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穿越之大民國

龍騰世紀 一百五十五節 暗戰2 文 / 狂人阿Q

    高鳳舉帶領第一軍全軍十萬人進入東北後,一直就比較順利,進入洮南後一路南下。

    一直到鄭家屯,然後分兵,一路西折返意圖攻佔還未被關東軍來得及佔領的哲裡木盟,一路包圍鄭家屯之敵。]

    哲裡木盟倒是很容易就進入了,這裡的東北軍未阻攔,鄭家屯卻迎頭遇上了正試圖攻擊這裡的關東軍。跟城內的東北軍交涉過後,他們願意把這裡交給塞北軍,讓塞北軍跟關東軍死磕,而他們則撤往了錦州。

    其他方面,第二軍主力從赤峰縣出往東北方向進入綏東,阜縣,與通遼的第一軍組成一條防線防止日軍往西攻擊熱河。第三軍主力從承德出,往東往南熱河與奉天邊境駐防,遠一個師翻越努魯兒虎山大凌河佈防。第三軍的目的本來是策應逃到錦州和河西走廊的東北軍,但是這卻引起了張學良極大的猜忌,他竟然命令此地的東北軍對第三軍採取了防禦態勢,隔大凌河對峙起來。

    ······

    塞北第一外交人員外務部長沈瑞麟面對現的局勢心裡十分複雜,他很高興塞北軍進入東北,或者說對於塞北軍任何擴大勢力的做法他都是很高興的,他巴望的就是塞北軍南下一統全國,到時候他就是外交部長了,而不是現這樣不倫不類的外務部長。

    目睹這一切的時候,他並不國內,而是身莫斯科。他是奉命來到這裡的,早八月份他就到了蘇聯,蘇聯是此行的重點。他是來遊說史達林往遠東地區增加兵力的,趙書禮告訴他收到了確切消息,日本人將一八動事變,意圖侵佔東北。

    而日本忌憚的無非就是這個歷史上因為東北利益,跟他們打過仗的鄰國蘇聯,日本顧忌蘇聯,恰恰就是塞北要先拉攏蘇聯的原因。趙書禮猜測只要蘇聯往靠近東北的邊境駐紮上十萬軍隊,日本人必然不敢東北大大出手,沒有弄清楚蘇聯立場的情況下,他們不會貿然動戰爭,因為日本人瘋狂也不會認為他們有能力跟蘇聯加上國幾個軍閥的聯合勢力打上一仗。

    壓制日本不敢動大規模入侵,而只把東北問題局限成一場小規模戰鬥,這就是趙書禮的目的,他不是瘋狂的人,他可不想現就跟日本來一場國戰,因為他看的清楚這時候國必敗。

    遊說了史達林近一個月後,沈瑞麟收到了趙書禮的電報,要他轉移陣地,到英國去。

    因為外交形勢生了改變,日本動了凌厲的外交戰,而他們拉攏到的第一個盟友就是英國,英國因為河北跟塞北軍打過一仗而懷恨心,接受了日本人的拉攏,向蔣價石央出了外交通牒。表示要求蔣價石勒令塞北軍立即撤出東北,否則引起的任何事件將由國承擔。英國還國聯施加影響,讓國聯接入的議案遲遲通不過,不用說派遣調查團或者制裁日本了。

    沈瑞麟這次背負的外交任務是跟英國人達成諒解,讓英國人至少站立一方,為此趙書禮已經做好了犧牲東北利益的打算。當剛剛聽到趙書禮說可以犧牲東北的電報時,沈瑞麟拿電報的手不自主的都抖了起來,他之所以現完全的心向塞北,其一個原因就是,跟列強交涉,趙書禮對於國家利益還是比較維護的。可是這次他出了犧牲東北,而且無底線的犧牲東北的電報,跟沈瑞麟一貫的世界觀生了衝突。管他可能不是一個廉潔公正的海瑞一樣的人物,但是作為外交官,尤其是作為國這樣弱國的外交官,他對於能通過自己的努力而維護國家利益這種事是很嚮往的。可現卻要通過自己的手去出賣利益,他不由得想到了李鴻章,覺得自己就要做李鴻章第二了。

    為此他跟趙書禮爆了激烈的衝突,甚至不惜以辭職相威脅。但是趙書禮毫不妥協,告訴沈瑞麟自己現連自己都能出賣,國缺的不是東北的地盤或者利益,缺的是時間,只要能給自己十年時間,他不惜把自己出賣給魔鬼。趙書禮是帶著憤怒說出這番話的,自己的外交官以前就三番四次的反對自己的意圖,現這個關鍵時刻還要掉鏈子真是叔叔不可忍了。

    沈瑞麟哪裡知道趙書禮的想法呢,趙書禮眼裡,現東北只要不讓兩個國家佔領,其他列強誰占都行。一個國家正是日本,這個不用解釋,日本佔了這裡,利用這裡的資源抗戰才能跟國打了八年,否則他恐怕連一年都打不起。而另一個國家則是蘇聯,很顯然現蘇聯佔了東北,恐怕就收不回來了。

    但這些能跟沈瑞麟說嗎,一來不好解釋,二來解釋起來也太麻煩了,不能浪費時間,還不如罵他一頓來的快。

    看著趙書禮帶著憤怒言辭的電報,沈瑞麟猶豫了,或許正是這樣。但是他仍然猶豫不決,這時候趙書禮來了一封較為柔和的電報,這封電報大動了他。趙書禮向他保證,只要十年時間,如果他趙書禮不能把所有國權當然包括這次出賣的東北利益收回來,那麼就自裁陝西黃帝陵前,以謝祖先!這封信打動了沈瑞麟,縱觀整個國,能這麼推心置腹的跟自己手下交流,能如此胸懷和抱負獻身於國家的真不多見,管他覺得趙書禮這話有些狗血,但是他還是被打動了。

    於是乘坐飛機飛往了倫敦,跟英國外交部秘密接觸了一下,表示塞北願意支持英國擴張東北的利益後,英國人很快就給予了他很高的接待,當然都是秘密來往,但是跟他接觸的卻換成了外交部長。

    沈瑞麟不僅感歎,英國人果然是現代外交的創立者之一啊,只有永遠的利益沒有永遠的朋友,這句話就是他們說出的,他們也確實一直認真奉行了。對於英國人詢問的如何擴大英國東北利益的問題,沈瑞麟保證,英國商品可以免稅進入東北,英國將獲得東北修築鐵路開挖礦山的權力,英國人東北投資將獲得公民待遇等等。

    英國人認為塞北政府是有誠心的,但是隨即就表示,把大英帝國的利益建立塞北政府這樣的地方政府手裡他們認為不合適,提出了一個建議,把東北交給國際共管,如果塞北政府和國央政府答應,那麼他們將使用自己的影響力,敦促國聯快的派出調查團到國。

    英國人太狠了,沈瑞麟覺得東北算是完蛋了,恐怕這裡將是又一個香港不,應該是又一個上海了,一個各國劃分租界的地方。

    但是他有的選擇嗎,英國人的條件不容許討論。當他氣餒把這些回復給趙書禮,讓趙書禮裁奪的時候,本來是不想自己背這個黑鍋,因為現的他是全權代表,是有權利代表塞北政府的。可是趙書禮的回復讓他驚喜了,趙書禮否決了英國人的提議,堅決拒絕東北交與國際共管,但是提出令一個提議,表示歡迎國聯派出維和部隊進入東北,分駐東北各大城市,軍費由東北地方財政提供。

    「高,果然是高!」沈瑞麟收到這個電報後的第一感覺是趙書禮實是一個玩外交的人才,國聯派出維和部隊跟共管的結果是差不多的,就是派出部隊,但是一個根本的差別是,維和後的主權還是國的,不會出現那種國之國。

    其實沈瑞麟還是沒有領會趙書禮的意圖,趙書禮接到英國人提出的共管後第一反應是差點接受了,把所有的列強都請進東北,這裡的局面必然加的複雜,那麼日本人獨佔這裡的企圖基本上就不可能實現了。沒有東北作為基地,那麼是不是七七事變就不會爆了,日之戰是不是會拖延到世界大戰時候才爆?如果真的達到這個效果,那可就真是太好了,塞北和國將有近十年時間安心展了。

    沈瑞麟把這個提議第二天交給英方後,英國人表示會考慮。

    然後他就離開了倫敦,前往了巴黎,他同樣的提議交給了法國人,然後是德國,意大利等國。甚至包括荷蘭,比利時這樣的小國,也去遊說了。至於另一個有影響力的大國美國,趙書禮親自給他們的公使送去了提議,希望美國人能考慮。

    外交戰打到這裡,基本上能打出的牌都已經打出去了,而且一出手就是硬牌,一下子拋出了東北這個巨大的利益,至於可憐的東北軍,可憐的張學良,則被他這個義弟完全的遺忘了。

    外交方面該做的已經做了,真正起決定因素的還是硬實力,也就是說主要看的是軍隊的表現。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