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玄幻魔法 > 重生之第二帝國

正文 第469章 公海艦隊的家底 文 / 重生之第二帝國

    碧浪沖舞,煤霧遮天。

    凜冽的狂風在這片海域中恣肆地呼嘯著,將一面面寬大的聖喬治和黑禿鷲戰旗吹得獵獵飛揚。一艘又一艘艨艟巨艦劈開層層浪濤,如同披鎧執銳的聖殿龍騎,排成整齊的隊列昂然走向戰場。它們是引領電氣工業革命的兩個世界級帝國的傾力展示品,是凝聚著兩國上億民眾對浩淼海洋渴望的承載體,誕生於這個時代的它們注定要進行一場老牌霸主與新銳勇士的巔峰對決;而其在湮滅碰撞中所綻放出的極致絢爛的花火,也必將成為這個世紀最為閃亮的光漪,沒有之一!

    「這是宛若神戰一般的夢幻場景。當德弗林格爾號的桅桿快要消失在南方海平線上之時,北方極遠處才浮現出了前無畏戰列艦愷撒?巴巴羅薩號的艦影。目光所及,全是高山大岳般的鋼鐵艦體和密如叢林的粗長炮群,而它們都是德意志那無與倫比的工業力量所熔鑄出的完美結晶!我們的魚雷艇上已是一片雷動的歡鳴,所有官兵都在為帝國所展示出的震撼人心的強大而吶喊呼躍;嚴肅的老艦長凱伊上尉此刻更是激動得掩面慟哭,或許在海軍中經歷了整個提爾皮茨時代的他比我們更能明白,這支公海艦隊一路走來,究竟是經歷了多少的坎坷與不易。」一名年輕的德國海軍士兵,記錄下了當時發生在s13號魚雷艇上的場景。

    腓特烈大帝號上,英格諾爾將自己深黑色的雙排扣上將軍裝理得筆挺,周圍的參謀軍官們也都情不自禁的開始檢查起自己的儀表,意圖以一個最完美的姿態迎接巔峰時刻的來臨。如此磅礡浩蕩的完整戰列,估計今後再難以出現第二次了。各種五顏六色、形狀各異的旗幟開始在每一艘主力戰艦的桅桿上升起,數不盡的祝福憧憬旗語競相交疊。來自維也納的隨軍記者凱蘭嘉。被破例允許在德弗林格爾號的後艦橋上架起了照相機,光芒閃動間,德國公海艦隊長達19公里的戰列線便被永久的定格了下來。

    凱撒、凱瑟琳、阿爾伯特國王、路易特波爾德、腓特烈大帝、普法爾茨、薩爾,這7艘公海艦隊中最精銳的皇帝(德語中的凱撒意為帝君)級超無畏艦。此刻正緊跟在偵查艦隊的6艘戰列巡洋艦身後。領銜在主力艦隊最前。標準排水量20350噸的鋼鐵雄軀上,8門長碩威嚴的350毫米l42.4重炮反射著攝人心魄的森冷光芒。在防護上。320毫米厚的大面積主裝甲帶、和兩層總計為80毫米的水平裝甲,都為其在殘酷的戰列線上得以生存打下了堅實的根基;當前,它們就是整個德國公海艦隊中最為雪亮的利刃神兵!

    在第二戰列艦中隊的7艘凱撒級之後,8艘在外觀上幾乎一模一樣的戰列艦隨即破浪來迎;高聳的桅桿上。第一戰列艦中隊司令朗斯中將的令旗在海風中錚錚作響。赫爾戈蘭、奧斯特弗裡斯蘭、圖林根、奧爾登堡,拿騷、威斯特法倫、萊茵蘭、波森,德國公海艦隊主力的堂皇戰列,讓旁邊魚雷艇上的官兵看得心潮澎湃。這兩級分別於1906和1907年開工的艦艇,其基礎數據幾乎完全一致:標準排水量19700噸,最高航速21節,艦上裝備2座三聯裝和2座雙聯裝斯柯達305毫米l42.7主炮。主裝甲帶和核心艙甲板的厚度分別為300毫米和75毫米。

    當初為了實現批量建造和降低造價,德國海軍在建造赫爾戈蘭級時便直接沿用了拿騷級的設計,僅僅是在防雷縱深和內部艙室構造上做了些細微的改進。在清英的改變下,這8艘戰艦早已是一改歷史上的極盡坑爹。成為攻防均衡的優秀艦艇;即便是放在當前的1913年8月末,這些在單舷可以集中全部10門主炮齊射的傢伙,仍舊是能在世界頂尖海軍列強中擔任砥柱中流的核心。

    德意志、漢諾威、西裡西亞、波美拉尼亞,俾斯麥、毛奇、隆恩、腓特烈卡爾,隨後跟進的8艘戰列艦組成了施密特中將的第三戰列艦中隊。4艘德意志級是德國於1903~1905年間開工的第一級全重炮無畏艦,其標準排水量17000噸,最高航速20.3節,裝備5座雙聯裝283毫米l47主炮,其中3座主炮塔以前1後2在長艏樓船體的中軸線上順勢背負,另2座主炮塔則在舯部舷側斜跨佈局。全艦火力同樣可以朝同一舷射擊。280毫米的舷側主裝和65毫米的水平雖然較後輩略有遜色,但面對英國那性能低下的穿甲彈,它們仍舊是有昂首挺胸的本錢。

    4艘俾斯麥級於1900~1901年度以裝甲巡洋艦的名義開工,初期武裝是2座雙聯裝283毫米l42主炮和2座雙聯裝450毫米戰鬥魚雷發射塔;在它們於1911年拆除魚雷發射塔、並利用其原本預留的空間換成2座與首尾相同的雙聯裝炮塔之後,其級別也頓時從裝巡升級成了無畏艦。完成變身之後的它們保持了原有的14200噸標準排水量,火力卻從4門283毫米炮一舉提升到8門283毫米;加之其不弱的出膛動能和2發/分的射速,使得其完全獲得了與英國初代無畏艦正面叫板的火力。而在防護上,原本就為決戰而生的它們擁有一條3.5米高的250毫米主裝、和總厚度為65毫米的水平裝甲,核心艙防禦力絲毫不遜於歷史上的馮德坦恩,甚至較英國初代無畏艦還要略勝一級!由於保養得當,這些服役了七八年的艦艇,此刻仍能開上20節的設計航速。

    除去這29艘世界一流的無畏艦之外,在這條幾乎綿延了整個海面視野的德國縱列後方,還有12艘次型戰艦在不緊不慢的跟循。阿達爾波特、路易斯、漢莎、海因裡希親王4艦於1897~1899年間開工,其決戰理念、裝甲防護和速度,都與之後的俾斯麥級並無二致,區別僅在於主炮數量和噸位。前3艦標準排水量13000噸,擁有6門283毫米炮;海因裡希親王號為11500噸,主炮數量為4門。進入無畏艦時代之後,它們都進行了火控系統的全面升級,目前除了海因裡希親王號因為主炮數量的先天劣勢而難有作為以外,另3艘阿達爾波特級都在日常的炮術訓練中表現出了令人滿意的精度。

    在整個德國戰列線的最後,是由格萊帕中將所統御的維切爾斯巴赫、維丁、扎林根、施瓦本、梅克倫堡、黑森、愷撒?腓特烈三世、愷撒?巴巴羅薩8艘前無畏艦。其中前6艘維切爾斯巴赫級於1896~1899年開工,標準排水量13200噸,航速18節,裝備3座雙聯裝283毫米l42主炮;後2艘艦艇則是公海艦隊中最老邁的元勳,噸位與前者相當,火力為6門老朽的283毫米l37型。在清英的參與下,這些艦艇不僅火力遠勝於歷史同期,裝甲防禦也完全按照無畏艦決戰的標準來制定;只要損管得當,它們都將是為主力艦隊分擔炮彈的理想炮灰。

    由於德國公海艦隊的戰列線實在過於漫長,位於後方的艦艇只能勉強看到總旗艦的身影,卻根本無法辨別其打出的旗語;在這一情況下,4艘於1898~1900年間開工的瞪羚級防護巡洋艦,便承擔起了信號中繼的使命。對於這級排水量僅2800噸的20.5節慢速巡洋艦而言,這已然是能讓它們發揮餘熱的最好舞台。

    15海里開外,戰列線長度拉開了近23公里長的皇家海軍大艦隊,也同樣在以輕巡洋艦傳遞來自旗艦的信息。剛剛因為己方艦隊的神跡景象而心情有所恢復的傑利科,很快就發現了艦隊規模過大所引起的指揮效率下降的問題。此前從未進行過信號中繼傳輸訓練的英國輕巡,其效率顯然無法和從一開始就找準了自己定位的德國同行相比;在旗艦發出指令之後,位於隊列最末的前無畏分隊竟需要十五分鐘才能領會。

    不過對於傑利科而言,他此次出擊的最大人為障礙已經被跨過——皇家海軍損失3艘戰巡的代價雖然過於巨大,但卻讓他在一系列的機動博弈中,成功將3支本土艦隊彙集在了一起,並展開了令人歎為觀止的決戰陣型。裝備8門356毫米l45主炮的愛爾蘭號,擁有10門343毫米l45主炮的6艘喬治五世級和4艘獵戶座級,以及4艘配備8門343毫米主炮的巨人級,這15艘超無畏艦構成了皇家海軍的打擊核心。而3艘聖文森特、6艘柏勒洛豐和1艘無畏雖然只能在單舷發揮出8門305毫米的火力,但它們的實力也絕對是不容小覷。18艘前無畏艦均裝備清一色的4門305毫米主炮,其中8艘愛德華七世級和2艘納爾遜級還能分別有2門和5門234毫米二級主炮加入到對轟的行列。傑利科同樣有理由期待,自己能在「特拉法爾加」號上創造出不亞於前人的功績。

    ps:

    感謝書友zhouyu1976的打賞~~~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