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重生呂布一統三國

龍騰世紀 第629章 公孫度重振 文 / 常歡樂

    遼隧城是襄平的西面門戶,扼守大小遼河,戰略地位十分重要,所以公孫康即便兵力十分緊張,也在這裡放置了四千郡兵。

    於禁生擒了公孫康那一支疑兵的統兵將領畢續,一番威逼利誘,畢續決心向朝廷投誠,帶著於禁的一萬人馬,到遼隧城下面,高聲大喝道:「小侯爺擔心呂布傾發大軍強渡遼水,派我們前來增援。

    守在遼隧城的遼東將領譚余並不知道公孫康在這幾天裡的兵力調度,他只收到了西邊的無數壞消息,他知道呂布布下陷阱,大破了主公公孫度的十萬大軍,他知道公孫瓚麾下大將王門已經投降呂布,並跟蹋頓的三郡烏桓一起將主公圍在了白狼水旁邊的小孤山,主公公孫度只剩下了三千殘兵,隨時有性命不測,他時常擔心呂布大軍來襲而自己麾下四千郡兵根本無法抵擋。

    正當這個遼東將領譚餘日日擔心呂布大軍席捲而來時,聽到了少主公孫康派一萬人馬來幫助自己守城,而且這一萬大軍是從襄平方向過來的,譚余根本沒有多想,看到了熟人畢續的面孔後,便命士卒大開城門,放於禁一萬人馬入城。

    於禁扮作小卒,跟在畢續身後,低聲說道:「畢將軍,你若想取信於我家主公,得到他的賞識,將譚余斬殺便是再好不過的機會!」

    畢續沒有選擇,現在這一萬人馬全是於禁的青州兵,他已經騎虎難下,便只好點頭稱是。

    譚余一臉賠笑地列在畢續的馬前:「畢將軍,多虧您來增援,不然我徹夜難眠,呂布的人馬實在太多了!」

    畢續臉色忽然一變,厲聲喝道:「譚余,你以後就一直長眠下去吧!」於禁從他身後策馬衝出,跟畢續一人一刀,將譚余斬於馬下。

    一萬青州兵如猛虎下山,過不多時,就將那四千郡兵殺得七零八落,一千多人戰死,兩千多人投降。

    青州兵團的參軍們帶著憲兵們貼出安民告示,告訴遼隧城內居民,朝廷大軍不日即來,必將你們從公孫氏的萬惡統治下解放出來,你們的生活會比現在好過很多,你們不必擔心戰局,我們朝廷大軍於無辜百姓秋毫不犯。

    有賴於呂布三年來常抓不懈的宣傳工作,普天下的民眾都知道呂布治下民眾生活水平是大漢所有勢力裡面最好的,若不是眷戀故土,可能很多遼東人都遷移去了冀州,現在呂布的人馬打過來了,他們雖然稱不上十分擁護,至少不會排斥,秩序很快安定下來。

    城內有不少青壯被中央軍的高額佣金所激勵,同時對公孫氏背棄中央朝廷的行為甚為不滿,便都甘心協助中央軍守城。

    公孫康領四萬步騎追擊於禁、太史慈的青州兵,於禁、太史慈邊戰邊走,後來遁入山中,公孫康想要棄馬上山追趕,被那神秘少年所阻:「小侯爺,那青州兵乃是青州黃巾整編而成,翻山越嶺如履平地,而遼東軍以騎兵稱雄,若棄馬上山便是以己之短攻敵之長,四萬人馬未必奈何得了他們的一萬殘兵。」

    公孫康一臉鬱悶,悵悵然道:「那以你之意,該如何是好?」

    那神秘少年攤開地圖,陰冷一笑道:「小侯爺,我們現在的重點不在於殲滅於禁部,而在於救出侯爺,重振遼東士氣!」

    公孫康緊鎖雙眉:「以你所料,蹋頓領兩萬精騎與王門一萬人馬包圍家父,蹋頓的三郡烏桓至少還有六萬人馬在等著伏擊我的援軍,如此情況下,如何才能救出家父?!」

    那神秘少年輕蔑一笑道:「小侯爺,蹋頓領兩萬精騎去包圍侯爺,又派出六萬人馬去伏擊小侯爺的援軍,這樣一來,他柳城到白狼山之間的草原上還有多少控弦之士!」

    公孫康揚聲大笑:「一句話點醒夢中人,蹋頓傾巢而出,三郡烏桓內部空虛,我就領軍直搗他的王庭,逼他退兵,然後就可以從容救出父親。」

    回復

    1樓

    2013040612:14

    舉報

    91殤

    所以公孫康根本不理會太史慈的疑兵,而是重新退回襄平城,召集所有善於騎射的士卒,組成了四萬騎兵,準備越過遼河,從玄菟郡繞到三郡烏桓的王庭白狼山。

    可當公孫康點起四萬騎兵準備從遼隧城渡過遼河時,卻發現遼隧城已經落入於禁的手中,公孫康氣急敗壞,也深深覺得於禁這一萬多青州兵是呂布砸在遼東的硬釘子,必須要拔掉,不然他寢食難安,可公孫康帶的是四萬騎兵,根本奈何不得被於禁重新加固好的遼隧城。

    公孫康無奈,又聽那神秘少年的勸告,決心還是先救出父親,再圖其他。

    當公孫康領四萬騎兵遠離了襄平,但襄平也留下了一萬多步卒,由公孫-度的心腹親信陽儀統領,於禁手頭只有一萬多人馬,無力攻取襄平城,便讓太史慈領六千人馬,將遼隧城附近的新昌、安市、汶縣、房縣等城池依次攻佔。

    太史慈每次攻城時都故意讓城池裡面的人去襄平城裡求援,若是那個陽儀派兵來援,就毫不客氣地來個圍點打援,怎奈那個陽儀是個老狐狸,素知中央軍圍點打援的伎倆,陽儀根本毫不理會那些城池的求援,只求穩守襄平城。

    太史慈見引誘不來陽儀,便只好攻下那些城池,將那些城池裡面的青壯以及物資轉移到遼隧城,將遼隧城逐漸打造成中央軍攻打襄平城的有力前哨。

    公孫康領軍往上走,從遼河上游橫渡過去,悄悄地潛入大草原,直撲柳城。

    三郡烏桓的主力人馬被蹋頓帶走了,再加上三郡烏桓是分散的幾個部落聯合而成,真正留在柳城烏桓王庭的精銳尚且不到四千,剩下四五萬人儘是老弱婦孺,這些烏桓人以為遼東公孫氏這番肯定完蛋了,根本不加提防。

    公孫康領四萬精騎,乘烏桓人不備,在一個薄霧繚繞的黎明,忽然發動對烏桓王庭的突襲,烏桓小單于樓班在親隨的保護下,狼狽逃往白狼山下的白狼城,並派快馬向蹋頓回報。

    公孫康則領四萬精騎,對烏桓多個弱小部落進行了瘋狂的屠殺,老幼男子盡皆殺光,牧場盡皆焚燬,牛羊盡皆屠殺,婦女先姦後殺,一時間,白狼山到柳城之間的兩百里草原頓成人間地獄。

    那些逃出來的烏桓人都飛奔白狼水旁邊的小孤山下,將公孫康血腥報復的情況講給蹋頓,蹋頓頓時六神無主,縱然田豫、王門一再勸他繼續按照之前的計劃進行,滅了公孫氏就可為了草原部族報仇,但蹋頓迫於部族內部的壓力,領兩萬騎兵撤出對小孤山的包圍,原先在白狼水東岸準備伏擊公孫康援軍的六萬烏桓騎兵也都撤兵,蹋頓領著八萬烏桓騎兵飛速趕往烏桓王庭。

    公孫康見已經成功地將蹋頓的烏桓騎兵引回了草原,便按照那神秘少年的建議,讓一個副將領兩十騎兵大張旗鼓,扮作遼東騎兵主力,而他統領大部人馬,繞路迂迴到小孤山。

    此時的小孤山只有王門的一萬多人馬,而且都是幽州本地的郡縣兵,戰力不強,那裡敵得過公孫康將近四萬的遼東騎兵,王門武力不高,當場被公孫康斬於馬下。

    幸得田豫在過去的半個多月時間裡贏得了這些幽州郡兵的尊重,收攏了四千多殘兵,退回肥如城。

    公孫康擔心碰上現在漁陽郡的趙雲、閻行部,又擔心蹋頓的烏桓騎兵重又打過來,便沒有對田豫四千殘兵窮追猛打,而是徑直衝上小孤山,救下父親公孫度後,便準備打道回府。

    當蹋頓回到白狼山,看到草原部族老弱婦孺被公孫康殺戮了將近一萬多人,數萬頭牛羊被公孫康宰殺棄屍荒野,數十萬畝草場被公孫康焚燬,蹋頓嗔目大叫:「不殺公孫康,誓不為人!」

    蹋頓留兩萬騎兵留守王庭,親帶六萬騎兵追殺公孫康,而公孫康已經將父親公孫度從小孤山救走,蹋頓心中對公孫康恨之入骨,便窮追不捨,公孫康渡過遼水後,對強渡遼水的烏桓騎兵進行了半渡而擊,蹋頓大敗,六萬騎兵折損了將近兩萬。

    幸得有太史慈領四千剛剛整編好的青州騎兵攻擊公孫康的後軍大營,才使得蹋頓擺脫了全軍覆沒的危險,公孫康見於禁、太史慈跟蹋頓聯手了,知道自己占不得便宜,便火速退回了襄平城。

    公孫度雖然在漁陽慘敗,十萬大軍全軍覆沒,但他在遼東經營多年,威望甚高,他回到遼東郡後,散佈呂布準備將遼東郡割讓給烏桓人的謠言,激起了很多遼東人同仇敵愾的情緒,許多遼東青壯男子紛紛報名入伍,一時之間,公孫度又招募了四萬新兵,加上原來的五萬多人馬,合起來將近十萬人馬,分別把守襄平、遼陽諸城,基本上整個玄菟郡都在公孫度的掌控之中。

    賈詡執掌的軍情司在一年前就在遼東襄平城裡安插了特工,那些特工火速將遼東最近的局勢以及那個神秘少年的情報火速地送往鄴城,因為賈詡的精明經營,軍情司有特殊的情報傳輸途徑,比於禁、太史慈、田豫的軍情急報還要早一些到達呂布手裡。【未完待續

    ♂♂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