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穿越之大民國

龍騰世紀 一百三十二節 東北軍的九一八 文 / 狂人阿Q

    1930年8月20日,國各地的報紙上刊登了一條重大的聞,桂系軍隊武漢敗北,南扯回廣西,同時宣佈退出反蔣聯軍,退出軍閥大戰。為什麼前幾天還局面一片大好,眼看就要攻佔武漢,跟西北軍匯合了,僅僅幾天就被逆轉卻是事出有因。

    因為央軍廣西的部隊,聯合廣東的陳濟棠粵軍終於攻克了桂林南寧等地,佔領了廣西全境。而北方的馮玉祥卻下令西北軍停止向武漢方向進,開始了休整,導致正進攻武漢的桂軍獨木難支,大量央軍的援軍到來後,只能無奈的宣佈往南撤退,希望重奪回廣西。造成這樣的結果,一方面的原因是央軍實力強大,能打下廣西。另一方面不得不說是馮玉祥閻錫山二人的貌合神離,都只顧著自己利益的原因啊。

    相比央軍團結一致眾志成城,反蔣聯軍從一開始就是一盤散沙,指揮不一,人和上處於劣勢。原大戰一開始,閻錫山制定作戰計劃,晉軍沿著津浦路往南直到攻佔南京,而西北軍則沿著隴海和平漢鐵路南下攻佔武漢,桂軍則是從廣西北上沿著粵漢鐵路跟西北軍武漢匯合。

    這樣的作戰計劃讓馮玉祥一開始就不滿意,他認為這樣的作戰計劃將有利於晉軍搶攻南京,而同時隨著戰局的展,晉軍當年承諾給予西北軍的援助也慢慢的不那麼爽快了,西北軍不得不越來越依靠大刀作戰,而且軍隊的糧食都成了問題。於是此時馮玉祥做出了停止南下的決定,因為沒有很好的補給的情況下,他認為把自己的戰線拉得過長,只能給仍舊隴海線上大量存的蔣價石央軍打擊自己的機會。

    這次三方反蔣,論起來只有廣西桂系決心大,他們自己的根據地還被央軍攻擊的時候,可以孤軍北上就已經很夠意思了,可沒想到北方的馮閻二人如此不配合,俗話說不怕神一樣的對手就怕豬一樣的隊友,碰上了馮閻這種貨色,失敗是不可避免的。

    就馮玉祥為了保存自己的實力,做出停止南下策應正攻擊武漢的桂系軍隊的決定,讓央軍喘了一口氣,集結了大量軍隊援助武漢,逼迫已經失去了廣西根據地的桂軍不得不南撤,桂軍一撤離,央軍順勢追擊,很快又佔領了長沙,收復了湖南。

    桂系的軍隊進入廣西之後,跟粵軍央軍聯軍連連苦戰,人困馬乏,央軍追兵又緊逼而來,李宗仁看到大勢已去,又對北方的馮閻失望透頂,只能宣佈了退出大戰,自己出國去了。

    三路大軍一路被打殘後,蔣價石從容調集武漢軍隊北上,增援前線。馮閻二人這才慌了手腳,尤其是閻錫山,他看到了央軍把下一步的打擊目標放到了晉軍的身上,於是閻錫山當即就派人去向馮玉祥求援。可閻錫山派去的使者,卻怎麼也找不到馮玉祥本人。馮玉祥這時候也不想管閻錫山了,他的軍隊還餓著肚子,他把這一切都看成閻錫山的錯誤。其實這也不能完全怪罪閻錫山,要知道他自己的軍隊都還為補給吵鬧呢,以閻錫山的商人本性,能一直斷斷續續的給你點東西已經很難得了。可馮玉祥顯然不是什麼氣量宏大的人,這種人富貴的時候或許能跟你共富貴,但是要了逆境的時候,指揮推諉責任,指望他跟你共患難想也別想,這從他三番四次的倒戈老上級就知道了。

    馮玉祥不援助閻錫山,很快晉軍就接連失敗,央軍和韓復矩的軍隊聯合打擊下,一直撤退到河北境內。

    而蔣價石終於要對馮玉祥動攻擊了,早此前央軍已經動了大量的心理攻勢。前線跟西北軍對峙的央軍部隊,用火車皮大量的往前線運送物資,大魚大肉的前線辦食堂,同時往西北軍傳單,告知西北軍士兵來央軍的陣地上吃飯不要錢。打敗了晉軍後,央軍的心理攻勢也達到了目的,突然動猛攻後,西北軍士兵果然鬥志不高,很快開封又被央軍奪了回來。

    而就此時,張學良終於下定了決心,宣佈就任蔣價石給他的華民國海陸空軍副司令,然後東北軍大舉入關。

    張學良是謹慎的,他做這些決定前,派人跟趙書禮做了詳細的解釋,同時還邀請趙書禮一同入關,表示山西河南兩省可以劃歸塞北軍,而東北軍只佔領河北。並且宣佈就任三軍副司令前也跟趙書禮商討過,明確的表示這個頭銜可以讓給趙書禮,但趙書禮婉拒了。表示對東北軍入關沒有異議,只希望戰爭早日結束,讓人民能早點喘息。

    於是就這樣,東北軍入關了,十幾萬東北軍精銳,攜帶飛機大炮裝甲車開赴河北。

    歷史對東北軍入關有個評價,那就是決定了原大戰的結局,是幫了央軍的大忙。可事實往往沒這麼簡單,東北軍入關,前鋒坐著裝甲列車,沿著鐵路前進,沒遇到晉軍則喊奉令接防,而晉軍則喊著奉令交防,把駐地讓出來,然後晉軍撤退。一路上沒遇到任何反抗,東北軍再次進入河北。

    東北軍士兵和晉軍士兵的這兩句口號頗為耐人尋味,他們都是喊著奉令交接防,東北軍還可以說奉央蔣價石的命令,但晉軍是奉誰的令呢,顯然不可能是前方正跟他們打仗的央軍了。因此這其張學良和閻錫山必然有貓膩存,從晉軍讓出了河邊京津後,閻錫山回到太原宣佈下野,稍後離開山西到了東北的大連就證明了張閻之間有密議,而且很可能日本人也參與進來了,因為大連是日本人的租借地。

    閻錫山徹底失敗後,央軍大舉進入了開封,此時鄭州的馮玉祥已經能聽到前線的炮聲了,他終於明白了大勢已去,他苦心經營二十多年的西北軍這次真的走到了末路。而此時蔣價石不失時機的宣佈,對西北軍寬大處理,只要馮玉祥放下軍隊出國留洋,可以對西北軍其餘將領既往不咎。馮玉祥只能接受,然後留河南河北的西北軍被張學良統一收編。

    因為閻錫山的配合,東北軍能夠急速進軍,不顧後方存大量的山西軍隊,一路沿著鐵路線南下,一直到達鄭州。這怎麼看怎麼像是搶地盤,搶央軍的地盤,後東北軍勢力囊括整個河北省,河南省東部,山東省北部。收編了作風強悍的西北軍後,東北軍的實力猛然擴張,加上東北的財力支持,隱隱已經能和央蔣價石抗衡了。

    而此時的張學良才剛剛三十歲,而他做出的成就已經不輸於他父親當年了,手握強大的軍隊,後面是富庶的東三省,加上京津這樣的有國際影響力的城市,年輕的張學良不自覺的自得意滿。

    可是具有諷刺般巧合的是,東北軍宣佈入關那一天也是9月18日,如果不是後來有日本人動的一八事變的話,這次東北軍入關大概也可以稱之為一八事件,東北軍崛起的一八。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