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民國戰神

《》章 節目錄 第392章 締結聯盟 文 / 鈞申

    菲律賓**的消息,如同長了翅膀一般,迅速的在世界各國傳遞開來,世界各國對於亞洲的劇變,都感到震驚。值得您收藏……{}

    美日聯合艦隊的覆滅,所導致的效應如同多米諾骨牌一般,正在不斷的倒塌。

    先是曾經一度要謀取世界大國地位的日本,被中華民國封鎖了海上交通,讓美國在日本的投資損失慘重,並且直接癱瘓了日本的經濟,接著又對日本進行了規模龐大的持續轟炸,讓日本這個國家,幾乎陷入了癱瘓的狀態。誰都明白,日本是完蛋了。就算是日本不投降,從此之後,日本再無崛起的希望。

    畢竟日本離中華民國那麼近,中華民國的崛起,能對日本產生持續的壓制。另外日本沒有資源,就算是日後能夠開始發展,也已經是世界末流國家了。

    日本完蛋的同時,美國又在亞洲敗退。

    來打都沒打起來,美國佬就已經撐不住了,根本不敢和中華民國在亞洲發動戰爭,只能將殖民地菲律賓讓給中華民國。

    同樣的,美國還讓出了關島。

    這意味著美國徹底的從亞洲被掃蕩出局,從此之後美國在亞洲已經不存在任何的影響力。美國也成為繼法國之後,第二個被掃出亞洲的西方國家。

    如今的亞洲,只有兩大國家,一個是中華民國,一個就是英國了。

    英國現在的亞洲局勢也非常不妙,只能說用殘存這兩個字來形容英國在亞洲的處境,英國在亞洲,只剩下了一點點世界霸主的餘光。

    中華民國對於英國的所謂世界霸主,已經不買賬了。

    中華民國這個時候根本就不慫英國,英國離亞洲太過遙遠,就算是力量和中華民國差不多,也無法迅速趕到亞洲。

    何況,英國只是一個島國,儘管殖民地眾多,但是英國的工業已經落後了,英國的工業體系這個時候還停留在第一次工業革命的水平上,儘管有了一些第二次工業革命的工業,但是更新工業體系要錢,英國人現在沒有市場競爭優勢,又沒有足夠的資金投入到工業體系升級當中去,自然競爭不過正在大力進行工業體系升級的美國,同時也競爭不過直接建設第二次工業革命技術工業的中華民國。

    在國力上,英國儘管殖民地眾多,但是已經比不上美國和中華民國了,之前唯一存在優勢的就是影響力和軍事力量。

    然而在美日聯合艦隊被華東艦隊擊敗後,英國對於中華民國也已經失去了海軍上的軍事優勢。

    英國的海軍軍艦很多都是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建造出來的,相比華東艦隊的軍艦要低級了一兩個版本。這個時候英國要想保住世界第一海軍的寶座,就必須不斷的投入資金來建設海軍,但是英國現在欠了一屁股的債務。

    不過債務問題實際上也不是問題,債權人實際上就是財團,財團的安全是要有軍事來保護的。

    所以還錢已經變得不那麼急了,造船在是主要的。

    英國這個時候也開始大肆打造新型軍艦,特別是航空母艦上面,也投入了大筆的資金進行研究。

    不過英國人在建造軍艦的時候,中華民國也在建造新型軍艦。

    英美法這三個國家,這個時候都開始加大海軍方面的投入,至於錢的問題,還真的不是太大的問題。

    畢竟歐美要資源有資源,要人也還是有人的,錢方面財團也有。對於財團來說,軍事是保障他們掠奪全球最關鍵的力量。

    所以羅斯柴爾德財團以及美國各財團,都開始給政府加大貸款,讓英法美能夠打造出一支足以抵禦中華民國海軍的海上力量。

    在這樣的情況下,美日聯合艦隊覆滅後不久,英法美三個國家就陸續推出了各自的海軍軍艦建造計劃。

    英法美三個國家就海軍規模進行了不斷的商定,隨著中華民國的崛起,已經引起了歐美世界的強烈警惕。

    警惕下的歐美財團,已經開始以對付中華民國為首要的問題。但是歐美內部的鬥爭依舊存在,所以海軍規模誰大誰小,還是需要商定。

    另外誰出的錢多一些,誰出的錢少一些,都是需要商定的。

    那些財團在軍事上並不是專家,因此海軍方面還需要專業人員來商定,需要多少規模才能阻擋中華民國向世界範圍進行擴張的腳步?需要花多少錢等等!

    隨著中華民國對生產力的不斷改進,如今中華民國的國力正在迅猛增長。一個國家的經濟增長,很多時候並不是要幾百年的時間積累起來的。

    物質的建設,很多時候更取決於生產力以及市場需求。

    中華民國之前雖然大部分民眾都處於一個比較貧窮的狀態,然而也正是這樣的貧窮狀態,讓中華民國如今擁有了世界上最龐大的消費市場。

    只要有市場,民眾就能有工作,只要所有人都能用較高的效率進行生產建設,那麼一個國家保持著這樣的速度發展下去,就能夠成為世界上先進的國家。

    而如今的歐美國家,經濟增長速度不快,主要是很多東西該建設的都建設了,很多商品買了之後甚至可以用上十幾年的時間,所以市場需求不那麼大了。這些歐美國家,實際上很多人都是在玩,要麼就是失業沒事做。

    而那些落後國家,實際上也就是勞動力首先大量沒什麼事做,或者只能從事生產力很低的生產活動,或者是生產規模上不去等等。

    中華民國這個時候,在生產力上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同時在生產資源上也不缺乏,更不缺乏的還有繁榮的市場消費。相當於每個人只要肯做事就有事做,所以國力就能迅速增長。

    而且財富被大量的集中的生產出來,那麼人民自然也就富裕了。就例如一個人一個月賺的是3000塊錢,但是要花掉2000塊錢。而如果收入能變成4000塊錢,也花掉2000塊錢,那麼當月就可以剩下前者一倍的財富。

    財富的創造速度與消耗速度,是財富積累的關鍵。而一個國家的財富積累,能夠快速的將財富大量的製造出來,那麼整個國家所積累下來的財富就會更多。

    財富被製造出來之後,還有一個分配的環節,所以財富分配製度的公正,又是保證財富最大化的前提。

    只有讓每一個人都具備一定的消費能力,這樣才能讓市場繁榮起來,才能讓整個社會具備大量生產財富的動力。而中華民國現在又不缺資源,所以為什麼不能讓老百姓富起來?所以財富分配製度方面,中華民國在執行上已經變得越來越嚴格。

    對於那些能夠勞動的群體,則是給予勞動所得的保障,通過最低工資,以及加班工資翻倍、僱主所得不能超過工人所得的十倍、工會制度這些來維護工人的利益。讓工人的利益得到保障之後,消費能力自然而然的也就上去了。

    對於那些不能進行勞動的困難群體,則通過政府的保障,以及慈善公益的捐贈,來使這些群體也具備一定的消費能力。

    例如一百萬塊錢,如果集中在一個人手上,那麼這一個人最多也就消費一輛汽車,但如果把錢分配給十個人,卻可以讓十個人都購買汽車。一輛汽車的製造和十輛汽車的製造所能產生的勞動崗位就有很大的差距,另外汽車上路後要燒油,還要維修什麼的,產生的勞動崗位更加不同。

    所以讓更多人具備消費能力,就能讓更多人擁有就業崗位,從而進入良性循環,直到商品賣不動為止。

    中華民國發展時間還不是很長,所以有很多建設活動沒有完成,同時老百姓大部分的消費需求也沒有滿足。

    所以這個時候的中華民國,已經進入了這個良性循環的狀態當中了,只要還有市場需求,經濟就可以無比的繁榮下去。

    顯然離市場飽和的時間,還是需要一些時間的,市場的潛力依舊很大。

    當然,當老百姓都富裕起來之後,就有很多人不願意做事。這就涉及到了一個轉型的問題,那樣的時候,國家則要轉型成為一個以技術為主的模式。同時對於普通民眾,依舊是要進行物價的提高,讓他們不得不去工作。只不過過得要比其他國家好,但是享受質量較高的生活的同時,同樣也要去工作。

    同時,一旦大部分老百姓都富裕起來了,那麼就要進行財富的收割,正所謂天地萬物,有生有殺。

    所以繁榮過後,必然是要有蕭條的。

    就國力上來說,中華民國這樣的快速發展下去,以中華民國在工業上的技術優勢,老百姓的生活水平超越歐美只是遲早的事情。

    畢竟富不富裕,很多時候,只是市場需求,以及勞動生產的問題,還有資源方面的問題。

    中華民國既然把資源、資金、技術、勞動力,以及財富分配的問題都解決了,發展速度自然不是歐美能夠比得上的。

    歐美這個時候,財富分配的模式,已經比不上中華民國了。

    這個時候的中華民國,借鑒了大量後世歐美在財富分配上的制度,並且考慮國情的不同,進行了一些改動,財富分配已經比歐美更加公平。

    財富分配的更加公平,讓中華民國的發展速度就不是歐美可以相比的了。

    加上歐美的市場很大程度上,很多國家都是較為飽和的。或者說,在一些東西方面已經是不需要建設和製造了,所以市場潛力並沒有中華民國大,這樣一來,再加上他們的工業體系又有很多國家停留在第一次工業革命的技術體繫上,所以工業體系的升級就出現了問題。

    中華民國因為工業是直接跳進第二次工業革命的水平,加上又有龐大的市場需求的支持,工業體系的先進程度早就超出了歐美,而且這個時候工業規模正在隨著市場的發展而不斷的擴大。

    這樣一來,中華民國的國力,永不了幾年就能將歐美各國越甩越遠。同時中華民國的老百姓的生活水平,也能在工業技術的先進基礎上,比歐美白人更加高。

    再加上中國人的頭腦更加靈活,發展意識實際上比歐美白人更加強烈,所以國力的增長速度自然會超越歐美。

    歐美這個時候開始商量組建聯合艦隊,從而抗衡中華民國海軍,在國力上本身就不存在什麼優勢。

    再有一個,就是歐美各國只見實際上也存在矛盾。特別是德國的問題,這個時候的歐美依舊嚴重依賴德國的精密製造業。

    就算是美國進行第二次工業革命的工業體系升級,也離不開德國的精密製造業的支持。德國持續以來,都是歐美各國獲得廉價機械設備的出口國。就算是英法,他們使用的很多機械設備,都是從德國進口的。

    德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戰敗,仇恨的種子已經種下,只要德國容克財團煽動一番,德國人民就會被財團利用。而這個時候英法美意等國,要組建聯合海軍,德國實際上也是重要的一個製造環節。

    在這種存在內部爭端,各國有些時候優先考慮本國利益的情況下,這個聯合艦隊的戰鬥力實際上就有了一些問題,容易被逐個擊破,甚至可能會產生內鬥。

    中華民國的海軍則沒有這個問題,首先在國力上不遜色於歐美各國,如此一來就算是海軍軍備競賽也絲毫不懼,而且中華民國內部這個時候沈凝雲已經掌控了大權,沒有哪個傢伙能威脅到他的話語權,所以內部沒有什麼矛盾。

    沈凝雲能夠掌握中華民國的話語權,也與他能夠給中華民國帶來海外殖民、經商的紅利有關。

    本身大家如果都在窩裡爭奪那麼一小塊的蛋糕,自然會打起來。但是如果把蛋糕做大了,大家都能分到一塊,從而錢對那些有話語權的群體來說已經不是首要的追求,加上政治上沈凝雲並不會胡亂的迫害誰,一切按照規矩來辦,所以對於權力的爭奪也不是很激烈,自然不會產生多少內耗。

    英國、法國、美國、意大利這四個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的戰勝國,經過長達半個月的商議之後,終於確定了各國的海軍規模。

    其中英國和美國的海軍規模最大,將會組建一支排水量噸位達到100萬噸的海軍,另外法國和意大利,則維持50萬排水量噸位的海軍。

    同時英法美意締結海軍聯盟,以此來抗衡中華民國。

    這個消息並不是太隱蔽,中華民情局獲取這個情報之後發回了國內,沈凝雲看到了這個情報之後卻是不由的笑了起來。

    「意大利都能參與到這個聯盟當中,看來這個海軍聯盟不過如此。」沈凝雲真心不是看輕意大利人,實在是意大利人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和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表現得太渣了。

    意大利人也許是商業發展得還有一些頭腦,儘管意大利商業方面實際上也比不上英法德。但是西方人的商業模式,很多時候是和軍事掛鉤的。意大利人既有商業頭腦,又發展得不如英法德,就已經暴露出了一個大問題,那就是意大利人在戰爭上顯然是不行的。

    而且意大利人最擅長的就是拖後腿,歷史上把德國佬坑的不輕。就是不知道,日後的意大利會不會像歷史上一樣,和德國結盟。如果會繼續這樣發展的話,那麼英法美估計要鬱悶得吐血了。

    當然具體會不會那樣發展,沈凝雲也沒有具體的把握。

    實在是此時的世界已經因為中華民國的崛起而改變了很多,例如歷史上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應該是海軍假日時代的來臨。

    海軍假日時代的來臨,主要是因為羅斯柴爾德財團再次佔據上風,壓服了容克財團和美國財團。從而影響到國家層面,就導致了英法美不可能發生戰爭,而德國也因為戰敗,軍隊受到了限制,那麼海軍也就沒有太大的存在必要,唯一的變數也就變成了日本,只要搞定日本,讓日本簽下華盛頓海軍協議,那麼歐美各國就不需要維持龐大的海軍。

    但是中華民國的崛起,讓世界產生了變數。

    儘管英法美德意之間不可能發生戰爭了,但是日本被中華民國給干趴下了,中華民國的海軍卻崛起了。

    這個時候如果中華民國願意簽下華盛頓海軍條約,那麼海軍假日時代還是會到來的。

    但是中華民國自然不可能簽訂這個條約,首先中華民國還要繼續對日本用兵,如果簽訂了這個條約,對日本則無能為力。

    中華民國不簽訂這個條約,歐美各國自然不可能裁減海軍軍備。

    此時歐美各國,反而因為中華民國的海軍的進一步的崛起,而不得不對海軍進行加強建設。

    接下來,就看會不會形成一個海軍軍備競賽了。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