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穿越重生 > 開元風流

《》章 節目錄 112、賞識 文 / 青澀蘋果

    更新時間:2013-09-16

    可有了宋璟這封信,這事情的性質就不一樣了,這要當作政治任務來看待!

    況且誰都知道宋璟的官聲極好,屬於那種非常愛惜羽毛的人,不可能隨隨便便就推薦一個士子,若這個士子才華品德不行的話,那簡直就是丟宋璟的臉。

    王維這個人,張廷對他的印象還不錯,謙遜有禮、風度翩翩、進退有度,雖然還稍顯稚嫩,但以後在官場怕是也大有作為,即便這次科舉失敗了,以後也注定會有他的成功。

    坊間有關王維的傳聞,也大都是極其不錯的,首先是他的詩名基本已經傳遍長安,幾乎每作一首詩,平康坊的青樓都會迅速將其改編成曲子,傳唱開來,王維的詩代表了時代的潮流;其次是王維的品德優良,有俠義之風,讓人敬佩。

    張廷的聲音並不高,但誰都能聽出他聲音中蘊含著慍怒:「王維王摩詰的試卷呢,作為這次考生中最有名氣的人,怎麼把他歸類到大眾試卷中?」

    作為正四品上的禮部侍郎,張廷理論上已經有進入政事堂的資格了,要知道有的宰相都是中書侍郎或黃門侍郎加同中書門下平章事,而中書侍郎、黃門侍郎的品佚是和禮部侍郎相同的,所以張廷身上的官威頗重,一下子就弄得他的兩個副手冷汗淋漓……

    還是被發現了……兩個副手心中的僥倖破滅了,其實他們也有些腹誹,因為張廷的行為破壞了潛規則。

    禮部侍郎雖然是整個科舉的總負責人,但一般掌握的是大方向,從不會太過干涉下屬們的一些小動作,因為這些人背後都是有利益鏈條的,只要影響不大的小動作,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就過去了,這樣還能獲得下屬們的認同,如此自己交代的事情,才能很好的執行下去。

    所以像後來韓愈寫自薦詩《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之類,都是寫給員外郎的,而非品佚最高的禮部侍郎,因為他終於弄清楚了其中的歪歪繞繞,找中了人,最終從十九歲開始考進士三次失敗後第四次才一舉登第。

    其中一個副手想起那個大人物的千叮嚀萬囑咐,並允諾了之後偌大的好處,不由心頭一熱,對張廷說道:「張侍郎,那王摩詰年紀太輕,名氣太大,但他在考場的詩作,卻不符他的名氣,所以我認為將其歸類到大眾試卷中沒有問題。」

    另一個副手則更會察言觀色,他見張廷在聽了前面那人的話後,臉色又黑了一分,不由心中一凜,再不敢多說什麼。

    雖然張廷有破壞潛規則的嫌疑,但他作為分管科舉的禮部侍郎,因為某些事情破壞潛規則根本沒什麼大不了的,別以為領導只會給下屬好處,而不會敲打下屬!

    張廷沉聲道:「你把王摩詰的卷子給我拿過來,我親自審核一下,便知道他的深淺。」

    那個副手似乎被豬油蒙了心,居然還敢委婉的點出了那位大人物的名字,認為這樣便能壓制張廷。

    這可是官場大忌!即使你真的有大靠山,但用大靠山來壓制自己的直接領導,這簡直是找死!

    更別說這個副手根本沒有什麼靠山,只能算是利用自己的官職與那人利益交換而已。

    張廷在知道是岐王從中作梗之後,幾乎一下子就聯想到了那位玉真公主,因為誰都知道岐王與玉真公主的關係很好,他通過討好玉真公主來討好那位皇帝陛下。

    只是張廷才不吃岐王這一套,有本事岐王直接打招呼打到他頭上來啊,人家宰相宋璟起碼還有一封信,岐王就只敢和自己的副手打招呼?

    不過作為正四品上的侍郎,他也不能與岐王扯上什麼關係,官員之間結黨無所謂,這是常態,若是王爺結交重臣,那可就不妙了。

    張廷其實更敬畏政事堂,那象徵著可以與皇權抗爭的相權,幾乎所有的高級官員都是在二者討論之下產生的,作為首相的宋璟還有一項權力,那就是在退下去時,能夠推薦一些人入政事堂,好比當年姚崇退下去時就推薦了宋璟。

    當然張廷想要直接進入政事堂,那是不可能的事情,他起碼還要外放當一次上州刺史或大都督府長史之類的地方高官,才能有進入政事堂的資序,像現在是大都督府長史的張嘉貞,進入政事堂的呼聲就頗高。

    不過這並不妨礙張廷想要結交宋璟,雖然自古以來都有人亡政息一說,但有時候高官退下來,可不意味著影響力減弱,做到宋璟這個位置,往往退下去一段時間後影響力依舊在,甚至仍有起復的可能。

    張廷還是拿到了王維的試卷,他怎麼可能被一個副手鎮住,那還當什麼官?

    他心中已經把那個副手判了死刑了,不識大體,不知進退,當然明面上這副手的罪刑自然還是那一套,收受賄賂以權謀私之類。

    只要當了官,誰身上都不乾淨,真正會因為這種**賄賂罪刑被整下去的緣故很少,要麼是吃相太難看,要麼是遇上了嚴打樹立典型,大都還是因為政治/鬥爭失敗,或者領導對下屬的懲治。

    顯然那個副手也意識到了這一點,他這時已經面如死灰,悔恨不已了,怎麼就這麼衝動呢……他這時就算政治覺悟再低,也領悟到了,這個王維來頭真的很大,他們對王維使用小手段,根本就沒用!

    另外一個副手則慶幸不已,在張廷/發火之後,他就馬上見風使舵,讓人去把王維的試卷找來,恭恭敬敬的遞給張廷,得到張廷那讚許的目光之後,他才鬆了一口氣,他知道自己這一次賭對了。

    張廷剛剛打開試卷,就喜歡上了這張字跡清晰整潔的試卷,王維的書法其實比不上他畫藝,但也不能說這書法差,總之這字看起來很舒服,給人一種中正平和的味道,應該算是考官們最喜歡審閱的字跡了。

    像那些自恃草書水平高的考生也不是沒有,往往寫一整卷那「瀟灑飄逸」的草書,唐朝科舉尚不完備,沒有規定考生用怎樣的字體,所以各路考生也像八仙過海各顯神通一般,把自己最擅長的字體用來考試上,卻不知道那些「瀟灑飄逸」的字體,最讓批閱試卷的官員痛恨。

    雖然這個時代每屆有資格參加省試的人並不多,不像後世高考那麼氣勢宏大,但相對來說批閱卷子的官員也少。

    那些被分出來的大眾卷子,下級官員批閱起來是很馬虎的,你若寫個一整卷的草書,負責點的官員或許會仔細看一下,不負責的直接黜落,沒有任何被重新審閱的僥倖。

    王維的這張卷子,其實就算張廷不讓人主動挑出來,只要不是審閱的官員已經被打過招呼,那絕對會脫穎而出的。

    是金子,在哪裡都會發光。

    前面的墨義、帖經甚至是策問,答得都很不錯,甚至可以說是完美,策問這類題,其實也不是完全屬於開放性的,有的考生喜歡在策問上針砭時弊,大肆抨擊體制問題,這種考生想出奇制勝,但其結果往往還是被黜落。

    王維的策問依舊顯得中正平和,卻也不是泛泛而談,而是使用了不少例證,充分說明了他對某些情況確實是很瞭解的,這就做到了言之有物,他沒有去貶低什麼揭露什麼黑暗面,整個策問的基調顯得積極向上,讓張廷看了都不斷的點頭。

    這時張廷終於明白王維為何能得到宋璟的賞識了,就憑王維年紀輕輕而顯露出來的老辣平實,一看就是個能沉下心做事的人,這就可以得到宋璟的賞識,別提這個會做事的人在文學上還挺有建樹,這簡直就是上位者最喜歡的後輩。

    看到這首《賦得清如玉壺冰》——藏冰玉壺裡,冰水類方諸。未共銷丹日,還同照綺疏。抱明中不隱,含淨外凝虛。氣似庭霜積,光言砌月餘。曉凌飛鵲鏡,宵映聚螢書。若向夫君比,清心尚不如。

    張廷也暗自點頭,其實考場上能寫出那種千古名作的真的很少,一個賦得體詩這樣的體裁就限制了這一點,真正的千古名作,往往都是在靈感爆發沒有束縛的情況下寫成的。

    不過王維這首《賦得清如玉壺冰》水準已經算上乘了,至少在那些已經被挑選出來的卷子中,算得上第一。

    只是張廷卻還是覺得有些可惜,這王維的水平越高,他想賣給宋璟的人情的價值就越少,不過轉念一想,宋璟為人本就剛正不阿,連自己的親戚在銓選時都不開後門,若王維真的水平不夠,怎麼可能得到宋璟的欣賞。

    張廷歎了一口氣,卻將所有審閱試卷的官員都召集了起來,然後讓人把王維的卷子傳遞下去給眾人看。

    他這時也暫時放下其他心思,而是真的想讓王維堂堂正正的獲得所有人的認同,至少王維已經用他的才華真正打動了張廷。

    =============

    求收藏票票~~~~~~~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