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玄幻魔法 > 重生之第二帝國

正文 第571章 分贓(3) 文 / 重生之第二帝國

    初升的朝陽燦爛明媚,將溫暖的霞光灑向東歐大地的每一片區域。=

    位於白俄羅斯郊區的一座教堂門前,此刻已經停靠了十幾輛敞篷汽車。百餘名持槍警衛將四周守衛得森嚴,配合在附近駐紮的德軍主力,足可讓任何一支游擊隊為之往而退卻。十幾名校尉級參謀正在進行著緊張的搬運工作,打包完成的無線電機、電話、地圖、辦公設備等物品被一箱箱的搬到敞篷汽車之上。教堂內部空空蕩蕩,徒留一室的散亂桌椅,不需要帶走的廢棄件被投入火爐中燒成灰燼,使得這座肅穆恢弘的東正教堂又平添了一分蒼涼之意。

    「元帥,你們就這樣準備離開了麼?」一名身材高大的眼鏡胖子站在汽車門前,滿臉苦色地對後排座椅上的壯碩老者和凌銳中年說道,「現在東線戰爭雖然結束了,但軍隊中卻還有大把的事務需要處理:我們的74個師和幾乎同等數量的奧匈軍隊混雜在一起,散佈的地域更是超過了2000公里!其實,你們完全可以再在司令部中呆上一段時間,將這裡的事情解決完畢之後再行返回。」

    健壯老者的灰白色八字鬍須微微動了動,道:「四天之後,柏林皇宮就將舉行一場御前會議;陛下隆恩,特召我和埃裡希也一併出席。因此東線的善後任務就只能交給馬克斯你來處理了。當日在坦能堡戰役前夕,我們連那麼艱難的處境都挺了過來,現在的收割勝利還有什麼困難可言?」

    這一行人。自然便是德國在東線珠聯璧合的三駕馬車。興-魯和霍夫曼了。

    半個月前。霍夫曼奉命前往布列斯特擔任談判中的德**方代表,周旋於布爾什維克和各同盟國成員的代表團之間。心思敏捷、且善於臨場機變的他,的確是要比沉穩敦厚的興登堡,和鋒芒過盛的魯登道夫更適合這種場面。然而當他結束談判返回前線之時,卻愕然發現這座充當指揮部的大教堂已經被盡數搬空:總司令和參謀長竟是要先行一步,將留下來的攤子全部交給他收拾!

    「元帥所言不錯。俄國人從一周之前就開始向東方全面後撤,我軍面前再無敵手;我們接下來所需要做的,僅僅是讓各支部隊以行軍的姿態抵達和平條約中所規定的戰線上。並沿途留下能控制地方的後方守備力量。格呂特納將軍精擅於組織調度,他也會從一旁協助你的。」坐在興登堡旁邊的魯登道夫也隨之開口,話語中別有一番金鐵激鳴的鏗鏘意味,「更何況,我們與各盟國之間也達成了相應的協定,無論是羅馬尼亞人還是奧地利人,他們都不會再拖滯我們的腳步。」

    霍夫曼張了張口,卻是什麼話也沒有說出。眼下俄國的冬季已經結束,大地很快就將因冰雪解凍而變成一片爛泥塘;不管從哪個角度來看,要將東線這一大片土地收拾下來都是一件異常繁重的工作。根據霍夫曼的估計。德軍至少需要等到5月份,才能在初步掌控佔領區的同時、完成將大批主力調回西線戰場的事務。

    「馬克斯。不要再露出你那副憊懶的姿態了。看看我們現在所取得的成就,除了拿破侖帝國之外還有哪個歐洲國家能夠做到?經營好了這一百萬平方公里的東歐大地,就是為德意志奠定了今後一個世紀的皇朝氣運!」魯登道夫大聲開口,眼眸中的激動振奮之意再也掩飾不住。他頓了頓,而後對車下之人微笑道:「我和老保羅就先走一步。如果那幫法國人還不識時務的要繼續頑抗的話,我們還會在西線戰場上有大量的合作。」

    聽得魯登道夫的話語,霍夫曼那雙鏡片下的眼眸終於流露出了一絲明亮的銳芒。他隨即對二人的回國表示了祝福。馬達轟鳴,塵土漫卷,一行車隊開始緩緩向西駛去;看著那片逐漸消失在原野上的漫漫沙塵,霍夫曼不禁喃喃叨念道:「今後一個世紀的帝國氣運麼?從條約本來看,好像還真是這麼一回事呢……」

    1914年3月15日,旨在瓜分蘇俄停戰紅利的聯合聲明在布列斯特簽署。無論滿足還是失意,同盟國各國代表都在協定上簽署了自己的大名。而憑藉著軍隊在戰場上的決定性作用,德國毫無疑問的成為了其中最大的受益者。

    在總面積為46.2萬平方公里的原俄屬波蘭中,有接近25萬的領土被納入了德意志帝國的版圖。雖然這個份額相較於奧匈所得到的部分並沒有什麼優勢,但德國所吞併的這些區域,幾乎都是俄屬波蘭中經濟和工業最為發達的菁華所在:華沙、羅茲等工業重鎮,比亞威斯托克、沃爾科等礦藏沃土,都將源源不斷的把新鮮血液向這個帝國內部輸入。在俄屬波蘭內所生活的1300萬民眾,也有近800萬人被納入了柏林政府的治下,德國所接手的總體利益,仍超過了全部的6成。

    北方的波羅的海三國,則毫無意外的被德國一家獨自收入囊中了。奧匈並沒有派兵參與北線的戰鬥,維也納宮廷也對這片遠離中歐的國土缺乏興趣。德國的觸角得以向東大幅延伸,將愛沙尼亞併入後的他們距離聖彼得堡只有280公里之遙。這一比從柏林到華沙還近的距離,讓剛剛簽完和平條約的布爾什維克如坐針氈:他們已經決定將於不久之後遷都莫斯科,在表示與舊沙皇徹底決裂的同時,也獲得更大的戰略縱深以避開德國人的鋒芒。

    最為難以處理的則是烏克蘭了。德奧雙方都對這片富饒的土地抱有強烈的吞併願望,幾近互不相讓;經過雙方政府的反覆磋商之後,柏林和維也納之間終於達成了一個都能接受的協定。雙方先各自對38萬和22萬平方公里的烏克蘭領土實行臨時管控,期間彼此互不干涉;等到英法兩國有一方退出戰爭之後,德國再用海外殖民地與奧匈酌情交換烏克蘭的領土。通過領土更易之後,奧匈原則上可以將烏克蘭佔領區收縮到西部的10萬平方公里,而德國則需要保證奧匈資本能在這片回易的土地上享有門戶開放的權利。

    基於德國在烏克蘭問題上的讓步,自知自己在戰爭中仰仗對方良多的奧匈政府,也就沒有在賠款問題上過多要求了。德國獨佔俄國全部賠款的65%,連同附加的黃金賠償一共將得到210億馬克;奧匈則收穫25%,這一數額與威廉心中的底線正好相符。然而唯一的變故在於意大利,談

    判桌上的宋尼洛強烈要求意大利必須從俄國人身上得到賠償,甚至做出了帶有威脅性的暗示。考慮到現在法國仍未被擊敗,德奧最終還是做出了些許的讓步,將2%的賠款分給了意大利。由於羅馬尼亞3%的份額已經難以再少,奧斯曼的份額則被削減到了5%。眼見意大利人那兀自不甘心的神色,土耳其代表們卻已經是對這幫人強行奪食的行為恨得咬牙切齒:下一次,自己一定要連本帶利的把失去的利益從意大利身上給搶回來!

    在完成領土和賠款的分割之後,俄國海軍戰艦的分配也是水到渠成了。波羅的海艦隊中的留裡克號戰巡和4艘未完工的甘古特級戰列艦,被近水樓台的德國給一把攬下;包括多達數十噸的設計施工圖紙、和已經生產好的11座雙聯裝356毫米主炮塔在內的所有舾裝零件,也將被運輸船給盡數轉移到德國。提爾皮茨準備在德國的造船廠內完成這些海上巨獸的最後建造工作,以便讓公海艦隊的實力再上一個台階。剩餘的1艘老舊前無畏和2艘裝巡則被開回來拆解,這對於一些缺乏建造大艦經驗的小型船廠而言,無疑將是一個積累技術經驗的寶貴機會。

    除了波羅的海之外,始終對君士坦丁堡抱有覬覦之心的沙俄,還在1911年於黑海開工了3艘瑪利亞皇后級戰列艦。該級艦的噸位和火力都與甘古特級相仿,只是根據黑海地區的作戰需要,以弱化航速為代價加強了一些防護。不過由於俄國的高端重工業基底實在難以恭維,截止到當前的1914年3月,其2、3號艦仍舊還要近兩個月才能下水。由於地緣位置的原因,德國也就沒有再爭奪這幾艘戰艦,這使得奧匈、意大利和奧斯曼三方爭奪得前所未有的激烈。

    經過一番艱難的拉鋸之後,各國也達成了各自能夠接受的分配。在地中海決戰中損失最慘重的奧匈艦隊,將得到2艘瑪利亞皇后戰列艦以為補償,損失了但丁號的意大利艦隊將得到其三號艦亞歷山大三世號。沒有主力艦沉沒的奧斯曼艦隊則收穫1.3萬噸的前無畏艦葉夫斯塔菲號。雖然有2艘俄國超無畏都還沒有下水,但這對於有心虜獲戰利品的對方而言並不是無法克服困難。實際上,各國戰艦在下水時的完工度都不盡相同;只要完成了基本的船殼水密,那麼強行下水並用拖船帶回來就完全不是問題。(……)

    ps:感謝書友pt貓、爬山的狗的月票支持,和zhouyu1976的打賞~~~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