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帝國風雲

卷一 德意志的榮耀 第二百七十八章 勢均力敵 文 / 閃爍

    第二百七十八章勢均力敵

    十二月一日,哈爾西回到珍珠港。

    當天,尼米茲就正式任命哈爾西為第71艦隊指揮官,並且讓斯普魯恩斯「入院就醫」。

    尼米茲這麼安排,不是說不想讓斯普魯恩斯率領艦隊出征,只是在向總統遞交作戰部署的時候,讓總統挑不出毛病。說得簡單一點,在哈爾西承擔起了新喀裡多尼亞海戰戰敗的責任之後,羅斯福就認為是哈爾西葬送了第31艦隊,沒有盯住斯普魯恩斯。後來,尼米茲把斯普魯恩斯調回來,用的是第31艦隊已經喪失戰鬥力,斯普魯恩斯已經沒有艦隊可以指揮的理由。也就是說,如果羅斯福知道斯普魯恩斯身體健康,並沒有患病住院,就肯定不會同意讓哈爾西擔任第71艦隊的指揮官。

    斯普魯恩斯得了「重病」,自然輪到哈爾西了。

    有趣的是,當時斯普魯恩斯並不知道這件事,直到哈爾西上門探望,他才知道尼米茲已經做出了安排。

    當然,跟隨哈爾西來的,還有尼米茲身邊的一位參謀。

    隨後,斯普魯恩斯就住進了珍珠港的海軍醫院,而且是特護病房,醫生與護士都由尼米茲親自安排。

    十二月二日,哈爾西就登上了第71艦隊的期間,即「威奇塔」號重巡洋艦。

    哈爾西沒有以小型航母為旗艦,不是他不喜歡在小型航母上指揮戰鬥,而是沒有一艘小型航母能夠充當艦隊旗艦。別忘了,這些小型航母都是大戰爆發後建造的,為了降低建造成本與縮短建造週期,都做了減配處理。事實上,這也正是把「威奇塔」號重巡洋艦配備給第71艦隊的主要原因。

    大戰爆發前,美國海軍順應世界潮流,建造了不少的重巡洋艦。

    最具有代表性的,自然是在大戰初期極為活躍的「彭薩科拉」級、「北安普敦」級、「波特蘭」級與「新奧爾良」級。可以說,這四級、共十七艘重巡洋艦在一九四三年前,也就是「巴爾迪摩」級服役之前,一直是美國海軍的中堅力量,承擔的作戰任務與發揮的價值甚至超過了快速戰列艦。別忘了,在「阿拉斯加」級大型巡洋艦大規模服役之前,重巡洋艦一直是艦隊裡的防空主力。

    其實,很多人都忘記了,美國海軍還有「威奇塔」號重巡洋艦。

    最初的時候,「威奇塔」號是「新奧爾良」級的第八艘,即該級的最後一艘,也是美國海軍建造的最後一艘「條約型重巡洋艦」。只是在正式動工建造前,「布魯克林」級輕巡洋艦已經服役,而且美國海軍發現其設計全面優於「新奧爾良」級,因此改弦易轍,決定在「布魯克林」級的基礎上發展一種全新的重巡洋艦。新的設計,幾乎照搬了「布魯克林」級的艦體,可以說是輕巡洋艦的重巡洋艦版。只是,與日本海軍的「最上」級不同,該艦最初就以重巡洋艦為準,而不是在服役之後再更換更大口徑的主炮。可惜的是,在「威奇塔」號正式動工建造之後,美國海軍降低了重巡洋艦的等級,認為在相同艦體的情況下,重巡洋艦的作戰效能不如輕巡洋艦,特別是八英吋主炮的實戰價值並不顯著,反而因此而降低了其他重要性能。

    結果就是,「威奇塔」級只建造了一艘。

    等到大戰爆發,當美國海軍發現,自己的巡洋艦面對的不是敵人的輕巡洋艦,而是敵人的大型巡洋艦與防空巡洋艦的時候,才猛然認識到,輕巡洋艦上的六英吋艦炮基本上成了擺設。

    只是,美國海軍已經有了更好的選擇,即完全突破了「華盛頓條約」限制的「巴爾迪摩」級重巡洋艦,也就沒有必要繼續建造條約型重巡洋艦,使得「威奇塔」號成為了美國海軍最後一艘條約型重巡洋艦。

    當然,這並不是說「威奇塔」號就差了。

    可以說,「威奇塔」號是美國海軍在戰前建造的性能最突出、最為平衡、作戰效率也最高的重巡洋艦。甚至可以說,「威奇塔」號是在「華盛頓條約」的限制下,所能設計與建造出來的最好的重巡洋艦。

    更重要的是,「巴爾迪摩」級最快也要到一九四三年才能服役。

    如此一來,在大戰爆發後,「威奇塔」號成為了美國海軍中最強大的重巡洋艦,並且參加了多場海戰。

    可以說,「威奇塔」號還是一艘非常走運的戰艦。

    在參與的四場大規模海戰中,「威奇塔」號只在第一次新喬治亞海峽海戰中挨了一枚二百四十毫米炮彈,在另外幾場幾乎導致美國海軍「絕種」的海戰中都安然無恙,並且在新喀裡多尼亞海戰爆發的時候留在了珍珠港,而沒有被派往西南太平洋,從而避開了這場導致美國海軍慘敗的海戰。要知道,如果當時「威奇塔」號在第三艦隊裡面,肯定會編入第31艦隊,而且很有可能負責掩護「企業」號,也就不可能逃過這場劫難,肯定會被中國海軍的艦載機擊沉。

    在第一次新喬治亞海峽海戰之後,「威奇塔」號就回到珍珠港,進行大修。

    在此期間,「威奇塔」號增強了防空火力,還換上了最新式的艦隊通信與指揮設備,增加了一部對空搜索雷達。

    正是如此,在修復之後,「威奇塔」號成為了第七艦隊的旗艦。

    事實上,在尼米茲把六艘小型航母從第三艦隊調回來之前,「威奇塔」號是第七艦隊裡噸位最大的戰艦。

    也正是如此,「威奇塔」號順理成章的成為了哈爾西的旗艦。

    問題是,第七艦隊也就只有這麼一艘重巡洋艦。

    雖然在新喀裡多尼亞海戰之後,第三艦隊裡有三艘重巡洋艦保存了下來,即當時編在第二航母戰鬥群裡的那三艘重巡洋艦。但是在尼米茲下令把六艘小型航母調回來的時候,麥克阿瑟卻以各種理由,把那三艘重巡洋艦留在了西南太平洋戰場上。在哈爾西返回珍珠港的時候,這三艘重巡洋艦正在開赴新喀裡多尼亞的途中。在十二月五日,麥克阿瑟派出的護航艦隊就被中國艦隊攔截,包括三艘重巡洋艦在內的十多艘美軍戰艦被擊沉,還有十多艘運輸船隻葬身大海。

    也就是說,當時美軍太平洋艦隊裡,只剩下了「威奇塔」號一艘可用的重巡洋艦。

    結果就是,尼米茲只能安排一些輕巡洋艦去掩護小型航母。

    所幸的是,尼米茲派出的是「布魯克林」級輕巡洋艦。

    前面已經提到,「威奇塔」號實際上就是「布魯克林」級的重巡洋艦版,而「布魯克林」級可以說是美國海軍在戰前設計得最為成功的巡洋艦了,在其基礎上不但誕生了「威奇塔」號重巡洋艦,還改造成了小型航母。此外,「布魯克林」級在大戰期間的建造數量也相當驚人,幾乎是美國海軍在大戰初期能夠獲得的最好的多用途戰艦了,在很多時候甚至被當做重巡洋艦使用。

    事實上,得益於較大的排水量,「布魯克林」級的防空能力不比重巡洋艦差。

    在海戰中,中國海軍的飛行員還往往把「布魯克林」級誤認為是重巡洋艦。

    問題是,太平洋艦隊裡也沒有幾艘輕巡洋艦。

    最終,哈爾西只獲得了兩艘「布魯克林」級輕巡洋艦,原本準備派給他的另外兩艘在從舊金山駛往珍珠港的途中遭到中國潛艇伏擊,均被魚雷擊傷,不得不轉向返航,沒有能夠加入第71艦隊。

    所幸的是,第七艦隊裡有數量眾多的驅逐艦。

    更重要的是,美國海軍的驅逐艦大多適合於遠洋作戰,噸位都不是太小,比中國海軍的驅逐艦強多了。

    結果就是,第71艦隊裡編有四艘小型航母,一艘重巡洋艦、兩艘輕巡洋艦與十四艘驅逐艦,其中四艘是驅逐領艦。

    從規模上講,第71艦隊算不上龐大。

    以大戰時期的標準衡量,甚至可以說有點寒酸。

    只是,第71艦隊的對手,即中國海軍的第三艦隊也好不到哪裡去,也只有四艘小型航母、一艘大型巡洋艦、三艘輕巡洋艦與十多艘驅逐艦,而且所有的驅逐艦都是一千噸左右的反潛驅逐艦。

    如果以戰艦總噸位衡量,第71艦隊還佔有一些優勢。

    當然,在作戰能力上,兩支艦隊沒有本質上的差別。第71艦隊的四艘小型航母最多能搭載一百二十八架艦載機,而第三艦隊的四艘小型航母最多能搭載一百二十四架艦載機,且都只有戰鬥機與俯衝轟炸機,航空作戰能力旗鼓相當。至於護航戰艦,中國海軍的大型巡洋艦肯定強於美國海軍的重巡洋艦,但是在輕巡洋艦與驅逐艦上,單艦戰鬥力都明顯弱於美國海軍。

    可以說,雙方勢均力敵。

    如果交戰條件均等的話,那麼鹿死誰手根本說不準。

    問題是,交戰條件根本就不均等。

    要知道,哈爾西的任務是去攻擊中國海軍,而不是等中國海軍找上門來。顧祝同的處境恰好相反,他根本用不著讓第三艦隊去冒險,完全可以在己方控制的海域,耐心等待哈爾西送上門來。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