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民國戰神

《》第一卷 第431章 埃塞爾比亞淪陷 文 / 鈞申

    中華民國陸軍更換制式步槍的進程還是比較快速的,每個月的步槍出廠量都在不斷上漲,從最開始的每個月十萬支,迅速擴大到了每個月供應五十萬支。

    大量的新式步槍開始列裝部隊。

    部隊官兵對這款新式步槍很是喜歡,他們都認為這是一款非常強力的武器。經過一段時間的檢驗,民34式步槍被證明是一款質量可靠的步槍,儘管不能像後世的ak47那樣誇張的把槍管砸歪都還能繼續用,但是民34式還是能使用各種惡劣的作戰環境,只要有一定的保養,出現故障的概率很低。

    三十發的子彈,更是讓普通步兵有了強大的持續火力。

    中華民國推出新式步槍的消息,自然很快被其他國家給掌握了。對於中華民國的新式步槍,世界各國武器專家都進行了一定的評估。

    評估的結果大同小異,都認為中華民國的新式步槍太過奢侈,是一種完全沒有必要的武器裝備。

    之所以會有這樣的評估,主要還是因為這樣的時代,工業生產技術還不是那麼發達,子彈一旦消耗太快,一個國家的軍工業就很可能會跟不上消耗的規模。

    各國的評估中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則,那就是本國用了這種三十發子彈一個彈夾的自動步槍之後,本國的軍工業能否承受得了?

    很顯然,各國都難以承受。

    所以在各國的專家們看來,這種武器裝備,完全就是一種『浪』費,完全就是沒必要給士兵裝備的一種奢侈的裝備。

    這一點也讓各國有些想不通,為什麼中華民國會給士兵裝備這樣奢侈的裝備,那子彈消耗起來的速度,簡直不比輕機槍慢。

    每一個士兵手上都是一把輕機槍?就算是輕機槍很便宜,哪個國家裝備得起?

    於是乎,中華民國給步兵裝備全自動步槍,讓世界各國根本沒有跟風的『欲』望,全部都等著看中華民國的笑話。

    不過有一些人也發現,中華民國給軍隊裝備如此奢侈的武器裝備,完全是有足夠的底氣的。

    要知道,中華民國有六億人口,但是軍隊規模,甚至不到百分之一。

    相當於,一旦開戰,一百個人當中,只需要有一個人走上戰場就很夠了。而剩下的99個人當中的勞動力,大部分都可以去生產軍用物資。

    加上中華民國又不缺資源,完全供應得起龐大的子彈消耗。

    而且中華民國的工業之龐大,遠超各國的想像。特別是,中華民國這個時候的發展,就是在進行戰前準備。

    整合工廠、整合運輸力量、整合科研力量,同時還進行擴軍。

    大工廠、大兵團、大實驗室。

    這將是下一次戰爭所打的東西。

    中華民國正在積極準備。

    同時中華民國所做的備戰準備中,物資儲備的規模已經超乎想像。每個月,都有一批戰略儲備倉庫建成。

    不管是石油還是煤炭,不管是鐵礦還是銅礦,還是稀土礦。

    能源物資、礦產物資,這些放著不會壞的原材料,中華民國正在瘋狂的囤積。為了囤積這些原材料,中華民國開始在國際上以物易物,換取大量的原材料。

    世界各地不少的原材料生產商,都在這種以物易物的『交』易方式下陸續恢復了生產,中華民國的輪船也因為進出口貿易的恢復,也有一大批開動了起來。

    因為中華民國的商品產能已經過剩了,就算是換回來的東西存在倉庫裡,也沒有任何問題。

    同時中華民國已經在國內開發了很多礦山,這些礦山開發出來,並沒有進入開採狀態,而是放在那裡。只要戰爭一爆發,或者進口原材料渠道被切斷,這些礦山隨時可以動工開採。

    相當於,戰爭一旦爆發,中華民國將不會為原材料而煩惱。

    本身中華民國國家這麼大,幾乎所有戰爭資源都有。就算是進口渠道被切斷,也可以靠龐大的戰略儲備支撐到國內的資源得到開採的時候。如此一來,軍用物資的生產就不會受到任何的阻斷。

    中華民國突然擴軍,也讓世界各國嗅到了一絲戰爭的味道。

    這輪擴軍的規模各國並不知道有多大,但是中華民國的擴軍速度很快,這是每一個在中華民國有間諜活動的國家能感覺到的一個現象。

    中華民國的這次擴軍雖然很低調,但是規模很大。全國各地,到處都是募兵點。最高興的莫過於那些年輕人。

    在中華民國,永遠不缺希望能夠參軍的年輕人。

    畢竟中華民國是一個擁有六億人口的國家,這麼多的人口,軍人的總數還不到百分之一,一百個人當中,肯定會有那麼幾個想參軍的。

    何況過去的三十多年中,中華民國就是靠一次次的戰爭勝利,才奠定了國家的崛起。同時也有一大批的軍人,因為參加了戰爭,從而獲得了可觀的戰爭紅利。不論是理想主義,還是現實主義,都能在軍隊中得到實現。

    大裁軍過後,很多年輕人想參軍都找不到『門』路,每次募兵的選拔都太嚴格了,而且名額還有限。

    這一次的選拔標準下降了一些,不過依舊對身體素質方面有較高的要求,但是名額卻是不少。讓很多想要參軍的年輕人順利的進入了軍隊,成為了一名擁有較高社會地位的國防軍士兵。

    此時的國防軍士兵,在經濟收入上雖然不怎麼樣,因為是義務兵,每個月也就給一些零『花』錢。但是有一個參軍的經歷,退伍之後都普遍會被人高看一眼。

    如果服役期限過了沒有退伍,那就是當了軍官了。軍官的福利是很好的,社會地位就更高了。

    那些學文化方面不是很有優勢的年輕人,入伍參軍無疑是一個良好的出路。如果能抓住機會立下戰功,那麼以軍方制定的制度,一個普通的小兵,是有可能一路晉陞到將軍級別的,並沒有太高的文化要求,就算文化方面達不到,也可以通過自學來達到要求。

    「這次招募的新兵,素質都『挺』不錯。國家教育發展這麼多年,現在全國上下,基本上沒有哪一個年輕人是文盲了。」胡靜林和沈凝雲提起這事情,有些感慨的說道:「當年在西北的時候,那時候入伍的新兵,有的時候甚至大多數都是文盲。」

    「這說明我們已經發展起來了。」沈凝雲笑道。

    「現在軍隊裡的夜校,基本上都用教基礎文化了。現在教的都是高級文化,以及做思想教育。」胡靜林說道:「不過也有一點問題,那就是現在的新兵,在吃苦能力上確實比以前要差了。」

    沈凝雲點了點頭,這個問題是必然會出現的。

    隨著物質的發展,人們的生活變好了,苦頭沒吃那麼多了,新兵在吃苦方面方面要差一點。

    隨即笑道:「不過我們現在要讓士兵吃苦的敵方也少了。」

    「這倒是沒錯。」胡靜林也笑了起來。

    現在的中華民國,可不是當初西北軍那個時代了。那時候打仗的『交』通工具,最豪華的莫過於是軍馬。

    但是隨著不斷的發展,中華民國的軍隊最基本都實現動力化了,軍隊在行軍時主要靠汽車,士兵已經不需要長途跋涉了。

    同時現在連步兵戰車都搞出來了,士兵在投入戰場的時候,甚至都不需要冒著炮彈進行行軍了。只要坐在步兵戰車內,開到『交』火地點再衝出去就行了。

    這次給軍隊裝備步兵戰車,實際上也是在配合新式步槍的裝備。

    新式步槍裝備部隊之後,有了步兵戰車,那戰鬥力自然是直線上升。因為步兵戰車,可以士兵直接運到400米的『交』火距離上,而不會讓士兵在一千米外和敵人『交』火。那麼遠的距離,步兵戰車上也有機槍可以還擊,同時也可以用狙擊手進行還擊,各種還擊手段非常多。

    還有如今中華民國還有空運、空投手段,更是研發出了直升機。儘管現在直升機還沒開始正視裝備部隊,但是戰爭中是肯定要投入的。

    到時候,戰場上的士兵在補給方面,也比較方便。不用像以前那樣,上戰場有時候因為局部補給困難,士兵還要餓肚子。

    士兵沒那麼能吃苦是一方面,但是另一方面,卻是軍事技術的發展。以前的士兵,吃苦是優點。現在的士兵,能有足夠的文化成為技術兵種,讓戰爭手段更加有技術含量,這就是優點。

    而且吃苦這東西也就那麼回事,通過訓練就能讓士兵更能吃苦。能吃苦,無非就是讓士兵習慣吃苦。

    有些部隊的士兵不太需要吃苦,因為他們打的就是正面『交』鋒,行軍、補給比較容易,作戰方面技術要求更強,所以也沒必要訓練得那麼能吃苦。

    而有些部隊則需要吃苦,例如從事敵後作戰的特種部隊。這樣的部隊就需要學會吃苦,訓練起來就要怎麼艱苦怎麼練,讓士兵能適應各種艱苦環境,讓他們在戰場上能有更大的存活幾率。

    能不能吃苦這是一個很好解決的問題。

    最主要的,還是看怕不怕死,願不願意奉獻。

    後世的朝鮮戰爭,為什麼中國志願軍還能翻盤?無非就是美國佬怕死,武器裝備那麼好,但是在戰場上卻怕死得很。

    中華民國如今人民富裕起來了,自然也會出現一些少爺兵。不過作為一個東方文明國家,在奉獻『精』神上,軍隊士兵是絕對不缺的。中華民國的年輕人,也沒有美國人那麼自我主義強烈。

    不過此時的中華民國,並不強調士兵做無謂的犧牲。而是號召士兵,做有價值的犧牲。在戰場上如果盡力了,還是允許投降的。

    這個階段的國防軍,已經不太需要靠人命去堆。而且很多時候傷亡過大也不是很划算,因為撫恤金很高。那些士兵,也都是國家投入很高的教育下成長起來的新一代。國防軍的戰爭模式已經徹底的轉型了。

    顯然這次擴軍,已經挑動了各國的神經。

    蘇聯首先擴軍,以應對中華民國的擴軍行動。中華民國突然擴軍,斯大林被嚇得連續幾天睡不安穩。

    不是斯大林多想,而是地理位置已經決定了,中華民國一旦要發動戰爭,首當其衝的必然是蘇聯。

    至於印度,非洲之類的地方,中華民國就算是不怎麼擴軍,也能輕鬆拿下。

    能讓中華民國大擴軍的,只有蘇聯。

    一旦中華民國對蘇聯開刀,蘇聯怎麼辦?這也是斯大林最為頭疼的問題,此時的蘇聯已經在中華民國的手上丟掉了遠東行政區,以及突厥地。高加索更是被中華民國分裂了出去,蘇聯在中華民國身上吃的大虧,依舊讓人記憶猶新。

    斯大林很果斷的決定,蘇聯也擴軍。蘇聯原本的軍事力量就比較龐大了,只是沒有部署在中蘇邊境。

    斯大林在決定擴軍後,直接將陸軍規模擴大到了四百萬。然而斯大林做夢也想不到,這樣的兵力,依舊比中華民國這次擴軍,還要少一百萬。

    當然,四百萬隻是常被兵力,一旦開戰,斯大林準備更為龐大的兵力。

    而且這些年來,西方國家為了牽制中華民國,也在向蘇聯輸送軍事技術,起碼在一般的軍事技術上,蘇聯是完全掌握了。

    工業設備方面,也能自己製造,同樣從美國那裡也買了不少。

    蘇聯的軍工業,起碼在大規模的製造火炮、炮彈是沒問題的,蘇聯紅軍此時走的就是大炮兵模式。

    火炮不需要太強大的技術就能大量的製造,而且成本也不是很高。只要火炮多到一定程度,就能展現出極為恐怖的一面。

    蘇聯紅軍,發展的也就是這種簡單粗暴,但是卻很有效的戰爭模式。

    隨著中蘇兩國的擴軍,歐洲卻是瀰漫著『波』橘雲詭的氣息。德國人在不斷的下軍事訂單,但是英法卻是視而不見一般。

    這個時候的英法,對於中蘇兩國的擴軍並沒有什麼應對。因為在英法看來,就算是打起來,還有蘇聯人在前面擋著。中華民國不可能馬上打到歐洲去,他們有蘇聯和德國作為戰略緩衝,還有很多時間,也非常的安全。

    1935年10月,上台了13年的墨索里尼,終於是耐不住虛榮心的作祟,悍然出兵入侵埃塞爾比亞。

    意大利軍隊自然不是埃塞爾比亞的軍隊能夠抵擋的。

    埃塞爾比亞皇帝海爾塞拉西跑到國聯尋求幫助,但是國聯對意大利做出的制裁非常軟弱無力,而且意大利隨後也宣佈退出國際聯盟。

    意大利退出國聯,簡直就是打臉。

    作為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戰勝國,意大利驕橫跋扈,意氣飛揚,欺負周邊小國是常有的事情,國聯在過去也很偏袒意大利。

    但是這一次,意大利直接不和國聯玩了。

    在獨裁狂人墨索里尼對版圖的虛榮心作祟下,一個實在是沒有多少殖民利益的埃塞爾比亞,就這麼淪陷了。

    國聯的軟弱無力,也讓海爾塞拉西無比失望。但是,海爾塞拉西沒有放棄行動。在『操』縱著國聯的英法都不願意為了埃塞爾比亞去制裁意大利的時候,海爾塞拉西來到了中華民國,求見了中華民國大總統楊墨川。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