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武俠修真 > 大明尊

第五部 福地捲 第二八三章 攻常州 青衣白龍馬 文 / 公子玨

    劉劍心的修為之高,在仙境中都幾乎是無敵的,在凡間卻不怎麼顯眼了,畢竟能感覺出他修為莫測的人可沒有幾個,四大散仙修為雖然也有所精進,卻畢竟不能和劉劍心這神經病相比。

    眾人一路沖應天府過去,對他們來說,瞬息千里,已是稀鬆平常之事,在沒有剛學會御劍的時候那種新鮮感,所以腳踏實地走走路,倒是頗感實在.

    饒是如此,他們腳程也甚快,不過兩三日,便到了朱元璋勢力範疇,一路上眾人有說有笑,各自把別來之事說了說。

    第三日上,來到鎮江,只見前方殺聲震天,竟是兩隊人馬正在廝殺,劉劍心眼尖,一眼看出一方之人竟是徐達,這一驚非同小可,問道:「彭大哥,那些是什麼人?」

    彭瑩玉看了一眼,道:「張士誠的兵馬。」

    劉劍心嘿嘿一笑,道:「咱們上去殺一場?」

    彭瑩玉皺眉道:「張士誠哪裡可也有不少好手,咱們出手,不好吧?」

    「怕什麼。」劉劍心傲然一笑,道:「我保證他們不敢出手。」

    彭瑩玉莫名其妙,冷謙等人也相顧愕然。

    劉劍心笑道:「看著。」

    忽然身子飛掠而起,轉眼間來到徐達身邊,大聲道:「徐大哥,許久不見,還是這麼勇猛善戰啊。」

    徐達回頭,一見是劉劍心,驚喜道:「劉兄弟,你回來啦!」

    劉劍心笑道:「徐大哥,要不要兄弟相助?」

    徐達一刀劈死一人,衝著屍體吐口唾沫,嘿嘿笑道:「這些龜兒子可不是我的對手。」

    劉劍心其實也看出徐達已佔據上風,但隱隱感覺到對方陣營中有幾股極為強烈的仙人波動,顯然一旦戰敗,他們便會插手。

    他並未明說,笑道:「好,那兄弟就看好戲啦。」

    徐達點頭道:「我手中的刀可有些卷刃了,你幫我弄一把好刀就行。」

    劉劍心大笑:「這個好辦。」說著也不搶刀,逕自把徐達手中的刀拿過來,真氣運轉,眨眼間刀峰伸展,鋒銳無比,這凡兵雖不能承受太多真氣,但經過劉劍心的手這麼一拿,可也是凡間削鐵如泥的寶貝了。

    徐達伸手接過,一刀揮出,兩個攻過來的小兵頓時連人帶兵人被砍成兩截,不禁目瞪口呆,喃喃道:「好小子,似乎比以前更厲害了。」

    劉劍心一笑,身子一閃,在人群中東飄西蕩,卻不傷一人。隨後而來的彭瑩玉、冷謙等人正覺奇怪,忽聽幾聲悶響從敵軍之中傳出,這聲音可絕不是戰場上該有的聲音,他們若非耳目聰明,也不會察覺到。這是仙人被擊爆中丹田的聲音。

    彭瑩玉低聲道:「難道對方居然有地仙高手?」

    開啟中丹田,人仙高級便可,但真正完善,卻要地仙境界,顯然他們也想不到這裡居然還有地仙出沒。

    交戰戰場之上,雖然總有妖道仙人出現,但大多都是人仙高手,很少見到地仙。彭瑩玉等人半年多來,也不過殺了三五個地仙而已,人仙卻已不知有多少了。

    劉劍心拍拍手,身影飄飄回來,笑道:「這下才是穩操勝算。」

    一旁得了寶刀,殺的興起的徐達可不知道這些,只覺敵軍忽然士氣大降,頓時吶喊一聲:「殺!」一鼓作氣,把敵軍殺的丟盔棄甲,落荒而逃。

    徐達與劉劍心許久不見,心中也頗為思念,便邀請他逗留幾日。

    劉劍心雖是為了黑池派出來,但來這裡卻的確是會會故人,加上他在靈劍宗已有安排,出不了大事,便答應下來。

    徐達談起張士誠,說如今這邊有幾個大勢力,張士誠在東邊,和朱元璋已經壤地相接,今日之事,其實也無可避免。

    而另一個大勢力徐壽輝的領地,和朱元璋之間卻有元軍的勢力,所以並未有所衝突,如今的心腹之患,便是張士誠。

    上個月鎮江的降將陳保二被張士誠所誘降,背叛朱元璋而去。朱元璋不想剛拿下集慶,便和張士誠交戰,便派儒士楊憲帶著書信出使隆平,企圖與張士誠結好。信中寫道:「昔隗囂據天水以稱雄,今足下據姑蘇以自王,吾深為足下喜。吾與足下,東西境也。睦鄰守國,保境息民,古人所貴,吾甚慕焉。自今以後,通使往來,毋惑於交構之言,以生邊釁。」

    張士誠對朱元璋把他比作隗囂,大為不快。身邊謀士們告訴他,這位隗囂是東漢末年割據隴西的一個將軍,起初依附於農民軍更始帝劉玄,不久屬光武帝劉秀,隨之叛降於割據四川的蜀王公孫述,最後被東漢光武帝所逐殺。

    張士誠心想,這顯然是把我看成沒主見沒骨氣的小人。因而非旦沒有與元璋通好,反而將使節楊憲扣留了。這不便埋下了這一戰的始端。

    徐達道:「這一戰乃是張士誠率先進攻,咱們只是防守而已,希望他不要得寸進尺,逼的咱們反攻。」

    劉劍心笑道:「以朱大哥的脾氣,被人打上門來,還能不反擊麼?我覺得你還是整裝軍隊,指不定朱大哥的書信就要下來了。」

    果然不出意料,第二日朱元璋的書信便到了,信中寫道:「張九四是販私鹽起家,狡詐多端,今天他來打我鎮江,表明他沒有通好之意。你們不要在鎮江被動挨打,而要挺進常州,先機進發。」傳信的令兵言道,後面還有三萬兵馬,協助攻取常州。

    劉劍心見一來便遇到戰事,頗感興奮,在仙境之中,他委實過的十分壓抑,尤其是重傷垂死,後來雖然修為突飛猛進,卻還沒有殺個痛快,把心中的鬱結發洩出來,此時興奮難耐,哈哈笑道:「什麼常州,我保管輕而易舉拿下。」

    第二日,湯和帶著三萬兵馬趕到,見到劉劍心,也是驚喜莫名,說道:「若是朱大元帥見到你,定然歡喜。」

    劉劍心笑道:「咱們偷偷拿下常州,給他個驚喜。」

    眾人一聽,都被他勾起了痛心,覺得此事甚是好玩兒,一律點頭同意。

    湯和卻道:「這一戰劉兄弟暫且不要插手,咱們不能讓士兵養成習慣,否則以後劉兄弟你走了,咱們的士兵可就是窩囊廢了。」

    劉劍心深明其理,笑道:「放心。」

    當下便發兵常州,湯和駐軍城北,拉著劉劍心笑道:「徐達已經和你呆了兩天了,現下要陪哥哥我啦。」

    徐達則駐軍城西,另一員猛將張彪扎於城東南,形成四面包圍之勢。

    張士誠得到消息,急派他的二弟提調各路兵馬中書平章張士德率數萬大軍增援。

    張士德還有個名字叫做張九六,一員猛將,攻州打縣,戰功卓著。此次受命前來,志在必得,根本沒把徐達和湯和的軍隊放在眼裡。

    徐達用兵卻一向謹慎,他看準了九六的驕橫,便決定智取。他在距城十八里處埋下伏兵,而後親率騎兵向九六發動佯攻。鐵騎在敵陣中橫衝直闖,把個烈性子張九六惹得火冒三丈,命令大隊追擊。徐達等掉頭便逃,張九六緊追不捨。縱馳之間,伏兵四起。慌亂中,坐騎足踏陷阱,張九六一頭栽下,可憐一條好漢因驕致敗,只好束手就擒,幾萬援兵紛紛潰散。

    劉劍心不在場,聽了敘說,喪氣之極。

    湯和哈哈笑道:「要打仗還沒你打的麼?不過你最好不要用仙法,真刀實槍的殺敵,那才叫痛快!」

    劉劍心瞪了他一眼,怒道:「你當我第一次上戰場麼?」

    湯和訕笑道:「這倒也是,我可知道你殺人比我還猛的。」

    兩人相視大笑,乾了一杯。

    彭瑩玉可說看著劉劍心成長變化,見到此情此景,心中不禁湧出濃烈的情感,感歎道:「劉兄弟真是長大了,不是當年那個懵懂少年啦。」

    劉劍心笑道:「彭大哥可一點兒也不顯老。」

    彭瑩玉頓時被他逗笑。

    張士德被俘,張士誠十分沮喪。一方面命令常州將士嚴密防守,一方面遵照母親的命令,派使者孫君壽應天下書,願意每年輸糧二十萬石,黃金五百兩,白銀三百斤,罷戰弭兵,各守封疆。

    朱元璋可不知道為何這麼快便有張士誠的討饒信傳來,更不知道劉劍心到了。但他要乘勝拿下常州,回書說「饋糧五十萬石,即當班師」。

    二十萬石變成了五十萬石,超過一大半,張士誠自然不願接受這個刻苛條件,談判中止。

    常州城防衛卻極為堅固,像一個釘子牢牢釘在那裡,徐達久攻不下,劉劍心又不好出手,不知不覺便過了一個多月,劉劍心不禁有些著急了,甚想用出仙法,一舉攻破。

    朱元璋無疑也有些急躁了,在八月的時候,發來書信,著令自徐達以下,一律官降一級。八月二十二日寫信給徐達,指斥他師老無功,並且追究他和他的部下在陳保二叛變事件中的責任他的部下虐取陳保二貲財,導致叛逃於張士誠,信中寫道:「虐降致叛,老師無功,此吾所以責將軍。其勉思以補前過。否則,必罰無赦。」

    戰場之上,時間過得飛快,劉劍心早已知會過秋水華,若有事情,便來尋自己,如此幾個月過去,還沒有事情發生,只怕是自己留下的佈置有了奇效,雖然沒有親手解決黑池派,但卻已讓其全軍覆沒,而且還是自己設下的計謀,那也一樣了。

    九月,朱元璋親至鎮江督師,與劉劍心見面,好生歡喜,卻也不想讓劉劍心出手,要靠實力攻下常州。

    劉劍心自然不好說什麼,但士兵卻總會覺得,自己的兵刃忽然變得鋒利絕倫,殺敵乾淨利落,如切豆腐。

    到了十一月,以兩萬精兵增援。這時,城下新歸附的長興州義兵元帥鄭僉院率七千兵勇叛歸張士誠,並配合士誠大部隊向徐達、湯和營壘主動發起攻擊。

    這一招可讓眾人有些亂了手腳,劉劍心適時出擊,單槍匹馬,騎著仙境之中來的白龍馬,從前來增援的常遇春手中接過虎頭湛金槍,一路殺將過去,沒有使用仙法,但以他的修為,即便不用仙法,不是天仙高手,也不敢與他交手。

    虎頭湛金槍在看來瘦弱的劉劍心手中,一路舞開了,在敵軍之中,殺進殺出,如入無人之境,每人都是一槍斃命,若有兵刃格擋,連兵刃都會被刺穿,或者砸的變形,全沒一合之敵。

    常遇春、廖永安、胡大海等人內外夾擊,大破張士誠軍。

    這一戰,青衣猛將名震天下,除了朱元璋等人之外,無人知道其姓名,卻都知道有他所在,便是一個萬人敵啊。

    張士誠無奈之下,又派大將呂珍入城,協助防守。

    人是多了,但由於叛軍入城和不斷增援,城內的糧餉越來越緊缺。終於在至正十七年的時候,劉劍心一槍挑開城門,呂珍是久聞大名,從來沒有人能在劉劍心一槍之下逃生,嚇得魂飛魄散,大軍還未進城,他已乘夜棄城南逃。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