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三國之劉備復漢

正文 第125章 戰典韋關公逞威,領徐州玄德布政 文 / 一杯清茶苦咖啡

    第125章戰典韋關公逞威,領徐州玄德布政

    見關公連續斬殺曹操四員大將,劉備軍的士氣激盪到了頂點,喊殺聲震耳欲聾。那猛張飛更是興奮,甩掉盔甲,不顧天寒,光著膀子,猛烈擊鼓為二哥助威。

    曹軍全被關羽的威武震懾,曹營戰將無人敢應戰,連曹操都嚇得冷汗直流。

    這時,曹操身後衝出一員猛將,言道:「主公,待某與你擒拿這廝!」

    曹操定睛觀看,原來是夏侯敦途中所收壯士典韋。

    聽夏侯敦所言,曹操見其威猛,更是稱之為「古之惡來」,使其做了帳前將。

    見他出馬,曹操頓時大笑:「劉玄德,汝有關雲長,某有古之惡來!」

    遂許其出馬。

    典韋驟馬揮戟,來到兩軍陣前,立馬端戟,大聲叫道:「對面紅臉漢子聽好,某乃曹公麾下帳前將典韋是也!汝連斬我軍四將,可敢報上名來?!」

    關公正瞇著丹鳳眼,觀瞧此將,見此人身高八尺八,膀闊腰圓,方門頭寬闊臉,掃帚眉銅鈴眼,湛藍的面孔,一副凶相示人;再看他手中的兵器是兩條鑌鐵大戟,長三四尺,粗細三寸有餘,兩條短戟合在一起應該與自己手中的青龍冷艷鋸不相上下。

    看罷,關公一挑臥蠶眉,憋出一句話:「兀呀!典韋,汝何不回頭誅殺了曹操,來投我家哥哥!?我關雲長定會為你引見引見!」

    「噗!」後面的曹操好懸沒有噴出血,心中暗罵,「劉備呀劉備,你手下這都什麼人呢?還有在陣前勸降的!」

    他這裡腹誹著!

    卻聽典韋言道:「汝便是昔日大戰呂溫侯的關雲長?!久仰大名,今日一見也不過如此而已!往日,某在山中獵虎,常常將那野虎山貓當成你一併宰了!」

    md!竟敢把老子比成野虎山貓!忒是大膽!

    關公丹鳳眼微迷,冷哼一聲:「不知死活的東西,竟敢藐視某家!今日,便讓你在這冷艷鋸下做鬼!」

    言畢,揮刀攻上。

    典韋也不慌張,晃動雙戟迎了上去。

    「堂啷」一聲,典韋交叉雙戟架住關羽大刀,然後向外一磕。

    二馬錯鐙,兩人各回戰馬。

    關羽心中暗自驚歎:這廝果然不可小窺,臂力堪輿某比。

    典韋也為那幾人歎息:他們死的不冤,這個關雲長果然不凡,就憑這一刀的力氣,足以數百斤,冷觀他手中的大刀應該不比我這雙鐵戟輕。

    兩人撥馬而回,各揮兵刃,戰在一起。

    關公久隨劉備,刀法日漸精進,大開大合,攻防有序,刀刀帶風,招招攻擊要害之處。日前在虎牢關一戰,他與劉備、張飛合戰呂布,方感天外有天,適才日日跟劉備、張飛精研武藝,故刀法漸成。

    關公喜好讀書,常常有《呂氏春秋》隨身攜帶,熟讀不知多少遍;更有《孫子兵法》一卷,是故,關公為真主所偏愛而留身邊。

    典韋出身草莽,卻也是一個難得的人才。

    這個年代的武鬥,多以眼力、感知力、敏捷度為主,哪裡有那麼多的師傅傳授武藝?典韋出身草莽,卻在山中獵殺虎狼之時,練就了一副好眼力,對危險的洞察力十分敏感。

    所以,他對上了關羽,竟然一時不落下風。

    那真是刀來戟擋,應對自若。

    便是關公亦是對他推崇不已。

    關公暗道:這廝毫無招法所言,竟然能夠抵擋某家如此攻擊,果非常人。但不知他能抵擋多久?

    典韋被關羽的刀法深深吸引,感覺他每出一刀都是渾然天成,竟無破綻可擊。若不是自己身手敏捷,怕是早被他一刀砍了。

    然而久戰對自己定然不利,典韋心中一想,計上心來。

    忽然,他大喝一聲:「哎呀!太厲害了!」

    言畢,撥馬便逃。

    關羽心中納悶,這廝剛剛並無敗績,怎麼就跑了?莫非有詐?

    勒住戰馬,賞目觀瞧,他才發現典韋伏於馬上,雙戟交到了左手。

    見狀,他微微一笑,暗道:「小樣兒,果真使詐!那我便陪著你玩玩兒!」

    他一抖絲韁,縱馬追來,將大刀掛在德勝鉤上,摘弓搭箭。

    典韋偷眼觀瞧,見關羽追來,猛然一轉身,一抖右手,甩出一支小戟,直奔關羽面門。

    關羽引弓放箭。

    羽箭如流星一般,直奔小戟而來,「堂啷」一聲,將小戟擊落。

    典韋一擊不成,又取兩支,朝著關羽擲去。

    關公一手捏箭,連開兩弓,一前一後,又將兩支小戟擊落。

    典韋惱羞成怒,拔下四支小戟,正欲再戰。

    曹營之中卻傳來鳴金之聲。

    他只好作罷,撥馬而回。

    此役,關公大獲全勝,盛名遠揚。

    曹軍諸將莫不敢與之爭鋒。

    引兵回到小沛,劉備使孔融、宗保安頓營寨做好防備,然後在小沛城中設下酒宴為關羽慶功。

    卻在酒宴開始之時,一個不速之客趕到。

    誰呀?!

    徐州別駕糜竺。

    只見糜竺匆匆而來,手中拿著一封書信。

    「別駕匆匆而來,可有要事?」劉備趕緊將糜竺接了進來,問道。

    「玄德,大事不好了!」糜竺急切的說道。

    聞言,劉備大驚,急忙問道:「何事?請君快講。」

    「陶使君病危,請公速回徐州。」糜竺說著,將手中書信遞給劉備。

    信中乃是陶謙親手所書,大意是請劉備安頓好小沛的事情,星夜趕回徐州,最好也請孔融同往。

    如此大事,劉備不敢耽誤,立刻召集眾人。

    「陶使君病危,某與舉需星夜趕往徐州。吾走之後,一切調度皆以雲長為首,元龍為輔。切記某未歸之前,不得擅自出戰。違令當斬!」劉備向眾人吩咐道。

    「諾!」眾人領命。

    劉備便與糜竺、孔融騎著快馬帶著數十騎,星夜兼程,直奔徐州。

    陶謙,現年已經六十三歲,身體日漸衰退。

    今又受曹操所逼,身心受損,舊病復發,已經病入膏肓。

    只是如今徐州之事尚未落定,老人家久久不得安寧,死死撐著,等待著劉備的到來。

    天亮前,劉備趕到,進入陶謙房中,坐於床前。

    劉備問安道:「使君何故如此?」

    陶謙言道:「玄德莫問,老夫病已危篤,朝夕難保!萬望明公可憐漢家城池為重,受取徐州牌印,然老夫死亦瞑目矣!」

    劉備本欲推卻,糜竺在側言道:「公且不知天下紛亂,漢室將傾。公乃還是宗親,不挺身而出,更待如何?公以為下邳之地可為漢室復興之基業否?」

    見劉備還在猶豫,孔融說道:「公已掌青州大部,某欲歸心於公。久聞公天下大義者,不想今日竟如此小兒態!令融不得心傷!」

    一旁糜芳等人也紛紛勸說。

    見眾人如此,劉備言道:「既然如此,某便暫領此任。來日發書朝廷,一換憑!」

    見他答應,諸人大喜。

    陶謙心事一定,如放重釋,竟微笑而去。

    陶府中一事哀聲盡起,陶謙長子陶商,次子陶應皆圍在陶謙床前大聲痛哭,陶府家人亂成一團。

    劉備與眾人幫忙了卻後事,遂回到州衙。

    糜芳捧出牌印送到劉備面前。

    劉備端詳一會兒,又欲推阻。

    孔融、糜竺等再次勸說,方才接受。

    自此,劉備權且領取徐州之事,張榜安民,使糜竺與陶家二子厚葬陶謙;又使孫乾攜書信前往長安,表奏陶謙病逝一事。

    因小沛戰事未了,劉備不敢耽擱,急急回到小沛。

    接連幾日,曹操見劉備防守嚴密,又不得計謀,遂向郭嘉求計。

    郭嘉言道:「主公,玄德為人寬厚,深得人心,強攻必然使其策動百姓。而若以將戰,我軍中無人能勝關羽,自然落了下風。若能設計賺出關羽,引入埋伏以殺之!此戰必勝!」

    「哎!那劉備謹慎之極,如何才能賺出關羽?」曹操甚是苦惱。

    忽然有士兵來報:「啟稟主公,徐州牧陶謙病死,朝廷降旨使鎮東將軍劉備統領青、徐二州。」

    「啊?!」聽到此言,曹操只感覺兩眼發黑,胸口發悶……

    見曹操倒下,郭嘉慌忙喚人將他抬上榻。

    一堆人捶胸的捶胸,掐人中的掐人中……

    好半天,曹操才緩過來:「哎……!」

    他看一旁侍者皆在,便揮揮手,讓他們出去。

    屋中只餘郭嘉、荀攸二人。

    曹操讓二人將自己扶起來,慢步桌前,一手摁著桌子,厲聲言道:「吾大仇未報,竟被他劉備奪了先機。他不費半箭之功,便坐得了徐州!吾當先殺劉備,後屠陶家,以雪先君之願。」

    聞聽此言,荀攸慌忙阻攔,進諫道:「昔日高祖保關中,光武據河內,皆深根固本方以制天下,進足以克敵制勝,退足以固城堅守,故雖有所困,但終濟大業。明公今據事兗州,乃天下之要地,亦是昔日之關中、河內也。且謀取徐州亦有四不取之由!」

    曹操聞之,問道:「哪三不取?」

    荀攸說道:「今取徐州,三關之地,兵家皆爭,腹背受敵之所,是不宜取之一;小沛城中有劉備十餘萬大軍虎視眈眈,更有悍猛之將關羽、張飛之流非善於之人,是不宜取之二;陶恭祖雖死,劉備安在,朝中又使其督青、徐二州,伐之無名,是不宜取之三。」

    &n

    bsp;見他這樣說,曹操又看向郭嘉。

    不知郭嘉又有什麼主意,且請觀看下一章,精彩繼續……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