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重生呂布一統三國

龍騰世紀 第743章 重修洛陽城 文 / 常歡樂

    按照呂布與內閣制定的時間表,天子劉辯、太后何蓮、皇后唐妍、萬年公主劉言以及小太子劉熙,在今年要搬去洛陽皇宮了,鄴城這個皇宮就會變成天子行宮,只留下一些宮女看守。

    現在洛陽城的整修正處於掃尾階段。

    司州牧朱俊坐鎮洛陽,除了對付袁紹的入侵外,更大的精力放在整修洛陽皇城與洛陽皇宮。

    呂布雖然在建築上沒有天賦,但他自一千多年後而來,他見識過紫禁城,見識過圓明園,見識過江南園林,唐宋或明清建築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以至於他一直覺得秦磚漢瓦太過於粗糙而不夠細膩。

    對於洛陽的整修完善,呂布曾召集朱俊、將作大匠李植、工部尚書鄭渾一起商討如何將洛陽建設得更加美輪美奐,呂布劃時代的美感在一開始並不被他們接受,但經過京兆尹鍾繇的妙筆丹青,朱俊、李植、鄭渾都驚歎不已,用崇敬的目光投向呂布:「奉先公,沒想到您對於這還有如此神通造詣,令我等汗顏不已。」

    很明顯,跟明清時期jing益求精雕樑畫棟的紫禁城相比,劉邦、劉秀這兩漢皇帝還是比較有人性一點,沒有像秦始皇那樣搞出阿房宮,沒有像朱棣那樣搞出紫禁城,再加上秦漢時期漢人的建築工藝還沒有明清時期那麼成熟,所以東漢的皇宮顯得太過簡陋了。

    呂布仰首望天,朗聲笑道:「你們說對了,這是神通,不是吾專擅於此,而是昨晚天神傳夢與吾,將天界一處所在描繪與吾。讓吾描繪與你們。」

    已經」」發展了兩年的通天教在隱隱約約間把呂布塑造成了一個能夠跟天堂天神相溝通的使者,朱俊、李植、鄭渾雖然一直不信,但他們卻也無從解釋呂布一直以來帶給他們的驚喜,見呂布如此坦誠而言,他們只能選擇相信,三人互相對望一眼。便問道:「奉先公,那我們現在就按照這個草圖來修整洛陽城嗎?」

    呂布雖然描繪了明清時期的běijing城給他們,卻不準備讓他們完全照搬,因為呂布已經很厭倦了明清時期的紫禁城,便道:「吾得天神之命,將此處建築描繪給你們,只是讓你們借鑒而已,而不是讓你們原樣照搬,你們只需在原來的基礎上。稍微借鑒一下吾帶給你們的靈感即可。」

    呂布隨後又讓鍾繇畫下他印象中的江南園林,交給朱俊等人參考。

    呂布畫出明清時期的紫禁城、蘇州園林給他們,就是讓他們參考一下,並無意讓他們照搬,更不想讓他們非要把洛陽皇宮造的跟後世紫禁城一樣。

    前些日子裡,朱俊命畫匠把新修好的皇宮繪圖,傳到太后、天子那裡,太后何蓮、天子劉辯都以為不如呂布描述的紫禁城那樣富麗堂皇。想要繼續大興土木,卻被呂布吟誦《阿房宮賦》相勸阻。

    呂布自後世穿越而來。可他從來沒有考慮過定都北平,他在後世曾去過didu北平、魔都海上、西都長安、南都金陵,發現他們都是偏於一隅,若作為都城,都無法總攬全局。

    特別是didu北平,沙塵暴、灰霾、交通堵塞、排外、暴雨成海。耗盡全國資源造出來的大城像是患了癌症一樣,估計再發展若干年,恐怕就要」」遷都了。

    華北西北的自然環境持續惡化,戈壁和沙漠面積逐步增大,草原退化嚴重。水資源嚴重匱乏,而didu等大城市仍然在急劇擴張,自然生態環境面臨面臨崩潰的危險。政治中心的吸引力,帶來集聚效應,並愈演愈烈,並不會因為環境的惡化而停步。didu周邊的水資源已經不能自給,需要從千里之外的長江流域來調水才能解決,一旦出現戰事,這種脆弱的生態會輕而易舉的被破壞,使國家的政治心臟癱瘓。

    從軍事角度來說,didu北平處在中國領土最狹長的一塊區域,最容易被攻陷。西北方向是蒙古草原,離國境區區四百公里,其間沒有任何大城市大工業基地分佈,缺乏堅實的屏障,是didu防禦系統最脆弱的一環。東南方向一百多公里即可出海,雖然有遼東半島和山東半島作為兩翼護衛,但在海洋強國面前,沒有多大勝算。若戰事不利,將面臨三個方向的合圍。歷史上,běijing曾被英法聯軍和八國聯軍兩度從海上攻陷,抗日戰爭始於北平盧溝橋事變,東北相對於關內,最早淪陷,並且在其後充當日本侵略內陸的大後方,軍事補給基地。所以說,這一地區是中國最不安全的地區,把首都放在這個地區,在軍事上毫無道理。中國擁有廣闊的腹地,一定要考慮到戰略縱深,首都要選在相對安全的地方。南京淪陷之後,國民政府遷都chongqing,中國才沒有頃刻間亡國,而是頑強的堅持到最後一刻,保住了民族的尊嚴,奠定了戰後的大國地位。

    呂布全面衡量過了,在這個東漢末年,二世紀末,最適合建都的地方就是洛陽。

    洛陽是天下最正的地方,佔有此地即可輻射周邊。」重生呂布一統三國第743章重修洛陽城」洛陽地處中原,山川縱橫,西依秦嶺,出函谷是關中秦川;東臨嵩岳;北靠太行且有黃河之險;南望伏牛,有宛葉之饒,「河山拱戴,形勢甲於天下」,就其資源遠勝長安,就其穩固遠勝鄴城、北平。

    洛陽北依邙山,南對伊闕,東有虎牢山,西邊則有餚山,附近又有郁山、邙山、青要山、荊紫山、周山、櫻山、龍門山、香山、萬安山、首陽山、嵩山等多座山脈,險要之地,易守難攻。

    洛陽前有洛水、北有黃河,又有伊水、濟水與之相交,境內河渠密佈,分屬黃河、淮河、長江三大水系,黃河、洛河、伊河、清河、磁河、鐵灤河、澗河、廛河等10餘條河流蜿蜒其間,水資源絕對比北平好上很多,而且因附近秀山甚多,其水患比鄴城等地要輕微得多。且諸多河流河沖積出肥沃平原,可供開墾。

    兩年過去了,洛陽修繕一新,完全掃除了十常侍、董卓留下的污穢,煥發出驚人的光彩,好像平地重新矗立了一座新城。

    新修繕好的洛陽城規模宏大。格調佈局嚴禁,宮殿精緻壯麗,排列井然有序,十二座城門巍峨壯觀,二十四條大街縱橫交錯,通達四方,街道兩側種植粟、漆、梓、桐四種行道樹,並且修建了排水渠道,並有灑水車按時清潔街道。

    這新洛陽城的規劃甚大。以原來的洛陽八關為新洛陽城的最外圍的環城城牆,原來洛陽城頂多能夠容納一百萬人,現在估計能容納四五百多萬人,在公元二世紀,絕對是天下第一大城市。

    洛陽城有四重城牆,環城、外城、內城」重生呂布一統三國」、宮城,四重城牆外都環有護城河。

    環城便是以洛陽八關為洛陽城的最外圍城牆所囊括的範圍,這樣一來。極大地擴寬了洛陽城的範圍,諸如平縣、偃師、鞏縣、谷城、河南諸縣都成了洛陽城的轄區。

    大部分非關鍵卻大型的工場、農林牧學院、商品集散地、大型駐軍、大部分貧民百姓都在大洛陽城裡的其他城邑里分佈著。洛陽外城內只准留駐重要、關鍵的人員和機構,尤其是內城更是如此。

    外城,周長近百里,東南西北各有三個門,均包括水門,城門均設甕城。上建城樓、望樓、碉堡,裡面主要是民居、商舖、集市,是洛陽的居民區和商業區。

    內城周長二十里,四面各二門,主要佈置衙署、官員府第、軍營、兵工場、學校等。有中央軍駐地以及呂布等高級將領的府邸。

    內城劃分為十廂二百坊,外城劃分為二十廂四百坊,道路系統呈井字形方格網,街巷間距較密,住宅、店舖、作坊均臨街混雜而建,繁華的商業區位於可通漕運和通往洛水的城南區域。

    宮城又稱禁城,四面各有一個門,四角建角樓,為原來的南宮北宮通過御道相連而成。

    南宮為政治中心、朝賀議政之地,北宮為皇帝、皇后、太后、妃嬪寢宮。在漢光武帝時期,南宮為主,自漢明帝開始,北宮逐漸成為帝國心臟,皇帝多居於北宮。

    南宮有五排宮殿,位於全宮中軸線上有五座宏大的宮殿,分別是:卻非殿、崇德殿、中德殿、千秋萬歲殿」娛樂秀」和平朔殿,另外,在中軸線兩側各有兩排殿,約三十餘座,十分壯麗,南宮四面有門,以四方之神相稱,即南為朱雀門,北為玄武門,東為蒼龍門,西為白虎門。

    北宮佈局更加華美壯觀,宮殿宏偉大氣,古樸精緻,位於中軸線上的大殿有溫錺殿、安福殿、和歡殿、德陽殿、宣明殿、平洪殿,另外,在中軸線兩側,還有殿觀近二十座,同樣是一組龐大的宮殿建築群。其四門名稱與南宮相同。北宮經過大加修造後,宮殿雄偉,門闕高峻,氣勢磅礡。北宮的範圍應為南北長約三里,東西寬約二里,大於南宮。由於北宮佔據有利地形,又宏偉壯觀,並接近太倉、武庫和濯龍園,終於成為東漢一代主要的政治中心。

    因為全面廢除了宦官制度,天子劉辯又主動提出縮減嬪妃數量,宮中皇室成員只有太后何蓮、天子劉辯、皇后唐妍、萬年公主劉言、太子劉熙五人,宮中女官、宮女、女侍衛加起來不足一千人,比原來動輒上萬人的規模少了太多。

    經內閣十位輔政大臣相商,決定趁著這個難得的契機,減少皇室對國家資源的濫用,只把北宮留作皇宮,南宮改建成內閣,內閣六部所有衙門都在裡面辦公。

    洛陽城內外到處可見從秦嶺漢中、長安等地移植過來的牡丹花,待到暮春時節,牡丹盛開,奼紫嫣紅,花團錦簇,艷冠群芳,定會蔚為壯觀。(未完待續。)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