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穿越之大民國

龍騰世紀 四十一節 北伐戰爭 文 / 狂人阿Q

    簽訂條約不久,一個問題開始困擾趙書禮了,國內的問題,自己地盤上的問題。

    自從趙書禮和馮玉祥出國後,各派軍閥開始收拾馮系勢力,綏西也是其一股軍閥力量。

    宋遠攻佔了群龍無的歸綏後,並沒有停下腳步,一面沿著京包鐵路進軍張家口,一面電令庫倫的騎兵師南下助戰。這些騎兵雖然攻堅比不上步兵,但是移動迅速的特點,讓她們可以華北平原上大範圍的縱橫馳騁,宋遠也因勢利導,讓這些騎兵出馬收編被各派軍閥打散後的國民軍二三軍潰兵,很快他手裡的軍力從五萬展到了十萬。

    宋遠手力量的增加,讓各派勢力把目光盯了他的身上,不斷有人遊說他,拉攏他。其不乏奉系這樣的實力派,他們鼓勵宋遠脫離趙書禮自立,並且允諾綏遠察哈爾兩地歸屬於他。這些誘惑,宋遠開始猶豫了,對趙書禮給的指示開始陽奉陰違。本來趙書禮的意圖是攻擊馮系擴張地盤,但同時也力保留馮系的實力,讓他有東山再起參與北伐的機會。因為只有北伐才能再一次統一國,然後國才能有能力抗戰始終堅持,這些事情靠北洋軍閥是不行的。但是宋遠沒有執行趙書禮的命令,他極力阻攔向西退卻的馮系西北軍,將他們打散後收編。

    對於手下這種不聽令的行為,趙書禮很是緊張了一把,北洋時期各種倒戈,各種背信棄義,今天投李明天投王很常見,自立是家常便飯,不然就沒有那麼多軍閥如雨後春筍一般,紛紛崛起了。

    趙書禮起初有一陣子慌亂,甚至打算暫時終止和德國人的談判立刻回國,可是鎮靜了一夜後,他立刻穩定了心神,不但繼續留德國這裡打著國地方政府名義撈取好處,而且接連給國內電。

    主要意思有三條:

    第一條,任命宋遠代理自己為西北邊防軍司令,讓他全面接管綏西所有軍隊。

    第二條,任命宋遠為綏遠都統,全權主持綏遠事務。

    第三條,告訴宋遠說,弟因故不國內,一切仰仗兄,同時讓他注意好身體。

    他出國前不是沒有考慮過自己會被人釜底抽薪,徹底霸佔了地盤,成為喪家之犬。但是他還是出國了,他可不想成為那樣一種人,由於擔心自己的控制力,而一輩子穩穩守著家當,就像閻錫山或者蔣光頭一樣。同樣也出於對部下的信任,他不願意每一個人都要去懷疑,尤其是跟自己一起成長,一起努力建立起了綏西勢力的人也不能信任的話,那麼人生太恐怖了。

    所以他出國了,但是問題就是出了,從他留綏西的暗探來的電報,趙書禮時刻瞭解著國內的形式和自己軍隊的動向。他從宋遠違背自己命令的行為舉止看出了他的異心,但是同時他還看出了宋遠此時並沒有堅定反自己的決心,因為他仍然努力的維持著自己綏西時候定下的各項政策,並且也沒有接受奉系張作霖送上的都統頭銜。從這些趙書禮判斷出宋遠心裡搖擺,他本來就是個很優柔寡斷的人,雖然有強烈的陞官**,但是卻魄力不足,甚至比不上跟他一起從軍校畢業的那幾個部下。他的排兵佈陣也往往是,規矩,沉穩有餘,而奇變不足,而且有謀無斷,不是個自信的人。

    因此趙書禮才了那幾條電報,既然你宋遠要權力,我就給你,不但給你軍權還給你【整權】,讓你體會一下大權握的感覺,同時從感情上關心你,讓你顧及顧及一直以來的感情。並且一點不帶責備,全是關懷之語,彷彿完全沒有現宋遠的異動,仍然跟他肝膽相照一樣。完一系列電報後,趙書禮啟程回國,他這次走海路,從漢堡出,經地海印洋到南方的廣州上岸。

    此時已經到了五月初,軍閥聯軍終於動南口攻勢。

    此時馮玉祥的國民軍蘇聯支持下擴編到18個師,25個旅,22萬人,有機槍625挺,大炮400門。並且不包括像以前的二三軍那樣的雜牌,全都是自己的嫡系部隊,訓練有素,將領有孫連仲、鄭金聲、徐永昌、宋哲元、方振武、石友三、韓復矩等人也都非常有能力,可以說現的22萬人就是22萬悍勇之士。並且蘇聯顧問的建議下,南口構築堅固的防禦工事,打算長期堅守等待南方割命軍北伐的情況。

    而軍閥聯軍方面,以直系軍隊主攻,奉系軍隊輔助,同時請到了山西軍閥閻錫山的參戰,加上宋遠手上的西北邊防軍,軍閥聯軍總兵力達到了70萬人,機槍1000挺,大炮900門,佔有絕對的優勢。

    雖然如此,聯軍的攻擊卻不順利,先是主攻的直系軍隊,很多都是此次收編的國民軍二三軍,而二三軍原為陝西地方軍,多是陝西人,馮玉祥陝西主政的時候頗有廉名,他們不是很願意跟馮作戰。倒是助戰的閻錫山晉軍,北出雁門關進入晉北地區,跟韓復矩石友三部激戰,切斷了京包鐵路,讓馮軍徹底被包圍起來。宋遠倒是真賣命,雖然收編的部隊,既沒有戰鬥力,又沒有作戰的意願。宋遠還是強硬進軍,張作霖援助了一門大炮和三多挺機槍的助力下,攻克張家口,並且連克宣化、懷來等馮軍防守薄弱地域,並強佔八達嶺,進逼緊鄰南口的馮軍重點防禦的居庸關。

    就此時,國歷史上一隻著名的軍隊姍姍來遲,卻總算登上了舞台,那就是南方的國民割命軍。割命精神領袖孫山雖然一年前去世,但是北伐北洋軍閥統一國卻一直是他的願望。可他活著的時候始終沒能成功,反倒是死後,南方割命志士受到鼓勵,以完成孫先生遺志為動力,終於組織起了一次成規模的北伐行動。

    北伐軍一共8個軍,10萬人,一路主力為桂系軍,從廣西出北上攻擊兩湖的吳佩孚,另一路主力是從廣東出的割命軍第一軍,他們的目的是兩浙的孫傳芳。桂軍的領導人是林宗仁白崇禧,而第一軍總司令則是蔣瑞元,終於這一批人也登上了歷史的舞台。

    7月,割命軍宣佈北伐,8月就佔領湖南,並攻入了湖北,佔據兩湖的吳佩孚終於急了。

    本來吳佩孚上次直奉戰爭被打敗,隱居了起來,可當去年奉系內亂然後又跟馮系國民軍生衝突,打散了國民軍二三軍後,吳佩孚再次崛起,因為二三軍擴編太快,內部很多都是原吳佩孚直系軍隊,此時他們再一次歸攏到吳佩孚的麾下。很快吳佩孚收回河南,又佔據了兩湖,死灰復燃了。

    恢復勢力後,吳佩孚孤傲的性格再次顯露出來,跟各個軍閥聯絡攻擊馮的時候,他堅決要求直系擔任主攻,而拒絕讓他忌憚的奉系入關,只答應兵力強盛的奉系東北軍長城以北做些輔助性的攻擊。吳佩孚沒想到自己過去的手下馮玉祥的軍隊竟這麼不好打,直到南方的割命軍已經開始北伐,他還沒有攻克南口。但是此時吳佩孚根本沒有把北伐軍放眼裡,他看來人數只有10萬,武器都不全的一些烏合之眾肯定會像孫山生前那樣,虎頭蛇尾草草收場。

    但是他不會明白的是,這次的北伐軍跟以前完全不一樣了,以前的孫山只懂得利用軍閥打擊軍閥,後不管是滇軍的唐繼堯還是桂系的陸榮廷都不過是利用他來擴張勢力,等利益足夠的時候,都果斷的踢開孫。但現,北伐軍的組成,桂系是由驅逐了陸榮廷的勢力李白二人主掌,他們都心向【割命】,而廣東則經過了東征後,【整權】完全掌控了孫山建立的【三民堂】手裡。又有蘇聯人指導,軍官是正規的黃埔軍校生,可以說此時這只軍隊是一直有組織有紀律有信仰,組織嚴密目的明確且意志堅定的軍事組織了。重要的是,他的領導不再是老一批的從清末走來的孫山等人,而是李宗仁白崇禧蔣瑞元等一批成長起來的軍政大鱷。

    因此北伐勢如破竹,不但佔據了大片的地盤,軍隊數量還越打越多。兩月間就進逼武漢,吳佩孚終於跟奉繫妥協,不圖謀北京【整權】,將北方攻擊國民軍的任務托付給奉系,自己率領主力南下要跟北伐軍決戰於武漢城下。

    8月上旬,趙書禮終於做了三個月的船後,到達了廣州,一下船當地【整府】早早就派人等著他了。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