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職場校園 > 少年高官

第一卷 第一六七章牛人的集中地 文 / 老井古柳

    第一六七章牛人的集中地

    從通信室——應該說是通信帳篷——走出來,他們又進入了一個掛著「計算室」三字的第三個軍用帳篷。

    這裡的官兵顯然沒有如通信室的士兵那樣準備完成,他們還在收拾著上一批官兵訓練後留下的攤子:有的戰士在打掃衛生、有的戰士在運送廢紙垃圾、有的戰士在擺放他們自己的工具,如紙張、地圖、計算尺、鉛筆以及其他繪圖用具,如三角板、圓規等等。

    只有一個明顯是專家或裡手的老同志和另外一個中年人坐在一邊輕鬆地喝著茶水。

    當有士兵經過他身邊時,老頭用不耐煩的聲音吼道:「動作快點馬上就輪到我們了。這次你們一定由你們自己算、自己定參數,都訓練過這麼久了,是騾子是馬今天就牽出來遛遛。……,將來打仗了,一切都得靠你們自己。」

    吼的聲音很大,但明顯聽出是裝出來的,話語裡充滿了對手下的信任和自豪。

    看到他們的樣子,郭拙誠心裡好奇,就收住了腳步。他悄悄地靠帳篷邊緣站著不動了。柳援朝見郭拙誠不動,他也挨著他站著。

    那個作戰參謀見他們兩個不動,雖然心裡有點奇怪,但也站在一邊,心道:這裡只是計算枯燥的數字,有什麼看的?真要看熱鬧就應該去炮擊現場或指揮所。

    這時,有人在外面猛地吹了一聲哨,等所有人安靜下來後,接著又是大喊:「212炮團第三營訓練準備時間已到,現在開始計時預備——,開始」

    哨聲如同強大的電流,一下讓「計算室」裡的人都立正不動。而隨之而來的「開始」二字則如巨石投入池塘中,剛剛平靜的「計算室」立即高速運轉起來,就是剛才那個坐著不動的專家也馬上放下手裡的杯子,動作敏捷地衝到那些計算人員中間,和他旁邊的人一起拿起紙和筆緊張地等待著,眼睛盯著通往收發報帳篷的入口,他們那認真的模樣跟臨考前的考生相比毫不遜色。

    計算室裡為首的軍官整了整軍服,大步走到帳篷門口立正等待。幾乎沒有人注意到郭拙誠、柳援朝等人的存在。

    「報告炮兵觀測員的數據已到」一個士兵大步走了進來,朝「計算室」門口候著的軍官敬禮後遞出一張紙。

    那個軍官幾乎來不及回禮就將這張紙搶在手裡,轉身跑向那群「嗷嗷待哺」的士兵和專家,嘴裡說道:「快點算快點算爭取十分鐘之內算出來」

    這張紙如扔入鴨群中的飼料,這些士兵蜂擁而上,一個個尋找與自己計算任務有關的數據,看到之後飛快坐下,拿起紙和筆快速地算了起來:平方、相乘、相除、開三次方、查三角函數值、微積分、……

    顯然,這張紙是前方觀察員發來的各種參數:距離、目標坐標、海拔高度、氣壓、高差、風速、風向等等數據。這些數據通過無線電傳到通信室,然後在第一時間裡被送到這裡裡。然後由這裡的技術官兵快速計算出炮兵發射前所需要的各種諸元:射角、射向、發射藥數量、引信工作方式、彈藥總類、引信長短等等。

    這些數據出來後,將會在最短的時間裡送到指揮所,由指揮所的軍官將這些數據傳到那些火炮官兵手裡,由他們按照這些數據進行調整射擊諸元,用最快的時間將炮彈發射出去。

    顯然,計算室的工作效率很大程度上決定了火炮的準確度和發射速度。等第一輪炮彈打出去之後,計算室的官兵還需要根據前方炮兵觀測員的觀察結果對射擊諸元進行必要的調整,以提高準確度。

    郭拙誠對眼前的這一幕感到很新穎,但更讓他感到驚訝:這裡所有的數據計算竟然都是依靠人工來完成的。整個計算室裡的官兵一個個都是手工計算的牛人,加減乘除的速度奇快,就是開方、方程計算也是快得讓郭拙誠目瞪口呆。

    有一個年輕的士兵幾乎不用紙和筆,遇到四位數以內的加減乘除張口就來,一口氣就可以報出正確的計算結果,對於有些簡單的三角函數值也是隨意報出。

    他的戰友對於他的天賦見慣不怪,對於他報出的數據深信不疑。

    在裡面,也偶爾有人在利用簡單的計算尺進行運算,也有人快速地翻查各種函數值,還有人在緊張激烈地討論著風速、溫度、高差等數據對射擊諸元所帶來的影響,討論相關的修正係數。

    從來沒有見過如此一幕的郭拙誠很是新奇地看著,良久才對身邊陪著自己的作戰參謀問道:「請問他們沒有計算……沒有計算器嗎?」。

    作戰參謀雖然對帶著他們兩個閒人到處逛有點不滿,但由於這是師長親自下的命令,他又知道柳援朝的父親是他們頂頭上司的頂頭上司,只好硬著頭皮接受了這個任務。至於心情自然說不上好,現在見郭拙誠詢問,他用標準的軍人口氣說道:「因為計算器輸入數據太麻煩,計算精度不高,而且經常出錯誤,所以他們寧願用手工計算。我們師裡有一台炮兵指揮儀,裡面安裝有滬海市一家工廠製造的計算機,但使用起來更是複雜,沒有專家用不了。」

    這次郭拙誠倒真有點不相信了:「現在國內就有人將計算機應用到炮兵指揮上來了?」剛才他還擔心自己說出「計算機」三字而讓這個參謀說成是怪物,想不到他自己主動說出來。

    實際上這是郭拙誠自己孤陋寡聞了,中國其實早就開始了計算機研製和應用。1970年的時候就運用國產計算機運算、控制過人造地球衛星的軌道,還創造性地利用多台計算機組合分攤運算任務,使簡陋的計算機承擔了大型計算機才有的功能。只是當時的中國技術人員不知道這個技術的先進,以為又是一個上不了檯面的土辦法,沒有人對此過多的關注。直到十年後這個技術才被美國計算機專家以高技術推介。

    1974年6月中國還製造了定名為djs-130的小型機,實際上是仿製的美國nova1200。使中國的計算機技術更是進了一大步。

    只不過此時的計算機沒有前世的鍵盤和屏幕,輸入輸出都是電傳打字機、穿孔機、紙帶輸入機,輸入數據輸出結果都很麻煩也不直觀。很多時候操作人員都是將數據熟人穿孔機,紙帶打出來之後讓檢驗人員檢驗數據是否正確,正確了再將紙帶放入紙帶輸入機讓計算機讀取。計算機運算出來的結果也用紙帶輸出來,讓技術人員解讀。

    時間花費多,且對操作人員要求極高。沒有多少文化的戰士根本勝任不了,無法使用這種高科技設備。

    於是,炮兵部隊依然採用人工計算、人工指揮,而不是借助那些洋玩意。在很多時候,因為很多年的經驗積累,人工計算比這個時代的計算機計算快得多,也可靠得多。

    其實這個時代也有了計算器,一般都是國外的華僑從西方國家帶回來的,不但價格成本高而且數量不多,基本上被科研單位或上級單位壟斷,分不到炮兵營這一級。

    所以,郭拙誠現在就看到了如此熱火朝天的一幕。

    在這裡,除了他,這裡沒有一個人覺得有什麼不妥。而且那些忙於計算的士兵以及那個專家的,臉上明顯寫滿了自豪:我們吃的可是技術飯,其他人不行

    耗時大約十三分鐘,相關計算結果終於出來了,計算高手們一個個鬆了一口氣,目光都盯在那張寫滿了計算結果的紙條。這張字條在計算室軍官的手裡呆了幾秒,軍官掃了幾個關鍵數據後,迅速地在上面簽字,然後快速地跑出帳篷,跑到指揮所遞交數據。

    郭拙誠看不到下面的流程,只是心裡猜想著。

    這時候紙條已經傳到了指揮所的首長手裡,那裡的最高首長皺了一下眉,一邊嘀咕著「怎麼這麼慢?比上次多了快一分鐘」一邊簽字。

    另一個軍官拿著這張簽了字的紙條衝向通信室,由通信室的通信兵將參數報告給炮位操炮的官兵。炮位的官兵按照這些射擊諸元調整大炮,完成發射

    這裡的大炮發射遠遠比迫擊炮、無後坐力炮以及那些小型火炮等等前線武器的發射複雜得多。前線的武器發射基本都是直瞄式,對準目標發射就是,往往只有一個指揮人員,甚至就是發射人員自己一人瞄準目標摳下扳機就是。

    而這種遠程火炮卻不同,操炮的士兵完全是盲射,他們的眼睛就是前方的觀測員。發射之前是觀測員報參數,炮彈發射完成後,前線的炮兵觀測員還必須迅速將觀測到的結果報告給後方,收到炮擊結果的計算室裡又是一陣雞飛狗跳,大約幾分鐘後才提出修正參數,命令炮位操炮人員修改射擊諸元,以使下一輪的炮擊更準確。

    如果修正後射擊結果還是不行,則必須再走一次程序,直到炮擊效果滿意為止。

    這次炮擊效果不錯,前方觀測員報告炮彈落在目標圈裡。消息傳來,大家都笑逐顏開。就連看熱鬧的柳援朝和作戰參謀也為他們的成績高興不已。

    (感謝皓礬的月票,感謝龍紹ll1的打賞,感謝各位的訂閱)

    第一六七章牛人的集中地

    第一六七章牛人的集,到網址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