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玄幻魔法 > 重生之第二帝國

正文 第42章 餘波 文 / 重生之第二帝國

    就在清英為自己改變了歷史而心神洶湧之際,大東溝海戰的結局,也已經被各國駐華公使傳到了萬里之外的歐洲大地。清國和日本之間竟然爆發了人類海軍歷史上第一次蒸汽時代的激烈交鋒的這一消息,如同颶風海嘯一般席捲了整個歐洲所有列強的海軍局。

    由於地球本身存在自轉,歐洲列強與京師都存在一個6到7個小時的時差;當各國公使們得知結果,並連夜將消息用電報發回國內的時候,正值夕陽西下的傍晚時節。儘管天色已晚,但各個國家的海軍專員們在得知了這一歷史性的事件之後,登時就同上了發條一般;儘管沒有任何的加班費,這幫人還是立即就開始如饑似渴的工作起來。

    什麼,你說什麼?為什麼這些海軍部的人員會這麼積極做這樣的義務勞動?原因再明確不過了。這場海戰不僅是繼利薩海戰以來的又一場大規模海上戰鬥,更是人類自進入蒸汽時代以來所進行的第一場摒棄風帆的純蒸汽海上決戰,其中有太多的東西值得去參考和借鑒。19世紀末正是科學技術突飛猛進的巔峰時刻,無數新思潮新技術爆棚般地噴湧而出;在海軍這個領域,更是百家爭鳴,百鬼夜行。大炮巨艦黨、小艦魚雷黨、綠水亂戰黨、遠洋襲擊艦黨……各種學說比紙巾裡的子孫都還要多,而且每個學派都已經形成了一個比較完善的體系,雙方為了控制本國海軍的發展方向,嘴炮爭鬥你來我往,根本分不清優劣對錯,委實難以權衡。而此番結束的大東溝海戰,則正好給了一個絕佳的實例教材;有了這個實際的例子之後,很多在嘴炮上吵得不可開交的東西都會得到一個明確的答案,這對於海軍決策者們統籌全局來說,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如果能從這場海戰的經過結果中分析出一些東西的話,那麼本國海軍的建設將會少走很多的彎路!

    隨著海戰詳細經過不斷的傳回國內,這幫在海軍上有著資深造詣的專家結合再自身理解,洋洋灑灑便是數千言。而僅僅一天之後,各種各樣的官方評論章也刊登在了列強的各大報紙上面。

    最為興奮的自然要數德國人了。不論是早年為北洋建造的「定遠」級鐵甲艦,還是近期兜售給清廷的「勃蘭登堡」號戰列艦,都起到了絕對的砥柱中流的作用,在海戰中的表現堪稱完美。次日的《柏林日報》用大量版面介紹了此次海戰的詳細經過,對三大遠的性能更是吹的天花亂墜:「……我們只要稍微分析一下這場海戰的經過,便可以得到這麼一個結論:清國之所以能夠獲得這場海戰的勝利,那些從我德意志帝國訂購的戰艦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定遠』號領銜艦隊,高速沖襲;『鎮遠』號奮戰一線,一炮卻敵;『勃蘭登堡』號更是戰場上的仲裁者,如同暴走一般擊沉了敵方4艘艦艇。再也沒有哪個國家的戰艦,在這場人類歷史上第一次蒸汽時代的海上交鋒中,能比得上我德意志帝國建造的船了!」

    「而面對日本聯合艦隊大量速she炮的攻擊,由我大德意志帝國建造的3艘主力艦,就如同怒海中的礁巖,狂風裡的青松,任憑敵方炮火再怎麼密集爆she,自身卻是巍然不動!此次海戰,充分說明了德意志戰艦無與倫比的優秀和卓越;讓我們向設計師、船廠工人、以及所有為帝國海軍戰艦的建造而默默奉獻的人表示最衷心的感謝,你們是帝國海軍的未來,你們是帝國海軍的驕傲!……」

    相比於德國媒體志得意滿、長篇累牘式的對自家主力艦的大吹大擂,英國《泰晤士報》的評論則要顯得務實許多。他們在報紙上詳細敘述了此次海戰的起因和經過,並對結果做了頗為準確的點評和分析。「……當日本艦隊排成一字縱列殺將而來的時候,清國海軍選擇了楔形橫隊來迎;顯然,清國海軍的指揮官想效仿28年前奧地利的特格霍夫將軍,來一場東方的『利薩海戰』。儘管他們最終取得了勝利,但是仍舊暴露出了很多令人瞠目結舌的問題。」

    「第一,那艘德國戰列艦與清國海軍代差太遠,屬於舷側交戰的產物,可是清國人卻把它和2艘艦艏交戰的二等鐵甲艦編為一組,使她在開戰伊始只能發揮三分之一的火力,極大的限制了她威力的發揮。如果清國敢於調整海戰陣型,讓那艘戰列艦和2艘『致遠』級巡洋艦組成一個小隊,和日本第一遊擊艦隊抗衡的話,以那艘戰列艦的巨大威力,必將能取得更加輝煌的結局。第二,在雙方艦隊相遇的時候,不知道由於什麼原因,清國艦隊明明已經洞悉了日本艦隊的迂迴意圖,竟然還是只以區區6節的航速緩慢航行。這麼做的結果,使得日本第一遊擊艦隊有充足的時間做出繞行的戰術機動,直接導致了清國右翼2艘戰艦的迅速崩潰。如果不是日本艦隊自擺烏龍,將自己脆弱的後隊拱手送給了清國海軍主力,清國海軍即便能勝,也會無比艱難,斷不會像現在一般輕鬆。」

    為了解釋英制戰艦在海戰中大量沉沒的尷尬場景,擺脫因這場海戰可能產生的英制戰艦外銷危機,《泰晤士報》特別解釋道:「……在這場海戰中沉沒的8艘戰艦中,的確有很多都是大英帝國建造的艦艇;但這卻並不能說明大英帝國建造的戰艦存在問題。因為被擊沉的戰艦都是下水超過10年的舊式艦艇,已經不能勝任新時代海戰的需求,它們的沉沒雖然在意料之外,但卻也在情理之中。」

    「相比之下,大英帝國在最近幾年建造的艦艇,就完全對得起它的買主了。由大英帝國為日本承建的『吉野』號巡洋艦,在此次海戰中給予了清國右翼2艘艦艇最致命的打擊,其他帝國建造的軍艦的表現也是可圈可點。日本海軍之所以會在海戰中失利,不是因為大英帝國為他們建造的巡洋艦不強,而是因為日本人找錯了對手。那些防護巡洋艦所要面對的,是並不比皇家海軍『君權』級戰列艦弱多少的一等戰列艦,它們對付戰列艦實在是無能為力!」

    把責任推開後,英國人還不忘往夙敵法國身上潑一盆髒水:「……巡洋艦本身就不是用來同戰列艦交鋒的,這一點大英帝國在很多年前就早已說明。現在看來,大英帝國在海軍上果然是高瞻遠矚,顯示出了對海軍這個軍種的深厚理解。相比之下,某個國家的艦隊實力雖然僅次於皇家海軍,但其對海軍的理解,比起皇家海軍就差得太多了。他們對眼前

    據說給請網打滿分的還有意外驚喜!

    的正路視作不見,非要去走一些歪門邪道,竟然妄圖通過在巡洋艦上裝備一門威力巨大的火炮的方式來對抗戰列艦,實在是荒謬之至。事實證明,這個做法根本沒有起到本來的設計目的;小船裝大炮的精準奇差不說,在戰鬥最後還因為鍋爐的故障而拱手送了一艘巡洋艦,真正在海戰中發揮了決定性作用的,還是大英帝國阿姆斯特朗軍工生產的速she炮。這個國家能做的,也只能是在午後的咖啡時間裡增加一個笑料罷了。」

    在這場蒸汽時代的第一次海戰中,日本聯合艦隊中由法國設計的「松島」、「嚴島」和「橋立」3艘戰艦表現十分不如人意,其裝備的320毫米法國加納炮要平均一個小時才能打出一發,而且準頭全無,所起到的作用和日本海軍之前的預期大相逕庭。即便如此,面對英國人的冷嘲熱諷,法國也是不堪受辱,反唇相譏。在19日出版的《費加羅報》上,法國人將美國佬馬吉芬拍攝的那張照片截取之後加以放大,使得整個版面都是「扶桑」號鐵甲艦沉沒的場景;旁邊還添油加醋、繪聲繪色的描述了這艘英制戰艦的無力戰鬥和迅速沉沒的悲慘過程,七分實三分虛,看者心悸觀者傷心。末了,法國人也不忘將這盆髒水潑給了日本,稱三景艦在實戰中的拙劣表現,完全是因為日本海軍臨時徵召不懂戰法的農夫作為水兵、以及保養不善所致,和法國的設計完全沒有任何的關係。

    儘管列強在報紙上各執一詞,但對於這場海戰的剖析卻是看得通明。提爾皮茨在一份提交給海軍的報告中便指出,北洋水師的勝利,不是因為採用了利薩海戰中奧地利海軍的楔形隊列,也不是因為伊東佑亨的疏忽大意,而是由於有巍巍戰列艦「開遠」號也。該艦的副炮火力足以壓制敵方巡洋艦,高速輕彈化的主炮在目前3000米左右的交戰距離上擁有極高的命中率,足以對敵方缺乏防護的巡洋艦造成致命威脅。戰列艦的意義在這場蒸汽時代第一次海上碰撞中得到了完美的詮釋,百鬼夜行的海軍新學派漸漸有了一個整齊的聲音。

    「我們需要戰列艦!」

    ps:對於螨清的問題,我覺得有必要澄清一下,本書絕對不是在為螨清招魂,從我一直所用的「螨清」這個詞便可以看出來。我若是真要為螨清招魂的話,為何還要一口一個「螨清」和「老妖婆」呢?實際上,我是極其反感螨清的,只不過主角要想改變甲午戰爭的結局,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幫北洋贏下那場海戰,所以才有了之前的那些情節。

    沒推薦之後收藏漲得好慢求點收藏吧點擊一下「加入書架」對各位來說只是舉手之勞,對我來說卻是更新的動力和心靈的慰藉。

    最後,鞠躬感謝偉偉·蔡的打賞~~~

    據說給請網打滿分的還有意外驚喜!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