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穿越之大民國

龍騰世紀 四十七節 什麼才是科學練兵 文 / 狂人阿Q

    相比於軍事生產方面的專家,軍事技能方面的顧問也就是那些軍官們就讓趙書禮滿意多了。雖然經過詢問,這些軍官高級的不過是德軍的團長,但是好處是通通是正規的德**校畢業,很有前途,不然德國也不會把他們派到國鍛煉了。

    這批軍官一共三十多人,趙書禮給他們的第一個任務是優先訓練好那些雜牌軍,可能的讓這些雜牌也能跟自己的嫡系部隊一樣正規化。到底是軍人,這些軍官認真的執行了命令。心力的訓練組織因被帶走了大批軍官後,建制幾近混亂的雜牌部隊。

    他們先是完善建制,從趙書禮嫡系抽調了數千名級軍官,補充到這裡。然後開始了系統且科學的訓練,怎麼個系統法呢,他們隨身帶來了德國的全套訓練大綱,科學到什麼地步呢。舉個例子,他們會計算出人不同活動情況下消耗的卡路里數,然後通過實驗室檢驗出當地食物含有的熱量,制定出分成十級的不同訓練強,應該攝入的食物量。既不能多,也不能少,這對於飯量小,或者大的一些士兵著實是一個折磨,有的實是吃不下還要硬撐,有的則是吃不飽卻不能忍著。

    一時間弄得整個軍隊怨聲載道,甚至有不少高級軍官找到趙書禮訴苦,趙書禮也去找了他們求情,第一覺得不夠人性,第二呢認為人的胃有不同,消化和吸收能力也不同,據此建議這些德國人,只要讓士兵自行選擇吃飽就好了,不用吃飯也強制。可是這些嚴謹的德**官卻很不買賬,說飲食牽扯到重要的後勤供應,要是指揮官不能掌握是會影響戰鬥力和他們的指揮效果的。至於那些不適應的應該淘汰下去,軍隊只要精兵。這些都是對軍隊有好處的,趙書禮只能選擇了接受,同時閉門謝客不聽取任何軍官的抱怨,放心大膽的把軍隊交給這些德國人,但是給他們提出了一個要求,要他們必須保證把西北邊防軍訓練到德軍的水平。德國人保證沒有問題,雖然可能因為人種的原因,個人單兵戰鬥力上國士兵稍許欠缺,但是整體作戰素養是一定能達到德國的水平的。因為這些兵都有很好的服從性和吃苦耐勞精神,大部分軍官們的化素養也不錯,至少達到識字水平。

    接下來德國人開始了德意志式的操練,手裡拿著表,騎著馬跟著急行軍或者體能訓練的部隊,還列出各種表格,表示訓練的成果,採用量化的方式管理軍隊。然後鐵面無私的淘汰那些無法勝任的士兵,其甚至包括了相當一部分的趙書禮嫡系部隊。

    搞得一些軍官甚至強行來面見趙書禮,並且宣稱這麼搞下去,軍隊就要嘩變了。

    「司令,這些兵可都是好兵啊,就這樣裁掉我心痛啊,他們可都是我們看著一步步成長起來的,有多少都戰爭立過功的啊。」

    「你們的心情我可以理解,可是國積弱了有載,無非是因為軍隊不如人。眼前好不容易把德國這個實際上強陸軍的軍事顧問們請了來,可是如果我們因為接受不了訓練,不能客服自己懶散的精神,而就廢棄的話,國或許永遠也就只能是個三流國家了。」

    趙書禮語重心長的勸告眾多將領,這些將領大多是師長一級的,很多都是這次戰爭才陞官的。尤其是幾個剛剛調到雜牌軍任職的師長,他們加意自己部隊的數量,因為他們這些兵的素質差,如果任其被裁,恐怕自己師長剛當上就得降級當團長甚至營長了。

    因此勸告效果不大,一個任師長道:「可是司令,如此下去,我的部隊就要被裁光了,還要我這個師長幹什麼,不如把我也裁了好了。」

    趙書禮心領神會,知道他的顧慮,笑道:「你們都不用擔心,十萬精兵遠勝萬烏合之眾。我可以給你們一個承諾,你們現的番號和建制都不會變化。只要你們手下的士兵素質能達到德國的水平,你們裁下去多少人,將來還給你們補充多少人。你們大概還不知道,我們綏察蒙大規模的移民政策就要出台了,屆時將有多的人像當初的你們一樣,分配土地,進入軍營的。」

    總算是安慰下去了這批軍官,可是不久他們自身就也受不了了。

    因為德國人整訓了三個月士兵後,將翻譯成的德軍訓練大綱,交給**官自己訓練士兵,他們的目光則盯到了那些軍官身上。他們說這些軍官專業素質還是太差,大多數都不懂土木作業,陣地構築,火力點分佈等基礎性的東西。別說火炮使用,還有步騎協同,空地協同之類的了。

    用同樣的德國標準培訓下,軍官的水平固然增加很快,但是也出現了不少遭到淘汰的傢伙。甚至不乏一些高級軍官,其就包括魏冉,他本是沈廣聚時代的副旅長,後來被趙書禮收編後,先後擔任旅長,師長等職。可這個人總是以大老粗自居,以不學無術為榮,以前趙書禮能容忍他,因為他帶兵確實有一套,雖然野了點,但是戰鬥力還是很強悍的,打的綏西的土匪都不敢活動,紛紛跑到了察哈爾去了。

    但是這次德國顧問的培訓他卻很不配合,很快德國人遞給趙書禮一個不合格名單,其他就位列榜。德國人要求趙書禮將這批不合格的軍官解職,等培訓合格後重安排職位。

    這下子牽扯可就大了,還牽出來一個師長,還是綏西軍的元老,趙書禮不敢大意,一個弄不好真的會出事的。於是當這第一期裁剪名單出來後,他立即把所有要被裁撤的軍官召集起來,跟他們解釋,希望解開他們的心結。

    「司令,我從小長陝北,方圓裡都找不到一個讀書人,讓我怎麼可能識字嗎。我確實是笨了一點,可是以前跟隨馮玉祥大帥的時候,刻苦訓練雖然不識字但是也做到了連長,帶兵打仗也沒有出過大錯。怎麼到這裡,這些洋鬼子手裡就不行了,怎麼就不合格了呢。」

    說話的人是收編過來的馮系西北軍一個軍官,當初剛過來的時候是連長,宋哲元帶走大批軍官後,他勝任團長,此次因為化知識太差被德國人勒令解職,他心裡很不服氣。「鳳翔啊!你的心情我能理解,但是我們西北邊防軍的目的是保境安民,周邊又都是兇惡的不懷好意的軍閥勢力,如果我們不努力遲早一天被人吃掉。我知道你是第一批選擇舉家前來河套的西北軍軍官之一,你家裡分了一畝地都耕好了,我想你也不願意有一天家裡的土地被人搶走。」

    順便說一下,趙書禮分出去的土地,基本都是蘇方通過修渠開出來的,原本是沙漠或者是荒地,因此雖然招降了這麼多士兵,分出的土地以萬畝計,可是還是有太多的土地荒蕪著,趙書禮已經著手制定的移民計劃了,屆時將有超過五萬家庭受益。

    秦鳳翔不說話了,他家裡自由貧苦,他父親依靠給地主當長工,養活了他們弟兄三人,可實太辛苦,後來馮玉祥的軍隊從家門口過,他就參軍了,心想起碼能混個飽肚,哪成想馮軍實是太窮了,軍餉的事就不用提了,還經常餓肚子。但是馮玉祥本人對士兵親如家人,甚得軍心,要不是如此,秦鳳翔也不會忍饑挨餓跟他陝西到河南一路到北京了。但是當馮軍失敗已成事實後,秦鳳翔帶領手下投降了西北邊防軍,生活於是好了很多,吃飯自然不是問題,軍餉也基本上能下來了。後是聽說這裡給軍屬家庭,每戶提供五十畝到一畝的田地,他是軍官可以得到一畝,從小都窮怕了的他看來,這一畝地比個金山都值錢,有了這些地以後他家裡人再也不會挨餓了。於是很快回家,把兄弟都接了來,可惜的是父親由於操勞過,年就去世了。

    兄弟三人到了河套後,果然給分了一畝土地,雖然是毛烏素沙漠的半荒漠土地,可是已經修好了渠道,他們相信只要能引到水,不幾年這裡就是肥沃的水澆地了。安置了兩個兄弟後,秦鳳翔再次回到軍,這時他已經死心塌地決心留綏遠了,可是卻被通知不合格要求離職。

    趙書禮知道,像秦鳳翔這樣的軍官還有很多,雜牌軍尤甚,但是他這次絕不能妥協,軍隊的正規化現代化必須強力執行下去。因此趙書禮還是決定支持德國顧問們,但這些軍官就這麼撤職了,他也於心不忍。

    終想了一個折的辦法,給這些軍官安排到一個非正規的部隊去,就是綏遠保安團。該團暫時就利用前一陣子被裁掉,生活上無著落,或者確實是立過功,而且基本軍事素養還算可以的士兵組成。

    而團長就讓魏冉擔任,如秦鳳翔這樣的不合格軍官充任其間,暫時給了保安團兩個任務,第一是剿滅因為戰爭又再次嚴重起來的匪患,第二是讓官兵繼續學習化知識,一年後,趙書禮將給這些官兵一個機會,讓他們再一次接受德國人的考核,合格的會回到原軍。

    「對我這樣的安排你們可滿意?」

    「滿意!」大部分人這麼回答。

    可是魏冉卻不滿意,他說道:「老子幹了這麼久,就落得個這樣的下場,其他的我就不說了,這個團我要求不能限定人數,我可以收納土匪擴充實力,你不能干涉,還要提供足夠的武器裝備。」

    「這個可以!」趙書禮答應下來,總算解決掉了一部分裁撤老兵的疑難問題。

    經過此次整軍,提拔了大批銳軍官,淘汰不少老式軍官,並且老士兵甚至軍官進行了打散整編,加上科學的德式訓練方式的引進,整個西北邊防軍可以說是進行了脫胎換骨一般的變化。而且帶兵的長官大僅僅為師長,趙書禮作為高軍事主官,一時間也找不到一個可以逼近到他地位人了。也就暫時不用擔心,甚至不用懷疑出現宋遠那種可以把自己取而代之的人物了。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