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民國戰神

《》章 節目錄 第337章 :財政預算〔三〕 文 / 鈞申

    第337章:財政預算(三)

    如果是一個小國家,根本就無力承擔這樣的科研費用,而且研究出了科技成果,也未必可以得到足夠的回報率。畢竟如此龐大的研究活動,相當於他們全國所有人不從事生產,只從事科研,那根本就撐不住。

    而且科技成果出來後,可以提高生產力。但是小國家沒那麼大的生產規模可以提高,而在其他國家做生意又不是那麼容易做的,特別是弱國無外交。

    中華民國則不同,畢竟五億人口擺在那裡。幾百萬人不生產,只從事科研活動是養得起的。另外科研成果也能迅速轉換為更高的生產力,從而獲得無數倍的回報。

    科研這個玩意實際上也很簡單,無非就是錢和人,以及工業配套。

    中華民國有錢,此時也有世界上最好的工業配套,以及最好的精密製造業。科研人員方面同樣不缺,首先有大量外聘科研人員,再則有一大群從學校裡畢業的學生參與其中,這些學生有專業知識,也有足夠的熱情,更有比歐洲人更好用腦子,而且有更堅定的信念和目標——振興中華!

    這個時代各國的各個領域的技術實際上都很初級,人才培養很容易,知識面根本不多,所以很多科研人員學的東西很廣,不似後世工業那樣因為專業知識太多,不得不進行深度的細化分工。

    能起到核心作用的,無非就是一些物理學家和一些數學家。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愛因斯坦已經從德國來到了中華民國,並且千方百計讓愛因斯坦簽下了賣身契。

    此時愛因斯坦已經無法離開中華民國了,因為他身上有科研機密,受中華民國派出的人員進行貼身『保護』。

    科研方面沈凝雲主要抓住那些重要的點進行技術攻克。

    首先是電子計算機,這個年代的科研之類的需要大量的計算,在沒有電子計算機的時代,則需要進行人工計算,隨著科研的對象不斷的升級,計算量不斷的飆升,有些科研項目的計算量簡直就是天量一般,沒有足夠的計算人員根本算不出來。另外人工計算很容易出錯,一個粗心大意就會導致算出來的數據牛頭不對馬嘴。

    計算機是第三次工業革命的主力軍。

    在計算機還未對工業技術形成改變性的革命之前,電子計算機對於科研計算、軍事計算都有重大的意義。

    有了電子計算機,意味著不再需要那麼多計算人員,靠電子計算機就可以完成計算,科研成本也就降低了,本質上是用工的降低,可以節省下更多的人力去從事其他活動。

    中華民國此時的電子計算機技術已經發展了不少年頭了,電子計算機這個東西最初非常傻大粗,沒有太大的技術性,只是人們沒往這方面想而已,所以沒有這種東西。最主要就是編程之類的問題。

    中華民國很早就研發出了電子計算機,只是非常笨重。一開始有十幾噸的重量,硬件非常垃圾。

    經過多年的研發,硬件技術已經發生了不斷的進步,體積也不斷縮小,而運算速度也不斷的提高。

    在這樣的情況下,中華民國的科研計算能力已經變成了世界上最快的,對於高級研發項目的研發成本也是最低的。

    幾乎每一個研究所都有配備電子計算機,不過電子計算機這個東西卻是非常隱蔽,根本沒有上過報紙。

    甚至是研究所內的科研人員都不清楚這種玩意的存在,他們只知道計算項目送到計算組去,計算組過段時間自然會把結果給他們送去。而每一個研究所,還是有保留一批人工計算來掩人耳目,不過這些人工計算人員並不是很多,但卻足以讓內部都不清楚電子計算機的存在。但凡是接觸過電子計算機的人,都被要求嚴格保密,簽下了保密協議。

    有了電子計算後,中華民國的很多科研項目都迅速攻克。很多項目只是缺一個準確的數據,有了準確數據就可以攻克。

    除了電子計算機,大殺器就是原子彈這玩意。

    其他的除了主要的軍事裝備,還研發特種彈藥,例如轟炸水庫的炸彈,以及鑽地彈這些東西。以及磁性魚雷、高速魚雷等等。

    這些都是軍事技術,而在生產技術上,則是進一步的改善製造技術,以及農業生產技術。

    這些生產技術一旦研發成功,就能夠迅速的轉化為生產力。因為有財團的存在,財團有錢,而且有大量的生產項目,有更好的技術為什麼不用?當然,如果成本太高會擱置掉,但如果一旦有需要,還是會普及。

    就如同機械化農業,這個時候的投入成本是比較大的。但農業機械化方面卻是舉國之力進行建設。

    而後世的中國,財團還未徹底發展,很多時候國家研發出更好的生產技術,卻沒辦法投入商業生產當中。例如高速計算機,在生產上根本就沒有應用。

    中華民國的生產技術的研究,是明確衝著改善生產力的方向去的。再一個就是軍事技術的發展,推動民用技術的提高,不過很多軍用技術是不會立即投入民用的,有些甚至要等幾十年才會投入民用。

    所謂戰爭提升科技的說法,實際上並不是完全靠譜的,更多的只是統治者有時候在美化戰爭罷了。

    在科研上唯一能和中華民國追趕一番的只剩下美國和德國了,此時的美國和德國正在進行技術交換,雙方的科研成果有共享的趨勢。

    但是美國和德國就算是真正聯手的話,也比不上中華民國。首先中華民國投入科研的資金規模大,科研的投入比美國和德國加在一起還要龐大最少一倍的規模。

    中華民國的科研不僅是資金規模龐大,在一個就是目標明確,有沈凝雲進行方向把控,科研目標極為清晰,不像美國和德國那樣,科研上經常走彎路、做無用功。還有一個就是科研成本低,導致中華民國在同等資金下有更龐大的科研規模。再一個優勢就是配套工業更高級,精密製造業更先進。

    諸多優勢下,美國和德國實在難以和中華民國的科研速度相提並論,隨著時間的推移,愈發被中華民國甩到身後。

    最大的問題就是制高點被中華民國佔領了。

    正所謂領先一步是神器,落後一步是狗屎。因為這個世界富貴的本質,無非就是做人上人。

    你比別人有優勢,你就是人上人。

    科技上同樣也是如此,一個國家的科技更先進,就可以通過商品盤剝其他國家,就能賺到錢。科技領先的,就是佔領科技制高點。

    一個先進的新產品推出後,就是獨門生意,就能在世界上瘋狂吸金,從而有更多的錢投入到科研當中,研發更高級的產品,當競爭者也推出該產品的時候,則可以推出更高級的產品,再次瘋狂吸金,而競爭對手最高級的產品一出來就落伍了,於是就根本賺不到什麼錢,只能賺到一些辛苦錢,扣除資本家所需的利益外,已經沒什麼錢投入科研活動當中了。

    軍事上也是如此,二十一世紀的解放軍拉到這二十世紀初可以橫掃世界,但是在二十一世紀卻未辦不到。

    中華民國的民用商品因為有科技制高點的存在,所以科研經費更加充足。

    強者恆強,弱者恆弱,如若沒有特殊原因,比如出現沈凝雲這種bug,或者是工業革命的時候趁機崛起,否則是這就是真理。

    再有一個就是心態問題了,正所謂忘戰必危。

    沈凝雲知道缺乏世界霸權的世界未來必然要進行一次世界版的『逐鹿之戰』,中華民國的崛起更加使得世界失去了霸權,戰爭爆發的可能性比原定歷史還要高。所以沈凝雲在不斷的提高戰爭潛力。

    歐美則不同,歐美這個時候的各個財團,還在以撈錢為主,戰爭也是資本財團利益分配不不均導致的。所以歐美這個時候還有點正常過日子的心態,而不是瘋狂的追求戰陣潛力的建設。

    另外還有一個就是好戰必亡。

    好戰必亡不是說頻繁的戰爭就會使國家滅亡,而是戰爭一定不能折騰老百姓,一旦老百姓被折騰得過不下去的時候,這樣才會滅亡。

    沈凝雲發動的歷次戰爭,儘管進行了幾次戰時生產,但是老百姓能吃飽肚子。而此時在一場更大規模的世界戰爭的前夕,在沈凝雲的操作下,中華民國正在將主要資源傾斜到民用建設和基礎設施建設上,讓老百姓富裕起來,才能支撐接下來的大規模戰爭。

    而1921年中華民國的軍費預算方面,最高統帥部進行了計算之後,給出了一個100億元的預算結果。

    這個預算非常順利的通過了,但是對外公佈的數據卻只有40億,對外部隱瞞了60億的軍費。

    之所以得出一個100億的高額軍事預算,主要是明年決定對美日宣戰,對美日聯合艦隊開刀,同時也將教訓一下蘇聯。

    加上海軍還要繼續建設四艘輔助航空母艦,另外海軍方面計劃明年再建造六艘戰列艦,這次戰列艦命名為『西北級戰列艦』,排水量為3。8萬噸,技術上更加先進。不過排水量方面,依舊不如美國最新搞出的4萬噸級的戰列艦。

    但是中華民國的戰列艦已經不承擔主要作戰艦艇的任務,更多的則是負責防空、配合登陸戰等方面的任務。當然航空母艦不是什麼時候都能用,戰列艦很多時候也得進行視距內的海戰。

    所以中華民國的戰列艦不追求那種排水量大到離譜的設計,那種排水量達到四五萬噸的超級戰列艦很多時候在海戰中的效果並不大,作為穿越者的沈凝雲很清楚這個趨勢,二戰過程中日本的超級戰列艦簡直就是渣渣,戰果幾乎沒有。

    還不如保持適當的排水量,多造幾艘出來。

    年底的軍費預算,也涵蓋了明年的戰爭支出,加上海陸空的裝備更換,軍費也就達到了100億的恐怖規模。

    這100億的軍費中,空軍和海軍所佔份額較往年有明顯上升。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