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穿越之大民國

龍騰世紀 十三節 教妻 文 / 狂人阿Q

    傅倫是可以信任的,趙書禮正好現正是用人之時,於是開口詢問他肯不肯幫自己。傅倫回答的很乾脆,笑說叔侄倆,他不幫趙書禮誰幫他啊,但是傅倫要先回一趟太谷老家,把寄養舅舅家的女兒接過來。

    時光荏苒,很快就到了年底,趙書禮家迎來了不少客人,他們都是應常守成之邀來這裡考察開礦事宜的。本來趙書禮是住軍營的,可是傅倫來後,覺得不方便,就出錢縣城買了一套院子,有十幾間房,趙書禮便搬到了這裡,也方便處理政務。

    此時家這些商人都沒聽過鄂爾多斯竟然出煤,問趙書禮怎麼知道,趙書禮是什麼人,那是研究政治學的。臉皮厚是基本素養,自然編了個渾圓。可是說自己只是聽說這裡礦產豐厚,至於到底那裡還得這些商人去找。

    大多數商人一聽還沒現,就打了退堂鼓,口裡應付著沒幾天就都離開了。只有一個人留了下來,他叫做高星橋,一開口就問如果他找到了煤礦可否允許他自主開採,可否允許他建爐煉焦。

    這些趙書禮都一一答應下來,並且還給了一個優惠政策,那就是開礦初期如果沒有盈利可以不用交稅,直到煤礦盈利為止。高星橋非常高興,隨即表示他回去準備準備,開過年就來這裡開礦。

    高星橋走後,趙書禮趕緊跟常守成打聽,這是哪一號人物。不問不知道,一問嚇一跳,牛人啊。

    這人原本只是德國人開辦的井陘礦務局打工,非常好學,不但全面瞭解了各種煤的性能,還跟德國技師學會了德語。有一次,礦務局總辦德國人漢納根現煤炭少了一噸,就找他來問。結果他用德語作答入流,讓德國人很滿意。後來因為煤炭銷路不好,德國人想招個好的推銷員,他想起了高星橋,經過考試後,現高星橋熟悉各種煤的性能,而且對於打開井陘煤礦的銷路很有想法,德國人打算重用他。但是洋行的規矩很嚴,高星橋只是一個普通的職員,不可能貿然提拔。德國人想辦法後通過他當大使夫人的姨媽,給高星橋作保十萬兩保證金,讓他成功當了井陘煤礦的售煤處總經理。

    接著就是高星橋的個人表演了,通過把井陘煤跟當時很熱銷的開灤煤對比演示,讓大家接受了優良的井陘煤,他本人也了大財。由於德國人漢納根的提拔,他對德國很有好感,一戰的時候,他積極認購了一多萬馬克的德國國債,還給德國代辦軍需,趕製了兩萬雙御寒的冬季高筒毛靴。此舉驚動了德皇,賜給他一個「馮」的德國貴族稱號。

    也就是說,這傢伙現是個德國貴族。

    可惜的是德國戰敗,北洋政府沒收了井陘煤礦,高星橋失業了。此前由於當年跟德國人的合作,他自己也漢納根的支持下,接辦了一些小型的焦煤窯,但沒有優質的井陘煤礦供應,經營並不成功。於是想到了自己開礦,可山西的礦產現要麼是官營,要麼就是山西商人或者洋商手裡,根本沒機會。就這時候,他聽到了鄂爾多斯出煤,並招人開礦的消息,就積極的趕了過來。

    聽完高星橋的故事,趙書禮直感慨真是什麼人都有,這也算是一個傳奇人物了啊。只可惜要到年後他才回來開礦,瞭解了這個人的經歷,趙書禮相信他可以用鄂爾多斯的煤礦盈利,自己地盤上的第一個產業就盈利,這可是一個很好的廣告效果啊,還怕以後沒人來投資嗎。

    高星橋暫時來不了,可是年卻到了。

    趙書禮的叔叔傅倫也趕過年前趕了過來,他還帶來了一個小丫頭,身高一米五的樣子,面色白皙鵝蛋臉龐,舉止也落落大方,只是一口山西方言讓趙書禮很不習慣。趙書禮覺得山西話聽起來太土氣了,這不關地域歧視的事情,就是他家鄉東北話他也覺得土氣呢。趙書禮喜歡聽江南的吳音細語,或者說普通話也不錯。

    聽不慣眼前這小丫頭的口音,但是一想到以後肯定要跟他一起生活一輩子的,趙書禮可不講究自由戀愛不自由戀愛,他早傅倫說起婚約的時候,他就打算接受了。原因很簡單,不娶親自然是不行的,他是個正常男人,有正常的需求,何況他自他來到這個時代,他心裡就計劃過不止一次了,恐怕他是沒有時間去談戀愛的。不管是近期的軍閥混戰,還是不遠的將來的抗日戰爭,他都必須全力去應付,時間不夠不說,就是精力也騰不出來。

    想著要跟她過一輩子,趙書禮覺得他可不能忍受一輩子跟一個說不一樣話的人一起,既然不能拒絕,那就改造她好了。於是他主動的每天帶著她,得空就教她說普通話。可是這小丫頭,竟然不肯學,每次沒說幾個字就笑個不停,教育事業根本進行不下去。

    一直到了大年三十的晚上,一家人過年氣氛不說了,這天傅倫當著女兒的面跟書禮詳細的說了,當年他跟趙書禮的父親趙夢然的故事,尤其挑明了婚約一事後,小丫頭傅青荷再也不跟趙書禮說話了,想教育也不行了。

    傅倫大年夜的性情感化倒也讓趙書禮瞭解了自己這個時代的身世,原來趙家本來是山西太谷一戶地主家庭,跟大多數山西地主一樣,也經商。但是趙家看重科舉,因此從小教育趙夢然學而優則仕的道理,讓他認真讀書。趙夢然也不負眾望順利的通過了鄉試縣試,然後進京趕考。也就是這時候他跟窮困潦倒幾乎是靠乞討去北京考試的傅倫相識,並且資助了傅倫,可惜這年兩人都名落孫山。本來約好下次再考,可惜清政府竟然說倒台就倒台了。

    而隨著國家的巨變,趙家的生意也遇到了困境,不得已變賣家產,趙老爺子也困頓去世。妻子也因生育出血而死,但是趙夢然沒有屈服,困境他決定重振趙家,於是約了傅倫一起北上庫倫經商,從給人當賬房起,慢慢的兩人合夥開辦了一個義常盛商號。經營的也是順風順水,直到趙夢然死於蒙匪之手。

    瞭解了上代的恩怨,趙書禮又看傅倫是一個典型的山西人,講誠信道義,心裡加信任他了。於是年後,他托傅倫去出趟遠門,帶上一萬大洋,去幫他辦一件大事。傅倫離開後,把傅青荷交給了趙書禮。

    父親走後,傅青荷又不羞澀了,又開始跟趙書禮黏一起。畢竟是一個十二歲年紀的小姑娘啊,當然趙書禮自己也不大,他又一次藉機問傅倫自己的生日,被傅倫笑他馬大哈後,趙書禮知道了自己今年其實才十三歲,不按照國人的習慣,過了年了就已經十四了。

    傅倫走後,趙書禮又開始了教育自己未來老婆的事業,雖然困難重重但是他不氣不餒。剛過年,就帶著她到了包頭,先是給沈廣聚拜年,並送上厚禮。還宴請了沈部各級軍官,每人也都有紅包可拿,正大光明的拉攏,但是沈廣聚根本不乎他對自己的掌控能力有信心。接著又宴請包頭商會各個商戶,邀請他們也去東勝縣經商,答應給予方便。

    跟包頭各界保持了一個良好的關係後,又去歸綏給蔡成勳送了禮,不過這次禮沒有白送,送上了一萬大洋後,蔡成勳撥付給了他五萬軍餉,這是去年的欠餉。

    轉了一圈後,趙書禮這才回到了東勝縣,這時候他的軍隊出了點狀況。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