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民國戰神

正文 第051章 :鐵路與紡織 文 / 鈞申

    就在德國派遣的人員還在路上的時候,西北大地則發生了很大的變動,首先是甘肅軍政府改組為西北軍政府,管轄甘肅、寧夏、青海、新疆四省。

    這個寧夏,即包括後世的寧夏,也包括後世內蒙古西部。此時並沒有內蒙古這個行政單位,內蒙古被分為寧夏、延綏、察哈爾、熱河四個區域。

    甘肅軍也改組為西北國防軍,兵力從兩個師1萬人,擴充為四個師2萬人,兵工廠正在抓緊生產步槍等裝備。

    在滿清還未緩過氣來之前,西北軍立即與滿清在寧夏、新疆的地方官府完成行政權的交割。

    西北荒涼,粗獷。

    對於滿清來說,並不是一個富庶之地,每年為了管理這一地區,還要補貼幾百萬兩銀子,此時交給了西北政府,反倒像是省錢了。

    不過對於新組建的西北政府來說,行政成本雖然增加,但在一些方面卻減少了。例如驛站已經不太需要,因為西北政府有無線電通訊,可以迅速傳遞消息。

    另外一個就是國防,俄國人正對新疆虎視眈眈。不過俄國人並未把主要的擴張方向放在新疆。

    因為新疆並沒有太大的利益,反倒是盯著東北。因此俄國並未在新疆邊境佈置太多的軍力,邊境上的俄軍不到三萬人。

    而對於西北政府來說,最大的支出無疑就是邊境上那五萬多清軍了。隨著張奎發成為西北王,這些清軍也被滿清丟給了西北政府。

    滿清似乎意識到,舊式的軍隊是沒有多少戰鬥力的。而這些清軍多是西北地區招募,顯然不可能調往其他省份。

    此時西北國防軍顯然還無法構建新疆的國防體系,因此西北軍把饒應祺派往新疆,饒應祺原本就是甘肅新疆巡撫,又在西北為官三十多年,對於新疆很熟悉,而新疆清軍也對饒應祺熟悉。

    因此把饒應祺派往新疆後,使新疆局勢迅速的穩定了下來,饒應祺顯然沒有讓西北政府失望。

    饒應祺穩定了新疆局勢後,西北國防軍立即對邊境的五萬清軍進行了收編,緊接著開始裁減一些老弱病殘,裁減掉的清軍士兵一律發給五十兩銀子,並安排營生,所以未引起這些清軍反彈。

    裁減過後,邊境清軍剩下了三萬,然後編為六個乙種師,加上西北國防軍組建的四個甲種師,一共十個步兵師。

    對於收編的清軍,首先安插軍官,將原本的清軍將領踢出去,不過為了不使他們搗亂,讓俄國人有機可趁,還是給了他們一筆銀子。

    變革不能太劇烈,太劇烈必然遭到舊有力量的阻礙,因此整編後的這六個乙種師,其士兵還是原先的清軍,只是安插了一小部分新兵進去。

    接下來就是要建立退伍制,然後逐漸把這三萬清軍中的老油條踢出去,不過這不能操之過急,得慢慢的進行。

    不過在整編和安插了軍官之後,這六個乙種師還是能夠受西北政府指揮的。

    俄國人方面,饒應祺則負責交涉,饒應祺之前與俄國人有過多次交涉,最這方面比較有經驗,成功的穩住了俄國人。

    對於西北政府來說,此時如果要教訓新疆邊境的俄軍,還是有一定能力的。但是俄國人可能會派更多的軍隊過來。加上西北此時需要的是一個穩定的發展環境,因此對於俄國人侵佔的中國領土,只能暫時假裝沒看見。

    等有了實力,再搶回來就是。

    此時的沙俄,可上去很牛逼,但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時候,俄國絕對是最虛弱的時候,到時候大可渾水摸魚,不急於一時。就算是現在爭來了那些土地,西北政府也沒有能力開發,所以如今能與邊境上的俄軍和平相處是最好不過的了。

    俄軍顯然看不上新疆,他們在中亞細亞地區屢次得寸進尺,已經在這一地區差不多把俄國餵飽了。

    穩住了俄國,也讓西北政府的軍事開支減少很多。

    外部環境的問題得以解決的同時,內部鎮壓與剿匪成為了主要的軍事行動需要,為此再次編練了兩個騎兵團,一共形成了三個獨立騎兵團。

    這三個獨立騎兵團分別新疆、青海、寧夏的馬匪清剿,以及鎮壓某些叛亂勢力,並保護漢民利益不受侵害。

    在新疆、青海、寧夏,則組建漢民民兵體系,並建立地方武警體系。同時、003師駐青海,004師駐紮寧夏。

    一旦發生叛亂,武警、民兵、獨立騎兵營、駐軍聯合圍剿。

    隨著這些體系的建立,未來那些馬匪的生存空間將被不斷的壓縮,最終被徹底的剿滅掉,使西北再無匪患。

    對地方的控制能力,還要看交通。

    1900年11月,經過大半年的建設,榆中縣工業區的平爐終於竣工,並煉出了第一爐平爐鋼。

    這些平爐鋼的質量,達到了西方標準水平。

    有了平爐鋼的出產,鋼軌製造廠迅速開工,生產出了鐵路鋼軌,鐵路建設立即展開。

    一開始的鐵路建設,自然是只限於工業區,以工業區為中心,在煤炭到工業區,鐵礦到工業區的路線進行建設,路程較短,所以鋪設起來非常容易,這些鋼軌鋪設之後,榆中工業區的原材料運輸效率就提升了,隨之成本也就降低了。

    經過幾個月的人才招募,西北工業從滿清各工廠挖到了不少工人過來,特別是漢陽鋼鐵廠那邊。

    使得西北冶金業的一系列後續鋼鐵處理的工廠都順利的建設了起來。

    機械設備製造廠,則成功製造出了火車機車,第一輛火車在這一年12月成功通車,西北第一條真正意義上的鐵路,成功通車。這條鐵路,長20公里。

    這條鐵路是由中國鐵路之父之稱的詹天祐設計並帶隊完成的。詹天祐三個月前已被西北政府從滿清成立的中國鐵路公司挖到了西北鐵路公司。

    詹天祐是留美歸來的清末留學生兒童,成績十分優異,回到中國後,竟因英雄無用武之地,跑去學航海,當炮手而蹉跎了七八年之久,後來才進入了中國鐵路公司擔任工程師。1905年,詹天祐完成了中國自主建設的京張鐵路。

    不過現在才1900年,詹天祐就被挖到了西北。

    改組為西北集團的甘肅集團,也成立了『西北鐵路公司』,詹天祐來到西北之後,才發現這裡竟然在建設工業體系,這讓他有點震驚。

    西北集團旗下的工廠,已能自己製造機車,隨著鋼鐵廠的投產,也能自己製造鋼軌、火車皮。

    在鐵路建設方面,基本上實現自主化。只有少部分零件,需要靠進口。

    這也讓詹天祐爆發出了很強烈的奮鬥熱情,西北集團此時計劃從秦州修一條鐵路到酒泉去。

    如果這條鐵路能夠建成,那麼河西走廊的糧食、棉花就可以輕鬆的運到城市或工廠,而工廠的商品則可以輕鬆的運往河西走廊。

    顯然當前西北的經濟建設,是圍繞在河西走廊來進行的。

    詹天祐帶著一群正在到處測量,以為修建這條鐵路做準備。對於這條鐵路的修建,詹天祐非常認真。

    這條鐵路如果修建成功,意味著中國從此擁有了自主修建鐵路幹線的能力。

    在入冬前,西北集團開始在甘肅、新疆、陝西各地收購棉花,這是紡織業一年一度的大事,如果沒有棉花,紡織廠就無法開工。

    不過處於運輸的原因,西北集團也僅限於在新疆、甘肅、陝西採購棉花。

    如果鐵路能修到出海口,則陝西、山東、江蘇、河南三省的產棉區也可以為西北紡織業提供原材料。

    中國也就是兩大產棉區,一個是西北地區,新疆、甘肅地區的棉花質量都很高。另外一個產棉區就是河南、山東、江蘇交界地區,那裡也是中國的主要產棉區。

    為了紡織業發展,因此西北種棉業是需要大力發展的。西北政府農業部,提交了一個計劃,明年要將西北棉花產量提高到80萬噸,從而基本滿足西北棉花消費所需的同時,還能有部分的出口能力。

    此時的中國,小農經濟依舊比較普遍,儘管受到了商品經濟的衝擊。但是英國對中國輸出商品,主要集中在長江流域與沿海省份。

    西北顯然沒有遭到太多的外來商品經濟的衝擊,如果說衝擊,那麼俄國煤油也許就是少數幾種外來商品。煤油也是俄國少數能拿得出手的出口產品了。

    因此此時的中國,大約有17%%u7684耕地用來種植棉花,農村棉布自給自足的現象還非常的普遍。

    不過這種自給自足的方式,生產力比較低。

    經過一番採購,西北集團在三省採購到了20萬噸棉花,紡織廠的規模開始擴大,在西北市場,基本沒什麼外來棉布。對外輸出棉布,則可以免稅。加上西北集團的紡織廠用的設備是蒸汽機作為動力的紡織機器,成本也比較低,注定了西北集團的棉布在西北是絕對的主宰地位。

    英國人則輸出了部分棉布在莎車地區,不過那是從印度來的,俄國人也輸出了部分棉布在新疆。

    不過只要日後西北政府將鐵路修到新疆,英國人和俄國人的棉布很容易踢出去。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