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噬靈蠶

正文 第六章 運氣 文 / 滄海木木

    第六章運氣這《郭家刀》是青牛縣郭家的傳家武藝,只有嫡傳弟子核心人員才能習得。此刀法共有一十五式,第一式橫刀立馬,第二式抽刀斷水,第三式翻刀斬天……最後一式叫萬刀歸一。刀法屬於馬下功夫,所以刀譜中還有一部叫《穿雲步》的步法以配合刀法。《郭家刀》刀法配合《穿雲步》練到極致就如一萬把刀從四面八方彙集一起形成把數丈刀芒聲勢浩大斬出,威力無比!可惜郭家子弟至今無人練成,連郭家家主郭守金也只練到第十二式。而郭先生更沒有學武天賦,堪堪練到第五式,如果有其大哥的功力也不至於客死異鄉了。不知道當年郭家創出此刀法的祖先知道其後輩無人能練成此刀法會做如何感想,會不會能從棺材裡爬出來破口大罵。

    沒有刀,劉暢就找了根木棍當刀,呼呼練起來。僅僅第一式劉暢就練了十天方才練成,施展自如。

    在習練刀法的過程中,劉暢感覺到每一次揮刀都已一絲涼涼的氣體從手心鑽進胳膊,可以停下來卻感覺不到了,很是奇怪。反覆觀察又什麼都沒有,就不再注意了。只是感覺右臂粗壯有力了不少,從第一式用了十天,第二式用了十天,第三式就用了八天,學習的時間逐漸縮短了。

    山中無日月,就這樣,劉暢每天除了學習郭家刀法、穿雲步就是找野果獵野兔等食物,再就睡覺。過了二個半月,劉暢把郭家刀法練到了第十二式天刀破空,後三式怎麼也練不下去了,不是摔倒就是用力不當,發不出刀勢。不過《穿雲步》倒是有所成,一縱能達五丈開外,一躍能跳二丈來高,劉暢挺滿意。

    想到《郭家刀》怎麼都學不下去了,劉暢愁眉不展。他不知道就憑這十二式郭家刀就已經能蕩平黑風寨,只道是連郭先生練了幾十年的人都不是人家對手,自己才學習了不到三個月,去了還不是送死嗎。

    怎麼辦?一連幾天,劉暢煩躁不安,又無事可做,劉暢把道子的《永春決》拿出翻開看起來。

    《永春決》確實是教人如何運氣吐納的功法。書中交代,修煉《永春決》必修具備靈根,否則練一輩子也一事無成。《永春決》*有十二層,每層都有十幾張圖畫標明運氣路線,並配有詳細的字說明,前三層為煉氣前期,三層至六層為煉氣中期,七*層為後期,再往後就是圓滿期了,進入十層後就可以築基,壽命可達一百五十多歲,算正式進入修仙行列,可惜此書沒有築基後面的功法。書中還提到修煉《永春決》最好配以靈藥食用效果最佳。所謂的靈藥並不是劉暢上山採摘的山芹、山參等世俗界所產的藥材,動輒幾百年幾千年甚至上萬年的,看的劉暢直伸舌頭,上萬年?那還不成精了,能抓住嗎?

    看到這裡,劉暢來了興趣,當天沒有認真看,原來此「運氣」非「運氣當頭」的「運氣」,而是運行身體之氣,也是練功。況且書裡面還說道只要那什麼築基就能活一百五十多,那好好保養下不就能活個一百*了嗎,就能把那骷髏送回去了,至於什麼靈根不靈根的,能不能築基,先練著再說。他也不知自己是否具有靈根。

    劉暢下定決心後立刻按照《永春決》中功夫所述練習起來。

    劉暢盤腿而坐,雙手放到膝蓋上,拇指和中指想捏,手心朝上,臀部略向後,腹部稍鼓起,胸部微前,然後微閉雙目,舌抵上鄂,俯按照圖畫中所繪路線運起氣來。圖中所描述運氣由丹田即肚臍下一寸五分處下行,循小腹,抵臍下四寸中極穴,經會陰,過谷道至尾閭,沿夾脊棘突中上行,達頭頂百會穴,再下顏面,過喉,由胸腹正中線入丹田中為一小周天,並伴隨著吐氣吸氣。

    劉暢運氣四個時辰,也沒感覺到從丹田流出所謂的一股氣流,反而右手臂又股細微的涼意順著胳膊往丹田里鑽。劉暢下了一跳,趕緊停止運氣,不對啊,應該先從丹田開始啊,難道錯了?又拿起書反覆看了二遍,回想自己運氣過程,沒有錯啊,還是別練了,先看看有什麼反應,明天再說吧。翻身把斗篷蓋在身上睡著了。

    第二天劉暢起來,檢查一番什麼問題也沒有,難道自己疑神疑鬼了?既然沒事那就接著練吧,於是劉暢像昨天那樣盤膝而坐,練起來。最終結果還是像昨日那樣丹田毫無反應,右手的涼意似乎又進了一步。

    日子一天天過去,知道第五天,丹田才產生一絲絲氣流,往小腹湧去,只不過是一絲熱熱的感覺,跟右手的涼涼的完全不一樣,劉暢又不敢繼續練下去了,是不是走火入魔了?那可不得了!第六天等了一整天也沒有任何不適的地方,感覺很好,精神反而旺盛了許多,睡的也香,飯量也大了,往常吃一隻野兔就飽了,今天卻吃了二隻還沒飽。

    劉暢苦笑一下,學這《永春決》咋這麼難啊,一驚一乍的,怪嚇人的。又重新仔細詳盡的檢查一次,發現熱的氣走熱的路線,涼的還是從胳膊往丹田進發,互相並不影響,沒事!既然沒事就不考慮那麼多了,那就繼續運氣修煉吧。

    修煉到第二十天,體內的熱呼呼地氣流像條小蛇一樣,沿著脊柱往百會鑽去,通過來百會、下顎、胸中向丹田衝去,離丹田也就一寸多遠了,而那涼涼氣流早已過了肩膀竟沿著腰部也直奔丹田而去,距離與熱氣相差無幾。劉暢很興奮,今天肯天能完成一個小周天,不知道這冷熱氣流匯在丹田會發生什麼事。加把勁!劉暢期待著,集中精神催動著熱乎乎的氣流,涼涼的氣流則一直是自己尋找經脈運行。

    近了!近了!隨著劉暢心裡吶喊,熱涼兩條氣流終於在丹田會師。「轟」如熱油裡澆了盆涼水,丹田迅速翻江倒海,亂成一片,劉暢腦海一片空白,噗的一口鮮血噴出,「怎麼會這樣?」這是劉暢暈倒前最後一個念頭。

    直到天黑,劉暢才悠悠轉醒,盤身坐起,胸腹間還隱隱作痛。好在並無大礙,暈倒的一剎那,還以為自己要死了。猶豫下,劉暢還是按照小周天運行起來,驚奇的發現熱呼呼地氣流沒有了,代替的全是涼涼的氣流,運轉起來非常舒服,這才發現自己已經突破一層了,進入煉氣

    氣二層!身體皮膚上附著一層厚厚的污垢,弄得整個山洞臭烘烘的。劉暢趕緊跑了出去,到附近的溪水一個猛子紮了進去。在水中把衣服脫了下來,先洗了洗,涼到樹上,又跑回水裡狠勁搓身上的污垢。

    嗯?右手一丈處有條二斤重的魚,抓住它,晚飯就吃烤魚了!等抓到魚劉暢才反應過來剛才自己並沒看見那條魚,居然能知道那裡有魚,難道是突破的緣故?劉暢靜靜站在溪水中感覺著周圍。的確,突破後聽覺、視覺、感覺都有了長足的提高,原來能聽清五丈開外的聲音就不錯了,現在甚至能聽到三十丈外一棵樹上的鳥窩裡的一窩幼鳥張著小嘴要食吃,五百丈開外的東西也能看的清清楚楚,最重要的是感覺,閉上眼睛,能清楚的知道三丈外十幾隻螞蟻正在圍著一隻螞蚱進攻,但做多能感覺到五丈左右,超出五丈就模糊了。劉暢非常興奮,在空地上連翻了幾個跟頭,穿上衣服跑回山洞。日後,當看到《王昌遊記》才知這種「感覺」就是修出了靈識。

    山洞裡還殘留著污垢的臭味,劉暢卻不在乎,就有興沖沖接著修煉下去。

    二十天達到煉氣一層,這種修煉速度在許多大門排中都屬於遙遙領先的人物了,一般人進入一層只不過從體內排出一點污垢,而劉暢卻排出厚厚的一層,這跟涼涼的氣流有很大的關係。人體產生的熱氣流,是人肉身凡體所聚集生成的,後天的靈氣體,對人體的改造是有限的。然而劉暢體內的涼涼的氣流是自然的能量,是天然的靈氣彙集形成的靈力,通過噬靈蠶源源不斷的從自然界吸收輸送進來的,洗髓伐毛效果天壤之別,這也就預示著劉暢會在修仙這條路上比別人走得更遠、更高。

    靈氣在體內聚集到一起,凝聚成靈力,是催動法器、靈器、法寶的力量之根本,也是施展法術的源泉。靈力越強大,催動法器等威力越大,法術也越厲害。每個人體質不一樣,身體蘊含靈氣多少也不一樣,像劉暢被噬靈蠶改造後的身體蘊含靈氣要超出一般同階修士兩成左右,日後隨著修為的增加,效果會更加明顯。

    轉眼又過了一年半,劉暢已經修煉到煉氣六層,馬上就能突破進入煉氣後期了。在突破練了四層的時候居然能做到內視,所謂內視就是能清楚的感受到自己的五臟六腑、經脈血流、丹田。在丹田中發現一個奇怪的東西,像一個小小的蠶蟲,著實緊張了一番。後來發現這小玩意沒什麼異動,彷彿感覺到劉暢在觀察它,小腦袋還動了動,像是跟劉暢打招呼。

    劉暢看著小蠶蟲,竟然有血脈相連的感覺,似乎那小蠶蟲就是自己身體的一部分,生死與共。後來當劉暢修煉有成才知道,那蠶已經滴血認主了,是自己的靈寵,蟲和人的生命已經緊緊連在一起了,主人死,靈寵也亡,但靈寵死了,主人只是大傷元氣,沒有生命危險。

    而今劉暢已經快要十四歲了,個子長高了一頭,達到六尺一二,由於常年呆在洞裡和修煉的緣故,皮膚顯得白淨如玉,單眼皮,但雙眼深邃有神。在修煉到煉氣三層時候,劉暢把郭家刀第十三式練成,煉氣四層學會了第十四式,當達到煉氣五層後,水到渠成的習成第十五式萬刀歸一。正如刀譜中所述,月光下如千萬條枯枝最終合稱一棍呼嘯而出,聲勢驚人。《永春決》乃修仙之法門,配合這世俗的刀法乃輕而易舉。

    雖然修煉越往後越難,需要的靈力越多,但劉暢有噬靈蠶的協助進步神速,在此過程噬靈蠶也長大不少,變成綠豆粒大小,安穩的趴在劉暢的丹田中。

    自從達到煉氣六層,聽力達到二百丈,視覺達到一千五百丈,感覺能到達五十丈的時候,劉暢就覺得在練功時有被窺視的感覺,環顧洞穴,什麼也沒有,只有那堆骷髏還在山洞裡放著。劉暢沒有把他埋掉,想著是要把這堆骷髏送到茲圭國六陽宗去,畢竟是通過這骷髏才走上修仙之路,也算是劉暢修仙的領路人,怎麼也要完成他的遺願。但他沒有看到的是,當他轉回頭去,那具骷髏頭空洞眼眶中忽的閃過一道紅芒,充滿貪婪、渴望,垂涎欲滴。

    從《王昌遊記》得知,在煉氣後期才能修出神識,之前都叫靈識,神識是元神衍生而出,不用眼睛就能感覺周圍一切事物,不過每個人的神識是有限的,不能使用過度,消耗神識嚴重的後果是神識受損,極難恢復,所以一般修士是不會輕易使用神識。而靈識也是類似於神識,只不過距離、清晰度、真實度要遠遠低於神識。

    過了幾天,劉暢感覺被窺視的感覺越來越強烈,如芒被刺,心緒不寧,用靈識掃瞄一遍,毫無發現。「不行,得離開這裡,先去報仇,然後把骸骨想辦法送回去。」劉暢自言自語著,就去收拾東西。劉暢把斗篷放地上當包袱,把小刀、火折子、《郭家刀》刀譜,《永春決》、《王昌遊記》都放到斗篷上,最後把小冊子放到最上面,繫上包袱時又翻開看了一眼,突然一怔,慢慢把包袱跨在背上,在胸前繫上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