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噬靈蠶

正文 第七十七章 化血大法 文 / 滄海木木

    三個築基後期修士中一位五十多歲的老者,一邊抵擋金蛇劍一邊道:「道友好狠毒的手段,不問青紅皂白就殺了我的兩位朋友!」

    「不分青紅皂白?你們打破我布的禁制,搶奪都煉器材料,還有抓走我的靈寵,是沒有理由的嗎?」劉暢緩緩向著三人走去,這時碧水寒潭蟒已經認出劉暢的氣息,親暱的竄到劉暢身上,把身子盤在劉暢脖子上,昂著頭對著三人。金蛇劍自動來到劉暢身邊,懸在半空,一陣陣嗡鳴。

    兩個青金傀儡擋住洞口處,防止三人逃跑。三人見此情景頓時明白,這裡的主人回來了,老臉不禁一紅。三人除了一名剛才說話的五十多歲的老者外,還有一個四十多歲的中年書生,臉色蒼白,一看就是宣*過度造成的,另外一個是名樣貌美艷的的女修,乍一看是二十多歲,可仔細看去至少四十多歲。

    「既然兄弟你回來了,但你也殺了我們兩個朋友,這筆賬咱們……」老者繼續說道,可還沒有說完,就被書生打斷,「祝兄,這本來就是咱們理虧,兄弟的意思就算了。這位道友,你也沒有損失什麼,咱們就兩清了如何?」書生說道後面是對著劉暢說的。

    「李道友你怎麼這麼膽小,錢道友他們的仇就不報了嗎?」老者聽書生這麼說,急道。

    「祝道友,咱們還是聽李道友的吧,他不會害咱們的。」一旁的女修突然制止老者道,一邊還跟老者打眼色。

    「算了?你們把我這裡弄到烏煙瘴氣,還差點抓走我的靈寵,把我辛苦培育的煉器材料都破壞殆盡,還想算了?」

    「你待怎樣?你一個築基巔峰,我們三個築基後期,拚鬥起來,鹿死誰手還不一定呢。來吧!咱們拼上一場!」老者咆哮道。

    「既然如此,那就打過一場再說吧!疾!」劉暢手指一點,金蛇劍忽然變成一條金線蛇,吐著芯子「嘶嘶」衝向老者。

    「靈氣化形?」老者大吃一驚,顧不上抵擋,一個翻身滾到一邊,驚叫道:「你是金丹前輩?」一般只有金丹期老祖才能把靈氣幻化成具體形態的東西,活靈活現,靈性十足,威力當然不可同日而語。

    書生和女修也大吃一驚,但書生用神識掃瞄劉暢發現還是築基巔峰,忙道:「祝兄,他不是金丹老祖!不要害怕!」說著祭出扇形靈器,對著劉暢猛地一扇,一股濃煙冒出,捲向劉暢。

    「有毒!」老遠就能聞到濃煙的腥臭味,劉暢忙閃身躲避,肩上的碧水寒潭蟒忽然張嘴吐出一股水箭,竟然把黑煙凍成冰塊掉到地上,小莽也變得萎靡不振,似乎剛才那口水箭大傷元氣。劉暢趕緊把它收進靈獸袋,並扔進幾塊靈石,讓它補充靈力。

    書生見自己的絕招竟被一條畜生破掉了,心中大怒,扇子又噴出一股火焰,這時兩個青金傀儡已經衝了上來,擋在劉暢身前,對著書生攻擊起來。傀儡不怕火,立刻把書生*的手忙腳亂。

    「臨!」劉暢翻手把不動根本印施展出來,一個巨大手印衝向剛要從地上起來的老者,砰地一聲手印被女修祭出的一條絲帶擊散。

    劉暢見法術無效,又把四正劍陣祭出,嗡嗡旋轉著衝向老者。剛才老者可是見過劍陣的威力,忙祭起自己的兵器迎向劍陣。他的兵器比較奇特,是一個巨大藥杵,劍陣碰到藥杵上噹噹作響,竟然相持不下,一時半刻也不能戰勝。

    劉暢忙把青金傀儡獸拋出,手中一點,一道紅光射向女修,紅光來到女修跟前砰的變成一個火球撞向女修。女修被突如其來的攻擊嚇了一跳,忙閃身躲開,結果右腿被撲來的傀儡獸一口咬住。「啊——」女修慘叫一聲,喊道:「李兄救我!」說話間一道青虹掠過,一個頭顱滾落在地。

    「你是金丹前輩!前輩饒命!前輩饒命!」老者見劉暢又控制一把極品靈器把女修殺了,嚇得跪倒求饒。在他看來,用神識*縱一件極品法器、一個靈器劍陣、四個金屬傀儡,再加上一個極品靈器,神識強大道如此地步,肯定是金丹老祖!這仗沒法再打下去了,反正打下去是死,不如求饒,還能有一線生機。

    書生卻看到劉暢往嘴裡扔靈丹,忙道:「祝兄,趕緊起來,他不是金丹老祖,他正在吃靈丹,快不行了!」

    老者抬起頭,正好看見劉暢吃靈丹,急忙*縱藥杵抵住劍陣,但一道金光從胸口穿過,沒有女修的抵擋,金蛇劍閃電般穿過老者心臟,把心臟擊的粉碎,老祖不甘的倒在地上,死了。

    從書生提醒老者到老者被殺,不過三五息時間。

    書生見狀,苦笑一聲,把手中扇子收起,道:「道友已經殺了在下四名朋友,難道就不能放過我嗎?」

    劉暢沒有說話,只是輕輕搖了搖頭,現在他神識消耗嚴重,頭痛欲裂,想趁著最後一絲神識把書生幹掉。

    「既然如此,還望道友看著都是修仙者的面上,留兄弟我一個全屍!我自己了斷算了!」說著書生跪到地上,雙手去撕胸口衣服,想要刨胸自殺。劉暢總覺這書生有些怪異,並沒有靠近書生,只在離書生五丈之外看著眼前的一幕。

    衣服被撕開,書生胸口上竟然還有一張臉,面目猙獰,劉暢見狀大吃一驚。就在劉暢吃驚一愣的一剎那,那張臉張開吐出一團黑氣噴向劉暢,劉暢雙腳點地,身形急退,可黑氣還是隱入劉暢身體,連蒼龍甲都沒有抵擋住。

    「哈哈哈哈……」書生仰頭狂笑,「中了我焱鬼宗的化血*看你怎麼辦!」聲音嘎然而止,胸口那張臉的嘴中一把劍刺出,緊接著,書生全身血氣都湧入劍內,片刻書生變成一具乾屍,倒地化為飛灰。

    劉暢中了化血*,只覺得身體生機正逐漸消失,這讓劉暢想起苦閒大師和黑心書生的化血功。怎麼書生都是如此狠毒,都是要化去別人的精血。劉暢

    暢忙讓小黑尋找體內那股黑氣,結果小黑轉了幾圈也沒有找到類似黑心書生體內破壞生機的異樣靈力。

    劉暢先把這化血*放到一邊,把四人的儲物袋和靈器都收了起來,再把地上還沒有被收起的煉器材料都收進儲物戒中。看著地上兩具屍體,劉暢心中一動,把靈獸袋中的碧水寒潭莽放出,示意它把兩具築基修士屍體吞掉,修士身體蘊含靈力,能增加靈獸的修為。這時從兩具屍體上飄起兩團綠色氣團,劉暢趕緊祭出小幡,把石建剛放出,把兩個魂魄收進幡內,此時,小幡內只剩石建剛一個殘魂了,其他的都被他吞噬掉了。小幡原來只有中品法器級別,這幾年,劉暢煉氣水平一日千里,現在已經能夠煉製中品靈器了,所以他又把小幡重新煉製一番,增加了些儲存魂力的陰魂石,讓其威力翻了十幾翻,取名為引魂幡,石建剛對新家非常滿意,經過幾年的休養,他的靈魂體越發的凝實起來。

    等碧水寒潭莽把二人屍體吞掉,劉暢見寒幽泉現在已經被消耗殆盡,幾乎什麼都沒有了,但還是剩下半碗左右,於是拿出一個玉瓶,把剩下的寒幽泉收進瓶內,以免日後再生成殭屍,危害鄉里。經過三年多時間,那些寒屬性煉器材料已經把寒幽泉的陰寒之力吸納的差不多了,尤其是那十根殭屍指甲和屍丹更是陰寒之力十足,靠近了好像靈魂都能被凍結般。

    剛收完寒幽泉,整個地穴竟然顫抖起來,地穴頂上出現道道裂紋,灰塵石塊不斷落下,似乎要塌了。劉暢散開神識,把整個地穴重新掃瞄一遍,見沒有什麼遺留,就快速飛出地洞。剛剛出來,轟隆一聲,整個地穴全部塌陷,地面上出現一個幾十丈的大坑。劉暢祭起飛劍,踏上,急速向著長壽村東南方向飛去。此刻,劉暢體內生機又消散了一些,好像老了十歲。

    長壽村東南方向無名山山腹內有和藥泉峰藥泉同樣效果的泉水,能增加人體生機,這是目前抵住自己體內破壞生機的化血*最好的辦法。

    對剛才金蛇劍的表現,劉暢也覺得非常奇怪,之前從來沒有過這樣的現象,但現在不是探索金蛇劍秘密的時候,還是把身體內的隱患去除掉為妙。

    進入山腹內山洞,來到小池跟前,劉暢先喝了一口,頓時體內生機不再消散,看來這藥泉確實能夠抑制化血*對生機的侵蝕,就是不知能不能徹底清除罷了。

    見身體不再繼續老化,已沒有生命危險,劉暢決定先找出化血*如何破壞生機的原因,才好對症處理。見山洞內沒有坐的地方,劉暢把當年用人參買的皓石取出,放到地上當石凳用,五顏六色的皓石讓整個山洞頓生華彩,劉暢又取出幾個螢光石,山洞內亮如白晝。

    劉暢坐到一塊皓石上面,先拿出那書生的儲物袋,開始翻找起來。一炷香過後,劉暢面無表情的把東西都收起來,心中歎了口氣,看來三個月時間就得在這山洞裡待著了。從找到的資料顯示,化血*並不是一種真正的法術,而是一種類似詛咒的怨念,這種怨念是鬼修之人對敵人一種無比怨恨所致。因為施展化血*的人會把自身所修煉的邪術靈力蘊含其中,所以才會灰飛煙滅,跟金蛇劍無關。

    中了化血*後,每時每刻生機都會消散,身體老化,這種怨念最多維持三個月時間,但又有誰能堅持三個月呢。從中了化血*到現在不到半個時辰,劉暢就感覺到蒼老了十歲,那一天下來就二百四十歲,自己是築基巔峰境界,壽命最長一百五十多歲,如果沒有這藥泉,按照計算,不到一天,自己就老死了。可以說劉暢還是非常幸運的,發現了抵住化血*的藥泉,不然,在一天後,世界上就沒有劉暢這個人了。

    既然沒有辦法去除,那只好慢慢等著化血*自己消失了。閒著無事,劉暢把整個山洞都布下隱匿和防禦禁制,防止萬一有修仙者路過此地,發現異常。想到碧水寒潭蟒吐出水箭後萎靡不振,還像元氣大傷,於是把小蟒蛇放出,餵了一點藥泉。小蟒蛇吃完藥泉,似乎元氣恢復了許多,精神飽滿活潑起來,不停的圍著劉暢轉來轉去,欣喜異常。它能清楚感覺到劉暢身上的氣息,有種血脈相連的感覺。

    現在是一個人,劉暢沒有必要在用蒼龍變,於是把相貌恢復到原來自身容貌。小蟒微微一愣,又繼續纏住劉暢,在它看來,長得什麼樣無所謂,最主要是氣息沒變就行,它已經把劉暢當成最親近的人了。

    劉暢見山洞還有地方,就在藥泉旁邊弄出個二丈見方的池子,把碧水潭的水放進去,讓小莽待在裡面,有助於其修為的增加。碧水潭水寒冷異常,跟寒幽泉不相上下,但寒幽泉除了冷外,更增加了些陰,讓人靈魂都不舒服。劉暢想了想,把玉瓶中的寒幽泉滴了兩滴到碧水潭水中,又拿出自己退掉的六級金線蛇內丹讓碧水寒潭蟒吞掉,結果小蟒吃後,沉入池子底,一動不動,消化金線蛇內丹能量了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