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重生三國之雄霸天下

《》正文 第一百六十一章 朝爭(上) 文 / 曾經的約定

    雖然以眼前兩者的實力來看誰勝誰負很難說清楚,但太史慈卻知道在歷史上最後贏的人是何進。而那被召入京城的最大得益者就是董卓!

    太史慈正要說出自己的猜想,卻聽郭嘉斷然道:「在這種情況下,主上就更不能離開洛陽了,所謂『食君之祿,忠君之事』。洛陽現在鹿死誰手,猶未可知,主上深明五德終始的變化,何不趁此機會振臂一呼,以振朝綱?這才不負主上青州別駕的身份!」

    管寧道:「奉孝言之有理!」

    太史慈聞言一愕,這才想起眼前的兩人與自己不同的地方來,儘管他們對朝廷、對皇帝、對世家大族有諸多的不滿,但是他們終究是漢臣,大漢對他們來講是唯一的正統,他們希望自己自己輔佐的主公出人頭地,但在現階段而言,絕非是改朝換代。這就好像歷史上曹操要稱魏王時,荀彧極力反對一樣。

    身邊每個人都有血有肉,使太史慈很容易就忘記了自己身份的特殊性,把別人當成是與自己一樣熟知歷史的人。現在聽兩人這麼一說,才想起來這兩人根本不像自己一樣知道東漢的滅亡是不可挽回的,在他們的心中東漢還有可為。

    暗中歎了口氣,太史慈知道自己要走的路還很長,不過越是這樣,太史慈就越發地渴望亂世的到來,不如此根本就不可能斷絕人們對腐朽東漢不切實際的幻想。所以太史慈唯有把自己的猜想深深地埋在心底。

    自己的確不能走,否則必會令管寧等人失望。

    不過太史慈並不打算象郭嘉和管寧一樣插手這場鬥爭,畢竟現在自己說什麼都沒有用了,自己能勸阻何太后與董太后的鬥爭嗎?如果可以阻擋的話,歷史上的曹操早就阻止了,哪還輪得到自己?

    沒有一個人可甘心放棄自己的權力的,正是何進等人這些上位者對政治無止境的貪婪導致了這種無法挽回的局面的產生。

    洛陽這座偉大的古城終難逃過這一場災難。

    正如太史慈料想般,洛陽的硝煙味道越來越重,人們的視線全都被集中到了何太后與董太后的鬥爭上,十常侍似乎已經淡出了人們的視線。

    整個洛陽的各個世家大族被分成兩大陣營,各自有各自的立場。

    到了此時,太史慈才知道自己當真是井底之蛙,在洛陽反對何進的人並不在少數,甚至從某種意義上來講,很多人更願意選擇同樣手握兵權的董重,畢竟何進只不過是個出身低下的屠戶商人,才德威望並不足以真正服眾,尤其是何進對十常侍的曖昧態度令許多人所不齒。若非他有除掉蹇碩的功勞,並且他的妹妹何太后生的劉辯是漢靈帝的大兒子,只怕何進還真非董重的對手呢。

    當然董太后的名聲也好不到哪裡去,畢竟漢靈帝賣官的荒唐政策就是這位董太后的主意。要知這位董太后的吝嗇和貪財在歷史上是出了名的。

    所以到了現在,雙方竟然是勢均力敵的局面,更有不少人因為這鬥爭鬧得不亦樂乎,蔡邕和自己的老朋友王允就是最明顯的例子。

    蔡邕顯然偏向與自己有師生之誼的劉協,王允就不同了,這人堅持劉辯皇長子的身份,兩人大吵了一場,誰都勸不住,多年的好友就此絕交。

    在朝會上,何進和董重更是三天一大吵,五天一小吵,誰也奈何不了誰。

    當然更多人都處於觀望中,這其中就包括劉寵,此老繼續裝病,對朝中的大小事情一概不問,更是對何進之前提出的與太史慈聯姻的事情的態度曖昧難明,顯然不想在這種情況下與何進走得過近。

    但這種平衡隨著一次朝會被打破了。

    青州刺史孔義病重不治,終於撒手人寰。青州無主,但任何人都知道青州刺史幾乎已經是太史慈的囊中之物。

    在這種情況下,太史慈終於有機會參加了大漢朝的朝會。當然是有關青州刺史的任命問題。

    太史慈站在朝堂上神情頗不自然,畢竟是第一次參加朝會,當然會有一些緊張,自己的官職最小,區區一個青州別駕,理所當然地站到眾人之後。曹操與袁紹的位置就比較*前了,劉繇和劉岱身為議郎,那就更不用說了。

    唯一比較意外的是那個公孫瓚居然站在自己的身邊,看來他也要接受朝廷的任命,兩人見面相互打了聲招呼,太史慈倒是很熱情,公孫瓚就很勉強了。顯然是一個不大善於交際的人,神情頗似武安國那粗漢。

    朝堂之上此刻儘是嗡嗡嚶嚶之聲,顯然是大臣們在談笑議論,場面出奇的輕鬆,不過太史慈卻知道,在這談笑風生的下面當真的殺機四伏。

    一聲鐘響,眾人肅穆收聲。太史慈心知劉辯那傀儡皇帝到了。

    在小黃門不陰不陽的聲音中,眾人跪倒,口中山呼「萬歲」。

    不過令眾人詫異的事情是,在劉辯剛剛到自己的皇位前坐下不久,一個不速之客在十常侍張讓的攙扶下駕到了——董太后。

    太后臨朝!

    眾人心中一凜,知道今天的朝會定然是風起雲湧的局面。

    太史慈看見一臉謙恭神色的張讓站在了董太后的身後,就知道今天的事情遠非眼前看到的這麼簡單。

    何進的臉色在剎那間變得要多麼難看有多麼難看。但此時已經無可奈何,就算是有心通知自己的妹妹何太后也沒有機會了,唯有帶領眾人在此跪倒口稱「千歲」。

    劉辯畏懼的看著董太后,身子不自然的在龍椅上扭了幾扭。

    何進眼中閃過怒火,但亦塗莫奈何。

    太史慈知道,太后臨朝乃是漢家舊例,究其原因那是因為東漢中後期皇帝登基時的年歲過小所致,這也是東漢外戚專權的根本原因。

    不過這並非說太后臨朝就會亂政,比如說東漢傑出的女政治家鄧太后,就是一個例外,在鄧太后掌權的二十多年內,東漢國事蒸蒸日上,在鄧太后去世後,當時的平望侯劉毅上書給安帝說:「太后奉行節約,杜絕奢侈,立陛下為天下之主,安定漢室。在國庫空虛情況下,又遭水旱災害。然而太后政治清明,執法寬大,使華夏再次興旺,四夷重又內屬。縱觀歷史,像這樣在內遭家難、外遭天災的情況下振興國家,功德巍巍的太后還未見過。希望把太后的功德下來。」

    因此,對於女後臨朝,東漢的世家大族們倒也是寬容得很。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