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玄幻魔法 > 重生之第二帝國

正文 第233章 決戰型奧匈海軍 文 / 重生之第二帝國

    的裡斯特位於奧匈西南部,毗鄰亞得裡亞海,歷史悠久,化沉積。作為向世界開放的港口城市,的裡斯特隨著奧匈帝國的不斷發展而逐漸變成了一個繁忙的國際化的大都市,在奧匈國內的城市排名位列第四,僅次於維也納、布達佩斯和布拉格。而一條通往維也納的奧匈南方鐵路線,更是將的裡亞斯特這座濱海港口和帝國中樞緊密聯繫在了一起;大量商品貨物的吞吐進出,成為了拉動奧匈這一片區經濟貿易的最強勁的動力。

    而的裡斯特的價值,不僅僅體現在經濟領域。

    由於其擁有深入亞得裡亞海的地理位置和得天獨厚的深港條件,的裡斯特在吞吐貨物享受繁榮的時候,也進入了哈布斯堡軍方的眼球。1854年,奧皇弗朗茨之弟馬克西米利安大公出任海軍總司令,在他的狂熱工作下,的裡斯特作為一個海軍基地被建立起來,成為奧地利艦隊邁向海洋的落腳點。此後的時間裡,奧匈海軍遂以此為根基逐步發展,成為了地中海內一支不容忽視的強力存在;一戰時期,佔據絕對優勢的法意聯合艦隊之所以沒能完全控制亞得裡亞海的制海權,正是由於在的裡斯特內盤踞著由豪斯上將所指揮的實力不俗的奧匈海軍。

    當清英抵達的裡斯特之後,看到的便是熙攘繁忙的壯麗場景。維也納風格的建築星羅棋布,帶有濃郁的藝術氣息。燦爛的陽光下,海浪輕搖。波光粼粼;一大票和德國海軍有幾分相似作戰艦艇。正整齊地停靠在不遠處軍港中的預定泊位裡。高聳的桅桿上。一面面紅白相間、王冠點綴的奧匈海軍旗幟在風中紛舞招展,向世界展示著它們的獨特風采。

    兩天之前的那場會晤裡,穿越到這個世界已經有十餘年的清英,也同樣聽出了斐迪南在爽朗語調下的那含蓄的話外之音。斐迪南對戰艦設計,特別是海戰技法等瞭解不多,他只能保證海軍將在他的支持下擁有持續穩定的充足經費,卻無法給予清英建造無畏艦的直接決定。末了,他把這個皮球扔給了人在的裡斯特的豪斯。讓帝國的專業人士去評判這兩種戰艦究竟孰優孰劣。

    對於這一情況,清英不免略微有些尷尬。由於自己便宜老爹威廉二世在海軍戰艦上的深厚造詣,使得他在此前對德國海軍艦艇的強化中都直接是走的從君主攻關的捷徑;久而久之,這一行為就成為了固有的習慣了。不過臨走之際,斐迪南的一番交底的話語讓他心中又充滿了動力:奧匈將在1907到1909年度間開工3艘主力戰列艦,和歷史上拉德茨級的數量完全相同。這意味著只要清英運作的當,那麼這3艘歷史上的戰艦便可完成從前無畏到無畏艦的華麗升級!

    至於奧匈預算可能因戰艦升級而變得不足的問題,清英也已經想出了一個幫奧匈解決問題的辦法,那就是將其中的一艘交予德國船廠來建造。歷史上,由於奧匈工業底子遠不如英德兩國來的雄厚堅實(這會使得工業產品價格大為偏高)。再加上貪婪官僚們在其中大撈特撈,其他們的戰艦造價的坑爹程度堪稱世界之最。奧匈第一級無畏聯合力量的排水量不過2萬噸。但造價卻高達280萬英鎊,這比俄國2.3萬噸的甘古特花費303萬英鎊還要來得誇張;而如果讓德國船廠來承建的話,1條船至少可以省下三分之一的花銷!儘管清英很想讓德國船廠來包干奧匈海軍的艦艇建造,因為這樣一來的話,奧匈海軍用於在本國造2艘船的經費便可以在德國造3艘;但考慮到政治因素,以及德國正在同英國進行無畏艦競賽、本身的額外產能也十分有限,只能放棄這個包干一切的打算了。

    出於讓奧匈海軍盡早進入無畏時代,在地中海戰場能更有效的輔助德國牽制英國的打算,清英便來到了的裡斯特,於安東?馮?豪斯這位日後將成為奧匈帝國艦隊總司令的中將進行會晤。豪斯的專業能力就遠較斐迪南大公為甚,在清英向其詳細剖析了無畏艦相較前無畏的遠程打擊、統一射控、和著彈點清晰可辨的各項優勢之後,他便如同「精靈似的理解得非常快」,全面接受了全重型火炮戰艦的發展理念。而當清英向他展示出那張繪有詳盡雙視圖的設計圖紙的時候,豪斯已然保證他將盡其所能,讓奧匈軍部說服國會為這種新型主力艦劃撥款額。

    有了奧匈未來的艦隊司令、目前也幾乎是海軍中排行前三的豪斯的支持,奧匈海軍的無畏之路總算是能夠提前數年走入,而這段時間對於軍艦技術飛速發展的20世紀初而言,無疑將是非常寶貴的艦隊積累時間。珍之又慎地收下圖紙的豪斯,出於感激以及在德國盟友心目中提升份量的目的,自告奮勇的提議帶清英參觀奧匈海軍艦隊,清英隨即欣然應允。他也想看看,奧匈海軍在自己的此前的影響下,究竟變成了怎樣一支有別於歷史的艦隊?

    ————————————————

    1898年,為了加強奧匈海軍實力,以便更有效地對付來自於法國和意大利的潛在威脅,清英便讓提爾皮茨在雙方海軍進行友好互訪的時候,秘密給了奧匈高層一套戰列艦的設計總圖。在他的記憶裡,奧匈海軍正是從1899年開始了一個大幅度的發展,在接下來的6年時間裡建造了7艘主力艦,總噸位接近6.3萬噸,一躍成為地中海傳統列強意大利和法國都不容忽視的存在。

    不過,歷史上奧匈由於對自己的海軍缺乏信心,造出的船都是一票裝備240毫米奶油炮、航速與裝甲巡洋艦相當的另類艦艇;這擺明了就是要干「敵強我弱轉進如風,敵弱我強侵略如火」的猥瑣勾當,從來沒有想過要同對方進行一場堂堂正正的艦隊決戰。這對於戰艦數量稀少的國家而言固然是個不錯的選擇,然而奧匈畢竟是歐洲五大強國之一,經濟工業實力都絕不算弱,他們造船的速度比他們自己預期的都還要迅速。等到奧匈造了一大票介於戰列艦和裝巡之間的「裝甲艦」之後,海軍大員們便尷尬的發現這支艦隊的正面戰鬥力實在對不起它的花費;早知如此,還不如從一開始就打造決戰型的艦隊,這些噸位如果折合成常規戰列艦的話,已經足夠擁有同意大利海軍一戰的實力了!

    因此,清英此前給予奧匈海軍的那份設計,便是一級標準的地中海型萬噸前無畏。當初他也是抱著

    據說給請網打滿分的還有意外驚喜!

    著試一試的態度去奧匈投石問路,並沒有抱有太大的希望,畢竟這幫在傳統陸權氛圍中熏陶長大的奧匈海軍高層對海洋都有一種莫名的恐懼和謹慎,不能指望他們一下子就能將理念轉過彎來。像提爾皮茨那樣直接雄心萬丈的就投入到戰列艦的發展中去的傢伙,在整個歐洲也就出了他這麼一個!在清英看來,即便是奧匈沒有採用這份設計也不打緊,畢竟進入無畏艦時代之後,前無畏能發揮出的作用將大幅度減小;只要他能對奧匈的拉德茨和聯合力量加以把關,那麼一切就都還在他的掌控當中。

    不過清英顯然小看了奧匈海軍的精英。在豪斯這位精瘦老者的介紹下,清英對奧匈海軍的現役陣容有了一個大概的瞭解;令他驚喜的是,這支艦隊已經完全脫離了歷史上那高不成低不就的尷尬境地,而是真正發展成為了一支以艦隊決戰為核心目的的現代化高素質海軍!除了3艘舊式鐵甲艦和5艘在1896年前就開工的240毫米炮裝甲艦之外,奧匈在之後造的船都有了改天換地般的飛躍革新;全新的哈布斯堡級戰列艦,便是奧匈海軍從逃跑襲擾轉為進攻決戰的典型作品。

    該級戰艦標準排水量10300噸,滿載排水量11600噸,12台水管鍋爐為其提供了12000馬力的輸出功率,優越的水下艦型設計使其航速達到了18節。雖然該艦噸位較小,但其攻防卻是毫不含糊:它裝備4門雙聯裝305毫米l40主炮和10門單裝150毫米l40副炮,舷側主防護區域擁有一整塊厚度為250毫米的大面積克虜伯硬化裝甲,正面戰力比起那些英國同期建造的一票1.4萬噸標準戰列艦都有過之而無不及!

    從1899到1904年間,奧匈每年都新開工了一條該型艦艇,目前在的裡斯特軍港的核心泊位中,便停靠著這整整6艘粗短壯碩、戰力驚人的新銳戰列艦。相比於歷史同期奧匈建造的那7艘「裝甲艦」,哈布斯堡級們在日後奪取制海權的正面決戰中,無疑將發揮出遠勝前者的作用。(……)

    據說給請網打滿分的還有意外驚喜!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