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民國戰神

《》章 節目錄 第201章 :經濟騰飛 文 / 鈞申

    西北政fu與北洋政fu重組,這個消息讓西北民眾感到不安,因為這次重組不是西北政fu取得至高無上的中央位置。

    在普通民眾看來,中央代表著權威。

    傳統的觀念不是短時間內可以轉變過來的,因此感到很不安,害怕西北會就此敗亡,他們好不容易獲得的美好生活就會付諸東流。

    不過在輿論宣傳下,這種不安的情緒被漸漸撫平。畢竟西北政fu雖然成為真正的地方政fu,但依舊掌控著軍權。同樣的,國防支出這一塊西北政fu沉重的負擔將由中央承擔,儘管上繳了一半稅收,但是中央把錢收取上去,西北的一些項目也是要中央承擔支出的。

    西北國防軍高層卻非常淡定,這次重組他們的利益並未受損,反而因為財團的擴張而擁有了更大的利益。

    西北高級軍官都有一定的財團股份,這些股份普遍是在對外戰爭中獲得的,如西域、朝鮮的資產中,軍人佔有不少的股份比例。其中低級軍官及士兵,普遍都有一些股份。對外戰爭此時已讓不少西北軍人已嘗到了甜頭,因為西域經過初步開發後已產生了盈利,大量軍人拿到了財團分紅。

    財團的擴張,才符合西北軍事集團的利益,至於行政方面則無所謂。只要中央是受財團控制,那麼將帶來更大的利益。

    西北軍人在這種股份分配製度下,掌控權力的軍人普遍都很富有,而且不需要他們動腦子去賺錢,只要一心把軍事搞好就行了。把軍事做強,就能獲得回報。即可以實現強大民族的理想,也可以獲得實際的利益回報。

    所以沈凝雲此時軍權抓得非常穩固,西北高層軍人是不可能被外部勢力所拉攏的。因為都有共同的理想與利益。

    只要軍事上穩固了,其他什麼都能穩固。

    西北高層人員沒有因為政治上的變動而躁動,西北民眾的不安情緒也被迅速安撫了下來。

    西北此時的發展確實也達到了一個瓶頸,西北生態環境實在承受不了工業初期嚴重的污染。

    因為工業的發展,西北生態急轉直下,很多產業已經到了不得不向其他省份轉移的時候了。

    西北政fu與北洋政fu重組後,西北工業就可以大規模的轉移到關內各省,即帶動了各省經濟,也減緩了生態壓力和人口壓力。

    「我們西北未來要保留的,一個是軍工業,一個科研產業,一個是精密製造業,這是三大核心。只要這三大核心掌控在手裡,我們就進可攻,退可守。就算是對中央的掌控出現了問題,不論關內工業如何發展,我們的對手都不可能獲得多少戰爭潛力。」

    這三個產業,就像是戰爭中的發動機,而其他工業雖然也能產生戰爭潛力,但必須有這三個產業的帶動,才能真正轉化為戰爭潛力。

    如果是對外戰爭,那麼關內工業將發揮出很強大的作用。如果是內部戰爭,那麼關內工業就對戰爭沒太大的幫助。如此一來,西北國防軍就能戰勝任何敵人。

    西北生態環境脆弱,而保留的這三個產業,只有軍工業會對生態造成一定壓力。科研產業和精密製造業都不會造成太大的生態壓力。

    冶金業當然也要保留,不過冶金方面污染最大的焦煤產業,則可以分包給朝鮮去搞。而煉鋼過程中排放的廢氣是不可避免的,不過在甘肅、陝西等省,冶金業規模將不再增長,主要的增長則是放在生態承受能力相對更強的西域省。西域省也有良好的冶金條件。

    其他重工業也是要大量保留的,不過將向西域省這個區域轉移。在西域大力建設也是有風險的,那就是俄國方面的壓力,暫時是沒什麼問題。不過如果蘇聯成立的話,則會構成一定威脅。

    因此重工業也不完全轉移到西域省,同樣還有大量重工業將轉移到四川省。四川省此時基本上就是西北政fu掌控的,儘管重組後四川名義上將是中央控制,但實際上依舊是西北這群人在掌控。

    北洋軍沒有把手伸到四川,把手伸到四川的是西北國防軍。四川督軍孫俊平,實際上就是西北高級軍官。

    輕工業則可以大量轉移到關內各省,西北輕工業對外出口並不是很方便,倒是南方各省很方便,特別是沿海省份。()

    不過從沿海向西北運輸輕工業也不是很方便,因此在四川省將建設大量輕工業,而四川也有足夠的人口,也就意味著有充足的勞動力。

    對於關內百姓來說,這次重組則是一個令人振奮的消息。北洋政fu同意改革,並且是全面的改革,給他們帶來了希望,頓時各省勢態紛紛平息,工農商各階層皆渴望西北制度得到普及。

    而對於日本政fu來說,這個消息無疑是晴天霹靂。

    隨著重組,過去********兩大政權隱隱對立的格局被打破,整個中國獲得了西北的技術、資金、人才的帶動,爆發出的發展潛力將是即極為恐怖的。

    日本政fu此時已是惶惶不可終日了。

    歐美列強也是震驚無比,非常不願意看到西北政fu與北洋政fu聯合重組,但此時已無力干涉遠東政治格局。

    兩個政權的重組,將意味著********真正開始走向強大。

    歐美列強已經感覺到,一個新興列強正在崛起,遠東殖民利益岌岌可危。英法都對自己的殖民地極為擔憂,美國則是擔憂再也分不到更多的亞洲殖民利益和商品市場利益。

    在這樣的情況下,已沒有任何勢力可以阻擋西北政fu與北洋政fu的重組。

    北洋內部則出現了一些反對的聲音,反對這次重組的北洋高層主要是認為西北派繫在改組後在中央的權力太大了,已嚴重威脅到了他們的地位。但是這些聲音很快就被淹沒了。重組是順應民意,而且袁世凱大力支持。

    而最大的讓步,無疑是中華聯合儲蓄銀行的成立,簡稱『中聯儲』。但是中聯儲方面,卻很少有北洋高層看出其中的問題。

    實際上中聯儲的地位得到承認,意味著國家主義將淪為民族資本主義的附庸。從此中國將不再是國家政fu說的算了,而是民族資本算了算。

    而民族資本,最大的掌控著就是沈凝雲。並團結起了一大批的民族商人,組成了一個資本強大的新興財團。

    在宣佈重組後,雙方立即有了行動。

    首先是西北派遣了大量行政人員,前去負責中央改革。西北行政人員頓時平步青雲,大量的職位空缺都將由他們頂替。

    同時行政大學又從各省招收了大批學員。

    西北的行政制度比較獨特,公務員一般都是行政大學畢業的,擁有專業的行政知識,特別是那些各層次的一把手,更是受過專業的培養。而且畢業考核很嚴格,沒有絲毫馬虎。

    這些行政人員就算是就任後會產生一些貪污,但是能力卻是沒有任何問題的,起碼不會尸位素餐。

    至於貪污,在西北是很少見的,因為有嚴格的監察體系。在財團的存在下,這些官員和普通的公司員工沒有太大的區別。

    甚至連賄賂都很少,因為掌控行政的是沈進文,自己需要賄賂自己嗎?只要沈進文傳達一個指令,財團在各省的壟斷經營就有行政系統的配合,根本不需要賄賂各級行政人員。

    為了減少貪污,公務員待遇是很不錯的。只是一旦發現貪污,懲處力度也非常嚴厲。

    有西北行政大學向中央輸出專業的行政人員,並向各省委派,加上軍事、財力的支持,這場改革想不通會有什麼不成功的理由。

    國會首先對《憲法》、《農業法》、《工商法》等等法律條款進行了修改,全部採取西北的法律制度。

    接著將各省法官都換了一遍,全換成西北行政大學畢業的法律系畢業生。而替換下來的,則全部送到西北行政大學回爐復讀。

    同時中央各部門也進行改組,改組後的中央各部門,西北派系的官員就佔了一大半,而且全是一些重要部門。

    北洋大量官員被派到西北重修。

    然後開始自上而下進行行政部門改革,大量西北派系官員被委派到各省,主持民政、治安、稅收、法律。

    而中央政fu很快就獲得了改了名字的西北銀行,也就是如今的中聯儲的大筆貸款,第一批貸款為5億銀元。

    有了錢,中央政fu立即改組地方警察。由西北警察體系抽調人員在各省各地組建新的警察體系。

    而原先各省警察,遣散的遣散,送到西北進修的則乖乖去進修。

    警察將是維持地方政fu行政的一個重要保障,但是警察更多的是維持治安,無法達到一定的鎮壓效果。

    因此在西北政fu的建議下,中央政fu又成立了地方武警體系。這個武警體系,由中央和西北共同派遣人員組建,不過還是以西北軍人居多。

    中國各省有些地區的情況還有些亂,儘管在經過西北國防軍的大剿匪之後,情況好了很多,但還是存在大量頑固的地方勢力,嚴重阻礙行政,暴力抗法屢見不鮮。

    這些武警部隊,也就是為了能夠鎮壓這些地方勢力,這些地方勢力大多是一些土豪士紳,還有一些宗族勢力,有些行為十分惡劣。

    再加上此前西北國防軍在剿匪過程中向各省派遣的部隊,以及北洋軍在各省的部隊,足以對付地方****。

    首先中央政fu用貸款改革了行政體系,並在地方上佈置了全新體系,且受掌控的警察、武警、地方守備部隊後,在行政上首先不會因為魚肉百姓而引起百姓騷動。再則具備了足夠的武力,則可以對地方頑固實力開刀,施行各項地方改革。

    如稅收,如果地方政fu能動用的武力太薄弱,那些頑固實力甚至不鳥地方政fu。特別是新的稅收制度下,那些富戶絕對是最想逃稅的群體。個人所得稅,遺產稅,以及地主需要繳納的農業稅等等,都是讓富戶非常肉痛的稅種。

    而法制也需要強制執行能力,地方武力是必不可缺的。

    中央行政改革,為西北派系各部門的人員都創造了大量的就業崗位,北洋派系雖然很不爽,但是西北的行政人員是專業出身,能力就比他們更專業。不過北洋派系的官員廉潔得很多,這些群體並非被排擠,而是到西北進行重修後,依舊可以委派到崗位上,而且級別一般不會降低。

    這種改革是逐步進行的,從中央到省會,從省會到各州縣,從各州縣到各鄉鎮。

    與此同時,中央的基礎設施建設在得到貸款後也迅速施行了下去,交通、水利、城建、教育、醫療、通訊這些基礎設施都按照西北財團制定的建設計劃進行建設,而工程承包方都是西北財團控股的公司。

    這些基礎設施項目財團控股公司的報價都是按照30%左右的利潤進行建設,這個利潤並不能算是太黑,在北朝鮮,西北財團計劃按照50%的利潤來承包北朝鮮政fu項目。

    在資本主義時代,國家主義已淪為附庸,相當於是財團的一個公司。一個用來調節市場貨幣總量的一個公司。

    財團要印刷大量鈔票貸款出去刺激經濟,但要確保不引發通貨膨脹,就必須有收回鈔票的手段。

    而政fu就成為了一個很好的手段,通過稅收可以把鈔票收上來,然後再變相轉移回財團手上。

    對於普通民眾,並不需要收太多的稅收,在市場還未飽和的情況下,普通民眾有了錢會拿去大量消費,財團靠賣商品就可以收回來,這時候是向中高產階級收取較重稅收的時候。

    而當市場飽和了之後,老百姓能消費的基本上消費得差不多了,這時候就要增加對普通民眾的稅收,因為老百姓一旦過度富裕,都會不想幹活的。

    財團的一切手段,根本目的則是為了更快的進行發展。在最快的時間內,使整個國家獲得最強大的戰爭潛力。

    中央的基礎設施建設,很快就在地方上為各省民眾提供了大量就業。而且西北財團的貸款源源不斷,不到一年時間裡,給北京中央政fu貸款了30億銀元。這30億銀元的龐大資金一注入各省的基礎設施建設,立即使各省經濟迅速拉升。

    儘管財團在工程中賺取了30%左右的利潤,但是卻意味著工廠工人、運輸人員、工地工人以及一些農業人員通過勞動,獲得了21億銀元。

    這21億元撒下去,立即產生涓滴效應。層層滲透下去,使關內民族市場迅速做大,各省消費額隨著各省人民的就業崗位增多而迅猛增加。

    到1915年,北洋中央政fu的改革框架基本上已經構建完成。

    關內各省的民政統計,以及田畝丈量、資產登基也在一年時間內完成了大部分。

    各省百姓在改革中獲得了大量的益處。

    如佃農和自耕農,佃農自中央改革後,只需要向地主繳納兩成的產出,可交付實物。這是中央強制規定的,為的就是打壓那些翹著二郎腿在家裡等佃租的地主。這些地主就像是蛀蟲一樣,用毫無技術性的經營手段對佃農進行剝削。

    而中央所鼓勵的,則是那些願意引進先進農業技術,肯花腦子去經營的土地的地主。為了鼓勵這些手上有錢的地主肯在土地在投入,肯購買先進農機等農業生產資料,國會還通過了對完成機械化農業的地主的扶持政策,只要肯投入錢,就能減稅。以此讓那些地主有足夠的時間收回成本。

    而那些跟不上時代發展,不肯花腦子去經營的地主,則將被逐漸提高農業稅收,讓他們手上的土地逐年變成燙手山芋,最終將這些地主淘汰出局。

    這些地主如果手上沒閒錢,也不要緊,銀行願意貸款給他們購買農用設備。如果怕有風險,可以用土地入股西北農墾公司,進行土地資產重組。

    當然考慮到這個變革需要一定時間,因此不會立即對那些傳統的地主增加稅收,剛開始改革,還是應當以穩為主。

    自耕農方面,農業稅則被免除了。自耕農即是那些土地規模不超過200畝的農民,這些農民未來將不需要再農業上繳納一個銅板的稅收。

    農業階級得到了優惠,而工人階級同樣也得到了失業保險的福利,只要登記成為工人,失業後可以獲得失業保險,確保基本生活可以維持。同時在醫療方面,遇到個人家庭所無法承受的病痛時,政fu也將負責掏錢。

    至於具體執行,那也很簡單。因為醫院都是財團開的,西醫的成本實際上不是很高,只是財團要賺錢,所以拉高醫療收費價格。不過重組後的中國民族財團畢竟是以民族利益為先,因此在醫療上儘管要保持一定盈利,但是不能因此讓老百姓看不起病。

    看不起沒關係,政fu出錢。

    醫院作為財團的資產,也不會亂開單子讓政fu報銷。而不是財團的醫院,是不能幫病人報銷的。這個指定制度,也就確保了西北財團開設的醫院可以進行變相的壟斷經營了。

    養老方面,中央則開始發放養老金了。不過北京中央政fu畢竟還沒多少錢,能用的錢都是借貸的,因此一開始養老金比較低,但起碼也意思了一下。年紀越高的,拿到的養老金越多。

    隨著經濟的發展,中央財政的改善,養老金也將逐年提高。

    經過改革,各省百姓都非常振奮。面對突然多起來的就業崗位,大量人口從農村進入城鎮務工賺錢。

    但凡是財團負責建設的項目,工資一般都開到每月15元,雖然只有西北的一半,但是物價比西北便宜。可以輕輕鬆鬆讓一家人都輕鬆實現溫飽了。

    當然時代在發展,人們的負擔也是越來越重的。因為時代的發展使人們追求的東西不一樣了,當別人都有的時候,自己也必須要有的。

    就如教育,別人都把子女送到學校,自己不要把子女送到學校去嗎?例如結婚,別人都買了新房子,自己不需要嗎?那誰願意嫁呢?

    工業化的發展,使物質迅速充裕,溫飽這個東西,是最基本的了,甚至不能說是追求了。

    但人類所追求的快樂,是必須建立在承受過痛苦之上的。天天大魚大肉,感覺也就是那麼回事,吃多了之後並不會感到有什麼好快樂的。但是對於一個天天吃粗茶淡飯的貧苦人家來說,突然有大餐可吃,那就會感覺到非常快樂。

    這就是陰陽之道,有苦痛才會有快樂。

    此前中國處於滿清統治之下,物質緊缺。老百姓大量掙扎在貧困線上,溫飽都沒辦法解決。而此時經過改革後,各省出現了大量的就業崗位,進而產生涓滴效應,財富擴散開來,老百姓逐漸實現溫飽,也就感到非常快樂和幸福了。

    明白這個道理後,也就能理解,為什麼一些統治者和富人會非常****了,因為豐富的物質已無法給他們帶去快樂了,一些人用****的嗜好獲取快樂這是非常正常的。

    沈凝雲則是個例外,他是個穿越者。前世最不爽的,就是國家悲慘的歷史,以及民族發展的落後。穿越後,最快樂的自然就是看到中國走向強大,所以沈凝雲沒有向****的路線上發展。

    各省百姓感到更幸福了,內部矛盾頓時就降低了。各省局勢開始趨於穩定,這場改革顯然非常成功。

    而此時正是歐洲人大打出手的時候,同盟國和協約國打得昏天暗地,很快就發現物資不夠用了。

    因為雙方進入了消耗戰,光是法軍一天要消耗的炮彈就是天文數字。法**方驚呼,一天沒有二十萬發炮彈的供應,根本無法支撐這場戰爭。而二十萬發炮彈,也只讓基本維持作戰罷了。

    這個時代的歐洲列強,對於戰爭的炮彈消耗量迅速提升的情況並未予以重視,之前日俄戰爭、巴爾幹戰爭都表現出了這些問題。但是傲慢的歐洲人認為,巴爾幹是一群野蠻人,而日俄戰爭也不夠代表性,所以忽略了這一現象。

    而在中俄戰爭、中日戰爭中,同樣也表現出了彈藥消耗量非常龐大的問題,不過歐洲人則認為這是西北國防軍的個例,同樣未予以正視。

    結果一打起來就悲劇了,法國發現自己的炮彈庫存不夠用了。而在製造速度方面又跟不上。

    沒辦法,只有進口。

    英國同樣也有這樣的情況,沙俄的彈藥供應則更為緊張,本來沙俄之前有八百萬發炮彈的庫存,但是中俄戰爭打掉了俄國將近一半的炮彈庫存。不過俄軍動員速度較慢,暫時還未表現出來。

    英國方面更缺乏的實際上是物資。

    英國是一個島國,物產並不是很豐富,糧食基本上也就種植一些土豆,連小麥都要從各個殖民地獲取。

    戰爭一開打,德國海軍迅速派遣潛艇部隊,對英國實施了破交戰。

    相比原來的歷史,此時的德國潛艇部隊規模更大,因為德國光是從西北政fu這裡買去的潛艇數量就多達上百艘,加上德國自身自造的上百艘潛艇,德國海軍擁有恐怖的兩百艘潛艇。

    這些潛艇剛投入使用,英法缺乏反潛手段,對這些潛艇可謂無解。剛開戰不久,英法的海上交通就遭到了慘烈打擊。不到三個月,就損失了兩百多萬噸的商船。

    大量物資被擊沉,英國本土的物資供應都成了問題。法國是一個陸地國家,自給自足的能力相對強一些,但是也受到不小的影響。

    消耗戰又使英法不得不抽調大量的勞動力去從事戰爭及戰爭生產,結果導致英法生活物資緊缺。就連軍用物資方面,自身都生產不過來。

    這個時候,自然是要進口物資了。

    正如沈凝雲所預料的那樣,到了1915年初,大量訂單開始如同雪花一般向********飄來。

    加上列強忙於戰爭,他們的殖民地市場空缺了出來,給了********的民族商品大好的輸出機會,出口額頓時暴漲。

    ********此前西北剛解除戰時生產,本身就有大量的消費。加上中央向中聯儲借貸大量資金用於基礎設施建設,外加此時接到了越來越多的出口訂單,整個國家的經濟彷彿開了加速器一般,開始超負荷的運轉起來。

    在如此大好的經濟形勢下,中國民族資本財團為了擴大生產,開始在中國各省進行大量投資。

    因為出口訂單多了,不怕貴金屬儲量不足,因此大量印刷紙幣,使投資資金不再是個問題。

    龐大的投資砸下去,頓時整個********的就業崗位大量增長,而且是迅猛的增長。整個********,正式進入了經濟騰飛時期。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