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穿越之大民國

龍騰世紀 一百一十一節 再次整軍 文 / 狂人阿Q

    第三軍土匪比例太高,幾乎達到了八成,這是這只軍隊軍紀不嚴的重要因素。

    因此只能從這些土匪入手了,趙書禮先是第三軍宣佈政策,表示願意主動退伍的,每人蒙古或者疆兩地分配五畝土地,接著讓人私下傳揚,第三軍要整個裁撤,主動退出還有地可拿,等被人裁的時候可就什麼都沒有了。

    於是一時間大部分土匪兵都表示願意拿地走人,有的不願意去那麼遠的地方的也接受了,因為這些地跟以前分配給移民的土地不一樣,這些是允許買賣的,他們交了槍械,離開軍營轉手就賣給了軍營外等著的土地販子,到頭來他們連自己的土地看都沒看到,手上的土地憑證轉手換取了一筆錢,然後逍遙去了。

    士兵們可以這麼處理,軍官就不能這麼辦了,能當軍官的畢竟都有兩把刷子,起碼經驗豐富,哪怕當年是土匪頭子的,也是戰餘生啊。因此對這些人就不能用哪種哄騙加利誘的手段了,同樣採取自願,表示願意繼續留下做軍官的,必須改正身上的惡習,接受正規的軍校教育。如果實不能接受的,那麼除了分配土地外,還給予一筆不菲的退役金。終有三分之一的軍官表示願意留下,去了軍校進行為期兩年的學習和訓練了。

    處理完第三軍,輪到第二軍了。

    第二軍軍長是李三江,他原本就是宋遠的副手,但是這個人正義感很強,趙書禮放心仍然委以重任。但是第二軍的軍長都是是宋遠原來的副手,不用說這個軍的軍官了,大部分都是宋遠當年打下的底子。

    趙書禮不是很放心,尤其是其那些一步步跟著宋遠從小兵走過來的軍官,管他們都是通過了德國顧問的考核的合格軍官,但是仍舊不能留下,因為馬上就是918了,趙書禮不能確定能不能避免,因此他現不能留下任何隱患了,不管是當年南口危機,還是一個小桃紅事件他都不能接受。

    但是裁撤這些合格的軍官需要理由,趙書禮的理由是年齡,這些人從小兵爬起來,現年齡普遍都不小了。但要是裁撤他們趙書禮親自動手就顯得不近人情了,弄不好還能引起變故,要是宋遠來主持的話,結果就好多了。

    於是趙書禮招來了宋遠。

    「宋兄,請坐!」

    「謝司令。」

    宋遠很客氣,自從再次回到軍,並且依然官復副司令後,宋遠比原來加低調了,管這次打英國人他幾乎是完全被排出指揮層之外,到後方監理後勤去了,但是他不透露絲毫怨言。讓幹什麼就幹什麼,而且還兢兢業業。

    「宋兄,跟英國人的爭端算是結束了,不知道宋兄怎麼看這次事件。」

    「輿論已經有定論了,我就不抒我的拙見了。報紙媒體都報道,現塞北軍已經毫無爭議獲得了國第一強軍的美譽,同時國際上也認識了塞北,這是好事!」

    「是啊,這些是好事,可是也有不好的啊,整治經濟方面的我就不跟你說了。軍事上也不樂觀啊,損傷太大了,尤其是第二軍,是我們的主力部隊啊,五分之一強的傷亡率,要不是士兵耐苦戰,怕是要潰散了。現我們面對一個巨大問題是重整軍啊,第二軍需要補充兵員,第三軍也需要重建。現缺士兵啊,為這事我真是煩心啊。」

    趙書禮訴苦道。

    宋遠不接話,趙書禮只能開宗明義,直接講明了。

    「宋兄啊,當務之急是需要訓練出一批兵啊,以前雖然我們有一個兵訓練場,但是完全跟不上滿足部隊的補充啊。軍也早有計劃,要建三十個兵訓練營,可是一直因為缺少教官的原因沒能建起來,我想啊,這個問題還是要你來解決。我想讓你去負責兵訓練,你看如何?」

    「全憑司令做主!」

    「你既然沒有意見就好,但是這教官卻是個問題。倒是第二軍有這麼一批軍官,他們年紀也不小了,普遍都四十歲以上,征戰了半生,留軍實太過辛苦了,你看看是不是安排他們去訓練兵,也算是整府顧念體恤他們了。」

    宋遠很快就明白了趙書禮的意思,那些年紀大的軍官不就是說他的那些手下嗎。

    但是他沒有絲毫反對,說道:「整府的關心我想他們會感恩的,這事就交給我了,我去辦。」

    「如此甚好!」

    宋遠肯配合,這事就成了,不過就怕宋遠陽奉陰違,不肯真下刀子。但是趙書禮把宋遠看的低了,他非常果斷,那些他當年的老部下是願意也好,不願意也好,通通都得跟他去練兵。三十個訓練營也不是一處,而是分散塞北各地,疆外蒙各五座,綏遠省十座,察哈爾座,熱河省四座。基本上是按照這些地區的人口和未來幾年的人口潛力來制定的,疆現人口已經翻了一翻達到了四萬,但是幾年後計劃要到一千萬,外蒙也是如此,人口千萬是個指標。河套所的綏遠現是人口心將近兩千萬,配備十座是理所應當的。

    第二第三軍的問題處理完後,就是第一軍了,第一軍是趙書禮刻意培養的主力部隊。歷次戰爭表現也可以,只是這次戰爭卻被第二軍搶了風頭,原因第一是李三江的手下打的英勇,現還有許多躺醫院呢,第二是因為陳馳和高鳳舉兩個年輕軍官的表現不如人意。陳馳就不說了,出了天津那樣的事情,不管是那個國家軍旅生涯基本山就到頭了,但是高鳳舉就讓趙書禮有點失望了,本來他疆的表現讓趙書禮認為此人頗有大局意識,年富力強可堪大任,但是他天津時候的優柔寡斷,不敢第一時間進攻天津,反而是把問題拋給了趙書禮,要是他跟陳馳一樣愣一點,當時直接進攻,然後讓趙書禮去善後,就不會貽誤軍機,讓李三江多苦撐了一天。後來又是掌握不住手下的軍隊,讓他們跟著陳馳去鬧事了。加上另一個原因,他也是宋遠的手下,而且關係或許比李三江密切,因為他是宋遠的同鄉,是宋遠當軍官後把他從村裡帶出去的。

    現防備著宋遠勢力的趙書禮對高鳳舉也不能完全放心,但是他不但沒有藉故把高鳳舉也調離軍隊,像打魏冉那樣去留洋,反而是任命他為第一軍的副軍長,當然軍長是趙書禮,不是他貪權,而是還沒有找到適合的軍長人選。本來重點培養的陳馳是什麼樣的表現,有目共睹很遺憾。

    整軍任務就此完成,然後趙書禮不得不關心一下其他的事情了,有件事是當務之急。

    第一件是越來越緊張的國內局勢,國內老蔣的權術玩砸了,沒想到閻錫山和被他軟禁的馮玉祥竟然聯起手來了。

    本來得知馮玉祥被閻錫山軟禁了起來的事情後,陸鍾麟找到蔣瑞元得到了蔣瑞元不攻擊西北軍和提供武器彈藥支持的承諾後,西北軍磨刀霍霍打算攻入山西解救老長和收拾閻錫山。但是此時閻錫山親往馮玉祥處,拉下臉來誠懇道歉,低聲下氣的請求馮玉祥的原諒。結果是馮玉祥表示原諒閻錫山,兩人達成協議,聯手對付蔣瑞元的央軍,閻錫山向西北軍提供經濟和武器上的援助。

    蔣瑞元沒想到號稱仇人的馮閻二人竟然能聯起手來,這絕對是他始料未及的,他怎麼也想不到馮玉祥的氣如此大,想不到的是,相比閻錫山馮玉祥恨他蔣瑞元。因為他蔣瑞元陰了馮玉祥一把,把人家親如父子的愛將韓復矩等人挖走,還讓西北軍內訌了起來損失慘重。馮玉祥何時吃過這樣的大虧,像他這樣的硬漢子,政治上或許混跡久了,深知道官場上的勾心鬥角,但是內心始終是直爽居多,這樣的人尤其受不了別人用陰險卑鄙的手段暗算自己。同時這樣的人也願意原諒那些對自己服軟的人,所以閻錫山一向他誠懇的道歉,他就大的表示了諒解,甚至還擔心閻錫山不放心,把自己的夫人李德林女士留山西,自己一個人回到了陝西開始部署反蔣事宜。

    一場大戰眼看著無法避免了,這場大戰將持續數個月,波及數千萬人,死傷數十萬士兵,幾萬姓流離失所,終是以東北軍主力的入關而結束,但同時卻被日本人趁東北空虛動了918事變,這場戰爭就是影響國近代史很深遠的原大戰。

    但是與真實的歷史不同的是,有趙書禮這樣一個先知先覺者存,他能避免這場戰爭嗎。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