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帝國風雲

卷一 德意志的榮耀 第四十章 擴軍 文 / 閃爍

    中日朝鮮半島戰爭之後,中**備講入了高速發展期。宋靖國的德意志第二帝國之行收穫頗豐,除了中國急需德意志第二帝國的工業技術,特別是造船方面的援助,德意志第二帝國的各大企業也急需拓展在華業務,以渡過艱難的經濟危機時期。一九三四年初,發生了一件並不為多少人所知的大事。

    一月二十日,琉球王國王室直系後裔顧准乘坐由中國政府安排的娜輪迴到那霸,琉球王國正式復國。兩天後,琉球王國正式與中國簽署同盟條約。按照條約規定,中國把奄美諸島轉讓給琉球王國,並且為琉球王國提供安全保障,而琉球王國則把琉球島上的那霸港、以及附近三十平方公里的土地無限期的租借給中國,中國每年只象徵性的支付一華元的琉球王國。

    十天後,中國海軍艦隊開進那霸港。從此,那霸成為了中國海軍面向西太平洋的主要軍港,並且在五年之後成為了中國海軍最主要的軍港。從地理位置上講,那霸港遠優手膠州灣,乃至中國的所有港原因很簡單,那霸港直接面向西太平洋,不受任何地理因素阻擋,而中國本土、哪怕是台灣島上的港口,都需要通過琉球群島,才能進入西太平洋,而且距離中國海軍的主要戰區更遠。獲得那霸港,極大的改善了中國海軍的活動環境。只不過,琉球王國本身就是一個小國,即便在遠東地區,也算不了什麼,在世界範圍內就更加不起眼了。當時,除了中國與日本,沒有哪個國家的民眾關心這個復國的小王國。琉球國王顧准登基之後,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帶著王后與王儲,回訪生活了四十多年的中國。在此期間,顧准還專門前往青島,參觀了中國艦隊。等到馮承乾′送走顧准,宋靖國也從德意志第二帝國回來了。

    三月,劉伯恩在毫無懸念的情況下,當選中華民主共和國的第三屆總統,也是中華民主井和國的第二位總統。四月下旬,劉伯恩正式住進總統府。五月,在劉伯恩的推動下,國民議會通過了一九三四到一九三五財年度預算案,其中最突出的就是軍費預算佔到了中央財政總預算的百分之三十二,比一九三三到一九三四年度增加了百分之三十八要知道,這是在沒有戰爭的情況下所達到的軍費開支。在一九三三到一九三四財年度,因為戰爭的巨大開支,實際支出的軍費比上一財年度增加了將近百分之七十。如此巨大的軍費增幅,意味著中**備發展進入快車道。最引人注目的,自然是中國海軍的軍備規劃。五月底,由馮承乾制訂並且親自提交給國會的「中國海軍五年規劃...方案」在經過一周的審議之後,最終以全票獲得通過。當時,連最保守的議員都投了贊成票。一是馮承乾′的威信擺在那裡,二是誰都知道海軍在對日戰爭中立下了汗馬功勞,三是急劇擴張的民族資本需要海軍撐腰。要知道,此時的中國民族企業,已經不再局限於國內。在柏林和會上,就確定了英法在遠東的利益移交給中國,即中國將接下英法在遠東的勢力範圍。問題是,柏林和約生效的時候,中國沒有這樣的國力。直到一九三零年前後,中國的民族資本家才走出國門,而首先瞄準的就是之前被英法控制的中南半島。經過幾年發展,中國企業已經佔據了中南半島的大部分市場,成為實際主導者。正是如此,那些替民族資本家說話的議員(其中很多就是企業主),自然希望祖國有一支強大的海軍,能夠時刻保護他們的海外利益海軍發展規劃...獲得通過後,馮承乾′開始著手實施。當然,首先要做的就是提高國內的造船能力,不然海軍建殳就是一句空話。結果就是,在一九三四到一九三五財年度劃撥給海軍的經費中,有接近三分之一被用於基礎建殳。當時,馮承乾做了很重要的一件事情,即以控股的方式,入主幾家主要造船廠。只是,這還不夠。

    六月,在拿到當年的財政撥款後,馮承乾就提出收購青島的幾家合資造船廠,然後合併重組為「中國海軍造船廠」。根據在德意志第二帝國的徑驗,馮承乾知道由海軍直接控制的造船廠有多麼重要。雖然一家造船廠,不可能承擔所有戰艦的建造工作,但是有了這家造船廠,那虛無縹緲民營造船廠在爭取海軍艦船的建造合同時,就不敢開高價,也就能夠有效的降低艦船建造成本。更重要的是,在戰時,由海軍直接控制的造船廠是艦隊最重要的支柱。別的不說,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基爾港海軍造船廠就承擔了德意志第二帝國海軍百分之六十的戰艦維護、維修與改造工作。此外,還得考慮到中國的特殊國情。由軍隊與政府直接控制的造船廠,在與德意志第二帝國進行技術合作的時候,受到的限制明顯低於民營造船廠,也就更容易從德意志第二帝國獲得先進技術。只是,馮承乾′並沒指望中國海軍造船廠能夠建造多少戰艦,特別是主力艦。別的不說,僅僅是整合那幾家小型造船廠、增添建造設施等,就需要hud上好幾年,根本跟不上中國海軍的擴充速度。

    馮承乾′非常清楚,接下來五年至關重要。甚至可以說,在一九三九年之前,中國海軍能夠建造多少戰艦,將直接關係到中國能否打贏下一場戰爭。原因很簡單,馮承乾′熟知的歷史中,第二次世界大戰將在一九三九年爆發。雖然歷史已經改變,但是一些最關鍵的因素並沒有發生太大的變化。比如,由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美國大肆擴張工業規模、以及戰後分髒不均所導致的經濟危機,照樣在一九二九年爆發,與馮承乾′熟知的歷史沒有多大差別。又比如,柏林和會所決定的世界袼局,依然充滿了矛盾,而且兩大集團的對抗並沒有偃旗息鼓,華盛頓條約也只有二十年的期限,軍備競賽並沒根絕。

    這些因素綜合到一起,馮承乾不得不相信,第二次世界大戰將在一九三九年前後爆發。也許會晚上ふ年,但是絕對不會拖得太久。對於動輒需要幾年才能造好的戰艦來說,大戰晚幾年爆發並沒有太大的影響。由此可見,中國海軍在一九三九年之前的發展有多麼重要。對馮承乾′來說,幾乎是分秒必爭。

    六月底,馮承乾就′向江南造船廠、北方造船廠、以及有德資參與的廣州造船廠與高雄造船廠發出了招標書,為海軍提供的戰艦設計方案開出建造價格,並且提交包括建造時間在內的詳細建造計劃。對馮承乾′來說,做這些事情是輕車熟路。要知道,在德意志第二帝國的時候,馮承乾就′主導了公海艦隊的大部分造艦項目,是公海艦隊的奠基人。為了節約時間,馮承乾沒有讓造船廠提交設計方案。說得直接一點,在發出招標的時候,馮承乾′手裡就有戰艦的詳細設計圖紙,造船廠只需要為建造戰艦開價。

    可以說,這是最為獨特的地方。要知道,在其他國家,海軍一般只提出戰艦的性能指標,設計工作交給造船廠,然後海軍從中選出最優方案,再於造船廠簽署建造合同。也就是說,海軍並不直接參與戰艦的設計工作。馮承乾這麼做,也是為了節約時間。更重要的是,馮承乾′比任何人都清楚中國海軍需要什麼樣的戰艦,此外,馮承乾也比任何人都清楚未來的海戰會是個什麼樣子。當時,馮承乾′最重視的,就是中國海軍的辜一種艦隊航母。雖然在一九三四年中期,中國的造船廠、包括那些有德資參與的造船廠都沒有建造兩萬噸級戰艦的能力,但是在宋靖國的努力下,這個問題已經得到解決。最遲一年之內,至少有三家造船廠將獲得大型船台,從而具備建造艦隊航母的能力,因此在這個時候發出招標書也恰到好處。馮承乾拿出來的,正是德意志第二帝國建造的「柏林」級航母的原形。也正是這次招標,讓德意志第二帝國海軍看中了這種航母,並且由希佩爾親自出面,讓馮承乾′以較低的價格轉讓了設計圖紙。可惜的是,在建造之前,德意志第二帝國海軍對初始設計進行了大範圍修改,最終造出來的「柏林」級航母與馮承乾′的初衷南轅北轍,根本就是風馬牛不相及了。所幸的是,馮承乾沒有受到影響,而且也因此終止了與德意志第二帝國海軍的合作。顯然,馮承乾知道,中國海軍與德意志第二帝國海軍的作戰環境迥然不同,因此對航母性能的要求也就不同。適彳德意志第二帝國海軍的航母,未必適合中國海軍。要想獲得最好的航母,就得堅持走自己的路。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