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玄幻魔法 > 重生之第二帝國

正文 第613章 航母議題 文 / 重生之第二帝國

    此後的數日時間內,各國都在輔助艦艇的噸位保留中進行著冗長而市儈般的數額拉鋸戰。由於各方利益訴求均不盡相同,且都指望著能在這最後的爭奪中得到一些便宜,因此其進展之緩慢甚至超過了此前的主力艦談判。面對這一情形,已經隨團到此的清英也只能揉身殺上,並竭盡渾身解數捍衛自己規劃中的底線。參考歷史上倫敦海軍條約中關於輔助艦艇的規定,清英將德國海軍未來的巡洋艦、驅逐艦、和潛艇的噸位分別定在了32萬噸、16萬噸和8萬噸。雖然他本身並不願意給性價比較低的巡洋艦以如此多的噸位,但正如外交國務秘書基德倫在會場上所言:戰後的德國已經成為了一個在全球都擁有廣泛利益的國家,因此必須擁有足夠多的巡洋艦,來代替受到限制的主力艦巡弋各方海域。

    根據清英最初的規劃,裝備6英吋級別的渣渣輕巡無疑是一艘都不會造的。然而在具體的談判過程中,清英卻發現這一條件很難被他國接受:且不說重巡對輕巡本就擁有噸位和火力上的優勢,光是自己作為輕巡分類的首倡者、卻一艘也不建造的行為,也足以會引發各國的異樣猜忌。為了讓談判能夠順利按照自己的劇本進行,清英只能極不情願的分給了輕巡5.2萬噸的份額,同時仍保留27萬噸的重巡要求。反正自己已經佔了足夠多的便宜,吐一些出去也就忍了。

    經過漫長的嘴炮交鋒之後,亂哄哄的與會各國終於在7月10日勉強在輔助艦艇的分配上達成了一致:德美英日意奧六國的重巡洋艦總噸位分別不得超過27萬噸、18萬噸、14萬噸、13萬噸、8萬噸、7萬噸。輕巡洋艦的份額則被限制在5.2萬噸、11.7萬噸、15.6萬噸、7.8萬噸、5.2萬噸、和3.9萬噸。英美兩國都獲得了德國海軍超過90%的巡洋艦噸位。日本則在德國的拉偏架之下得到了美國70%的份額;對於三方而言。這都算是一個能夠接受的結果。至於地中海兩國,意大利也如願以償的在輔助戰艦上獲得了對奧匈的優勢,極大滿足了自己身為地中海第一海軍強國的優越感;而奧匈雖然屈居最末,但在主力艦上的更新優勢,也足可讓他們遺忘這點小小的不快。

    完成重要性僅次於主力艦的巡洋艦談判之後,炮灰驅逐艦的角逐就要輕鬆多了。畢竟這些傢伙相較巡洋艦而言更加炮弱甲輕,所蘊含的力量大有不及;而其不過一年的建造工期,也使得它們完全能夠在地區局勢緊張之後臨時擴充數量。不到兩天時間。各國代表便都在非正式的備忘錄上簽了字:德美英日意奧六國的噸位分別為16萬噸、14萬噸、14萬噸、10萬噸、6萬噸、和5萬噸。而潛艇的情況也與之類似,最終各國以德國8萬噸、美國6萬噸、其餘各國2.5萬噸為限定結束了曠日持久的嘴炮大戰。

    「先生們,或許我們還有一種艦艇沒有進行限定。」看著已經開始整理件的各國代表,清英忽然在會場上說道。片刻之後,一道道猶疑不解的目光便從四面八方投了過來;人人面色疑惑,始終沒有發現之前條款中的關鍵性紕漏。

    「埃特爾殿下說的可是小型魚雷艇麼?我們雖然沒有規定它們的總噸位,但在驅逐艦談判中卻已經包含了它的定義:排水量在600到2000噸之間的為驅逐艦,低於600噸的則為魚雷艇。而對於這種袖珍艦艇,我認為我們完全沒有必要限制它們的數量,因為其低下的排水量。便大幅限定了它們的戰鬥力,只能作為力量有限的近海防禦。即便是我們不予限制。我想也沒有哪個國家會花錢去大規模建造這種小玩意兒的。」美國主力艦隊司令羅德曼語氣輕鬆地說道。

    清英微微搖了搖頭,道:「我所說的不是傳統的艦艇,而是在這場歐洲大戰中所新出現的水上飛機母艦。」

    「在這場戰爭中,德意志帝國海軍率先用美洲鷹號和鸕茲號商船改造成了能搭載和收放水上飛機的艦艇,英國海軍也隨後用未完工的恩格丁號商船建成了他們的水上飛機母艦。而如果在座的列為海軍將領們對歐洲海戰略有關注的話,也不免都看到了這種艦艇在海戰中所發揮出的無可替代的作用。它所在偵查上擁有的能力,是此前任何一種傳統戰艦都無法企及的;而由於有封閉的機庫存在,使得其搭載的飛機能夠在惡劣天氣下收回船內,避免了同為偵查之用的飛艇的被迫返航、甚至是損壞墜毀的命運,這使得空中偵察的時間得到了大幅度的延續!」

    清英面臨一片投射過來的神色各異的目光,繼續不緊不慢地說道:「請各位好好想一想吧。如果我們不對這種戰艦進行限制,那麼今後的各國艦隊中都將大量充斥這種攜帶飛機的蠻夷貨色;而當它們所搭載的飛機在蒼穹中漫空飛舞的時候,即便是巡航狀態下的潛艇都會在它們的俯瞰之下無所遁形!無論從哪個角度而言,我們都應當再單列出一個搭載飛機的新型艦艇、並在其性能上加以限定。德意志海軍已經為這種艦艇賦予了一個新的名稱,就叫做航空母艦。」

    聽得這番話語,各國代表團中的現役海軍將領都陷入了沉思的默然,而旁邊對海軍幾乎一竅不通的政客們見長時間沒有人反對之後,也只能又重新坐會到了座位上,準備醞釀狀態等待下一步的發言。在等待中,一些人也不禁心生疑惑:海軍不就是裝甲、火炮、和魚雷的熱血舞台麼,與那些醜陋的飛機又有何相干?

    「那麼,殿下又認為這種戰艦應該進行怎樣的界定和限制?」過了半晌,美國人羅德曼終於再度開口說道。各國將領也都將目光鎖定在了清英的身上,等待著始作俑者的他如何將當前的這齣戲唱完。

    「雖然當前的技術還處在初級階段,但這種攜帶飛機的航空母艦已經擁有了在未來海軍兵種中的一席舞台。從某種程度上而言,其所發揮的作用甚至要高於數支偵查巡洋艦隊!考慮到當前德英兩國對這種艦艇的使用經驗,它的噸位限制完全應該超過1萬噸的巡洋艦上限,僅次於主力艦。」清英整理思緒,將自己處心積慮的謀劃在這場決定今後15年海軍發展的會議中娓娓道來,「德意志海軍認為,只要設計搭載3架飛機以上的船隻,就應被劃歸到航空母艦的範疇;至於其單艦噸位上限,標準排水量2.7萬噸或許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2.7萬噸?」各國代表驟然一驚,心中已然泛起了難以置信的滔天大浪。要知道,即便是當前各國的現役主力艦,超過這一噸位的級別也是單手可數,而根據之前主力艦的分配比例,即便是各國都完成新艦的建造之後,其保留下來的主力艦名單中也有一多半低於這個數額。「這是不是德國人為了提升自家戰列艦隊實力而使出的鑽空子策略?」一眾海軍將領心中紛紛泛起了這個念頭。在海軍中混了幾十年的他們對戰艦已經是再清楚不過,有了噸位就幾乎等於有了一切:無論是主炮、裝甲、還是航速,其都可借助巨大的排水量來得到一一的實現!

    正當他們心中驚疑不定之際,卻聽那個清朗明潤的聲音再度開口道:「當前,德英兩國海軍中的這種艦艇就是由大型商船改裝而來,英方的恩格丁號更是達到了1.8萬噸;考慮到今後發展的需要,2.7萬噸也並非是什麼聳人聽聞的數字。不過,為了避免今後會有哪方勢力將其改造成主力艦,我們也有必要在其所允許裝載的火炮口徑上予以限定。該型軍艦不得裝備超過254毫米的艦炮,其數量也不得超過10門。如此,我們就可以杜絕該型艦艇可能的主力艦化,畢竟10門10英吋級別的艦炮,無論如何都難以對裝甲厚重的正規戰列艦造成威脅。」

    清英話音落下,各國代表團間就是一陣宛若蜂群飛舞般的嗡嗡討論聲。除了擁有後世記憶的他之外,無論是誰,在驟然聽到這一擁有不俗排水量的全新艦種劃分之後,都需要用一段時間來接受和適應。而如果僅僅這樣倒也罷了,偏生該型艦艇還擁有戰列艦三分之二的噸位上限,比之前的排行第二的重巡都大出好幾個級別:這依托如此排水量所形成的戰鬥力,絕對不是任何非主力艦所能比擬的!

    「既然貴國海軍已經有了航空母艦這一概念,想必在各國所能擁有的總噸位上也有所考慮了吧?」不知過了多久,一名美國代表出言詢問道。不管德國人是不是有意要借助這一艦種來鑽條約的空子,先聽聽對方的比例劃分總不會錯的。

    清英微微一笑,道:「由於該型艦艇在噸位上已經大幅超出了巡洋艦的範疇,因此自當以主力艦10:8:6:5:3:3的份額比例來予以分配。其中德意志為15萬噸,各國噸位則依次而定。只有在這一領域上也締結條約,世界範圍內才會迎來良性軍備投入的真正和平。」(未完待續……)

    ps:感謝書友善良魔羯、善良魔羯的月票支持,和zhouyu1976、無神的精彩的打賞~~~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