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民國戰神

《》第一卷 第422章 :繁榮的十五年 文 / 鈞申

    第一次世界大戰過後的世界,局勢還是以和平為主。中華民國的經濟自第一次世界大戰開始時進入繁榮,也一直在持續著這一世界經濟發展史上的神話。

    1910年世界陷入經濟危機,1914年歐洲兩大陣營完成商業收割,隨後爆發震驚世界的第一次世界大戰。

    中華民國西北政fu當時憑藉著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東風,工業迅猛發展。

    歷史的腳步正在不斷的前進。

    中華民國的經濟,也在這樣的前進步伐中不斷上升。

    這樣瘋狂的繁榮局面,一直持續到了1929年。

    1923年過後,中華民國的經濟依舊如同之前那樣迅猛,鋼鐵冶煉規模,也在年年猛增。不僅中華民國大量的經濟活動催生了鋼鐵消費,那些有所發展的經濟殖民地也在迅猛的發展,加大了對鋼鐵的需求。

    中華民國在澳大利亞和印度開發的礦山的投產規模也在不斷的擴大,而蘇聯則從烏克蘭地區挖掘鐵礦石出口到中華民國,當地礦山則是由中華民國出技術,與蘇聯合作開發的。兩國之間比較長期的在鐵礦進出口上進行合作,也讓雙邊關係得到了一定的緩和。起碼兩國之間已經沒有集結重兵在邊境上互相防備的現象。

    加上英法等國也加大了鐵礦石開採規模,所以中華民國的鐵礦石供應非常充足,也因為中華民國自己在海外建設有鐵礦山,加上朝鮮茂山鐵礦,以及西域地區的鐵礦,還有中國傳統的鐵礦石產區,如四川攀枝花,江淮馬鞍山、甘肅鏡山、河北邯鄲邢台,以及東北地區的礦山的陸續開發,讓中華民國有了鐵礦石價格不被操縱的能力。

    國內的鐵礦山開發了不少,不過重來沒有全力開採過,只是開發出來做為備用,免得海外鐵礦石進口渠道被切斷,或者價格上被操控導致被動的局面。

    加上中華民國在全國各個鋼鐵基地建立了完善的鐵礦石戰略儲備,囤積了將近幾億噸的鐵礦石,也讓中華民國在鐵礦石價格上有了談判的底氣,更不怕誰切斷鐵礦石進口。海外鐵礦石一旦被切斷,首先可以啟用那些戰略儲備的鐵礦石,進而也就有時間啟動國內的鐵礦石開採。

    以中華民國自身的鐵礦石開採,完全能夠滿足自身的需求。只是說,貧礦佔多數。富礦方面也就是朝鮮的茂山鐵礦,以及海南少量的鐵礦石,與西域地區那其實多億噸的鐵礦石儲量。

    所以中華民國在鋼鐵冶煉方面,已經不存在制約。

    加上市場鋼鐵消費的節節攀升,中華民國的鋼鐵生產規模也隨之一路走高。從1923年到1929年期間,一共增長了6億噸,平均每年增長了1億噸的冶煉規模。相比之前的增長速度有所放緩,畢竟市場容量也不是無限的。到了1929年,中華民國的鋼鐵冶煉規模已經上升到了將近9億噸。

    9億噸的鋼鐵,這是一個什麼概念?

    相當於中華民國人均可以享有1。()5噸的鋼鐵,還是每年。此時中華民國的人口,已經上升到了6億人。

    每年1。5噸的鋼鐵,民用自然是用不掉的。

    機械製造、造船、鐵路、公路、房地產等等鋼鐵消耗大戶加在一起,再加上那些經濟殖民地的消費能力,根本消費不了這麼多的鋼鐵。

    於是在1929年,經濟終於崩潰了。

    曾經號稱經濟用不崩潰,中華民國的人民成為人類歷史上最幸福階段的中華民國,這一年年底,經濟轟然倒塌。

    股市此前,一路高漲。從1914年到1929年這十五年期間,中華民國的股市規模瘋狂膨脹了將近十萬倍。

    20世紀20年代開始,中華民國證券市場興起投機狂潮,「誰想發財,就買股票」成為一句口頭禪,人們像著了魔似地買股票,夢想著一夜之間成為百萬富翁。

    瘋狂的投機,在中聯儲不斷的放出貸款的情況下被節節推高。人們彷彿真的認為,這樣的繁榮可以永久持續下去。

    然而,1929年國慶******剛過去幾天,隨著中聯儲宣佈採取貨幣緊縮政策,這個吹出來的龐大經濟泡沫,被一觸即破。

    10月13日,當天中華民國五大證券交易所內,股指一瀉千里。各種股票如同滾雪球一般的下跌,股民們也跟風瘋狂拋售股票。

    這僅僅是災難的開始。14日,交易所股價再度狂跌。一天之內將近10億元的股票被拋售,200種主要股票的平均價格下跌了近40%。一夜之間,「繁榮」景象化為烏有,全面的金融危機接踵而至:大批銀行倒閉,企業破產,市場蕭條,生產銳減;失業人數激增,人民生活水平驟降;農產品價格下跌,很多人瀕臨破產。一場空前規模的經濟危機終於爆發,中華民國的「經濟大蕭條」到來了。

    這場災難仿若一夜之間突如其來,中華民國的企業隨後大量破產,破產企業在隨後幾年中持續上升到了60萬家,如果加上各個經濟殖民地的企業,破產的企業數量高達將近80萬家。

    這場災難,自然是人為造成的。但是,也是不得不進行的一種調整。

    經過過去十幾年的經濟刺激,泡沫已經越吹越大,再繼續吹下去,整個國家都會進入不健康狀態。

    只有一場經濟蕭條,才能將泡沫觸破。

    過去繁榮的15年期間,中華民國不斷的投資、再投資,生產不斷的擴大、再擴大,以至於商品產能不斷的增長。

    隨著商品產能的不斷增長,好處很明顯,那就是老百姓富裕了。隨著收入的增長,加上產能的增長,滿足了中華民國老百姓的物質需求,甚至是能過上非常奢侈的生活。

    經濟大蕭條之前,汽車已經在中華民國爛大街了。到了經濟崩潰之前,國內的汽車消費市場基本上已經飽和,為了將汽車賣出去,各大汽車製造公司,不斷的降低汽車售價,過去一輛普通的汽車的售價是400元,而在泡沫被觸破之前,在通貨膨脹之下,一輛汽車的售價竟然只需要300元。

    而到了1929年,中華民國的老百姓,一個月的收入普遍都能達到300元。

    一個月的工資就能買一輛最普通的汽車,這樣的低廉價格,不僅普通工人階級都購買了汽車,就連那些低收入階級都能買到汽車。在二手汽車市場上,汽車更是不值錢,幾十元都能買到一輛汽車。

    汽車的消費,確實帶動了大量的鋼鐵消費。讓這個人口達到6億的國家,目前仍在使用的家庭汽車就多達2。5億輛。

    市場已經完全飽和了。

    進而在經濟崩潰之前,各大汽車製造公司,將大量汽車以非常廉價的價格,不斷的賣到那些經濟殖民地。

    然而,經濟殖民地的消費能力儘管有所發展,但依舊是杯水車薪。

    除了汽車之外,其他行業都是如此。

    民資毫無理智的瘋狂投資,瘋狂擴大生產規模。在市場還沒有飽和的情況下確實都能賺到錢,但是工業商品很多是耐用品。一輛汽車,如果保養好,甚至可以用個五六十年。不過在產品升級淘汰後,一般的汽車也能用個十幾年。

    所以在接連不斷的消費過後,迎來的是市場無情的飽和。老百姓已經不需要消費那些東西,該有的東西基本上都有了。

    房子、車子、電器,中華民國的老百姓當中,那些肯努力工作,又不亂揮霍錢財的都有了。

    所以那些耐用品方面,市場到1929年基本完全飽和。

    剩下的消費,也就是那些消耗性的農產品,以及生活用品了。而在農產品生產上,同樣也是產能無比龐大。

    在經濟崩潰之前,老百姓隨著不斷的富裕,在食品支出費用上也不斷的慷慨解難,很多時候甚至是非常奢侈,各種各樣的食物都捨得消費,也就刺激了越來越龐大的農牧業生產規模。

    在糧食生產上,中華民國實現了完全的機械化生產。

    牲畜存欄不斷上漲,已經到了一個十分驚人的地步。

    如果工業不出問題,人們沒有失業,那麼如此龐大的農產品生產規模還是可以持續的。但是經濟一出問題,人們的收入受到了影響。食品支出方面,也不能再像之前那樣隨意了,很多老百姓開始減少開支,頓時農業生產也隨之崩潰了。

    十五年的繁榮下來,中華民國已經成為了世界上最富有的國家。因為中華民國的生產力最高,農業機械化十分普及。農業育種方面,也走在了世界前列,各種作物的畝產不斷上升。同時畜牧業自動化設備也不斷增多。

    工業精密製造業也最先進,而且流水線效率也最高,到了1929年,可以進行流水線生產的全部都用上了半自動流水線設備,因為不用流水線生產的作坊在中華民國根本沒利潤。甚至是有不少企業,用上了最先進的自動化流水線。

    而在工程建設的生產力方面,中華民國普及了大量的工程機械。挖掘機、推土機、吊車、鏟車等等大量普及。

    工程建設技術上面的發展也最迅猛,中華民國這15年的繁榮過程中,誕生了將近30項工程建設方面的大專利,工程建設的成本、工期不斷縮減,效率不斷提高。

    同時中華民國老百姓沒有外資的盤剝,並且中華民國能夠不斷的盤剝各個經濟殖民地。中華民國的殖民地規模首先就不必英法要少,同時那些經濟殖民地的發展也非常迅猛。

    不同於歐美殖民者的武力殖民,中華民國這種經濟殖民方式效率極高,那些經濟殖民地的人民通過不斷的勞動,從而使得不僅為中華民國創造了世界上最龐大的殖民利益,而且也餓提供了最龐大的殖民地商品市場。

    並且中華民國還有世界上最龐大的高端商品出口,還有各個經濟殖民地向國際市場上出口價格低廉的商品,也打壓了歐美的工業規模。

    進而使得這十五年的繁榮期間,隨著中華民國的各項商品產能的滿足,讓老百姓變得極為富裕。收入也不斷上漲,終於是上漲到了1929年最頂峰的階段,一個普通工人一年的收入就能高達3000元炎黃幣。

    炎黃幣與之前的銀元價值差不多。

    儘管通貨膨脹了,但是在耐用品的消費上,反而更加便宜,價格上漲的只是食品等消耗性的商品。

    所以中華民國的老百姓變成了世紀上最富裕的,收入已經完爆了英國,並超越了美國。

    同期,美國的經濟也非常繁榮,美國人工人的年收入也上漲到了1000美元的地步,這樣的收入相當於是2000炎黃幣,相比中華民國普通工人的3000炎黃幣的收入要低三分之一。

    不同於普通工人,那些技術工種,以及各種高級職業的從業人員的收入則更加恐怖。以中華民國300元的標準工資計算,很多工人都能拿到14個月的工資。技術工種,則普遍能拿到18個月的工資。

    而那些證券公司的,一年甚至能拿到超過100個月的工資。

    大量的中產階級在這十五年的繁榮中誕生,成為中華民國的消費主力。大量的高檔別墅汽車、電器、相機,以及那些名牌服裝鞋帽、手錶、皮包等等,都是中產階級拉動的。

    高產階級也湧現出了一大片,這些高產階級,也是貧富差距擴大化的主力。

    然而一場突如其來的經濟大蕭條,直接重創了那些高產階級,大量企業破產的背後,是一群群民資老闆身無分文,向政fu申請最低生活保障。

    經濟崩潰的導火索,主要是因為商品市場已經完全飽和了。

    各種大宗的耐用商品都賣不動了,如果政fu可以宣佈經濟刺激政策,找到新的建設項目,那倒是可以進行『軟著陸』,但是中國民族財團沒有採取這一手段。而是直接宣佈施行貨幣緊縮政策,進而掐死貸款,不再向外發放一分一毫的貸款。

    經濟繁榮的背後,主力表面上看起來是民資。但是民資背後,卻是因為能從中聯儲那裡弄到貸款,或者因為中聯儲向普通老百姓大量發放信貸,如此一來才導致市場上的資金無比充足。

    但是銀行不再發放貸款,那些民資的資金鏈直接斷裂。

    一邊是積壓在倉庫內賣不出去的商品,一邊是銀行在催促還款,大量民資企業的資金鏈直接斷裂。

    進而破產!

    中華民國,乃至整個亞洲,大量企業破產的結果就是,一堆的熟透的桃子擺在中國民族財團的面前。

    企業破產,不代表那些企業的資產就不優良。

    破產的企業將被銀行清算,資產也就歸銀行所有了。銀行則是中國民族財團掌控的核心產業。

    這意味著,中華民國可以在經濟大蕭條過後,將那破產公司的產業都變成財團的資產,然後可以對這些資產進行清點。

    優良的資產留下,不良的資產可以進行改造,或者先留在手上等經濟復甦了再賣掉。

    那些優良資產經過整合之後,再對一些倖存下來的優良民資進行收購,馬上就可以形成一個超級壟斷財團。

    從新恢復1914年之前,中國民族財團對各個行業的高度壟斷狀態。

    1914年之前的的中華民國,像樣的資本基本上也就只有中國民族財團,後面隨著民資的發展,很多行業的壟斷地位都被打破,只有那些核心產業沒有被民資染指。而這一次的大蕭條過後,銀行將那些資產進行重組之後,又可以形成一個又一個超級壟斷集團。

    只是這種壟斷,表面上是分成好幾家公司進行良性競爭的壟斷,而非是無腦的粗暴壟斷模式。

    而過去的十五年,中華民國經過瘋狂的資本運作和生產力的提高、普及,讓中華民國成為了世界上工業產能最為龐大的國家,其產能超過了歐美發達國家總和的兩倍。

    儘管十五年瘋狂的資本投資當中,產生了巨大的泡沫。但是這種泡沫不同於房地產泡沫,房地產泡沫過後留下的只是一座座鬼城。而中華民國這種工業製造泡沫,留下的卻是恐怖的國家戰爭潛力。

    如今的主要矛盾就是,生產出來的商品太多,而人們的需求太少。那麼要平衡這個矛盾,最好的辦法,無非就是戰爭。

    戰爭是最消耗人力物力的活動,而中華民國當前正好有大量可以進行消耗的人力物力。所以這場經濟危機,也是中華民國在獲取世界霸主地位的過程中所必須經歷的陣痛。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