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穿越之大民國

龍騰世紀 一百四十七節 難得的精誠團結 文 / 狂人阿Q

    塞北軍極力整合收編的晉軍的時候,張學良卻十分麻痺大意,對於手下收編的那些雜牌軍和西北軍,不但是不打亂重編,反而採用的是籠絡的方法,給予他們足夠的軍火物資,也給足額的軍餉,想以此來籠絡住這些人。

    對於這樣的方式也不能說張學良能力不夠,只不過這就是他們東北軍的傳統而已,東北軍前身是奉系軍閥,等歸順了國民政府後才是正式的東北軍。之前的奉系軍閥雖然是以張作霖為的,但是不要以為張作霖就一手遮天了,奉系既然是個『系』那麼就是由許多不同的軍事權力人物組成的,其張宗昌、湯玉麟、張作相、楊宇霆等都是元老級人物,其不乏跟張作霖一起起家的資歷深厚之輩。這些人他們的手下有軍隊,有地盤,比如張宗昌很長一段時間都獨霸山東,想想山東的財政可能上交給張作霖嗎?而湯玉麟當年因為王永江問題被張作霖掃了面子,甚至生出刺殺張作霖的想法,管後沒有實行,可有一段時間還是帶著自己的軍隊脫離了奉系。因此奉系並不是一個緊密一致的獨裁集團,而是一個以張作霖為心,以東北為地盤,以共同利益為紐帶連接起來的一個軍事團體而已。]

    甚至張作霖死後,張學良並不是第一人選,當時各大元老對他前途的規劃是奉天省省長。後是從吉林趕去奔喪的張作相力挺張學良,而張作相是當時呼聲高的張作霖接班人。張作相的力挺下,張學良登上了奉系高峰,然後開始投誠於央蔣價石,不要以為他真的是因為愛國什麼的才選擇易幟的。因為這個跟愛國完全是兩碼事,愛國是49後某黨給他的定位,於是他做的什麼多愛國了。對於這個年代,軍閥服不服從央跟愛國完全兩碼事,誰能說現打生打死,不顧姓死活的川軍軍閥是愛**閥嗎,誰又能說後來千里出川連命都撂倒了外地的川軍軍閥劉湘是不愛國的?歷史上的事兒就是要用歷史的觀點來看的。

    張學良易幟的主要的一個原因,趙書禮理解是為了依靠央給的名分方便他來控制東北軍,老實說他東北軍的地位和資歷還是太淺。當他登上了東北軍高權力頂峰後,又加上蔣價石的任命,他終於掌握的大義,這時候才開始對付那些反對他的。像楊宇霆就一直很不賣他的賬,他當了東北軍總司令後,依然跟他唱反調,當面頂撞是常有的,沒有開罵就算是心情好了。

    於是央給了任命後,他大義手,於是立即用破壞統一這樣的名義,處決了不少人,其就包括跟他老子張作霖一起打下江山的元老楊宇霆。

    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東北軍雖然名義上已經是從屬央的國地方軍隊了,可他的內部制很多還帶有原來的北洋軍閥色彩,就比如是兵只認他的上級,而不會去任他張學良一樣。因為給他們餉,能給他們陞官的是他們的頂頭上司,而不是高高上的張學良。

    正是因為這種原因,即便是把那些雜牌軍打散整編進了東北軍,張學良對他們的控制力也未必就強多少,還不如就像眼前這樣,只要籠絡住了軍隊主官,軍隊就聽他的,這樣來的方便代價和低廉。

    可有的人未必就那麼甘心接受他的領導,尤其是西北軍許多悍將,他們本來就不怎麼看得起東北軍這樣的軍隊,東北軍的糧餉武器餵養肥碩之後,有些手握重兵又脫離了馮玉祥影響的人物心就難免生出了心思,東北軍這樣的鬍子軍隊都能佔領北京天津,那憑什麼我們西北軍就活該受窮,活該受制於人啊。過去是跟著馮老總那個傢伙,大家生活苦點也就罷了,心老馮自己把自己玩殘了,還不許兄弟們自己達嗎?要知道咱西北軍現的駐防地可是北平天津這樣的大城市,佔下來自立為王以後還怕沒吃的嗎,害怕受窮嗎。

    而西北軍這種想法的代表人物是石友三,他也對被東北軍收編有意見。因為當年他投降蔣價石的時候,蔣價石可是給了安徽省主席的承諾,後來老蔣沒好好兌現承諾,引起他的不滿,馮老總反蔣後,他再次跟隨老馮跟蔣價石開戰。可惜的是又失敗了,張學良入關他當時手握七八萬西北軍精銳,自身又是一員悍將久經沙場,當時他駐防河南北部和河北南部地區,希望能夠立地割據。豈料張學良收編他的部隊後,他倒是陞官了,被任命為十三路軍總指揮,但是卻要求他移防駐邢台。因此石友三對此十分不滿,他想圖謀奪取整個華北地區。

    7月18日,不識相的石友三終於反東北軍,開始對東北軍關內部隊動了突然襲擊。東北軍關內的嫡系部隊並不多,大多數都是收編的雜牌軍和西北軍,西北軍當然不願意跟石友三對撼了,雜牌軍是想坐山觀虎鬥。一時間東北軍節節潰敗,困守平津兩座孤城。

    這種不利情況下,張學良向趙書禮和蔣價石分別求援。同時準備調集東北軍主力精銳入關作戰,趙書禮第一時間回應了,表示塞北軍全體將士將與東北軍同仇敵愾,與叛逆周旋到底不死不休。

    趙書禮做這樣的決定是,因為幾乎石友三行動的同時,他收到了一份關於石友三接受日本人支持,日本人給予了他幾萬隻步槍的援助的消息。而李忘川等參謀部人員對戰局的分析是,東北軍一旦處於不利地位,那麼勢必調集軍隊入關,而東北將空虛起來。

    日本人假借石友三之手拉東北軍主力入關,而這個時間點實微妙,距離一八就只有整整兩個月時間了。趙書禮據此分析,一八是不可免了,日本人看來是早有預謀,甚至已經制定了完備的作戰方案,他不能坐等了。

    於是趙書禮一面電告張學良塞北軍隨時可以入關作戰,希望東北軍不要調集太多軍隊入關,東北才是根本。豈料張學良的反應是抗拒,他委婉的拒絕了塞北軍大軍進入華北的建議,只是希望塞北軍做一些策應,表示東北軍可以處理好目前的局勢。

    「這他媽是不信任老子,這個傻貨!」趙書禮對此的反應是大怒。

    他做了兩件事,第一件是強行出關,一面從山西經井陘進入河北,一面從居庸關進入平津地區,一面開始往熱河調集軍隊。這下子徹底打亂了張學良的部署,他開始擔心了起來,他不明白塞北軍意圖如何,他把這理解為,趙書禮是打算跟石友三一起消滅關內的東北軍,然後再從熱河向東北進攻佔據東北三省。

    相比於河北,東北顯然是根本,於是東北軍精銳入關的行動立即就斷了。開始做出防禦姿態,這就是趙書禮要的結果。他根本就無意於東北的地盤,對他來講塞北疆外蒙甘肅這些地盤足夠了,現人口都不夠填滿這裡呢,要東北干鳥,提前跟日本人衝突嗎?

    現既然已經嚇住了張學良,然後就該安撫他,讓他放心了。於是趙書禮做了一個決定,可是當他把這個決定告訴手下們的時候,所有人都反對。後還搬出了傅青荷來,但是趙書禮很堅持。

    「我去!我帶著孩子去還不行嗎,你這樣做到底有什麼好處?」

    這是傅青荷強硬的表態,因為趙書禮說他要親自去天津做人質,讓張學良放心,塞北軍不會跟他爭奪關內的地盤,讓他放心把塞北軍放進來平叛。

    「司令我覺得夫人說的有理,只要您坐鎮塞北,而將來我們塞北軍沒有奪占華北的意圖的話,張學良也不敢對夫人怎麼樣!我想就讓夫人替您走一趟,而且您要是走了,恐怕我們的軍心會亂啊。」

    趙書禮實是難以接受,讓自己老婆兒子做人質的提議,但是青荷非常堅定,表示要是他去的話,那麼她也要跟著去。後趙書禮終於妥協下來,他心裡那種苦真是說不出來,熟識歷史大勢有時候是一種優勢,可是有時候卻要吃下比別人苦的苦水。他明明知道東北會生一八,可是張學良就是不信,那有什麼辦法呢。只能自己吃虧,忍辱負重了。

    傅青荷帶著孩子飛到天津機場後,張學良立即派人把他們保護起來,這是真心的保護,而不是什麼軟禁之類的。因為張學良感動了,他明白趙書禮的意思了,他此時是真的認可了他這個義弟,當場就表示希望青荷弟妹飛回塞北去,他張學良不需要什麼人質,他還沒下作到那個地步。

    可是青荷卻非常的堅決,就是帶著孩子住張學良公館不走了。

    張學良的義弟夠意思,這次很意外,他的義兄蔣價石也很夠意思,事後立刻調集軍隊向石友三部動了猛攻。

    三路大軍,飛機坦克大量火炮的優勢兵力和武器的打幾下,石友三這個跳樑小丑,不可避免的要失敗。他只堅持了三天,他華北的所有軍隊都被消滅或者投降了。塞北軍由於地理關係,沿著鐵路線一路猛攻,甚至有點不計傷亡的意思,擔負了消滅石友三部主力的任務,後僅僅塞北軍就消滅石友三軍兩萬人,俘虜三萬多,剩下的都被央軍收編。

    只是石友三本人僥倖逃到了山東,投靠他的兄弟韓復矩去了,為此趙書禮頗為遺憾,對於這個人能打仗,他是認可的。可是真實的歷史上,這丫竟然曾經試圖投降日本,這是趙書禮的底線,哪怕你是個庸人只要你有風骨,趙書禮也能容你,可是你是漢奸的話,那對不起,有機會就弄死你,沒機會創造機會也要弄死你。

    這次剿滅石友三行動,蔣價石趙書禮張學良三大軍閥,竟然難得的一致行動,這是抗戰以前國國內軍閥難得的一次精誠合作,算是為聯合抗日開了一個好頭。唯一美不足的是,蔣價石趁機佔據了河南北方,而韓復矩將山東北部從東北軍手裡奪了回來。給這次行動抹上一絲污穢,不過趙書禮卻展示了他的高風亮節,打擊完石友三部後,立即後撤一點不拖泥帶水。反倒是張學良做了些挽留,表示希望塞北軍留下一部分兵力,幫東北軍收拾殘局,控制局面。這背趙書禮拒絕了,如果連殘局都收拾不了,東北軍就沒有聯合的必要了,他恐怕要改計劃,是不是一八抗擊日本的同時,把東北軍順便收拾了。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