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民國之風流人物

正文 第238章 廬山講話 文 / 七匹孤狼

    平津方面,日軍一面不斷向平津一帶增兵,一面派出代表同冀察當局進行談判。9日,雙方曾經達成停戰協定。但是被盧溝橋方面時斷時續的槍炮聲證明是一紙空文。

    10日,日軍的進攻再次被我英勇的守軍擊退。騎虎難下的日軍再次提出談判,為增兵平津爭取時間。冀察當局隨即派出何基灃為談判代表,負責與日方交涉。

    何基灃臨危受命,不畏虎狼,打算前去談判,左右相勸:「旅座,日本人向來不講誠信,詭計多端,此去談判凶多吉少,你不能去。」

    何基灃胸有成竹地說:「他日本人擺鴻門宴,我自有對付的辦法。」帶領幾名官兵,毅然前往與日軍談判。

    談判桌上,日軍華北駐屯軍參謀長橋本群傲慢地從口袋裡掏出一張紙,代表駐屯軍司令官大聲念道:「1937年7月7日夜,發生貴軍在盧溝橋率先開火的不幸事件,本駐屯司令官表示遺憾。」

    何基灃一聽當即拍案而起,大聲怒斥道,「這是顛倒黑白。是你們7月7日夜間11時15分在盧溝橋畔打響了不義之戰的第一槍。」

    橋本群自知理虧,但是仍強詞奪理,面露慍色說:「請將軍接受我的忠告,貴軍還是撤退的好,否則不愉快的事還將發生。」

    何基灃仰天大笑,指著不遠處的盧溝橋,針鋒相對地說:「橋本丈夫,請去問問它們,如果橋上幾百隻獅子異口同聲讓你們過去,我就下令後撤。」接著何基灃厲聲對橋本說:「我華夏人不是好欺辱的。我二十九軍也不是好惹的,我國領土一寸也不會讓任何人踐踏。」

    橋本群等日方代表見軟的不行,惱羞成怒,紛紛拔出武士刀,虎視眈眈。直逼何基灃:「到底後不後撤?」

    何基灃早有思想準備,臨危不懼,迅即掏出手槍,對準橋本,憤怒吼道:「怎麼要動武嗎?你們一動刀,老子先開槍打死你。老子倒要看看是你的刀快,還是我的槍快?」

    橋本群嚇得面如土色,頭上直冒冷汗,忙擺手說:「別開槍,別開槍。有話好好說。」眼看要喪命。此賊只好退讓,把手一揮:「送客。」談判草草收場,何基灃率領助手們安全返回。

    走出日軍司令部後,副官敬佩的對何基灃說道,「旅座!您實在太厲害了,就像古時候的關二爺一樣!悄悄剛才那老鬼子嚇得,就差沒尿褲子了!」

    何基灃冷哼了一聲,毫不在意的說道,「小鬼子就是這副德行。欺軟怕硬!對付這樣的人絕對不能客氣!」

    日本蓄意挑起盧溝橋事變後,在日本軍部中央形成了強硬派與謹慎派兩大派別,前者以陸軍大臣杉山元、軍事課長田中新一及參謀本部第3課課長武籐章等為代表,後者則以參謀本部第1部部長石原莞爾、陸軍省軍務課長柴山兼四郎等為代表。兩派對時局的分析迥異。

    強硬派認為。華夏已是不堪一擊,只要日本一出兵,就可以不費吹灰之力將其征服,正是最好的時機。

    而謹慎派則堅持認為。時機尚不成熟,由於日本還須防備北面的蘇俄,如貿然發起對華夏的大舉進攻。有可能泥足深陷,這樣不僅不會取得良好的作戰效果,同時也有可能使對蘇作戰處於被動地位。

    最終還是強硬派佔據了上風,日本從東北和朝鮮抽調2萬多軍隊和百餘架飛機投入華北地區。7月17日,日本陸軍參謀本部制定了《在華北行使兵力時對華戰爭指導綱要》,日本政府決定動員40萬兵力,希望用武力滅亡華夏。

    當然我方也不是毫無作為,老蔣雖然不希望事態進一步擴大,但是也不得不派兵增援華北,以防止事態進一步擴大。但是為了避免進一步刺激日本方面,老蔣之前只是派出第26路軍孫連仲部四個師北上,支援二十九路軍,並交由宋哲元全權指揮。隨後又調龐炳勳、商震等部先後增援華北。

    同樣是7月17日,老蔣在廬山發表了著名的廬山講話,老蔣在講話中提出了四點要求:

    (一)任何解決,不得侵害中國主權與領土之完整;

    (二)冀察行政組織,不容任何不合法之改變;

    (三)中央政府所派地方官吏,如冀察政務委員會委員長宋哲元等,不能任人要求撤換;

    (四)第二十九軍現在所駐地區不受任何約束。

    最後老蔣才說出了這一段聞名中外的抗戰宣言,「……如果戰端一開,那就是地無分南北,年無分老幼,無論何人,皆有守土抗戰之責,皆應抱定犧牲一切之決心。……」

    日軍方面一面增兵一面和冀察當局談判,遲緩了第29軍佈兵應戰的準備,給平津抗戰帶來極大危害。到1937年7月25日,陸續集結平津的日偽軍已達6萬人以上。日本華北駐屯軍的作戰部署基本完成之後,隨即露出了其猙獰的面目。

    7月25日,日軍突然大舉進攻廊坊,我守軍劉振三旅奮起抵抗,但是面對日軍強大的地空火力,終因寡不敵眾,損失慘重被迫撤出廊坊,廊坊失守。

    26日凌晨六時左右,日軍五百餘人突然趕到北平廣安門外,29軍的日本顧問中島、櫻井,以及書記官佐籐茂等與劉汝珍部營長李延贊聯繫,要求進入城內,於是守軍先開啟城門,誘日軍進入,當進至一半,劉汝珍團長乃下令士兵開槍射擊,日軍便被分割為城內、城外兩部分,陷入混亂中,遭受相當損失,書記官佐籐茂被守軍擊斃。城內日軍殘部最後逃入東交民巷的日本軍營,而城外日軍則撤往豐台與當地日軍會和。史稱廣安門事件。

    26日下午,華北駐屯軍向第29軍發出最後通牒,要求二十九軍於28日前全部撤出平津地區,否則將採取行動。宋哲元當即予以堅決拒絕,並退回通牒,終止談判,明諭二十九軍抗戰。

    27日日軍進攻通縣,又襲擊高麗營、昌平、湯山、沙河等地,宋哲元發表守土抗敵的通電,表示「我守土有責,不得不正當防禦」。至此戰事進一步擴大。(未完待續……)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