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三國之荊州我做主

正文 第二百二十一章 兵臨鄴城 文 / 漢胄

    卻說袁譚見曹操退走,心中想要爭位之心再次活絡起來,便在郭圖的勸解之下,命人殺死了袁尚部將張顗,奪取了他的五千大軍,隨後發表檄,聲稱袁尚擅自篡改父親遺囑,自己率大軍征討叛逆,只懲首惡,從者不問,希望眾武心存正念,擒殺叛逆云云。

    而袁尚聽聞大哥袁譚起兵之事以後,心中頓時大怒,立刻決定親自出征,留大將蘇由守鄴城,統率攜軍師審配、大將呂曠、呂翔兄弟、陰夔、呂威璜、馬延、焦觸、張南、韓猛等人,率一萬大軍前去征討。

    袁尚麾下大軍雖然數量少,但是在審配的督率之下,卻是軍紀嚴明,再加上袁尚親冒矢石進行衝殺,軍中諸將奮勇,竟然打敗了袁譚所統帥的一萬五千大軍,甚至連之前強行吞併的張顗麾下的五千大軍,也都又紛紛轉歸袁尚。

    袁譚大驚之下只好率軍退回平原。

    卻說袁譚兵敗回平原,卻不料袁尚率軍追趕,將城圍了三面進行攻打,城中將士多有叛者,袁譚心憂,便與郭圖商議。

    卻聽得郭圖說道:「今城中糧少,彼軍銳氣正盛,我們很難取勝。愚意可遣人投降曹操,使操將兵攻冀州,尚必還救。主公再引兵夾擊,尚可擒矣。我軍在擊破袁尚之後,得其軍實以拒曹操。曹軍遠來,糧食不繼,必會退去。我軍仍可以據冀州,以圖進取也。」

    只聽得一旁的青州別駕王修勸道:「不可。兄弟者,左右手也。今與他人爭鬥,斷其右手,而反投靠大敵,安可得乎?夫棄兄弟而不親,天下其誰親之?依下官之計,將軍莫如直接開城向三公子乞降,並開誠佈公的說明不再圖河北之意,彼念及兄弟情義,必然不會為難將軍,如此一來,兄弟之情可全,君臣之義可保,將軍與大將軍兄弟齊心,必能保住主公之業,而如將軍從郭圖讒言,定然會導致兄弟離崩,可憐主公開創十年之業亦會落入曹操囊中。」

    袁譚聞言,頓時大怒,對王修說道:「好你個王叔至,本將引你為心腹,封為別駕,如今你不為本將著想,反而勸本將投降,莫非是顯甫派來的奸細不成?來人,給我推下去,斬首。」

    郭圖聞言也是心中惱怒,恨不能立時便將王修斬首,以洩心中之恨,卻聽得辛評上前勸道:「如今袁尚圍城甚急,如若此時斬殺要員,恐亂軍心,還請主公赦免其罪,以觀後效。」

    袁譚這才繞了王修一命,將他斥退,接下來便說道:「公則之計甚妙,不知何人可擔此任?」

    便見郭圖看了一眼辛評,緩緩說道:「辛仲治之弟辛毗,字佐治,見為平原令。此人乃能言之士,可命為使。」

    袁譚便招來辛毗,把假意投降曹操之事向辛毗說了一遍,見辛毗欣然允諾,便向曹操修書一封,之後交給辛毗,命辛毗縋城而下,星夜帶書信往見曹操。

    辛毗出了平原,不一日便來到北海,見到了曹操。

    曹操見辛毗到來,心中暗喜,便問其來意。

    辛毗便將袁譚相求之意說了一遍,又呈上袁譚的書信。

    曹操看完書信,點了點頭,對辛毗說自己要考慮考慮,之後便聚武計議。

    只見程昱上前說道:「袁譚被袁尚攻擊太急,不得已而來降,不可准信。」

    呂虔、滿寵亦說道:「丞相既引兵至此,安可復捨琦而助譚?」

    荀攸卻上前笑著說道:「三公之言未善。以愚意度之:劉琦麾下兵精強將不在少數,徐州兵力雖少,魏延麾下有精騎數千,更有強大的連弩,我們短時間內難以取勝,雖則仲德之言不錯,袁譚果然不可相信,然則我們正可乘機圖河北。袁氏據河北四州之地,麾下謀臣武將不在少數,且袁氏久在河北,甚得民心,若二子和睦,共守成業,我們短期內很難將其打敗,今乘其兄弟相攻,勢窮而投我,我提兵先除袁尚,後觀其變,並滅袁譚,天下定矣。此天賜良機。誠不可失也。」

    曹操攻打徐州本來就是一個幌子,實際上他主要就是聽了郭嘉的建議,以攻打徐州為名,靜等袁氏兄弟起內訌,然後乘機攻打,如今見袁譚主動請降,時機到來,又見荀攸的分析與自己不謀而合,自是心中大喜,便決議攻打冀州。

    之後曹操命眾將退去,連夜邀辛毗飲酒,對其問道:「袁譚之降,是真的還是有詐?」

    卻見辛毗說道:「明公不要問真假,只只問勢便可。袁氏連年喪敗,兵疲民弱;兄弟讒隙,國分為二;加之饑饉並至,天災**百姓苦不堪言,如今河北凡是有些見識的,都知道袁氏必然會敗。今袁尚率軍圍平原甚急,然時日長久,軍心已疲。以明公之威,擊疲憊之眾,如秋風掃落葉一般。如何不抓住這個機會而去征伐徐州?徐州劉琦麾下兵強馬壯,短時間內難以相圖。況四方之患,莫大於河北;河北既平,則霸業成矣。願公明鑒。」

    曹操聞言大喜,拉著辛毗的手說道:「本相與辛佐治相見恨晚也!」

    之後便立刻下令,督軍還取冀州。

    魏延聽說曹操果然率軍撤離,前去取冀州,這才對劉琦的判斷佩服得五體投地,這時糜芳又建議他率軍從背後掩殺,魏延便取出劉琦書信,滿臉欽佩的說道:「主公已經料到我們會有這樣的舉動,嚴禁我們率軍追殺,因為曹操多智,必然會有伏兵,如果我們追殺的話,反而會中他詭計,這樣一來恐怕我們折損人馬是小,甚至都有可能連徐州都保不住了。」

    糜芳聞言,這才拜服。

    魏延所說的沒錯,曹操在退兵的過程中的確安排了伏兵,大軍走到最後,發現魏延竟然沒有率軍追襲,便知是得了劉琦的嚴令,心中愈發感到劉琦的威脅,決定在平定河北之後,定要與其算總賬。

    卻說

    袁尚知曹軍渡河往平原而來,立刻調集大軍,在平原的安德布下伏兵,單等曹操大軍到來之後,左右伏兵盡出,以破曹操。

    可曹操是何許人也?早就料到此地會有伏兵,先以夏侯惇率軍相誘,待得袁尚兩路伏兵殺出之後,即刻命曹洪、曹仁率兩翼大軍發動急攻,結果袁尚大敗,部將呂曠、呂翔兄弟率眾投降,損兵折將的袁尚無奈之下只好逃回冀州,一方面下令堅守,另一方面向并州高幹和幽州袁熙請求援兵。

    卻說袁譚見曹操大勝,心中大喜,連忙率軍出城迎接,又請曹操助自己攻取冀州。

    曹操知道袁譚心中對自己還有猜忌,更兼料想幽州和并州的兵馬即將趕到,便以糧草不濟為由說道:「方今糧草不接,搬運勞苦,我濟河,遏淇水入白溝,以通糧道,然後進兵。」

    為了安袁譚之心,曹操還將女許以袁譚,並讓袁譚依舊駐守平原,自己卻引軍退回洛陽,又封呂曠、呂翔為列侯,隨軍聽用。

    之後又過了月餘,曹操囤積了大量的糧草,便命人運糧入白溝,又命曹洪、樂進等將率軍渡河,屯駐至黎陽,這才命人通知袁譚,做好夾擊袁尚的準備。

    且說袁尚退回鄴城之後不久便聽說,曹操運糧入白溝、屯駐黎陽之事,心中憂慮,便與審配商議對策:「今曹兵運糧入白溝,必來攻冀州,如之奈何?」

    只見審配略作思索,便說道:「主公可發檄使武安長尹楷屯毛城,通上黨運糧道;令沮授之子沮鵠守邯鄲,遙為聲援。主公則進兵平原,急攻袁譚,先絕袁譚,然後破曹。」袁尚大喜,留審配與蘇由守冀州,親率逢紀等將,以馬延為先鋒,連夜起兵攻打平原。

    袁譚見平原再度被圍,無奈之下只好再次請人向曹操求援。

    曹操這一次卻不再管平原,而是率軍直接開往冀州,在兵臨洹水的時候,蘇由被曹操一場伏兵殺得大敗,只好投降。

    之後曹操一路暢通無阻的來到了鄴城之下,然後統率大軍進行攻城。

    不料這一次曹操卻遭到了審配的頑強抗擊,審配見城內兵少,乃發動百姓守城,讓曹操一輪攻城下來,折損了上千人馬,卻連城頭都沒有攀上。

    曹操只好令三軍繞城築起土山,對城內進行俯射,卻不料審配命人加高城樓,土山上的曹軍反成了靶子。

    後來曹操又命人暗中挖地道,卻沒想到早被審配察覺,命人掘了一條橫溝,當挖地道的將士挖到橫溝之時盡皆暴露,早被一旁守候的袁軍將士一個個盡皆殺死。

    曹操正在苦思破城之計的時候,忽然有一個人半夜入軍營謁見,自稱是將軍馮禮的使者,因為馮禮酒醉誤了巡警,吃了審配一頓軍棍,心中懷恨,便向曹操下書,欲為內應,在晚間打開城門,迎曹操入城。

    曹操大喜,當即便封馮禮為列侯,令其按照約定去做,等城門大開,便率軍殺進城中,待得破了鄴城,將會再度封賞馮禮。

    熟料馮禮的使者卻被審配給抓住,審配威逼利誘,命使者依舊回去,如此這般的吩咐了一番,便放其回去。

    而馮禮根本不知審配已知道了他的計謀,心中還做著封官封爵的美夢,在得到了曹操的許諾之後,心中更加得意,便於晚上命人打開突門,放曹操大軍進入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