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民國戰神

《》第一卷 第426章 :全民備戰 文 / 鈞申

    1933年,這是一個讓世界歷史所銘記的一年。

    這一年中華民國推出了民國新政,美國則推出了羅斯福新政,而德國,則推出了希特勒新政。

    羅斯福和希特勒陸續上台,美國和德國也陸續頒布了通過政fu干預來提振經濟的各項措施。

    中華民國、美國、德國,三個國家的經濟恢復政策,核心都是大同小異的,都是通過國家干預來消除產能過剩,同時也都是由財團在背後進行瘋狂收割。

    只不過,德國要做得更加徹底。

    希特勒上台後,首先是施行積極的財政措施,包括增加稅收、擴大國債和實行通貨膨脹。

    第二,則是進行大規模的軍事採購和訂貨。

    第三,開始剝奪猶太人資本,開始向羅斯柴爾德財團在德國的勢力進行逐步的清算,用的是溫水煮青蛙的手段。

    第四,強化卡特爾,世界上有三種壟斷模式,卡特爾辛迪加托拉斯。卡特爾是約定市場份額、價格的一種組織,本身不具備太強大的約束性,某方強大後可能撕毀條約,但是經過國家強制性的施行後,商家則無力撕毀約定。德國通過強化卡特爾的模式,使得德國的商品生產不至於陷入產能過剩的惡性競爭當中。

    第五,淘汰中小企業,擴大壟斷組織。資本低於十萬馬克的企業直接被淘汰,規定企業資本必須在50萬元以上。同時淘汰生產效率低下的手工業,以及小店主。勒令所謂「負擔過剩」及「經濟上不合算」的大批手工企業和小商號停業,把數十萬手工業者及小商人騙入軍事工廠服苦役。

    第六,政fu全面干預國民經濟,推行國民經濟軍事化。這樣的政策下,就連德國農業用什麼種子、化肥,用多少。農民留下多少油脂、蛋類都在政fu的干預之下。

    其他的則是大力修建公共工程,還有提高工人待遇,例如帶薪休假,修建療養院、旅館,讓過去中產階級才能享受到的東西,也讓普通工人能夠享受到。並且提高社會保障制度等等。

    不可否認的是,德國這種政策,非常的強大。

    其中最為精細的地方則在於淘汰手工業和小店主這些『負擔過剩』的群體,因為這些手工業和小店主的從事者們的生產力太低下了,很多都是無所事事。

    例如一個大型的商店就能滿足一片區域的商品銷售,只需要幾名女工。但是這片區域如果有十幾家小店,那麼則需要十幾個小店老闆,很可能還是夫妻店,這麼多的從業者在一片區域內做著效率不高的事情,嚴重浪費勞動力資源。

    對於一個生產力不發達,沒有什麼工業的國家來說,小店的模式,比大型商店更合適。後世就有不少國家,禁止開設大型超市什麼的,為的就是提供更多的就業。但是對於德國那種工業化國家來說,實際上根本不愁就業問題,這個時候他們要的是更高的效率,所以淘汰生產力低下的手工業,以及小店,對於德國來說實際上是很正確的。

    提高工人待遇,一邊又加大財團的市場壟斷,實際上就是在消除貧富差距。因為錢在財團手上,財團的股東較少,而且錢主要是用來發展。不可能對普通老百姓造成攀比的影響,另外提高了工人待遇,所以就是在消除貧富差距。

    美國則沒有增加什麼軍事訂單,主要靠調整工業,已經大力修建公共設施等等手段來提振經濟。一大核心,也是在消減貧富差距。

    中華民國的情況和美國、德國又有所不同,過去中華民國已經擁有了完善的工人福利保障制度。什麼帶薪休假、療養院、旅館都是有的。同時全國還建設了很多國家公園、保護區、文化、生態旅遊區,工人的日子是比較好過的。

    而在過去,中華民國一直在淘汰低級生產力。手工業這種產業,中華民國只是保留了歷史上傳承下來的手工業技藝,選定一群繼承者將文化繼承下來,每個月給予一定的補貼,不至於讓文化消失,其他的手工業基本上都被砍掉了。

    因為中華民國有大量的經濟殖民地,那裡有廉價的勞動力,所以在中華民國從事手工業是不划算的,因此手工業已經被市場大量淘汰了。

    而那些小店主倒是存在不少,所以中華民國這次新政,進一步的淘汰落後生產力的時候,主要是淘汰這些小店主,以及那些小型企業。同時淘汰那些使用落後工業設備進行生產的工廠。

    這方面是通過國家調控來進行的,也是通過市場進行調控的。

    例如用運輸成本來調控,鐵路國有化之後,財團有運輸成本優勢,進一步擴大壟斷規模。同時對民資進行深入圍剿,以削減民資規模,進一步的消除貧富差距。

    民資老闆多如牛毛,這不是一個好現象,只會造成貧富差距擴大,社會矛盾激化的問題。

    對民資的圍剿方法也很簡單,那就是提高稅收。同時對商品價格、市場份額等等進行規定。

    另一邊則是維持過去已經制定出來的社會福利體系,同時進一步的確保工人利益。所以工人的收入雖然只是緩步上漲,但主要矛盾不是工人拿了多少錢,而是貧富差距有多少。當大家都是拿100塊錢一個月的工資時,和大家拿300塊錢的工資是差不多的。但是多少人拿100塊,多少人拿1000塊的比例,卻是有很大的區別。高收入的比率越高,貧富差距越大。

    不同於德國同過不斷的軍事生產和訂貨來刺激經濟,中華民國中央政fu的軍事訂單雖然在增加,但和德國那種增長十幾倍是有不同的。

    德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戰敗之後,國家軍備出現了問題,所以需要大量的軍火。而中華民國則是擁有完善的國防體系的,所以這個時候不需要太急著下達大量軍事訂單。

    中華民國這個時候是以大量的公共設施,以及龐大的科研規模來提振經濟。

    公共設施方面除了農業和工業,以及高速公路、橋樑,以及鐵路改造等交通方面的,還有一個就是房屋建設和改造,以及城市設施建設,主要是為了提高國民的居住環境。讓普通工人,在接下來都有房子住。

    同時升級了保障房,在保障房工程方面,不再像之前那樣節約成本,畢竟現在產能過剩,有大把的人力物力可以投入其中。所以這個時候建設起來的保障房,居住環境是很不錯的,面積也比較大,基本上都在八十平方米以上。這些保障房將分配給那些沒有工作能力,或者是低收入家庭受用。

    在這樣的制度保障之下,中華民國將成為一個沒有貧民窟的國家。內部矛盾將降至最低水平。

    過去繁榮十五年當中,因為崛起了大量的中高產階級,所以貧富差距已經被拉開了不少,畢竟繁榮期間,工人還是工人,收入還是工人水平。但是商人卻不是工人,他們的收入可能是幾倍,十幾倍的往上翻。

    所以這場經濟大蕭條,以及此時的新政,就是為了填坑。將貧富差距重新縮小,讓工人階級能夠有足夠的社會地位,能獲取足夠的社會緊缺資源,進而使內部矛盾降低。

    在社會緊缺資源方面,無非就是住房、女人,以及教育、醫療等方面。

    大蕭條過後,房子更加不是問題,沒有房子住的國家可以進行補貼甚至是直接分配給他們保障房。

    女人方面,貧富差距縮小了,普通工人的生活又過得不錯,那麼女人攀附權貴的心思就少了。加上中華民國是亞洲霸主,亞洲之內除了印度之外,其他國家都中華民國的經濟殖民地,有大把的女人想要成為中華民國的公民。同時中華民國的法制、民生,以及商品發達程度又是世界上最好的,所以就對澳洲、歐洲、美洲的女人都有一定的吸引力,特別是對於那些經濟一般的歐洲國家的女人來說。

    所以中華民國在這方面也不存在太大的內部矛盾。

    這次新政也因為一系列的『劫富濟貧』的手段,受到了普通民眾的歡迎,而那些被財團、政fu吞併、打壓的民資老闆,就算是再怎麼罵娘也沒用,他們這個時候沒有群眾基礎。

    各種稅收都出來了,什麼暴利稅、遺產稅,以及對高收入群體的高額個人所得稅,同時逃稅避稅懲罰力度極大,往往要承擔較高的罰款和一定的法律責任。就是把高收入群體的收入打壓下去,縮減貧富差距。

    如此一來,普通民眾也不需要為了讓自己發財而動歪腦筋。

    畢竟對於普通人來說,過日子才是最重要的。如果安分的當一名工人,可以確保他麼有房子,能承擔起組建家庭的成本,還有不錯的福利,那麼他們自然願意去當一名普通工人,而不是不安心生產,動各種歪腦筋,為了錢不斷挑戰道德底線。

    而且勞動的人多了,所建設起來的東西也就多了。這個國家,將變得越來越先進,越來越強大。

    特別是這次新政,中華民國是一次徹底的對生產力的整合。

    那些不划算的手工業,小商店,小地攤,將會在中華民國消失。同時,大量的工程機械,依舊在不斷的製造當中。

    面對越來越近的戰爭,中華民國採取的策略就是先做好生產準備。

    首先是擴大各種原材料的戰略儲備,同時大力開發礦山,將全國礦山資源都整合起來,並且開始開發,確保戰爭來臨時,隨時可以進行開採。

    並且繼續加強交通,鐵路進行改造,公路進行更徹底的建設。並且建設高速公路,並且在長江和黃河等流域架設更多的橋樑。

    全國各大城市都有大型機場的項目正在籌劃、建設,大量運輸機正在不斷的被製造出來,暫時投入的是民用。

    這些運輸機還是可以民用的,畢竟石油開採成本實際上很便宜,政fu只要給予一定的補貼,就能讓運輸機民用。

    運輸機的民用,意味著中華民國在戰爭期間可以抽調大量的運輸及投入戰場物資運輸當中。

    遠洋商船方面,中華民國的遠洋商船噸位經歷了十五年的繁榮之後,已經上升到了4000萬噸排水量的恐怖程度。

    而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期間,英國也只有一千萬噸的商船。

    之所以中華民國有如此龐大的商船噸位,主要是因為中華民國和各個經濟殖民地的進出口非常的頻繁,並且中華民國大量向世界輸出商品,並運回原材料,並且還在國際上進行攬運。

    在中華民國的競爭之下,美國此時只有一千萬噸排水量的遠洋商船。

    這次交通上的整合,則是對陸海空三大交通體系進行徹底的整合、改造,讓貨物運輸能夠更加方便、快捷和高效率的進行。進而確保戰爭期間能夠將人員、物資迅速運輸到前線。

    未來的戰爭主要方向自然也就是歐洲地區,所以中華民國重點改造這條路線的鐵路和公路。同時在經濟發達的關內地區,則是先建設幾條高速公路出來。

    通過這次經濟大蕭條,中華民國、美國、德國都陸續完成了『劫富濟貧』,消除了繁榮期間所造成的貧富差距。讓整個社會都回到一個比較缺錢的狀態,也讓工人更有工作積極性,加上又提高了工人的福利待遇,讓大量的勞動力可以安心的工作,當好自己的螺絲釘。

    三個國家都在努力的建設,但是中華民國的人口太龐大了。

    中華民國徹底的城鎮化之後,加上工業的發展,人們在生育上的投入的時間減少,以及經濟的發展,並且沒有災害、戰爭的發生。人們對生育的熱情已經不是那麼高漲,不是那麼的迫切去組建一個更大的家庭,所以人口一直維持在六億人左右。

    而此時中華民國的人口也是最有優勢的時候,年輕人的數量佔到了多數,還沒有進入老年化階段。

    而那些經濟之民地的人口,則是在大量的生育。

    什麼計劃生育根本沒有,那些經濟殖民地的家庭想生多少都沒問題,中華民國巴不得那些經濟殖民地大量生育,進而可以有更多的勞動力紅利可以壓搾。

    經過大量的生育之後,那些經濟殖民地的人口,總數達到了五億人。

    而且那些經濟殖民地的基礎設施,以及工業都是有所發展的,那些人口的紅利都是可以壓搾出來的,而不是造成勞動力閒置。

    此時的中華民國,是一個控制著十一億人口的超級大國。

    印度還有3億人口,不過印度暫時還不是中華民國的經濟殖民地,只能算是中華民國的半經濟殖民地,中華民國在印度有大量的投資,不過一旦開戰,印度肯定是在中華民國的掌控之中的。

    印度的人口增長速度還是比較慢的,因為印度的醫療衛生,以及民生都還不太好,雖然有大量的生育,但是夭折幾率比較大。

    而此時世界的人口,也就是在23億人左右。中華民國,基本上掌控了一半,加上印度的話,那還超過了50%。

    這些人口當中,產值最高的自然也就是中華民國的人口。畢竟中華民國的生產力最先進,同時一場經濟大蕭條過後,又對各個行業的生產進行了調整,砍掉了那些不划算的手工業以及小商店,以及產值太低的小農場、牧場,合併成生產效率更高的中大型農場、牧場。

    一番調整過後,中華民國的個人產值就非常高了,絕對是世界第一的水平。

    單單是中華民國的人口,就是美國的三倍,德國的十倍。

    新的問題也就出現了,如此龐大的人口,以及最龐大的工業規模,如何在戰爭到來時,以最快速度向戰場投送足夠的兵力和物資?

    這需要有足夠龐大的運輸體系,以中華民國來說,動員一千萬兵力投入戰場那是非常輕鬆的,就算是動員六千萬兵力都沒有難度。不過根本沒必要動員那麼多的兵力,畢竟那些經濟殖民地還可以動員不少兵力上戰場。

    不說多少,經濟殖民地五億人口中,動員個兩千萬總得都是輕輕鬆鬆。而且那些經濟殖民你地的教育有所發展,年輕人都擁有一些文化,訓練後能夠操作各種軍事裝備,並且這些年在中華民國的大力整頓下,各**隊的戰鬥力都有大幅度的提升。

    這個時候需要更龐大的運輸能力,鐵路、公路、高速公路、貨輪,以及運輸機,陸海空三大運輸渠道的建設都在此次全民建設的計劃之中。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