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民國之風流人物

正文 第224章 冀東事變 文 / 七匹孤狼

    此後福建展開了轟轟烈烈的大生產運動,在金釗為主席的省政府的帶領下,全省人民積極投入到福建的國防工業建設之中,在省政府的號召下,工人們主動要求加班加點,延長工時,全力備戰。就在福建人民正干的熱火朝天之時,北方風雲在起。

    早在1933年9月,南京政府就批准將冀東劃分為兩個區,在通縣和唐山分別設立薊密、灤榆兩個行政督察專員公署,由殷汝耕、陶尚銘分任公署專員。陶尚銘因不原歸附日本,為日方所排斥而辭職,1935年殷汝耕則由日本侵略者推薦兼任灤榆區行政督察專員,冀東地區的大權實際上完全被殷汝耕一人掌握在手中。殷汝耕是一個死心塌地的漢奸,他公開與日本侵略者勾結,使冀東非軍事區成為日本帝國主義嚴密控制的勢力範圍。

    1935年11月15日,殷汝耕為配合日本「華北自治」的陰謀,聯合冀東各地一批親日分子致電宋哲元、韓復矩,攻擊南京政府內外政策,要求實現「華北自治」。11月23日,殷汝耕又在日本指使下,在天津日租界召集有非軍事區各保安隊長等人參加的會議上,密商非軍事區「自治」。翌日,殷汝耕在通州召集非軍事區各縣及寶坻、香河、昌平縣縣長,非軍事區各保安隊長臨時會議,並於當晚發表脫離南京中央政權宣言。決定「自本日起,脫離中央,宣佈自治,樹立聯省之先聲,以謀東洋之和平」。公開叛國投敵。

    25日,殷汝耕在專員公署「冀東防赤自治委員會」成立大會,自任「委員長」,12月後改為「冀東防赤自治政府」。殷汝耕任政務長、「主席」。公開打出其叛國「自治的旗號,成為偽滿洲國之後的第二個在日本帝國主義卵翼下的漢奸傀儡政權。偽「自治委員會」宣佈非軍事區所屬通縣、灤縣、臨榆、遵化、豐潤、昌黎、撫寧、遷安、密雲、薊縣、玉田、樂亭、盧龍、寶坻、寧河、昌平、香河、三河、順義、懷柔、平谷、興隆計二十二縣和察哈爾省的延慶、赤誠、龍門,均屬「委員會」管轄。12月,偽保安隊又佔領塘沽並強行將塘沽、大沽劃入轄區。

    12月9日,寒風凜冽,滴水成冰。在黃敬、姚依林、郭明秋等人的組織和指揮下,參加抗日救國請願遊行的愛國學生們湧上街頭。走在隊伍前列的是東北大學、華夏大學、北平師範大學和市立女一中等校的學生。警察當局事先得知學生要請願遊行,清晨即下達戒嚴令,在一些街道要衝設了崗哨。清華大學、燕京大學等城外學生被軍警阻攔,在西直門同軍警發生衝突。上午10時許。城內一兩千名學生衝破軍警的阻攔,彙集到新華門前。他們高呼「停止內戰,一致對外!」「打倒日本帝國主義!」「反對華北五省自治!」「收復東北失地!」「打倒漢奸賣國賊!」「武裝保衛華北!」等口號,表達了全國人民抗日救國的呼聲。轟轟烈烈的一二九運動爆發了。

    各校臨時推舉董毓華、宋黎、於剛等12人為代表,向政府軍事委員會北平分會代委員長何應欽遞交請原書,提出6項要求:一、反對華北成立防赤自治委員會及其類似組織;二、反對一切華日間的秘密交涉,立即公佈應付目前危機的外交政策;三、保障人民言論、集會、出版自由;四、停止內戰,立刻準備對外的自衛戰爭;五、不得任意逮捕人民;六、立即釋放被捕學生。何應欽避而不見。

    請願不成,群情激憤。各校代表當即決定改為示威遊行。隊伍由新華門出發。經西單、西四,然後奔向沙灘、東單,再到**舉行學生大會。一路上,不時有衝出軍警包圍的法商學院、北平大學醫學院、中法大學、北京大學等大中學校的學生加入遊行行列。隊伍逐漸擴大到五六千人。行進中,學生們向沿街的群眾宣講抗日救國的道理,散發傳單,得到群眾的鼓掌和支持。

    當遊行隊伍前鋒到達王府井大街。後尾尚未走出南池子時,大批警察手執大刀、木棍、水龍,對付手無寸鐵的愛國學生。愛國學生不畏強暴。隊伍仍在繼續前進。這時,警察打開水龍,冰冷的水柱噴射在學生們身上,接著又揮舞皮鞭、槍柄、木棍毆打。學生們與軍警展開英勇的搏鬥,有百餘人受傷。遊行隊伍被打散。但是愛國學生們,並沒有被嚇倒,繼續組織罷課,遊行示威。

    在「冀察政務委員會」計劃成立的12月16日,北平學生和各界群眾1萬餘人又舉行示威遊行,迫使冀察政務委員會延期成立。之後,天津學生又組成南下擴大宣傳團,深入人民中間宣傳抗日救國。杭州、廣州、武漢、天津、南京、上海等地相繼舉行遊行示威。北平學生的愛國行動,得到了全國學生的響應和全國人民的支持,形成了全國人民抗日民主運動的新**,推動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建立。

    鑒於冀東防赤自治委員會成立後全國人民的強烈反對聲,殷汝耕此時心虛了許多。在12月26日的記者招待會上,他聲稱:」本府決修明庶政,貫徹初衷,但不脫離華夏民國,故不自製國旗,僅於二十六日通告各國,宣佈成立,不要求他國承認,亦不承認他國;唯滿洲國因接壤故,事實上不能不發生外交關係。「

    「無恥!」金釗將手裡的報紙一把拍在了桌子上,氣憤的說道,「我就不明白,秦檜夫婦已經在那裡跪了近千年了,為什麼還有這麼多人爭著搶著去當漢奸!」說著金釗伸出手將軍紀扣解開,呼哧呼哧的喘著粗氣,領章上鑲著三顆閃閃發光的金星。

    不要因為這三顆金星,就以為我們的金釗已經晉陞上將了,其實現在的金釗還只是個中將,確切的說應該是中將加上將軍銜。

    簡單介紹一下,現在**的軍銜制度,1931年4月,南京政府頒布《陸軍軍官佐及士兵等級表》,沿用北洋政府時期的軍銜制,銜級和銜稱都不變。當時授軍銜沒有統一的機構,國民政府可以授,總司令部可以授,軍事委員會可以授,甚至上級機關或軍政長官也可以授。另外,當時軍銜和職務相比,銜高職低的情況比較普遍,軍長大都授上將。例如劉和鼎升任三十九軍軍長之時也被授予了上將軍銜,金釗出任第七路軍總指揮也是上將軍銜,一些地方軍閥,也自封為上將。1933年,當時蔣介石在一次紀念周上講話說,「現在國內軍隊同列強相比,戰鬥力特弱而將官特多,上將都數不清了。」

    為了整頓軍隊軍銜混亂狀況,以適應其軍事上的需要,南京政府決定對軍銜進行修訂。1934年7月和1935年1月,國民政府重新制定了陸、海、空軍《官製表》和《士兵等級表》。1935年3月,頒布了新的軍銜等級表,把上將分為第一、第二兩級,增設特級上將。整個軍銜等級為六等十八級。

    而且新頒布的規定,上將軍銜都有名額限制,特級上將限額一人,老蔣專用。一級上將九人,二級上將總共限額22名。這樣一來,因為名額限制,便有許多原來的上將只能改授中將軍銜,包括金釗這樣的。其實按照金釗現在的實力來說,授予一個二級上將綽綽有餘了,但是老蔣卻故意擠兌金釗,說金釗的資歷太淺,只給了個中將軍銜。

    但是不滿的不只是金釗一人,很多改授中將的都對新出台的軍銜制度表示不滿,後來為了平息眾怒,軍委會便又增設了這麼一個中將加上將軍銜。中將加上將是指合於晉任上將者,因為員額所限,先加上將銜。待二級上將出缺,正式授予上將軍銜。中將加上將,其服制軍銜與上將相同,行使上將職務,但俸薪仍照中將最高俸額支給。不是不想直接給你個上將,但俺們沒名額。先給你配上將軍銜、你先幹著幹上將的工作,但俺們可說好了,沒名額,所以只給你中將工資!就這個意思。很可愛吧。

    張自忠將軍以身殉國的時候,就是中將加上將,死後追授上將軍銜(二級上將、下同)。所以很多人說他並非上將,而政府官方的宣傳則稱他是以「上將」軍銜殉國的第一人(也是唯一一人),就是這麼來的,因此說中將加上將軍銜,也勉強能算是上將了。

    金釗也因此被授予了中將加上將軍銜,說是等二級上將出缺之後,便能晉陞二級上將,但是金釗卻知道,有些人至死都沒能晉陞二級上將,當然了如果戰死的話,理論上都可以追授二級上將,但是金釗可不想死,反正軍銜,職位都是虛的,手裡的權利才是實實在在的,金釗也就不在乎了。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