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穿越之大民國

龍騰世紀 一百二十八節 如何抉擇4 文 / 狂人阿Q

    各個勢力給塞北軍開出的條件可謂優厚,尤其是閻錫山這個老摳竟然也肯出了高價,管進攻東北是個空頭支票,但是從閻錫山都把自己視為禁臠的河北能讓出來就可以看到局勢展到了何等嚴酷的狀況了。

    軍閥開戰以來,蔣價石親自坐鎮南京指揮北方戰爭,派何應欽坐鎮武漢阻擋桂系。

    三十萬西北軍兵出潼關銳不可當,一路勢如破竹攻入河南境內。克靈寶克澠池終攻入洛陽鄭州等原腹地,但央軍總算保住了開封這個古都,同時調派兵力,優勢武器裝備的支持下,開始反攻,雙方河南戮戰不休。五十萬晉軍則是南下,沿著津浦路一路攻擊到了徐州,才被阻止。然後央軍開始反撲,雙方棗莊臨沂一帶拉鋸,一時間誰也勝不了誰。

    北方戰局膠著的情況下,南方也不安生,桂系整合了廣西的實力,然後把各路來犯之敵,比如雲南軍閥龍雲派出的盧漢軍等趕出廣西後。率領二十多萬大軍大舉北上湖南,勢要沿著當年北伐的進軍路線再次攻入湖北,跟西北軍匯合於武漢。

    軍力上,閻錫山等反蔣聯軍加起來超過萬,而央軍只有七十萬,人數上處於劣勢。但是擁有武器裝備和財力的優勢,論起來只要戰爭陷入持久拉鋸戰,那麼對央軍一方有利。何況一方是三大軍閥外加孫殿英這樣的雜牌軍,而另一方央軍雖然也有大量雜牌軍,但是主力卻是老蔣的嫡系,時間一長三大軍閥間的矛盾必然凸顯,指揮不當,時間對央一方有利。

    但是此時卻有變局,那就是完全能夠影響戰局的塞北軍勢力,所以幾方才不惜成本的去遊說。同塞北軍一樣,同樣有能力影響戰局的還有一個勢力,那就是張學良的東北軍。

    遊說塞北的同時,幾方同樣不會放過這麼一個大巨頭。

    此時東北也一樣雲集了大量的說客。

    相比對塞北,閻錫山和馮玉祥對於東北這個遠離原的北洋餘孽的用心程就差了很多,馮玉祥給自己派去的代表撥付了五元,閻錫山也只給了一千元,這點錢叫做經費不如說叫做差旅費合適。而蔣價石給的是兩萬,他信奉曾國藩的手段,殺人如麻花錢如水。這到跟趙書禮的花大錢辦大事的理念不謀而合。

    有錢好辦事這是一個真理,任何時候都適用,窮困的閻錫山代表自然受到了冷落。而馮玉祥派去的代表是寒磣,由於沒錢賄賂看門人,他們連張府都沒能進去。只有蔣價石派去的人受到了熱情的招待,此時的遼東地區恰遇水災。蔣價石撥付了二十萬元去賑災,此舉得到了東北姓的好感,同時一場慈善拍賣會上,張學良夫人於鳳至親手折疊的一朵紙花竟然拍出了四萬元的天價,經過打聽張學良得知買主正是蔣價石派去的代表,讓他也非常感動。

    同時宋美齡一行人從塞北離開後,也去了東北拜訪張學良。張學良跟宋美齡早有交集,當年奉系勢力擴張到極致,從東三省直隸山洞一線到上海都是奉系的勢力範圍,張學良曾經帶兵上海駐紮過。那時候宋美齡是上海的交際界名人,兩人經常國飯店的舞會上相聚,關係相當的好。後來西安事變後,蔣價石殺掉了楊虎城卻始終沒有殺張學良的一個原因正是宋美齡的保護,當然這是原本的歷史上的,至於這個時代會不會出現這樣的事情,就誰也說不好了。

    規模龐大的央遊說團讓趙書禮都有點吃不消,何況張學良這個青年才俊了,遊說團一套組合拳下來,加上宋美齡這個美人兒的奉承褒獎,張學良的心已經偏向了央。但是他心裡始終有一個疙瘩放不開,那就是橫亙東北軍入關路線旁的塞北勢力。

    東北軍跟塞北軍有過接觸,兩年前剛死了張作霖的東北軍完敗,後來甚至連裝扮成東北軍防守洮南的日本關東軍精銳部隊,竟然也全軍覆沒,這讓張學良對塞北軍實力的印象達到了一個相當深刻的程。沒有塞北軍的允許,張學良就是怎麼想入關,他也頗為亟待。要是他入關了,塞北軍兵進東北該如何。

    於是塞北的遊說團多了一些東北代表,他們的團長是奉系元老沈鴻烈。

    沈鴻烈這個人是個厲害人物,城府極深老謀深算,辦理政務得心應手是東北軍難得的學院派人物。此人秀才出身,參加過軍加入過同盟會,後來赴日本海軍學校學習。回國後海軍任職,官居海軍統領。曾作為武官,英國海軍參加過對德作戰。一戰後,調任吉林海軍參謀,建立了東北的江防艦隊,是張作霖的心腹,東北海軍的締造者。

    關於沈鴻烈有這樣一個故事,足以證明他的能力。

    俄國十月革命後,把黑龍江的江防交換國,沈鴻烈組建了東北海軍。可是日本對生的蘇聯干涉,雙方爆戰鬥的時候,管段祺瑞政府也參與了干涉,但是東北海軍卻站蘇聯一方。當蘇聯軍隊把入侵遠東的日軍驅趕進了日本領事館,卻苦於沒有攻堅大炮無法攻陷堅固的領事館時候,他們找到了游曳江面上的東北海軍,海防艦長陳紹寬當即拆下了軍艦上的大口徑大炮借給了蘇聯軍隊,然後他們攻入領事館,日軍被消滅一部分外,其餘倉皇逃跑,有的竟跑到了陳紹寬的軍艦上請求幫忙。結果這些人全都被沈鴻烈繳了械,然後關入一個冰庫凍成了冰雕。可是密一疏,有些日本人臨死時候,冰庫的牆壁上刻下了**隊等詞彙,結果事後日本人就開始懷疑起了東北海防艦隊。

    因為據日本人的情報,蘇聯軍隊是沒有大炮的,可是戰鬥現場明顯有開炮的情況,加上那些冰雕留下的信息,日本人向國當局抗議。當局派遣沈鴻烈擔任代表,跟日本大特務土肥原組成了聯合調查團。可是沈鴻烈計高一著,日本人到來前,命令兩條事關軍艦把艦上大炮通通拆除,同時修改航海日誌,把所有關於大炮的字眼都刪除掉,然後告知日本人**艦上根本沒有按照大炮。

    土肥原賢二自然不信,但是奈何沒有證據,於是打著私交的幌子跟沈鴻烈接觸,試圖從他嘴裡套到有用的信息。他採用的方法是,請沈鴻烈喝酒,希望能讓他酒後吐真言。可是土肥原賢二沒想到的是,他跟沈鴻烈的酒量根本不是一個級別的,他喝的苦膽都能吐出來,沈鴻烈卻一點事兒沒有。終這件事不了了之,土肥原也對沈鴻烈這個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就是這樣一個人,確實非常合適處理外交這樣的事情。

    於是他來到了塞北與趙書禮會面,希望加強東北跟塞北的合作。他們知道趙書禮搬遷了福特一個t型車生產線,表示願意共同出資塞北建立一個的汽車廠。同時對塞北飛機工業的展讚譽非常,願意塞北投資一個飛機製造廠,借助塞北完善的飛機製造業資源,為東北生產飛機。後才隱晦的徵詢塞北對戰局的意見,並就軍事合作方面也希望塞北軍可以派遣顧問,幫助東北軍建立完善的軍事制,同時加強兩軍的合作力,好達成一個共同對敵的協議之類的。

    沈鴻烈沒有明確表示自己對南方局勢的看法,反而是徵詢趙書禮的意見,作為一個整治人物,趙書禮本來不應該說的。但是一想到一年後可能就要爆918事變了,他希望能改變東北軍不抵抗的結局,同時對張學良這個被囚禁了一輩子的東北老鄉抱有同情。

    於是頗為誠懇的對沈鴻烈說出了一番道理。

    「現各方勢力對比上,雖然央軍一時間處於劣勢,眼下是守勢。但是他們財力雄厚,武器裝備比之其他軍隊略強,重要的是他們的軍官多為黃埔出身,軍隊比之其他軍閥加正規。反觀其他軍閥,李宗仁的廣西山多地少,雖然民風彪悍桂軍的作戰也很頑強,但是畢竟潛力不大,經不得消耗。西北軍則加清苦,缺衣少彈是常事,西北軍甚至不得不常常用冷兵器作戰,此時又逢西北旱災,連軍糧都是個問題,他們是耐不得消耗。而晉軍各種情況稍好,後勤補給都強於各方,但是晉軍擴張太快,戰鬥力有限,自重要的是閻錫山這個人,從來老於世故善於取巧,自古這種人都不是做大事的。因此下以為,一旦相持下去,央軍一定會取得後的勝利。」

    雖然沒有明確的表明塞北的態,但是趙書禮這一番分析,無異於告訴沈鴻烈,自己心向蔣價石。果然沈鴻烈回東北後不久復又返回塞北,這次他明確的提出了東北軍希望能夠入關作戰,並且幫助央軍一方,,讓趙書禮給個建議。

    顯然張學良分析了沈鴻烈帶回的趙書禮的態,他決定入關了,但是他還不知道趙書禮會不會對於東北軍入關有看法,因為東北軍入關後必然進入跟塞北緊鄰的河北省。張學良甚至讓沈鴻烈必要的時候可以告訴趙書禮,東北軍入關後跟塞北平分河北,包括北京內的河北西邊劃歸塞北軍防區,而東北軍只佔領北京東到天津的河北,然後南下山東作戰。

    不過顯然沈鴻烈沒有標明這個意思的機會了,趙書禮直接告訴他,東北軍入關作戰他不反對。甚至表示,東北軍好藉機收編其他軍閥軍隊,壯大自己,但是東北軍一定要注意日本人,不能讓他們坐收漁利,東北搞出事端。

    趙書禮就差沒有明確的告訴他們918的事情了,他心裡確實希望東北軍入關後整編其他軍閥兵力,能夠壯大幾分,到時候真的跟日本人東北干仗,也多了幾分實力,相信以東北的財力,如果收編了西北軍這樣的強兵,能揮這些西北漢子組成的軍隊的戰鬥力。但實力是一方面,態是另一方面,至於張學良願不願意跟日本人打那就誰也說不好了,趙書禮只希望假如918如期生,到時候自己能夠勸說張學良抵抗。

    趙書禮的想法完全是為了抗日的大局,可是他說的話聽著耳朵裡頭卻有另一番意思,沈鴻烈就分析出,趙書禮允許東北軍入關擴大實力,其實是有自己的目的的,那就是讓東北軍擋東面,防止日本勢力跟塞北接觸,利用東北軍做一個屏障而已。不過他心始終有一個疑惑,為什麼趙書禮會對日本如此大的戒心呢,似乎他還很肯定日本會對東北動侵略一樣。

    沈鴻烈再次帶回了趙書禮的態,張學良心對於塞北軍的顧忌打消了一些,但是軍閥間是沒有信任的。他可不能把東北軍的前途寄望於趙書禮的承諾,因此一直也沒有出兵,不管央如何催促,依然按兵不動。張學良等待塞北的動向,只要塞北不入關,東北軍也不敢入關。

    塞北軍的動向一時間就成了關係到整個國局面的關鍵,趙書禮該作何抉擇呢。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