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武俠修真 > 大明尊

第四部 明尊卷 第一七八章 元軍到 圍困太平城 文 / 公子玨

    朱元璋眼見他們想要肆掠一番,回師大吉,忍不住眉頭大皺,叫苦不迭,將徐達叫到面前,道:「我們經過千辛萬苦,好不容易打過江來,只有向前才是正理,若打道回府,糧食吃完了,再要過來可就難了。」

    徐達道:「那怎麼辦?」

    朱元璋沉思不語,過了半晌才忽然一拍桌子,道:「我已下定決心,但此事必定不是一人能夠辦成,若是驚動了將領,恐怕反倒有反作用,他們本就是餓肚子造反,若是再給我造反,那可不妙。」

    徐達眼睛一眨,掃了一旁的劉劍心一眼,笑道:「劉兄弟一人即能辦成此事吧?」

    朱元璋哈哈一笑,道:「正是。」

    劉劍心奇道:「朱大哥說的是什麼事?」

    朱元璋歎了口氣,道:「如今只能請劉兄弟你出手,在一瞬間,把滿江的船隻繩纜全部斷開,但為了防止有人阻攔,使用法力,將船隻都沉了吧,上面的糧食衣物什麼的,全都不要了。」

    劉劍心吃了一驚,道:「什麼!你們攻打過來,便是為了這些東西,如今好不容易搬運上去,怎能毀掉?」說到這裡,猛然一頓,哈哈笑道:「是了,是了,朱大哥你是雄心壯志,不想回去和州啦!這叫做什麼?嗯,好像是破釜沉舟吧?」

    朱元璋笑道:「然也!」

    劉劍心問道:「若是再無退路,會不會太危險?」

    朱元璋搖頭道:「要成大事,危險必定是要冒的,但若沒有這一往無前的勇氣,畏首畏尾,或者等到肚子餓了,才知道尋找吃的,哪能次次都如今日一般順利?」頓了頓,又道:「何況今日不也犧牲了許多人麼?」

    劉劍心點點頭,不再言語,緩緩走了出去。

    朱元璋和徐達對望一眼,相視一笑,知道終於說動了他。

    劉劍心倒並非對朱元璋言聽計從,只不過知道他說的有理而已,加上自己對歷史也不瞭解,更不知道打仗之中的門道。

    他之所以答應此事,乃是仗著自己的修為,到時候若真是無法前進,唯有後退的時候,大不了施展仙法,在江面之上,鋪出一條路來便是!

    這個後路他自然不會說出來,所以在朱元璋等人看來,還是毫無退路的。

    他走到江邊,居高臨下的看著翻騰的長江,心中便如長江一般翻滾起來,暗道:「朱大哥打仗獲得權力,我進入明教,豈非也是一般無二?只不過他是為了心中的夢想,我是為了語兒。但這豈非也是一種夢想?」

    他此時已知道,這是世界上,本就沒有不勞而獲的事,他要想與語兒團聚,歡樂,便必定要奮鬥,站在人上,甚至天上,才真能過自己想過的日子。

    朱元璋也一樣,單只為了吃飽飯,便需要不住奮鬥,攻城奪地,唯有讓所有人都不敢來犯的時候,才真是能安心吃飽飯的時候。

    想通了這一點,劉劍心嘴角泛起微笑,伸手拔出無鋒劍,自語道:「許久沒有練劍了。」

    突然間,劍氣縱橫,劉劍心站在江邊崖上,身影翻轉,無鋒劍光芒陣陣,一道道劍氣撕裂長空,飛入洶湧的長江,把一條條船隻的纜繩斬斷。

    他選的地方極為隱蔽,加上隨便用些障眼法,巡邏的士兵見不到他。待到一隻隻大船小舟順流直下,終究有人發覺,大叫不妙,頓時軍中大亂起來。

    劉劍心一套甘山三十六劍正正反反練了一遍,河面之上,已沒有一艘船隻,他收了無鋒劍,袍袖一捲,風起雲湧,江面波濤更凶,恍如大海一般,浪頭能有三丈,比河岸還高,轉眼間便已將許多已經流出甚遠的船隻吞沒。

    軍士大亂!

    一群群士兵將領齊聚朱元璋落足的府邸,甚至有些已叫囂起來。

    劉劍心身影閃動,在不驚動任何人之下,輕鬆突破包圍,進入其中。

    朱元璋正率眾而出,與他照面,一起走向外面。

    眾多兵士見滿載不滿載的船隻都順流而下,被浪濤吞沒,心中驚奇害怕憤怒,但也不知道是否朱元璋所為,見他出來,不禁都靜了下來。

    朱元璋朗聲道:「那船隻乃是我派人斬斷了繩索。」

    這句話一出,全軍騷動。

    朱元璋大聲道:「咱們成大事,不能只圖小利。眼前便是太平路,那才是個富庶的去處,兄弟們到了那裡才會大開眼界!眾位兄弟,你們隨我攻下太平,子女玉帛任其搬運!」

    眾將士受到鼓動,頓時轉憂為喜,歡呼雀躍,以為是個發大財的好機會。

    劉劍心瞧在眼裡,不禁也佩服的很。他修為高深,只聽朱元璋說完這句話,又對身邊的李善長輕聲道:「立刻緊急起草,趕寫《戒戢軍士榜》。」

    劉劍心心中奇怪,尋思:「什麼是《戒戢軍士榜》?」

    接著便是犒軍,朱元璋吩咐下去,好豬好牛好米飯,讓軍士飽餐一頓,頓時士氣不降反漲,當即正裝出發,朱元璋、劉劍心、彭瑩玉和慕容二女行在前面,自觀渡經太平橋東南行進,直驅太平城下。

    此去不過二十里路途,轉眼既至,太平城閉門拒守,裡面的元平章完者不花、萬戶萬鈞、納哈出、達魯花赤西裡罕忽裡等人龜縮不出。

    此時義軍士氣正盛,不到一個時辰便破城而入,完者不花與張旭等棄城而逃,納哈出被俘,他們黎明時分開始渡江,攻下太平城之後,也才不過太陽偏西,已近黃昏。

    將士們在採石的獵物盡付東流,心中憋著一股氣,要在太平城暴掠一場,但大傢伙準備像在採石一般肆掠的時候,忽見見到大街小巷貼滿了榜文,上書:膽敢有搶掠財物、殺害百姓者,殺無赦!

    軍士們頓時嚇得咂舌縮頭,不敢胡來。劉劍心見到這榜文,才知道那所謂的《戒戢軍士榜》原來是這個玩意兒。

    幾個膽子大的小兵,仗著勝利之師,朱元璋或許只是嚇唬他們而已,便去掠奪,但轉眼間幾個朱元璋的親兵過來,當場砍了腦袋,飛馬遊街,傳首示眾。

    這麼樣一來,混亂紛擾立時便安頓下來,變得井然有序。但朱元璋還是把的道的金銀財物,按功行賞,軍士們自然也歡喜的很。

    如今的天下局勢,一個城鎮,經常易主,卻從未見過這麼有紀律的軍隊,不殺不擄,玉石太平路享有盛名的儒士李習、陶安等率領父老,迎接大軍。

    劉劍心走在前面,與朱元璋並列。

    那陶安見到兩人,眼珠四下亂轉,甚至不知誰是朱元璋。劉劍心笑道:「朱大哥,你可真受歡迎。」

    朱元璋淡淡一笑。

    陶安立時走到他身前,躬身行禮,道:「龍姿鳳質,非尋常人也,我輩總算有主了。」

    朱元璋甚是喜歡,笑道:「不用多禮。」

    安頓妥當,朱元璋叫上劉劍心,又將陶安、李習招去,討論時局,徵詢對平定天下的意見。

    陶安率先開口:「放進四海鼎沸,豪傑並爭,攻城奪地,忽爭雄長。多數人的志向都在子女玉帛,圖一時之快,沒有撥亂救民安天下之心。明公率眾渡江,神武不殺,百姓心悅誠服。如此順天應人而興弔民伐罪之師,平定天下,不是難事。」

    劉劍心笑道:「陶公說的話很有道理,朱大哥,你說是麼?」

    劉劍心最讓人敬佩的不是他的修為,而是他的學習能力,這一點無論是武功修仙,還是軍事打仗,都從他身上顯露出來,這一兩個月來,他每日跟在朱元璋身邊,耳濡目染,又有心學習,雖然平日不說話,其實已掌握了不少技巧。

    朱元璋笑道:「劉兄弟說有理,那自然有理。我下一步準備攻取金陵,你們覺得如何?」

    陶安道:「金陵自古以來,都是帝王之都,龍蟠虎踞,形勝之地。長江天塹,進可攻退可守。若由此出兵,兵臨四方,則合往而不勝?」

    劉劍心笑道:「朱大哥得如此人才,真是幸甚!」

    眾人討論了一番,朱元璋見陶安思路敏捷,談吐高雅,便留他做了幕賓。

    這一年,陶安才四十六歲,而與他一同而來的李習已經八十多歲了。

    劉劍心見此時大事初定,便又想告辭,但朱元璋說道:「我攻下這太平城,太過簡單,只怕元軍轉眼便來奪取,你在我身邊,我才有信心。」

    劉劍心無奈,只得留了下來。

    朱元璋對太平無疑十分重視,改太平路為太平府,任命李習為知府,設了太平興國翼元帥府,自任大元帥。這翼元帥府乃是城西元朝地方兵制,一翼便是一個萬戶府。

    李善長為帥府都事,汪廣洋為帥府令史,潘庭堅為帥府教授,陶安、宋思顏等人為參幕府事,著令鄉下百姓為民兵,居民蓄積,悉數運入城中,以備長期固守。

    三日之後,兵士來報,說元軍集合重兵,前來爭奪採石、太平。

    朱元璋問何人來打。

    報道:右丞阿魯灰、樞密副使絆住馬、中丞蠻子海牙等用大船截斷採石,封鎖了姑孰溪口。

    朱元璋眉頭大皺,連忙傳呼各位儒士參謀,廳堂之中,聚集了二十多人,都是有名的儒士,通曉歷史兵法。

    但都覺得元軍委實太過強大,如今朱元璋不禁不能東渡,便連回到和州的通道也已經被截斷,而後方山寨民兵元帥陳野先率領數萬地方水路勁旅攻打太平,更是心腹之患。

    朱元璋親自登城指揮抵抗,劉劍心見密密麻麻的兵士不要命的攻城,忍不住飛掠而起,落在城下,一人橫掃,幾次三番將敵軍逼了回去。

    眾將領第一次見他出手,卻能以一人之力,抵擋千百雄兵,不禁對他敬若神明,只要劉劍心往人群中一站,他們便士氣大漲,殺起敵來,奮不顧身,硬生生將戰力提升了一截。

    敵人幾次攻擊,都不能破城,只得退去。

    到了第二日,再次湧了上來,劉劍心又飛掠而起,要出手相助,便在此時,一聲轟然大喝傳來,叫道:「想不到小小城池之中,居然還有仙人,嘿嘿,讓貧道來會會你!」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