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穿越之大民國

龍騰世紀 七十八節 工業大會戰 文 / 狂人阿Q

    利用蘇聯工業化的契機,來完成國內的重裝備製造業,這是趙書禮早都計劃成熟的想法。

    現終於到了實現的時候了,這次蘇聯人沒有從美國得到大批的設備,後來只能轉向其他國家,德國得到了大頭,但是可惜的是蘇聯人德國也遇到了高星橋的狙擊,從德國採購到的設備,遠遠達不到自己的需求。但是英法哪裡的機器也無法滿足要求,日本的他們是看不上。

    於是很快他們找到了趙書禮整府,希望他們按照當年簽訂的協議,幫忙從美德等過採購蘇聯需要的設備,蘇聯人還答應給予一定的經濟補償。

    趙書禮按照協議要求他們把3成的份額留塞北生產,蘇聯人借口說當年的協議提到,必須是塞北能生產出合格的讓蘇方滿意的產品,蘇方才會把其3成份額交給趙書禮地盤上的企業來生產。

    趙書禮隨即一口應道,沒有塞北生產不了得設備,讓蘇方列出單子。

    蘇方果然列出大批的單子,確實還是有不少方這裡是無法滿足要求的,比如汽車,飛機等,自己的技術還不成熟呢,怎麼可能出口蘇聯。

    但是這難不倒趙書禮,他早有打算。還記得他年前去美國嗎,不是跟大批的機床廠等各類美國公司簽訂了投資協議嗎,可是不久後的美國經濟危機了。危機前,這些企業憧憬著國龐大的市場和趙書禮大批包銷訂單的誘惑,紛紛給相關的工廠下訂單採購機器,要到國設廠。是有心急的,已經先一步到達塞北,購買辦廠的地皮,並且開始進行土木作業。結果到了地方現這裡的條件讓他們相當意外,基礎設施、交通設施等等都還算不錯,政策法規也算是完善,尤其那條,如果本地找不到相關的法規來處理出現的糾紛的話,可以引用英法美日德等達國家的法律,但是必須經過十個以上的法官聯名贊成,並經過高**官的同意才能生效,判例一旦生效,那麼將具有法律效應,今後出現同類糾紛都按此辦理。這條法規的出現,相當於讓這裡擁有了世界上其他國家經過幾十數年完善的法律條款和條,並且要十名法官聯名和高**官的同意這條規定也保證了某一個法官的失誤還兼顧了國化,相當實用。

    雖然滿意,但是這些熱情的投資者很快就遇到了麻煩,原因嗎就是經濟危機的爆了,這些投資者少有實力強大的龍頭企業,因此資金問題就格外突出了。很快他們現,他們無法為他們採購設備的訂單支付款項了,並且自己美國的企業也已經陷入了嚴重的財政困難。於是大部分的企業放棄了國投資的計劃,但是當初可是簽訂了協議的,放棄意味著違約,意味著要給趙書禮繳納一筆不菲的賠償。

    於是紛紛來懇請趙書禮放他們一馬,對此趙書禮倒是沒有為難他們,因為一切都他的預料。他大方的表示,他體諒他們的難處,經濟危機是突事件,大家都不想的嗎。但是他給這些企業提了兩個要求:第一讓他們跟他們當初下訂單的上游設備廠聯繫,把他們下的沒有生產完的訂單繼續生產,上游設備企業也不好受,他們也受到了經濟危機的嚴重影響,此時又被人半路放棄訂單這是一個不小的打擊,於是當然同意繼續訂單的生產了,但是同時這些工廠要求上游設備廠降低費用,按照幾乎是成本價格給他們生產,後經過短時間協調後,上游企業同意了微薄的利潤來提供設備,畢竟要是不同意,對方放棄訂單,那麼他們生產的半成品就只能當廢品賣掉,損失大;第二個要求是,這些工廠必須派遣相關的技術人員到國去,幫助這些建立的廠子順利投產,這個要求這些工廠也同意了,因為行情原因,他們的許多技術人員都要裁撤的,把他們派到國去總好過讓他們失業啊,於是他們提了個要求,由趙書禮支付這些人的工資得到同意後,他們派出了大批的技術工程師來到了塞北。

    這批設備不停地從美國運到塞北地區,但是他們到天津港後,英國人卻切斷了平綏路,但是這一切難不倒趙書禮,從日本人控制的滿洲鐵路或者蘇聯人的西伯利亞鐵路都可以運輸這些機器設備到庫倫,從庫倫經庫張鐵路到塞北,完全不是問題。

    唯一的問題就是,這些設備採購來後,誰來使用他。

    全都給國營工廠的話,老實說這些工廠一時還真拿不下來,因為不管是技術人員還是管理人員儲備都達不到接受這些設備,讓自己工廠的規模立刻擴大十倍的程。

    於是趙書禮才想到了民營工廠,雖然這些工廠的技術工人可能水平差點,但是內有美國的大量技術工程師手把手的教授,外有蘇聯揮舞著黃金的大批訂單刺激。趙書禮相信經過一陣培訓後,他們就能利用這次為蘇聯人製造機器設備,蛻變成高級技術人員。

    所以這才出現了,趙書禮將三千家工廠編成工業集團軍的事件。

    工業集團軍編成後,很快大批量的美國工廠式的機器設備就運抵包頭,開始他們的舊工廠暫時裝配起來,以快的速進入生產階段。這相當於一場工業生產的大會戰,僅此一項把這數千家工廠稱作工業集團軍就名副其實,他們就是塞北工業界的士兵。

    而這時候趙書禮給蘇聯人了一個邀請,邀請他們來參觀塞北的機器製造業,讓他們明白塞北是有能力,起碼有能力拿下他們三成的訂單的。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