮太郎一時間把聯軍總司令推為天人,自家五十七歲老大不小的年紀了,這會兒可真有點像畑俊六一樣年輕的中國王當成偶像了。

    「嗯,南邊這個第四集團軍的指揮官不簡單啊,副參謀長,你看,那個集團軍雖然名義上是六個步兵師加一個騎兵師,實際兵力只有五萬出頭吧?你瞧,他可不捨得搞什麼人航術,看起來是想用火力對射來壓制彼德羅維奇的防線,尋機再進行突破!田俊,那個指揮官是個沙俄將領出身的傢伙麼?」

    王庚一邊在望遠鏡裡眺望著東南防線一邊跟宇都宮太郎聊著戰況,一邊問身後的參謀兼智囊,前日本陸軍大佐畑俊六、今日的聯軍司令部作戰室主任、中國陸軍少將田俊。

    「司令官閣下,彼德羅維奇防線對面的地四集團軍指揮官是勒熱夫斯基,沙俄將領出身,當初在他們那個無敵戰神阿列克賽.勃魯西洛夫手下當師長,稱得上有勇有謀的一員悍將,十月革命後他跟著勃魯西洛夫一起效忠蘇維埃,在東方面軍裡,算是托洛茨基那個派系的大將!」

    田俊少將如數家珍的答道,接著又小聲道,「總司令閣下,鷹眼3號的回復來了,瓦采季斯的第五集團軍主力還汪在捷秋希渡口,目前過河的只有兩個師,行動進展緩慢,照這個速度,再有兩天都未必能全部過河,那個伏爾加河區艦隊此時的位置在塞瑟蘭和捷秋鑲兩個渡口中間,似乎是在北上前往喀山方向!」

    「嗯,回電叫鷹眼3號盯住第五集團軍的動向,並且把情報通報給喀山的高爾察克閣下,叫他做好準備,至少要準備五個師的機動部隊,等我這邊一旦發出信號,就從喀山向西突擊!當然,還沒那麼快,我估計還得兩到三天的功夫!」王庚一邊觀察著東南方向敵軍的調動和攻勢,一邊對身後的作戰室主任道。

    「蔣參謀長和右路軍已經到了什麼位置?吳副參謀長的重炮準備的怎麼樣了」王庚接著問道。

    「蔣參謀長帶的右路軍已經沿著西伯利亞鐵路線坐火車到了卡馬拉河畔的切爾尼城,吳副參謀長親自指揮的重炮旅已經在烏法城內的別拉亞河畔熊的上下顎這兩個高地佈置就緒!隨時可以發起攻擊!」作戰室主任的回答很迅速。

    聯軍中的中國第三集團軍的三個師屬重炮團被王庚臨時組合成一個重炮旅使用,三個重炮團每個團54門日式150口徑的重型榴彈炮,聯軍副參謀長兼第三集團軍司令,當年曹錕第三師炮兵團長出身的吳佩孚親自坐鎮炮兵陣地,統一指揮三個重炮群的戰鬥,足足162門150口徑的重型榴彈炮。

    中國參戰軍師屬重炮團配置的150口徑重榴彈炮本來就是日式重炮,在1918年雖然比不上德國大口徑重型榴彈炮,但比英法兩國那些型號眾多款式老舊的大口徑重型榴彈炮要先進許多。

    中國參戰軍裝備的制式150口徑重型榴彈炮其實就是日本的大正4年式150mm野戰榴彈炮,具體性能指標如下:

    大正4年式150mm野戰榴彈炮

    服役年代:1915

    口徑:149.1mm

    炮管長:(14.7)

    重量:2800kg

    配用彈種:榴彈,縱火彈,化學彈

    火炮俯仰角:-5to+65.0度

    彈丸重量:36kg

    彈丸初速:389m/sec

    最大射程:8800m

    聯軍隱蔽的設置在別拉亞河畔高地上的重炮群,差不多能覆蓋左右加起來16公里寬的戰線,事實上即使不向前機動,150野戰榴彈炮的炮火也能覆蓋白衛軍第一道防線前方兩公里的位置。

    當然,這個只是中國第三集團軍的重炮,日本第三軍三個師團下轄的**野戰重炮兵聯隊的150重型榴彈炮也被整合成一個**野戰炮兵旅團來使用,當然,日軍一個**野戰重炮兵聯隊的編制只有24門150口徑的重炮。三個野炮兵聯隊加起來也只有72門重炮,這成為烏法別拉亞河畔的第四個重炮群,統一接受聯軍副參謀長吳佩孚的指揮和調度。

    要說蘇俄東方面軍南集群第四集團軍司令勒熱夫斯基還真是一員智勇雙全的福將,這廝看著風風火火從圖哈切夫斯基那拂袖而歸要大幹一場的樣子,但是對面的守軍至少有4個師的兵力,他才不會傻到像圖哈切夫斯基說的那樣搞全軍壓上人航術。

    第四集團軍在上次協助策應南方面軍的保衛察裡津戰役中的損失都還沒得到補充,每個步兵師就8000多人的樣子,這廝可不捨得在沒有炮火準備和火力支援的情況下就貿然發起攻勢。

    勒熱夫斯基回到自己的陣地後,就下令集中已經趕到一線的五個師的師屬馬拉重機槍營,組成了兩個馬克沁重機槍火力集團,第四集團軍的火炮只有10個炮兵連,可師屬重機槍營倒是齊裝滿員的編制,一個重機槍營轄4個重機槍連,一個重機槍連轄六挺馬拉輪式馬克沁水冷式重機槍,在不到一公里寬的戰線上,這廝集中起來掩護步兵進攻的馬克沁達到了120挺,算是相當不錯的火力密度。

    在望遠鏡裡這廝早就看見了白衛軍陣地前兩百米處的鐵絲網和鹿砦,因此他遲遲沒有發動攻勢,一直等到最先趕到的兩個炮兵連抵達後,等炮兵陣地展開並開始進行火力準備,第四集團軍才開始了試探性的進攻,這麼一耽誤,就讓東南方向第四集團軍發起進攻的時間比西北方向的第1集團軍晚了20分鐘。

    勒熱夫斯基對面的白衛軍東南集群一線陣地上,馬克沁機槍的密度是間隔100米一挺,而進攻一方勒熱夫斯基的重機槍密密麻麻達到了幾乎間隔10米就是一挺的密度。

    在高地上負責指揮的謝爾蓋.米哈依諾維奇從望遠鏡裡早看的一清二楚,這時候再往第一線陣地加強機槍顯然不是個路子,謝爾蓋這廝腦筋一轉,下的命令可也真夠簡單,直接吩咐把第一線陣地上防守的白衛軍步兵師全部撤離到第二線陣地上去,放開第一線讓對手進攻,要不然第一線陣地上自己的機槍火力點寡不敵眾,根本就抬不起頭光挨揍了!

    當然,參謀長謝爾蓋也不是善男信女好相與的,這廝把六個炮兵連的火力集中起來,準備等著敲掉對方慢慢推進過來的重機槍營,你不是想跟我比機槍麼,老子用大炮對付你的機槍。

    根據戰役開始前事先測定的炮兵參數和距離,從對面小樹林裡的炮兵陣地發射的炮彈,對方的76毫米口徑的山炮只能打到第一線陣地的鐵絲網前,要想抵近射擊到白衛軍防線上,那就得離開小樹林往前推進。由於地勢的高低不同,白衛軍的76口徑的山野炮射程能比對方同型號的山野跑多那麼300米的樣子,這便宜怎能不佔?

    這邊蘇俄東方面軍南集群的第四集團軍的120挺馬克沁機槍不過剛向前推進還沒開火,勒熱夫斯基從望遠鏡裡就看見對面白衛軍陣地上原本黑壓壓的人頭和機槍火力點轉眼消失,顯然是躲進了塹壕中,沒準直接嚇的撤退了?

    120輛馬拉重機槍放馬奔馳向前衝擊要去搶佔射擊位置,後邊的兩個炮兵連各六門山炮則開始了火力準備,蘇俄紅軍裝備的是老式的1904年式76山炮,最大射程是5500米。

    1904年式76mm山炮

    生產服役年份:1904年

    口徑:76.2mm

    炮管長:1.014m(13.3倍口徑

    上下射角:-5度∼+35度

    水平射角:2.5度

    彈丸重:6.5kg

    彈藥初速:290m/sec

    重量:327kg

    最大射程:5500m

    小樹林裡的炮兵連試射後發現夠不著白衛軍第一線防禦陣地的塹壕,因為是仰射,彈著點離著對方的鐵絲網還有近百米的距離,於是不得不收起火炮調轉馬車,準備跟上已經衝上去的五個重機槍營,重新佈置炮兵陣地。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