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穿越之大民國

龍騰世紀 一百五十節 不抵抗誰之責 文 / 狂人阿Q

    蔣價石本人為何不想跟日本干仗,原因大概有兩個,第一是出於對日本的恐懼,第二是錯判了形勢。

    蔣價石曾經日本留過學,自稱是陸軍士官學校畢業,國留學生同學錄上也有他的名字,可是後人卻日本的學校查找過記錄,並沒有他的入學通知和記錄。並且又有人現證據,他曾經給日本士官學校畢業生委員會捐助過一筆錢,於是人們知道了他的憑是買的,是張假憑。

    那麼蔣價石當年留學日本幹了些什麼,他確實進過日本的軍事學校,可那不過是東京振武學校,是一所專為國陸軍留學生開辦的預科軍事學校,為日本陸軍參謀本部所屬。學制三年可基本上學生接觸不到什麼高深的軍事知識,不過是學習些語言而已,畢業後還要先下部隊見習,然後才能進入正式的軍校日本陸軍士官學校。要說這日本人也夠缺德的,國學生慕名來跟他這個鄰居學習軍事,他先是讓他們學習三年日語,然後一把送進他們的軍隊,為他們服役去了。而國這時期無比動亂,有那個學生有能力和閒心日本呆上五年而耐著性子等待學習的機會啊。蔣價石也是如此,他從這預備學校畢業後,沒有學到任何軍事技能,然後被放到了部隊,想著總算能學點真本事了,可是日本人讓他去養馬。養的不好還老挨打,終於蔣價石不幹了,請了個假就跑了回來,事實上他日本算逃兵。

    因為這種經歷,後來蔣價石高級軍官會議上講軍事的時候,基本上就兩句話,第一軍人要注意軍容,第二要愛護軍馬。說起軍馬他倒是能說出一大套心得,但是說到真正的軍事知識,就要抓瞎了。

    正是日本軍隊待過,日軍的那種野蠻的侵略精神給了他很深的印象,而且從心裡恐懼日軍,他認為日本人有斯巴達式的精神,也不知道是不是當年被日本軍官打傻了的緣故,他得出這種結論。從他以往的表現也可以看出他對日本人的恐懼,當年北伐時候,山東遭遇日本人攻擊,他嚇得穿著睡衣就跑到了城外,恰好遇到了馮玉祥,那時候的蔣價石驚慌失措痛哭流涕想要結束北伐。還好馮玉祥還算是條漢子,到底是敢把英國人從豐台趕出去的人,他的勸說下降價誰才再次下定了決心。不過濟南的數千軍人,還有外交官員卻被日軍殘忍屠殺。

    直到現,已經擁有國強大勢力的蔣價石仍然認為跟日本人打必敗無疑,所以他主張採取外交手段。

    這是他不敢和日本人打的第一個原因,而第二個則是誤判。有時候人的認識水平是會偏向自己的心願的,比如你喜歡紅色,就可能預感到你媽媽要給你的蘋果一定是紅色的。也許正是因為恐懼日本,覺得無法戰勝日本,蔣價石的內心才傾向於日本不對國的領土有野心的判斷。

    他認為日本人並不是要侵吞東北,國際準則下,肆意侵吞另一個國家的領土這是不可能被國際社會承認的,甚至要引來西方國家的干預。蔣價石認為,自從世界進入近代以來,列強國國挑起事端,無非是為了利益,至於領土倒是沒有什麼野心。多多,像英法那樣也不過是割讓一塊殖民地,究其原因還不是為了攫取利益方便嗎?

    可他忘記了,日本人恰恰是唯一一個割讓過國領土的國家,台灣就是例子。重要的是西方人為什麼不侵略國領土呢,這個問題春秋時代就有結論。春秋時吳越爭霸,吳王夫差打敗了越國的勾踐,當時吳國是霸主國,原國家都得尊崇吳王為霸主,表面上表示臣服。

    伍子胥勸吳王徹底的吞併越國,而佞臣伯嚭勸說吳王讓越國臣服就好,說古之伐國者服之即而。伍子胥陳述吳越之間的關係來反駁,越國跟其他國家不同,力主吳國吞併之,說吳國佔了越國可以居其地可以乘其舟,而打敗了原國家,不能乘其車不能居其地,後來吳王沒有聽從伍子胥的意見而導致亡國。

    西方人跟國的關係就如同吳國跟原國家的關係,西方人打敗了國他滅亡不了國,因為他沒有條件佔有國的土地勞役國的人民。而日本跟國的關係就如同吳越兩國,他滅了國可以用很小的成本使用國的土地和資源。

    蔣價石太迷信國際社會,而忽視了古人的指揮,導致了這個誤判。這個誤判又導致了蔣價石沒有也不敢採取強硬的措施,這誤判可以原諒,因為即便是偉人羅斯福和史達林遇到侵略前不也不相信敵人真的攻擊自己嗎。但是這誤判造成的結果是不能原諒的,因為張學良也認可這種誤判。

    張學良同樣也對日本恐懼,因為他也瞭解日本較多,也認為日本是不可戰勝的,所以他也誤判了。又沒有得到蔣價石明確的支持,哪怕別人自己的地盤鬧事,張學良也不敢跟日本人爭鬥,後導致了不抵抗的結果。

    關於這個『不抵抗』是有爭議的,後人爭執誰該為其負責。

    有宣傳說,不抵抗是蔣價石明令的,可是卻找不到任何一條明令的電檔案。據此有人推測,這不抵抗是蔣價石敵對勢力的宣傳,意圖抹黑他,當然這有可能。也有人說不抵抗是張學良的責任,張學良該對東北丟失負全責。真相到底是什麼,誰也說不清楚,歷史的迷霧是永遠也撥不開的。

    就算是現的趙書禮,也沒法從哪紛繁的局勢判斷出來,到底真正的事實是什麼。不過對責任劃分他心早有斷論,就算是不抵抗是蔣價石明令的,不抵抗的責任還是應該由張學良來背,原因很簡單,東北是他老子留給他的遺產,他當年帶兵入關的時候,敢跟蔣價石搶地盤,可到了日本人打他的時候,就因為蔣價石下令不抵抗,他就不敢抵抗了?所以說,不抵抗的責任完全張學良!

    而丟失東北的責任就蔣價石,就算他沒有下過讓東北軍不抵抗的命令,責任也是他的。原因同樣簡單,他是高領袖,亡國失地的責任他不背誰背?君不見西方國家,一鬧什麼經濟危機,就是總理總統大辭職,這經濟危機是他們搞的嗎,不是,那為什麼他要辭職?問責制唄,他們是老大,享有榮譽的時候,也有義務承擔責任。而國的領導人向來勇於享受權力,而怯於承擔責任,也沒有主動承擔責任的勇氣和覺悟。

    ————————————————————————

    終於一八了,看小趙要去拚命的份上,大家賞點推薦票,給點動力了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