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三國之荊州我做主

正文 第二百二十六章 霍峻的決心 文 / 漢胄

    劉琦聽了張松的話,臉上的笑容忽然凝滯了,隨即拍案大叫道:「張別駕,此事請恕本官不能答應,本官兵非是為了自身而千里討賊,本官是為了漢家天下,劉璋父子盤踞在川中十餘年,不尊朝廷號令,陰圖割據,本官身為當朝太尉,如何能夠坐視不管?子喬,你如果是作為朋友來拜見本官,本官必定掃榻相迎,如若你是替劉璋來議和的,那就休怪本官翻臉,你回去可轉告劉璋,只要他肯投降,本官可上奏朝廷,准許他保留爵位,如果他執迷不悟的話,那就休怪本官不念宗室之情。」

    張松聽了劉琦的話,不僅沒有不高興,反而欣喜若狂。他原本以為劉琦並沒有理解他之前暗中勸其取益州的暗示,如今聽來卻是早已明白他的暗示,心中如何不喜?

    但他還想試探一下劉琦,便淡淡說道:「太尉大人,其實如果貴方不肯答應的話,恐怕我方在垂死掙扎之下,貴方也未必會有什麼好處,比如我益州的一位從事鄭度就說道:「要將我益州從綿竹到成都的沿路百姓盡皆遷到成都,燒絕棧道,令貴軍一路無所得,貴軍人數眾多,糧草難以接濟,一旦陷入困境,我方南北兩路大軍進行夾擊,再派巴西太守龐羲截斷貴軍退路,必定能夠將貴軍打敗,甚至連生擒大人都未必沒有可能。」

    沒想到劉琦嘿嘿冷笑道:「劉璋妄圖靠這樣的方式將我軍打敗,那簡直就是癡人說夢,本官連年征戰,如何不知暢通糧道的重要性?本官命我荊州名將仲業率精兵一萬押運糧草,軍中配備連弩和宿鐵刀,就算是遭遇到貴軍的埋伏也怡然不懼。至於龐羲,他卻未必會乖乖配合劉璋,擅自與我軍為敵,他就不怕我聯合張魯侵奪他的地盤嗎?更何況這個計策雖然會對我軍造成些許的麻煩,但是劉璋此人雖然愚昧,心地卻是不壞,則能忍心害得百姓到處遷徙,所以我料想那個鄭度之計必然不會見用,甚至他本身反而都會有被免職的危險。」

    張松聞言頓時大驚,一臉敬佩的說道:「太尉大人說的何嘗不是?我家主公確實沒有採納鄭度之計,反而將他免職,下官對於大人的判斷佩服得五體投地。實不相瞞,今日下官之所以勸我家主公與大人議和,主要是想看一看傳說中禮賢下士的太尉大人的風采,同時向大人手贈一物,希望大人盡快平定益州亂局,讓我益州軍民盡快過上太平日子。」

    說完之後,張松便從袖中取出一物,乃是一五尺見方的絹帛,上面盡寫著地理行程,遠近闊狹,山川險要,府庫錢糧,一一俱載明白,只見張松將此物遞到劉琦手中,恭敬地說道:「益州險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國,名不虛傳,指引我主劉季玉不是明主,蜀中智能之士渴慕明主,大人正得其時矣。今大人起荊襄之眾,長驅西指,霸業可成,漢室可興矣,松故作此西川地理圖,將我益州地理行程,遠近闊狹,山川險要,府庫錢糧,兵力分配等事一一俱載明白,獻與大人面前,可助大人一臂之力。」

    劉琦見圖,心中大喜,拉著張松的手說道:「子喬如此相待,本官受之有愧,請子喬放心,本官一定不會忘了你一番拳拳愛國忠君之心,待得益州平定,定然為子喬請功討封官爵。」

    張松連忙拜謝,接下來又說道:「既如此,下官就等明公的好消息了,事不宜遲,明公可速圖之。松有心腹契友二人:法正、孟達,此二人也盡皆答應相助大人取事,如二人到大人營中時,可以心事共議,時間不早了,下官要告辭了,希望在見到大人的時候,我們是在成都。」

    說完之後,張松便向劉琦辭別。

    劉琦與王粲等人起身相送,待得臨別之時忽然提醒道:「本官久聞令兄張肅對劉璋甚是忠誠,子喬在回到成都之後,千萬不要勸其歸順本官,否則的話,恐怕子喬將有禍事臨身。」

    張松聞言,不禁渾身輕輕一震,隨即拜謝劉琦的提醒,之後便辭別劉琦,緩緩上路。

    張松走了數里,忽然想起一事來,旋又返回。

    劉琦見張鬆去而復回,忙問緣故,卻聽得張鬆緩緩說道:「此次松回成都,行程當不會太快,明公如若搶在下官回到成都之前攻打雒縣,劉季玉必定不備,而只要雒縣一被攻破,成都將失去屏障,我家主公驚懼之下便只有歸降一途。這是一個好機會,大人可不要失去。」

    劉琦握著張松的手,動情的說道:「子喬,多承盛情。子喬請放心就是,本官定然不負所望。」

    在送走張松之後,劉琦立刻召集甘寧、霍峻、賈詡、龐統、王粲、劉式、張彤、闞澤、諸葛瑾等武將官前來議事。

    武眾將官一聽劉琦召集議事,便知應該是要進攻雒縣了,全都非常迅速的來到了帳中,從劉琦發佈命令到大家集結完畢,前後用了不到後世的五分鐘時間。

    看著大家行動如此迅速,眼中又都流露著嚮往的神色,劉琦心中十分滿意,緩緩掃視了一眼,然後鄭重說道:「想必大家也能猜測出來本官召集大家來此的目的,大家想的沒錯,今日我召集大家來此,只有一件事,那就是議取雒縣,如今的雒縣可以說是堅城湯池,鎮守者乃是川中名將張任,此人武藝高強,士卒作戰勇猛,偏偏又頗懂兵法戰略,實在是我們的一個勁敵,所以我們必須全力以赴,集中盡量多的兵力對敵軍進行碾壓,正是因為這一點,將會導致綿竹的守備空虛,所以,必須要有一個牢靠的戰將來守衛此地。」

    劉琦說到了這裡,就把目光轉向一旁不遠處的霍峻,鄭重說道:「仲邈,我撥給你三千兵馬,命你駐守綿竹,不知你可有這份信心?」

    「三千人馬?」聽到了劉琦的話,武眾將官都感覺到了沉甸甸的壓力,即便是一向足智多謀的龐統都感覺這一次有些太過冒險。因為主公劉琦所給的人數實在是太少了,僅僅是涪縣的敵軍就有一萬餘人,再加上之前從綿竹調往涪縣的三千大軍,這就是一萬三千餘人,還有來自於巴西的龐羲、廣漢的張肅、涪縣的向存、涪水關的高沛楊懷、梓潼的扶禁

    等人,總兵力恐怕不下三萬人,以區區三千人馬守住三萬大軍的進攻,任誰都感到心中沒底,更何況霍峻也只是一名看起來普普通通的將領,如何能有這樣的把握?

    卻不料霍峻卻神色從容的答應了下來:「諾,末將保證不會辜負主公的期望。」

    「這這,竟然真的就答應了下來,看來霍仲邈為了立功,近乎瘋了,不過看他的神情那麼從容,莫非真的智珠在握?可這又怎麼可能?這可是一對十的比利呀。」闞澤和諸葛瑾更是互相對視了一眼,都看到對方眼中的不可思議。

    這兩個人都是孫權的舊部,在歸順了劉琦之後雖然也都兢兢業業、不遺餘力的做好自己的事情。可是畢竟對於劉琦身邊一些將領的熟悉程度不如其他人,雖然知道霍峻為人一向沉穩,可是料想也很難守住三萬大軍的輪番進攻,本來以為霍峻會提出一些要求,比如增派援軍,要求智者幫助守禦等,可是沒想到對方竟然如此爽快的就答應了下來。

    不過他們卻不敢質疑主公的決定,因為在軍中早已形成了一個傳統,主公劉琦在做出決定之前可以大膽討論,甚至當面指責都沒關係,可是一旦做出決定之後就不會再更改,用劉琦的話來說,朝令夕改是治軍最大的忌諱。

    但見劉琦呵呵一笑,然後說道:「壯哉仲邈,既如此,本官便任命仲邈為廣漢太守,領武衛將軍,率軍三千駐守綿竹,為我軍屏障,其他眾兵將盡皆隨我一起出征雒縣,務必盡快奪取雒縣,威脅成都,迫使劉璋歸降。我們在兩個時辰後在校場集結,屆時聽我號令,大家出發前往雒縣,務必於天黑前趕到雒縣城下。」

    「諾。」眾將官聞言,盡皆躬身站立,對劉琦恭敬的施禮說道。

    接下來軍事會議解散,眾武盡皆收拾準備,兩個時辰後準時出現於校場。

    劉琦照舊做了一番戰爭動員之後,就立刻親率大軍出發前往雒縣,而留下了霍峻率領三千大軍守衛綿竹。

    「請主公放心,雖然只有三千人,末將卻一定會盡心竭力,守住綿竹的。」霍峻站在城頭上,望著劉琦大軍漸去漸遠的征塵,默默的說道。

    隨即便見霍峻的眼中射出了一道精芒,隨即下令整頓兵馬,全力備戰,他知道,接下來他所面對的,將是前所未有的挑戰,但是他心中如火,英勇無畏,暗暗下定決心,不管是來多少兵馬,定然會讓他們止步於綿竹城下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