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玄幻魔法 > 重生之第二帝國

正文 第151章 動力優劣(上) 文 / 重生之第二帝國

    分花拂柳,穿樓過廊。走下塔樓之後,清英跟著提爾皮茨在基爾港內左彎右轉,穿過多重哨卡,終於在一所房間前停了下來。門板呻吟,開關輕響,一盞燈散發出米黃色的光暈,將這所四面封閉的暗室倏然照亮。

    「這裡是基爾造船廠的設計資料室,不管海軍部採用與否,基爾船廠所有完成了全部設計工作的方案都能在這裡查到最完整的資料。」看著一臉訝異之色、正四下打量周圍環境的清英,提爾皮茨微微一笑,道,「基爾雖是波羅的海的繁忙港口,可也是我德意志最頂尖的造船基地;這座造船廠所duli設計的戰艦,比起威廉港和海軍本部的設計都絲毫不落下風,因此對於這種囤積了大量資料的重地,自然就要嚴加防範了。」

    「將軍,新型戰列艦的設計就在這所房間裡麼?」清英看著開始翻箱倒櫃的提爾皮茨的後背,用略帶期待的語氣詢問道。

    提爾皮茨嗯了一聲,沒有回頭,而是繼續進行著手上的工作:「一直以來,基爾造船廠就是海軍在對外招標中具備頂尖競爭力的客戶,我德意志在此前兩年開工的4艘1.5萬噸級決戰裝巡,其設計便是出於基爾造船廠之手。此番對於殿下提出的那種航速20節戰列艦的設想,也是他們響應的最為積極;在海軍部牽頭成立的聯合實驗室解決了往複式蒸汽機的瓶頸之後,他們在很短的時間裡便弄出了3個方案,以供殿下斟酌。」

    「我倒是沒有想到,往複式蒸汽機的技術革新居然這麼快都取得了成就;按照我的估計,至少要等到1904年才能拿出成熟的方案。」清英走到桌前坐下,話語中有掩飾不住的欣喜之意。前無畏時代的往複式蒸汽機普遍效率不高,鍋爐所輸出的熱能只有少部分被轉化成了機械能;再加上戰艦航行時所受到的阻力和航速之間的近似三次方關係,使得戰艦在前無畏時代提速的代價極為驚人。目前英國在這6年裡開工的28艘一等巡洋艦(8艘王冠、6艘卡雷西、4艘德雷克和10艘蒙茅斯,不得不說英國海軍在前無畏時代的暴兵能力真是碉堡了),便是最為典型的例證。為了能追上法國海軍建造的那一票本就以航速見長的遠洋襲擊裝甲巡洋艦,英國人往這些船上裝備了大量的鍋爐,使得最近3年開工的14艘裝巡的航速達到了23節之快。然而過分追求航速的代價顯然是極為驚人的,排水量超過1.4萬噸的德雷克級只裝備了2門9.2寸炮和16門6寸炮,火力還不如他們為日本建造的9700噸的淺間;而9800噸的蒙茅斯更是只有14門6寸炮,火力簡直孱弱到爆!

    儘管把航速從18節提升到20節所付出的代價遠不如20節到23節那麼恐怖,德國戰艦是肯定能夠辦到的;然而清英為前無畏時代的海軍戰艦提速的初衷卻並不是單純的追求速度,而是為了能在日後勉強跟上無畏艦的腳步,以便在決戰中身臨一線,彌補德國主力戰艦的數量不足。如果要像英國人那樣以大幅度犧牲火力為代價來提升航速的話,不僅與清英原本的決戰理念相背,德皇和提爾皮茨這兩個戰列艦控更是不會答應。因此,雖然清英在2年多前就提出了這一想法,但卻因為動力系統的掣肘不得不擱淺;以至於最終只在1900和1901年度開工了4艘真決戰裝巡,和戰列艦失之交臂。不過現在,這些問題都隨著技術的革新而一併得到了解決!

    提爾皮茨嘿然笑道:「殿下,你實在是太低估我德意志在往複式蒸汽機這一領域的造詣了。無論是早期的簡單往復、還是12年前興起的三脹往復,帝國都一直處於世界最頂尖的技術行列,近些年來更是將其發展到了一個巔峰的水平。除了克虜伯硬化裝甲之外,動力就是我德意志最引以為豪的技術領域,它和低干舷長艏樓船型一道,構成了我德意志戰艦擁有卓絕性能的秘訣。不過,這次也僅僅是在熱工領域的基礎上取得了熱效率的理論xing突破,要想把它和材料機械學科結合在一起,並建造出成品的話,還需要1年半左右的時間。也就是說,這種新戰列艦只能等到1903年中旬才能夠開工了。」

    清英微笑點頭。在這級偽無畏型戰艦的動力選擇上,他之所以會放棄蒸汽輪機而堅持採用三脹往複式蒸汽機,絕非是他對海軍動力一竅不通,而是有著更為深層次的歷史原因。

    ————————————————

    首先必須要承認,從熱工領域和歷史角度來看,蒸汽輪機比往複式蒸汽機的確是有著極大的前瞻性和發展xing。如若不然,這種機械也不會在清英前世所處的21世紀完全取代往複式,成為整個世界將熱能轉化為機械能所應用的最為普遍的機械。而在海軍動力這一領域,蒸汽輪機的出現更是一個不容置疑的里程碑。採用蒸汽輪機的無畏號戰列艦,使她擁有了當時相對於其他戰列艦而言的夢幻般的21節航速,而1908年服役的無敵號戰列巡洋艦,更是憑藉著這一機械讓她飆上了恐怖的25.5節。這兩艘在費希爾勳爵的大力推動下建造出來的劃時代的軍艦使得此前或在建的戰列艦和裝甲巡洋艦在一夜之間全部過時,海軍歷史至此進入了一個嶄新的紀元。

    相比之下,德國戰艦的表現便要遜色許多了。他們晚一年開工的、採用往復機的拿sao級戰列艦和布呂歇爾號裝甲巡洋艦分別只達到了19.5節和24.25節的速度;而在採用蒸汽輪機之後,凱撒級的速度便達到了與無畏號相同的21節。看到這個數據,絕大多數軍迷便認為德國實在是志大才疏、眼高手低的渣渣典型,在船舶動力上更是認為蒸汽輪機才是戰艦主機的不二選擇。

    然而事實果真如此麼?答案絕對是否定的!

    不可否認的是,德國的確是由於沒有製造大型艦用蒸汽輪機的經驗,才被迫仍舊給拿sao級裝備了三脹往複式蒸汽機;然而拿sao的航速落後於無畏,卻絕對絕對不是因為沒有在戰艦上裝備蒸汽輪機的原因。拿sao的19.5節是設計時的圖紙航速,對應的理論功率是22000馬力;而在試航的時候,4條船都跑出了26244——28117馬力的實際功率,沒有任何一艘在實測中的速度低於20節。拿sao航速真正偏低的原因,是因為主軸外露的濕潤長度偏短而導致螺旋槳的效率低下所致,絕非是德國採用往複式蒸汽機的緣故。只需對

    據說給請網打滿分的還有意外驚喜!

    症下藥在傳動軸上稍作改動,鍋爐主機根本不用變,憑借2.6—2.8萬馬力的動力輸出,拿sao的航速也完全能夠達到於無畏號相同的21節。

    其次,從技術的角度上來講,蒸汽輪機相較於三脹往複式蒸汽機也並不像絕大多數軍迷想像中的那樣擁有巨大的技術優勢。英國的蒸汽輪機儘管理念先進、發展潛力巨大,但卻是一個不折不扣的新生產物,需要改進的地方還有很多;而德國的三脹往複式蒸汽機雖然相對陳舊,然而它卻經歷了多年的發展,技術成熟穩定可靠,各領域都已經在無數次的實踐中被發展到了巔峰。新事物代替老傢伙是有一個逐漸趕超的過程的,並不是方甫出現就如同龍傲天主角一樣牛逼得不行;實際上,在動力系統重量相同的前提下,採用往複式蒸汽機的德國動力輸出功率還要更甚於採用蒸汽輪機的英國動力!

    比如英國1909年開工的「不倦」級戰列巡洋艦。在強壓通風的條件下,整套動力系統的輸出功率達到了6.5萬馬力,幾乎超出了設計值4.4萬馬力的50%,可以說是非常不錯的表現,不過在動力重量上就有些慘不忍睹了。該級艦動力+輔機的總重達到了3655噸,刨去輔機之後的動力干重也有大約3200噸,即便是以過載功率來計算,其功重比也只是堪堪超過了20,為20.3馬力/噸。這是1909年開工、採用噴油助燃鍋爐(不倦各艦都帶了840—870噸的重油)和蒸汽輪機的數據。

    反觀德國1908年開工的赫爾戈蘭級戰列艦,雖然其輸出功率只有3.1—3.55萬馬力,為不倦級的一半,然而人家實現這個功率的動力重量卻是相當之低。赫爾戈蘭級的動力輔機加在一塊也只有1745噸,刨去輔機之後的動力干重充其量不過1200噸;就算是用同級艦中功率最小的31258馬力來計算,功重比都超過了26馬力/噸。要知道,赫爾戈蘭的開工還比不倦要早1年,用的仍然是往複式蒸汽機;其全艦上下的燃料只有3200噸煤,連一滴燃油都沒帶!

    因此,英國戰艦那看似美好的功率和航速,實際上是靠著高額的動力重量給硬堆出來的,實際單位重量所產生的功率低的可憐;而德國戰艦儘管航速偏慢,但採用往複式蒸汽機的它們在動力重量上仍舊遊刃有餘,完全可以實現21節航速而沒有任何的壓力。而在這個位面,德國海軍在清英的引導下已經解決了螺旋槳效率低下的弊病,戰艦航速將回歸到正常水平,德國動力系統的優勢將得到更加顯著的發揮。就算德國玩不轉蒸汽輪機,那又怎麼樣?大德棍神之往複式動力,完爆英棍渣渣之蒸汽輪機,德國人表示即便是用往複式,我同等噸位下的輸出功率都能比你高出30%!

    據說給請網打滿分的還有意外驚喜!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