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穿越重生 > 開元風流

《》章 節目錄 122、一榜第三 文 / 青澀蘋果

    更新時間:2013-09-26

    殿試的結果很快就出來了。

    唐代的進士榜分兩種:一種是殿試結束後,在固定地點張貼佈告,公佈錄取名單,謂之「放榜」,因榜頭豎黏四張黃紙,故稱「金榜」,後世所謂「金榜題名」,指的就是這種榜;另一種是「榜帖」,又叫「金花帖子」,則是官方發往各地的錄取公文,相當於今天的錄取通知書。

    金花帖子包括兩部分內容:先列出主司官銜姓名,並其出生年月日、祖父名諱、私忌日期;然後從狀元開始,依次羅列考生姓名,並其年齡、籍貫等,匯為一冊,貼以金花,這種金花帖子的作用,就是通知中進士的人,你中進士了。

    此時放榜的地點在禮部貢院的東牆:在東牆外再建一道短牆,高約丈餘,四周繞以棘籬,以防止考生撕榜。

    農曆二月的長安春寒料峭,放榜前夕,各種「小道消息」紛至沓來,真假莫辨,考生往往懷著忐忑的心情,通宵達旦地等待放榜。

    四十多歲的徐安貞就是其中的一員,他已經參加了幾屆科舉,卻多次顆粒無收,這次他自認為考的還不錯,畢竟通過了省試,殿試的淘汰幾率並不高。

    即便如此,徐安貞依舊十分忐忑,害怕自己的卷子遇到那些過於嚴厲的大佬,最終因為運氣差而在殿試中被黜落,這也是非常可能發生的事情……

    與徐安貞一起等待放榜的還有不少貢士,他們似乎在討論不少流傳出來的小道消息:

    「這次的狀元,怕是非王摩詰莫屬了,聽說他的一份試卷,為相公們解決了老大難的問題……」

    「哦?此事當真,王摩詰年紀那麼輕,不太可能當狀元吧?」

    「呵呵,你只要看看最近新的官幣已經流入市場,長安的貿易又紅火了起來,就知道人家王摩詰為什麼能夠得到中書門下官員的一致讚賞。而這正是他能夠被點為狀元的重要原因。」

    「這倒是事實,前兩次我去西市買東西時,人家居然不收我的錢,不過現在我把錢兌換成了官幣之後,倒是可以買賣東西了。」

    ……

    徐安貞聽到貢士們的議論,心中自然又羨慕了幾分,看人家王摩詰是多麼自信,都沒有親自來等待放榜,不過他確實發自內心的佩服這個王摩詰,不僅詩才一流,而且看樣子還挺有幹才,若他得了狀元,倒也無可非議,只是年齡還是小了點,出的風頭太大,卻也不是什麼好事。

    所以徐安貞也聽到有關王維的另一種說法,說是正因為王維得到了那麼多人的賞識,才不可能是狀元,古往今來有幾個狀元官路走得順?反而是那種一榜二三名,或是二榜進士,在日後會成大器。

    若王維真的得到了狀元,反而不可能被重用,有人如此斷言……

    歷史上的王維便是狀元,可他卻被授予了一個閒職太樂丞,雖然是從八品下的職事官,但比起正九品上的校書郎都差得遠,實際上一般品級中加「上」字的,都是比較正統的職事官,而有個「下」字的都是佐官、雜官,好比清流與濁流的區別。

    這時晨曦灑遍了禮部貢院,伴隨著響亮的鐘鼓之聲,金榜從禮部被簇擁而出,張掛於事先建好的榜牆上。考生們摩肩接踵,紛紛在榜上尋找自己的名字,及第者欣喜若狂,落第者悻悻而歸,自是幾家歡喜幾家愁。

    徐安貞在榜上找到自己的名字時,頓時鬆了口氣,只覺得想要開心,但卻因為自己的年紀,而很難放得開,倒是那些二三十歲的貢士,嗯,現在應該要被稱為進士了,發現自己榜上有名時,自然大呼小叫,上竄下跳,足見他們的興奮。

    徐安貞的目光投向了前三名,心中微微一驚,倒是被某些懂官場潛規則的人說中了,王維果然不是狀元,而是一榜第三,可謂之「探花」,當然現在的「探花」還沒有指代第三的意思,而是指探花宴上的探花使,二三名反而該稱為「榜眼」,兩隻眼睛嘛。

    這次進士科的前兩名雖然名氣比不上王維,但卻也是在文壇上小有名望的人,狀元是杜綰,出身望族,世代為官,身份算得上名門公子;第二名為范崇凱,四川內江人,曾是開元四年進士科的狀元熱門,但卻因為一場大病缺席,兩年後的現在再次赴考,進士及第,善屬文,以筆千言立就,文思機敏。

    李隆基曾命作《華萼樓賦》,范崇凱之作倍受好評。其弟元凱與之齊名,號為"梧岡雙鳳"。

    諸位進士對一榜的三人都沒有任何疑問,有疑問也是覺得范崇凱應該力壓杜綰拿第一才對,畢竟杜綰在考場上的資歷比范崇凱要淺。

    而第三的王維,雖然也有人為其喊冤,認為他應該是狀元才對,但聲勢不大,不少人都有意無意的忽略了王維這個十八歲的進士。

    很顯然,王維的這個第三的名次非常微妙,也許大多數人認可王維有獲得狀元的實力,但卻不希望這個初次參加科舉便一鳴驚人的傢伙奪魁,心中自然各種羨慕嫉妒恨,即使是某些早已入官場的年輕官員們,也會有一種想要壓一壓王維的衝動。

    而王維獲得了第三,潛意識便滿足了別人想要打壓王維的衝動,反倒使得某些人心中為王維叫屈,這樣一來,就讓王維避開了風頭,又收穫了眾人的同情與憐憫,日後在官場上反而更加好混。

    那位杜家的杜綰則替王維吸引了火力,他的年齡也不過二十一二,同樣是首次參加科舉,因為自身過硬的實力,與家族的助力,使得他輕鬆通過省試,但卻誰都沒想到他能在殿試上一舉奪魁……

    人們還是更看好早就被李隆基賞識的范崇凱,他的辭賦確實是一絕,又因為生病而與狀元頭銜擦肩而過,可惜這一次雖然完成了殿試,成為了進士,卻依舊沒能獲得狀元頭銜。

    這樣一個排名,便將杜綰推到了風口浪尖上,身為狀元,必定會被大家用挑剔的目光審視,日後在官場上如果表現不出狀元的實力的話,也許會比較坎坷。

    杜綰這時也在看榜的人群之中,他雖然也是出身名門望族的世家子弟,但他所在的這一房並不強勢,要不然也不會走科舉的道路,真正的權貴子弟,應該像韋陟、崔宗之那般,無需科舉,本身就有品佚,隨時都能出任職事官,等到長輩逝去,他們還能繼承國公的爵位。

    杜綰見到自己名列榜首,不由大喜過望,身邊的幾個友人也紛紛送上自己的恭喜,他確實不清楚自己的這個狀元名頭會給他帶來多大的麻煩。

    反正現在他獲得了「狀元郎」的名頭,這可以給他帶來很大的名氣,因為狀元也許在官場上並不好混,但在民間的名頭可是很響的,那些平康坊的名伎們,可最喜歡伺候狀元郎了。

    杜綰見到排在自己後面的,是頗有名氣的范崇凱,第三則是名動長安的王維,不由輕笑一聲,無比得意的說道:「人言范崇凱辭賦一絕,王摩詰詩才天授,可還不是排名在我之下?」

    杜綰的友人們頓時紛紛送上馬屁,讓他愈發輕狂得意起來,而其餘進士聽到杜綰這狂妄時,自然忍不住心中厭惡,自己僥倖獲得狀元也就罷了,還如此大言不慚,真是不知天高地厚。

    杜綰其實平日裡也不是那種太過狂妄的人,但他也是個年輕人,當然有自己的傲氣,看到自己殿試的成績超過了那兩位熱門的狀元人選,一時激動得意之下,才會說出這麼輕狂的話。

    范崇凱也在人群之中,他當然沒有親自聽到杜綰的話,只是卻有別人將這話傳到了他的耳中,他表面上沒什麼反應,實則心中卻對這位新科狀元有了芥蒂。

    也就只有王維沒有親自到來了,實際上王維早在放榜之前,就知道了自己的名次,所以能夠穩坐釣魚台,他是從韋陟那裡知道的,而韋陟是從哪裡打聽的,那基本上就不用說了。

    反正榜帖發出以後,有專人送往及第進士的所在地,王維沒必要親自來現場等待。

    這裡需要談一談當時的「進士團」。望文生義,人們很容易將「進士團」理解成新科進士結成的小團體,或如今人所謂之「親友團」,實際情況卻並非如此:它是唐代長安民間興辦的盈利性的商業機構,因其做生意的對象主要為新科進士,所以名為「進士團」。

    放榜以後,新科進士要參加各種儀式活動,比如拜謝座主、參謁宰相,以及同年進士之間的各種宴集等,進士團便負責包辦此類活動,並從中牟利。

    此外,進士團還為及第者個人提供一系列服務,比如代為租房、代為與名妓牽線搭橋(狎妓之風在當時的新科進士中很流行)等。而繼送榜帖,也在進士團的業務範圍之內。

    ============

    求收藏票票~~~~~~~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