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民國戰神

《》章 節目錄 第398章 英國服軟 文 / 鈞申

    1921年年末的世界局勢,再次因為中華民國向英國展開逼宮而變得波橘雲詭,世界各國都開始將目光瞄向了亞洲的那些英國殖民地。{}

    局勢已經非常緊張,隨時有可能開戰。

    中華民國向阿富汗境內調派了將近五十萬的陸軍部隊,而英國在印度的兵力也只有四十多萬,而那些印度士兵,基本上沒有太大的戰鬥力。

    而且中華民國在不遠的西域行政區,還有將近兩百多萬陸軍沒有調動。隨時可以投入到印度戰場當中去。

    另外在印度洋,華東艦隊主力已經開到,根本不給英國人任何的面子,直接駛入印度洋當中。

    同時英國亞洲艦隊,還在印度洋當中發現了許多中國潛艇,這些潛艇儘管並不攻擊英艦和商船,但就像是一條條海中的毒蛇。對於潛艇的恐怖,英國海軍比任何國家都要清楚,他們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被德國潛艇禍害的不輕,商船被大量擊沉,幾乎讓整個國家的戰爭機器為之崩潰。

    局勢發展到這個程度,英國政府不服軟是不行了。

    現在英國根本沒有和中華民國開戰的底氣,打起來局面肯定很糟糕,因此英國只能就此妥協。

    進而中華民國與英國在倫敦簽署了《香港歸還協議》、《英屬殖民地、自治領對華商業協議》,以及《馬來西亞獨立協議》、《緬甸獨立協議》,並且和文萊解除保護國的關係。

    這些協議簽署之後,世界位置震驚。

    很多一直認為英國世界霸主的人們和一些國家的政客開始意識到,英國的霸主地位在亞洲已經蕩然無存了。

    而作為世界新興大國的中華民國,不僅僅擊敗了美日聯合艦隊,這個也挾大勝之威,讓英國不得不低頭服軟。

    但是一想到中華民國對日本的持續轟炸,所動用的龐大空軍,所有國家都了然了,以中華民國的軍事力量,已經不是英國在亞洲所能抗衡的了。

    這個時候,中華民國要求企業在英國殖民地免稅,自由投資礦產、鐵路、港口,是英國政府不得不做出妥協的。一旦英國不妥協,意味著他們將失去所有亞洲的殖民利益。

    不過英國在免稅方面還是有所爭取,只允許中華民國的企業在印度和南非等非洲殖民地完全免稅。

    但是在英國自治領澳大利亞以及加拿大,中華民國的企業只能免除關稅,其他稅率方面只能享受較為優惠的稅收政策,即不高於這些自治領的本土企業的稅率。

    這樣的條件中華民國還是認同的,所以協議順利簽訂。

    這些協議的簽訂,對於那些英國殖民地和自治領的衝擊也非常強烈,過去讓英國人以及自治領民眾自豪的日不落帝國,這個時候已經是日要落的節奏了。這樣的固定認識一旦受到衝擊,結果是非常糟糕的。

    首先是英國的那些自治領,發現英國政府已經越來越無力的時候,已經有些不安分的人想要提出自治領獨立的口號了。

    這些協議簽訂後,實際上英國已經難保那些自治領了。

    首先在澳大利亞,中華民國將利用英國政府簽訂的政策,對澳大利亞進行大量的和平滲透。

    在加拿大,美國對加拿大的影響太大了。加拿大已經愈加像是美國的附庸。

    相當於中華民國和美國瓜分了英國最大的兩個自治領,一個分走了澳大利亞,一個分走了加拿大。

    同時,中華民國對於新西蘭也將有強大的影響力。

    澳大利亞和新西蘭,未來將變成中華民國的附庸。而加拿大未來也將變成美國的附庸。

    同時英國歸還香港,並且讓馬來西亞、緬甸獨立,這讓英國徹底的滾出了東南亞,而整個東南亞,已經變成了中華民國的獨家的後花園。

    馬六甲海峽也將被中華民國徹底的掌控,英國將無力威脅中華民國的海運安全。

    不久之後,英法美意又與中華民國簽訂了《世界海軍協議》,該協議規定,東方、西方海軍噸位持平,共同保持300萬噸海軍軍艦排水量。

    英國不得不簽下這個協議,美國自然也沒辦法了,不簽的話,中華民國大不了和他們進行海軍軍備競賽。

    歐洲和美國這個時候,都想要發展一下黃油再說。

    畢竟勞動力一旦大量消耗在海軍軍備競賽上,一旦誰先撐不住,誰就要發動戰爭的。而歐洲在經歷一場第一次世界大戰過後,根本就沒有恢復過來,這個時候真心撐不住大規模的海軍軍備競賽。

    特別是在輸贏還不好定論的情況下。

    而能維持雙方的平安無事,對於羅斯柴爾德財團來說,也還算能夠勉強接受了。畢竟這個海軍協議簽訂後,以及英國讓出了殖民利益,中華民國應該是會消停一段時間了。

    畢竟在剛剛進行了一場大戰,羅斯柴爾德財團能撈取的利益都撈取得差不多了,這個時候再打的話,羅斯柴爾德財團根本撈不到利益,還要往裡面倒貼錢,所以羅斯柴爾德財團是不想繼續打的。也正是如此,歷史上才會有華盛頓海軍條約的出現,進而出現海軍假日時代的現象。

    唯一的變數變成了中華民國的崛起,讓羅斯柴爾德財團的計劃難以實施。而雙方約定共同維持300萬噸海軍噸位,也意味著英國徹底的從世界第一海軍的位置上被扯了下來。世界第一海軍變成了中華民國。

    結果就是,英法美意四國的海軍進行抱團。

    這也是不可避免的結果,英法美意如果不抱團,白種人對世界的統治塔尖將會崩塌,所以不得不進行抱團。

    當這些協議陸續簽訂之後,迅速進入了實施階段。

    最先解決的文萊的問題,文萊王國是一個小國,臣服於英國,成為英國的保護國。英國很快和文萊王國解除了關係,文萊王國轉投中華民國的懷抱。

    像這樣的小國家,如果沒有什麼利益,一般不會被人針對性的進行侵略。文萊王國運氣好,碰上石油還不值錢的時候,而且英國人也沒有在文萊發現石油。

    但是沈凝雲確知道文萊有石油,而且石油儲量還不小,後世勘探出來的儲量達到14億桶,而且可能還有石油未勘探出來。

    14億桶石油,對於中華民國來說,不算太多的石油了。但是重點是文萊的油田分佈比較集中,商業開採價值很高。而且在東南亞地區開採石油,能更快的供應中華民國。這些石油,開採出來,在戰略上也可以避免印度洋海運被封鎖的問題。

    英國儘管退出了東南亞,馬六甲海峽也變成了中華民國掌控,但是英國海軍還在印度有一定力量,所以印度洋海運的安全問題還是不得不防的。

    因此中華民國一方面在波斯和阿富汗開採石油運回中華民國,一方面則用庫頁島和東南亞石油作為保險,避免出現戰略上的軟肋。

    對於文萊王國這樣的小國來說,中華民國自然也不可能太去針對,所以文萊王國接下來加入亞盟之後,獲得的政策會比較寬鬆,不過在石油利益方面,中華民國卻是要壟斷大部分的,只將分給文萊王室一些利益。

    接著解決的是香港問題。

    自從中華民國崛起後,香港華人一直想要香港回歸,這個時代的香港人還是後世老好幾輩的,知道自己是個中國人。

    再則,民眾本身在選擇陣營方面,就有趨利避害的想法。

    本身這個時代的香港人知道自己是個中國人,加上中華民國的強勢崛起,自然也就讓香港人回歸祖國的心情非常迫切,所以香港的回歸比較的順利,英國政府撤走了行政人員,英國商人也開始在香港撤資走人。

    對於那些英國商人來說,他們在資產的處理上簡直就像是賤賣一般。

    沒有哪個英國商人有信心在香港回歸之後他們還能經營下去。畢竟在資本上,中國資本現在已經有很大規模了。儘管在國際金融上,甚至是可以和羅斯柴爾德財團正面交鋒幾下,加上中國資本有軍事和國家政策的保護,羅斯柴爾德財團對中國資本沒什麼辦法。

    再則在商品技術上,英國人根本不是對手,英國工業的衰弱已經愈加明顯。而在商業經營能力上,基本上不是中國商人的對手。再加上香港回歸中國之後,這些英國商人失去了靠山和優惠政策,虧本是肯定的。

    所以英國商人大量撤資,資產大部分都被賤賣留給了中國商人。

    而英國人留下的那些公共設施,則相當於是免費送給了中華民國,中華民國只花了十萬英鎊進行購買,價值和白送沒太大的區別。

    香港的回歸,自然是讓人欣喜的。

    這意味著中華民國徹底的解決了最後一塊存在問題的領土,中華民國真正成為一個領土完整的國家。

    不過回歸後的香港,未必能夠像後世的香港那樣發展起來。

    一個地區要發展必須有足夠的人才,後世的香港之所以能夠發展起來,主要是因為解放戰爭之後,大量的民族實業家既不想留在大陸,也不想去台灣,因為之前蔣光頭搞四大家族,吞了很多工業資產。

    來自中國各省的的民族實業家聚集在香港,讓香港經濟發展擁有了強大的內核,那些民族實業家克服大量困難,在香港發展製造業,為香港的繁榮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而如今中華民國崛起之後,那些優秀的民族實業家,基本上都是中華商會的成員,成為了財團所認可的民族資本商人。這些商人如今發展得非常快速,並且因為背靠著財團這棵大樹,基本上沒有太大的風險。

    所以未來將不會有優秀的民資實業家因為政治避難跑到香港,香港自然也不就不可能像後世一般崛起。

    後世的香港一開始是靠製造業崛起,接著靠的是金融。

    如今製造業方面,香港沒有發展的可能,因為中華民國到處都是製造業,香港甚至是水資源都有點缺乏,製造業真心難以發展。不過回歸中華民國之後,製造業的基礎問題還是可以得到改善,但是市場方面又有點問題,所以頂多就是發展處一些還算不錯的製造業,但是不可能那麼繁榮。

    而在金融方面,中華民國的金融中心是上海,而不是香港。

    香港唯一的優勢,也許就是天然良港了,廣東地區的將有一部分商品從香港進出口,人口方面也不可能不斷的增長。

    香港的回歸,讓中華民國國民也很振奮,最後一塊領土主權問題解決了。香港的回歸也被歷史學家稱之為『標誌著中華民國徹底解決領土問題』。打開此時的中華民國版圖就會發現,中華民國的版圖成為了中國有史以來最為龐大的。

    北至北極,南至大洋洲(幾個島嶼),東至堪察加半島,西至烏拉爾山脈以西、阿拉伯半島,幾乎每個方向,都有不同程度的擴張。

    其中擴張得最厲害的還是西、北兩大方向。

    西域行政區、北海行政區,兩大行政區的版圖面積,每一個都和昔日中國關內傳統省份的版圖面積差不多大。

    而實際上控制的區域,比版圖還要大得多。

    北朝鮮、東南亞、高加索、波斯和阿富汗,這些地方全變成了中華民國的經濟殖民地。其中馬來西亞、緬甸的獨立問題,已經開始實施。

    馬來和緬甸的獨立,是由英國政府和中華民國共同主持。儘管英國還插了一腳,但是英國已經徹底出局了。

    因為馬來和緬甸一旦獨立,就和英國沒有任何關係了。這個時候馬來和緬甸當局一旦忤逆中華民國,中華民國打馬來和緬甸就像是揍幼兒園小朋友一樣,想打就打。而馬來和緬甸當局乖乖聽話,則還能享有一定的統治利益。聽中華民國的指揮,就要對英勢力進行排擠。

    首先馬來和緬甸的華人問題,自然是重點中的重點。

    儘管這次不能在馬來和緬甸直接扶持華人壟斷的政府,但是華人必然是要參與到政治當中的,隨著時間的推移,華人也將在緬甸和馬來取得統治地位,因為獨立之後的馬來和緬甸,將實行民主制度。

    馬來還保留有王室,可以繼續保留,但是要立憲,沒有什麼真正的權力,只能說是一個擺設,政治則是由內閣說的算,內閣是要經常換的,而馬來的華人又有中華民國的支持,自然很容易掌控整個內閣。

    緬甸直接成立民主政府,選舉出總統,總統只要是選舉出來的,就可以進行操縱,華人也很容易勝出。

    對於中國人來說,中華民國的崛起,給他們帶來的好處自然是超乎想像的。

    首先是天地變大了,華人到處可以闖蕩。

    不僅僅在內部擁有了大量的機會,而且在那些經濟殖民地也有大量的機會,以及對他們來說非常好的環境。

    地位有了保障,人身安全和財產安全也有了保障。在中華民國內部以及那些經濟殖民地當中,是絕對的保障。特別是在那些經濟殖民地,華人都高人一等,凌駕在那些原住民之上。

    在這個區域之外,中華民國取得了歷次的對外戰爭的勝利,讓華人在世界範圍內的地位大幅度的提高,再也沒有什麼國家敢隨意的欺凌華人。華人如果在內部和那些經濟殖民地找不到機會,還可以到世界各國去闖蕩。

    中國人永遠不缺乏那些能吃苦的群體,特別是在福建和廣東兩省,大量的中國人不斷向海外進行開拓。

    這樣的開拓的目的是為了追逐財富,中華民國崛起之後,很多地方也失去了對中國人失去了吸引力。

    例如非洲一些很落後的地區,就算是能在那裡賺到錢,但是拿回國卻也不比那些普通工人賺得更多多少,自然也就沒有什麼人去非洲等落後國家淘金了。所以中華民國崛起之後,大量資本薄弱的海外華人選擇返回祖國發展。

    但同時,又有一大批資本雄厚的國家,開始到那些落後國家掘金。在那些非洲、南美等落後國家那裡,只要有錢,就能買到大量的資產,加上中華民國的技術優勢,以及龐大的市場,經營起來就能賺到大錢。

    所以中華民國崛起之後,中國人在海外的經營模式發生了本質的變化。從原本的菜刀、剪刀、剃刀、洗衣、做苦力等低級的勞動致富,變成了玩技術、玩資本、玩規模。

    而原先那些從事比較低級的海外華人,則大量回國,有些真正的落葉歸根,有些則在祖國獲取了資金、技術和身份,再次殺向海外。

    想要本分經營的,在國內有大量的機會,因為大量的開疆擴土,使得中華民國出現了很多未開發的資源,很多資源財團抓在手裡是無法產生效益的,就要賣給民資發展,有些資源比較小,對於企業來說不好管理,則由那些個體戶進行經營。而在那些經濟殖民地,機會也非常巨大,因為那些經濟殖民地的經濟發展迅速,市場規模不斷擴大。

    在海外,中華民國官方則是建議投資者不要前往北美、歐洲展開投資。並且在地圖上標注出了世界上比較危險的區域。

    美國是危險程度最高的地區,歐洲也較為不安全,但是危險等級要小一些。

    主要建議前往海外投資的個人和企業,在經濟殖民地之外,向澳大利亞、非洲、南美三大區域展開投資。

    而在非洲、南美又標注出一些政治、治安不穩定的危險區域。

    這個地圖標注會根據世界、區域局勢的變化而進行更新和提醒。

    中華民國此時如旭日東昇,國力迅速上升,國際地位迅猛提高,大量的海外投資自然是開始不斷增長的。

    畢竟當資本達到一定規模,內部的機會是被其他資本所佔據的。特別是財團,掌控了大量的資源和機會。

    一些民資在內部得不到那麼好的機會,就會大量向海外進行資本擴張,這是一個國家內部機會飽和所必然出現的現象。就像是後世的中國,也開始大量的向海外輸出資本,不過被國際資本大鱷狙擊了不少,被坑了很多錢。之所以那些國際資本大鱷能坑掉中國人的錢,無非就是在軍事上和規則上掌控了主動權,擺明了就是坑你又能怎麼樣?到法庭告他們?告的贏嗎?就算是占理,人家大不了不斷的拖,不斷的耗,耗到你完全沒耐心為止。

    如今中華民國的內部機會還是不少的,但是因為銀行開始大量放貸,而市場又很賺錢,導致很多企業錢多得不知道怎麼花。所以很多企業家開始向海外開拓,加上海外華人回國融資,所以向海外輸出的資本不斷增長。

    向海外投資的主力,則依舊是財團和民族資本商人。

    財團和民族資本商人的海外開拓,更主要是看重經濟戰略,主要的核心思想就是在海外掠奪資源。

    所以財團和民族資本家,在海外資本輸出方面的手筆很大。

    英國服軟之後,中華民國的外部環境,從之前的四面楚歌,變成了風平浪靜。在版圖以東,日本已經廢了,美國遠隔萬里重洋,無力威脅中華民國。

    東南亞被中華民國完全掌控,以南地區的澳大利亞,也無力對中華民國構成威脅,畢竟澳大利亞人口只有八百萬,而且沒有什麼工業,也就是礦業和農牧業為主。

    在北部,版圖延伸到了北極,所以也沒什麼威脅了。西北部的蘇聯則成為了當前最大的威脅,但是自從年初教訓了蘇聯之後,蘇聯已經沒有膽子再跳了。

    西南部的英國殖民地印度,以及非洲等地區,也沒有什麼威脅。中華民國不威脅英國就不錯了,英國很被動。

    所以外部環境空前好轉。

    這個時候,沈凝雲則提出了大裁軍的計劃。這個時候中華民國因為外部環境有了空前的好轉,而且擁有很好的戰略緩衝空間,這個時候中華民國已經不需要保持高達將近400萬的陸軍。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